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纺织文创品牌发展历程与趋势

上海纺织文创品牌发展历程与趋势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当之无愧的航母级运营机构,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为留存资产找到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上海工业文化遗产探索了一条创新活力之路,鉴证和践行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历程,更为把上海打造成为国际时尚之都、国际设计之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M50不断培养和挖掘自身品牌价值。

上海纺织文创品牌发展历程与趋势

李 刚[1]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上海城市产业结构的整体转型升级,上海纺织集团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关停并转、退二进三的调整工作,工厂全面停工,设备和人员陆续搬离上海至异地重新生产。众多面积大小不一、结构各异、错落各处、空荡荡的老厂房又成了上海纺织新的难题,也是上海产业转型留给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上海纺织紧紧契合上海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城市功能定位升级,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更是秉承集团所赋“融合科技时尚、编织多彩生活”之使命,执掌集团“时尚”大旗,以“为城市添加精彩,为生活增加色彩”为发展理念,充分挖掘上海纺织悠久的历史底蕴及深厚的文化积淀,盘活并整合存量厂房资产,打造了一批有品牌影响力、有主题形象的文化创意园区。公司拥有上海国际时尚中心、M50、尚街Loft、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为品牌代表,并形成“创意时尚文化、纺织时尚生活、产业时尚设计”三大特色主题的13家时尚产业集群和城市时尚生活综合体验区,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

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当之无愧的航母级运营机构,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为留存资产找到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上海工业文化遗产探索了一条创新活力之路,鉴证和践行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历程,更为把上海打造成为国际时尚之都、国际设计之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1.0版本

转以粗放型、加工型为主、有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入驻成为延续老厂房生命力的第一次尝试,“都市工业园区”成为政府政策主导方向,这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雏形。

(一) 代表园区

M50艺术产业园、卓维700陶瓷文化产业园、西郊鑫桥休闲产业园、五维婚庆艺术产业园、双创产业园。其中,黄陂南路751号针织十四厂(现卓维700陶瓷文化产业园)是上海第一个挂牌的都市工业园区(1998年)。

M50创意园——在坚守文化创意中实现园区升级

文字内容:M50

品牌释义和定位:

M50(莫干山路50号)创意园是中国首批当代艺术园区之一,创意园秉持“艺术·创意·生活”的品牌理念,坚持以“打开”作为的策略方针用创意手法演绎生活美感。自20世纪30年代起,M50的建筑群保留了自民国时期ArtDeco风格建筑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风格建筑,其中有不少建筑前后跨越80年历史变迁。

品牌价值

原住艺术家的拼搏,奠定了M50当代艺术先锋园区的身份定位。在此身份之下,M50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为己任,逐步开中国创意艺术园区之先河,成为中国第一批授牌的创意园区,也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并孵化了无数新锐艺术家。

M50还获评多项荣誉,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文化产业特色园区魅力奖、2007年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园区称号等荣誉和奖项。

品牌创建:

M50创意园所在的莫干山路历史悠久,沿路原为工厂和仓库,最初是徽商周氏家族企业的信和纱厂,亦为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前身。2001年,艺术家薛松发现了这片苏州河畔的具有历史遗迹感的文化空间,将个人工作室迁入其中,艺术开始在这里滋长。此后,国内外140个艺术节画廊和工作室陆续聚集到这里。2005年4月,“M50创意园”正式命名,并挂牌成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

品牌振兴:

以视觉艺术与创意设计为主体,M50园区为苏州河畔注入了浓厚的艺术创意气息。此外,M50不断培养和挖掘自身品牌价值。

M50面对诡谲难辨的艺术市场动态一直在做积极的思考,围绕M50品牌开展的M50艺术季活动,包含联动园区画廊的联合开幕活动和以搭建青年艺术创业者与市场之间桥梁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市集。2018年,共包含10余种艺术体验课程的M50生活美学项目启动,共计接待了5000 余人次,让民众近距离走进印刷品、茶艺咖啡美学、传统竹编等艺术,获得浸入式美学体验,让艺术不再束之高阁,而是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

