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进之路:初期疑虑与反对

西进之路:初期疑虑与反对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中亚国家指包括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五国。中国进出口银行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太平洋港口和跨西伯利亚大铁路是唯一可替代亚洲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海路的选择。

西进之路:初期疑虑与反对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沿线国家都或多或少产生顾虑,其中也包括最大的北方邻国俄罗斯。长期以来,俄罗斯学界和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讨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顾虑。

1.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

这种顾虑认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会使得中亚乃至西亚国家靠向中国。一般来说,中亚国家指包括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五国。中亚地区同中国的贸易近年来大幅增长,中国企业拥有哈萨克斯坦近1/4的石油产品,占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的一半以上。中国进出口银行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为了进一步推进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国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中国—中亚合作论坛”,最近一次于2016年10月在成都举办。通过大量投资,中国近年来已经在中亚地区拥有相当不错的影响力。然而,中亚和西亚历来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增强同中亚和西亚的联系,这必然引起俄罗斯部分人的猜疑。

不过,从具体数据来看,虽然从2006年至201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了大幅增长(如图4-1所示),但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除了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进出口贸易额在2016年略有上升外,中国与其他三国的进出口贸易额都有所下降,其中与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贸易额在绝对数量上占中亚五国总量的44%。“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同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却有所下降,这与近三年低迷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较大的中国经济有关,但其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俄罗斯的顾虑,从表4-1来看,中国同俄罗斯的贸易情况优于同中亚五国的贸易情况。投资的数据走势同贸易情况类似。

图4-1 中国同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额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表4-1 中国与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近3年进出口增长情况 (%)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亚洲地缘政治秩序的可能变动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政治的扩张,对俄罗斯造成威胁。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经济优势,而地缘政治就像下棋一样,遵循“一有优势就立刻进攻”的原则。中国不急于求成,但也没有忘记任何历史上的屈辱,中国试图把21世纪变成中国的世纪。还有学者将中国比喻成龙,认为中国龙已经崛起,现在正在寻找最佳的时机进行俯冲。作为中国的北方邻国,俄罗斯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且害怕中国崛起挑战现有秩序的论调也长期存在。不过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众多国际事务中积极合作、相互支持,所以该种论调在这一氛围下难占主导地位。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涉及沿线多个国家,如何在这些国家间寻求平衡妥协存在重重挑战。这也的确是中国实行“一带一路”倡议无法回避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数目多,且众多项目为跨国界项目,甚至可能涉及存在冲突的国家。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关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土耳其。俄罗斯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矛盾产生于2012年,当时双方签署坎巴拉塔水电站以及纳伦河上游的梯级水电站建设协议,俄罗斯企业根据该协议应投资约7亿美元,但最终这笔投资并未到位。而俄罗斯给出的理由是,水电站的建设可能令中亚局势激化甚至爆发军事行动,乌兹别克斯坦强烈抗议该项目,认为该水电站的建设可能导致咸海彻底干涸。俄罗斯同土耳其的关系曾因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而陷入低谷,不过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顺利连任、土耳其同欧盟矛盾逐渐增多,以及土耳其军事政变事件中俄罗斯的帮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俄土关系在2016年中已经大为改善,但在同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相应合作中,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时还是需要均衡三者的关系。

3.欧亚物流版图的可能变动(www.xing528.com)

这种顾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使得俄罗斯的跨境运输优势受到挑战。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太平洋港口和跨西伯利亚铁路是唯一可替代亚洲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海路的选择。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后,俄罗斯希望中国将这条通道的大部分建设在俄罗斯境内,但俄罗斯有关人士认为中国试图建造的路线似乎恰恰绕过了俄罗斯,他们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自中国出发,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物流走廊,在未来可能改变现在的欧亚物流版图,因为该走廊很有可能延伸至土耳其乃至欧洲。

实际上,在中国公布的“一带一路”六条走廊中,有两条是由陆路通往欧洲的,其中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大部分就在俄罗斯境内;而另外一条即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当前的目的地是土耳其,但土耳其与欧洲大陆隔黑海相望,所以其后延伸至欧洲也的确有可能。然而,这条走廊的缺点是经过的国家众多,要想成为取代俄罗斯通道的运输要道,可能面临更大的政治风险。

况且,从运输能力的客观需求和运输效率两个方面来考量,俄罗斯都应积极参与相应通道的建设。首先,从运输能力看,随着各国间经济往来的逐渐加深,目前连接中国和欧亚大陆西部的交通网络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积极地投入到倡议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够突出俄罗斯作为重要物资运输过境国的地缘经济地位,而且有利于加快俄罗斯相关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和现代化进程,甚至包括其既有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现代化改造工程。

4.大规模的中国人口迁入

俄罗斯地广人稀,而中国尤其与俄接壤的东北地区人口稠密,中俄交通便利化在带来更多中国游客的同时,也可能使大量中国人迁居俄罗斯,对当地政治经济产生进一步深远影响。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2016年其人口为1.46亿人,其总量居于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其平均人口密度不到9人/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36人/平方公里)的1/4。人口问题是俄罗斯的一大困扰,具体表现在:第一,人口增长率持续为负。自苏联解体二十多年来,俄罗斯人口一直呈现负增长的态势,总数从1992年的1.48亿下降到2013年的1.43亿,这其中还包括每年数十万的外来移民。俄罗斯人口负增长的情况直到2013年才稍有改观,如图4-2所示。俄罗斯人口生育率低,且死亡率高,所以人口增长乏力。不过,随着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政策的推行,以及医疗条件改善,近年来人口负增长情况得到缓解。第二,人口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稠密,居住在这里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亚洲部分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3.5人,西伯利亚等寒冷地区则更为稀少。俄罗斯远东地区就属于人口较为稀少的地区。

图4-2 近十年俄罗斯人口情况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

到2013年,从中国迁移至俄罗斯的各类人口已经达到100余万人。从1990年开始,入俄的中国人口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的发展,即1990年华商的大增长,21世纪初留学生、游客的快速增长,2009年后公务类入境人口增加和华商的转型[1]。从经营形式来看,2009年后,大量中资或中俄合资的大型商贸城开始逐渐兴起,如2011年9月正式运营的位于莫斯科格林伍德商贸中心、莲花城商贸中心、莫斯科—义乌国际商贸中心等,这些商城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迁入俄罗斯人口的增加。

“一带一路”的推进无疑会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东北地区人口迁入俄远东地区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实际上,东北地区近年来人口流出后,大多流向了中国沿海省份,况且东北地区人口流出的状况也并没有外界想象的