品牌展望:

M50隶属于上海纺织集团,一身艺术气的M50,体内仍传承着中国民族工业纺织的血脉,“拼搏”始终烙印在M50每一代人的心里。

(二) 前期特点

老厂房简单、直接地利用和使用、纯粹的厂房出租经营、业态单一、无物业管理与服务,尽管问题众多,但快速地租金收入和解决空置,让众多老厂房一哄而上抢滩市场。但很快,僧多粥少、环境污染等问题让“都市工业园区”发展举步维艰,盘活存量厂房依旧困难重重。

无心插柳柳成荫,苏州河岸的春明粗纺厂成为转型之路的关键转折点,开启了上海文创产业的新篇章。

1997年,英国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并被欧美等国快速学习伦敦SOHO与West End、纽约SOHO也让留学海外的中国艺术家有了新的思路。

2001年,艺术家薛松租用了春明粗纺厂200多平方米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随后一批艺术家陆续入驻并建立了各自的工作室。1年后,当代艺术风向标香格纳画廊入驻,春明粗纺厂所有厂房几乎填满,莫干山路50号成为小有名气的艺术区。当代艺术张扬的视觉表达与老旧厂房的强烈冲击,艺术焕发了新兴的活力,年轻的艺术爱好者和创意人士蜂拥而至,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凸显,引起了政府、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思考。

2002年,厉无畏率先提出了中国自己的创意产业概念。

2003年,春明粗纺厂正式对外更名为M50创意园区。

2004年,上海市政府采纳并正式定义“文化创意产业”,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规划相关指导政策。

M50史无前例的成功转型,给处于困境的上海老厂房注入了新生力量,田子坊、8号桥、四行仓库、卓维700、五维空间、鑫桥、双创纷纷效仿,上海迅速出现了20多家创意园区。2004年,M50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成为上海必去的十大文化地标之一;2005年,上海经信委授牌了首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共18家。

历经8年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1.0阶段,完成了创意产业从无到有、从都市工业园区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转变、从简单利用空间到有产业业态的集聚、从粗放型管理到有主题有特色的规划、从单一的厂房租赁到园区物业增值服务的提出等一系列脱胎换骨的嬗变,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品牌创意园区。创意产业园区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不再仅是对空间的单纯租赁,而是开始了更多对于产业、业态、服务、空间等方面的思索。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创意园区都能顺利完成从0到1的破茧重生,曾经被经信委授牌的车博会(浦东新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厦(黄浦区)、德邻公寓(虹口区)、长寿苏河(普陀区)、SOHO丽园(卢湾区)等惨被摘牌,退出了文创产业的舞台。

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2.0版本

1.0版本的探索与成果,也使得后续改建的老房产借鉴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上海文创产业进入了飞快发展的2.0阶段,完成了从品牌园区到园区品牌的升华、从园区物理空间经营到产业平台搭建的提升、从业态集聚到产业链打造的深化,这一阶段创意园区发展最快,数量涌现最多,是上海文化创意园区的中坚力量。

这一阶段的创意园区,不再是直接简单的空间租赁,而是有“概念”的对园区进行改建运营。首先,是对园区进行有主题的建筑设计与改建;其次,以核心业态为基点对相关业态客户进行集聚;再次,在物业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各项增值服务。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2.0版本的典型案例,同期代表园区还有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长宁会馆、德必品牌系列、越界品牌系列等。

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创新促进发展,服务造就品牌

文字内容:尚街Loft

品牌释义和定位:

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区是一家以“时尚生活”为主题,孵化培养设计师和设计品牌的文化创意园区。“尚”蕴含着“时尚生活”之意,“街”则是呼应园区内设的一条时尚内街。Loft则代表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而尚街园区就是由三枪老式工业厂房改造而成,分隔出工作、展示、社交、休闲等多功能空间,为创意行业的成长构造了时尚优秀的工作环境。

品牌价值:

荣获上海优秀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纺织服饰创意设计试点园区称号、上海市工业旅游优秀单位称号、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平台。

品牌创建:

2007年,为了打造一个能彰显国际、时尚、创意、生活特色的创意园区,尚界斥资4000万元邀请意大利名设计师菲利普?戈比尼对旧厂房进行整体设计改造,将园区分隔出工作、展示、社交、休闲等多功能空间,并把Loft精神融入时尚办公、展示等层面,为设计创意行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了纪念一代又一代纺织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园区保留着象征纺织精神的“火车头”,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尚街Loft品牌也由此而生。(www.xing528.com)

品牌振兴:

园区一直不断在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上进行探索,通过各类时尚项目落地,举办文创市集、时尚走秀、客户运动会等形式,不断提升园区的服务能级,彰显园区的服务优势。园区精心打造的FASHION MIX项目和DFO项目也成功落地,将国内、外时尚设计师及品牌引入尚街,帮助他们对接中国市场、落地形成销售。在推广了尚街Loft品牌的同时,提升国内外行业及媒体对项目的关注度,为之后深化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平台的打造建设工作积累经验,打下基础。在基础服务方面,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园区在徐汇区各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徐汇区首家“商标品牌指导站”,为入驻企业、设计师品牌提供一系列商标品牌方面的指导对接等服务。

品牌展望:

园区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途径,积极调整提升园内时尚产业结构,持续宣传夯实尚街Loft园区品牌形象,为创建上海园区品牌继续不懈努力!

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于2005年立项策划,2006年投入改建,2007年12月正式运营。以服装服饰设计为核心,搭建时尚产业平台,链接上下游企业,发挥产业链的全功能效应,是国家级“服装服饰设计师孵化平台”基地,源源不断地培育中国本土新锐服装设计师与品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时尚创意策源地。

2.0阶段大量的有特色的创意园区也催生了“工业旅游”的兴起,艺术开始与时尚结合,与商业触摸,各种跨界尝试与合作,为文创产业的新发展创造了新生点。

三、上海文化创意产业3.0版本

随着上海设计之都、时尚之都的城市地位不断提升,上海文创产业奔跑进入了3.0版本,打破产业框架和园区围墙,文创、旅游、商业跨界融合,规划先行、产业特色鲜明、重视建筑美学设计、主动融入市民生活等新生理念,让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新的代言人。

(一)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2009年3月立项,占地18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分三期进行,2011年5月试运营。项目突破了传统的创意园区运营模式,是创意产业与商业地产的跨界探索与大胆融合,将创意产业概念提升至创意经济概念,是文创产业创新创意的教科书范本。项目以时尚为核心,集创意、文化、办公、商业、休闲、娱乐、旅游及现代服务经济于一体,倡导体验式消费的“商旅文城市综合体”,其特点表现为:

第一,规划先行,定位主导:对项目进行前瞻性的主题定位,并结合城市、多产业发展进行科学的业态规划,以保证项目有长期的活力。

第二,让建筑自然发声:充分挖掘项目建筑特色,保留历史文化底蕴,整体到细节的进行概念设计,达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设计美学高度。

第三,跨界融合、文旅商一体:产业与商业、与旅游业结合打造,不同于传统商业的生活方式店、设计师集成店、创意市集,不拘泥于旅游景点的体验式、剧院博物馆,刷新了众多行业新高度。

第四,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创意园区不再仅仅是工作场合、小众集聚,更是市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好看、好玩、新体验、亲民消费,让文创成为现代服务业最有活力和拉动效应的龙头产业。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打造都市时尚生活新地标

文字内容: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品牌释义和定位: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园区作为与国际时尚产业互动对接的地标性载体和营运承载基地,不仅吸引大量追求时尚的创意类产业聚集,更吸引了大批追求时尚、体验时尚、消费时尚的人士参与体验与消费,是产业经济与时尚消费经济的有机结合。园区以打造成为“文、商、旅”为一体的城市时尚文化生活体验新地标为目标,为顾客和区域内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时尚生活和购物消费体验。同时作为4A级旅游景点,建筑充分保留滨江工业历史文脉,还江于民的公共空间使园区游客有了更丰富的生态休闲体验。

品牌价值:

获评4A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2017年度杨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良好”称号、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零售风云榜时尚地标等荣誉和奖项。同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春杨浦”未来人才学院教育实践基地、沪港澳青少年交流实习基地、上海市外国留学生实践基地,为杨浦区乃至全市青少年提供了交流和社会实践的平台。

品牌创建: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前身为第十七棉纺织总厂,是隶属于上海纺织集团的重要企业,具有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在贯彻市政府倡导的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2004年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制定新一轮调整、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提出“科技与时尚”的发展理念与方向,并将发展纺织时尚产业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二十个字:“城市战略、沟通国际、自主创新、引领时尚、打造产业”。在此背景下,2007年3月,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实施调整、搬迁、转型的战略。搬迁后的厂区留下了一批历史保护建筑。

随着大量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为契合市政府将上海打造成为继纽约、巴黎、伦敦、米兰和东京等全球五大国际时尚之都之后的“第六时尚之都”的目标诉求,确定改建十七棉项目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以推动上海时尚产业的发展。并对接杨浦滨江沿线,利用项目本身地理环境、建筑形态、历史底蕴、人文环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由此应运而生。

品牌振兴: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园区站定打造时尚生活新地标的定位,以文化为先导、推动旅游、带动商业,“上海时装周”“小荧星舞蹈大赛”“法国夏至音乐节”和各类时尚品牌发布、车展、二次元文化相关主题展等先后在此举办;与韩国衣恋、百丽、星期六、广派I.T、耐克等国际知名集团合作,逐步引入EVISU、DAZZLE、CLARKS、GUESS、I.T、GAP、Levi’s、ESPRIT、Lee、阿迪达斯、耐克、匡威、The North Face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实现了营业收入连续6年持续增长;每年至少推出12个主题活动,并打造睦邻节、宠物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年均吸引入园游客300万人次。

品牌展望: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正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时尚创意的无限空间,成为创意的策源地、时尚的承载地、休闲的体验地、品牌的发布地和旅游的观光地。随着杨浦滨江游船码头工程2020年竣工、杨树浦路拓路工程2021年底竣工,周边交通环境得以改善,园区将进一步挖掘与品牌商的互通合作,为顾客提供满意的购物氛围和优质产品,同时加大活动和宣传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购物胜地。

(二) 3.0版本的文创经营模式呈现两种发展势态

第一,在园区体量、产业融合、运营能力等各方面,都需具备相当的高度和经验,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中成智谷、明珠产业园是为数不多的代表,张江万科等地产大鳄也启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运营。

第二,融入社区商业,以精致生活方式为主题,主打小而美的街区式园区,以幸福里、衡山坊为代表。遗憾的是,红坊因为宝钢集团经营计划,地块整体挂牌转让,于2017年退出了文创产业的历史舞台。

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4.0版本

创新是文创产业经济永恒的主题,盘活存量已经不再是改建目的,“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新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经济也不再是园区经营和某一产业的概念,而是升级成为4.0版本——文创活力区,成为城市功能,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集聚上海纺织时尚公司文创产业的先发优势,正积极不断在以下方面调整与升级,努力开创文创经济4.0时代。

一是聚焦时尚产业。时尚是国际大城市的城市名片、商业成长的动力、潮流生活的趋势引领,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基因。因此,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从建筑特色、空间设计、业态经营、活动策划等各方面,围绕“时尚”原动力,打造上海又一新的时尚地标。

二是加入科技互联技术。将高科技的各种转换成果落地为各种体验模式,并快速分享与传播,营造真正的智慧园区(社区)。

三是集成全球资源。加强国际互动与合作,让时尚的内容更绚丽多彩;提高对周边区域和内陆省市的辐射力,具备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点资质

四是产城高度融合。与市民生活形成深度交互,让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成为城市生活与工作“美”与“享受”的一部分,时尚与创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注释】

[1]李刚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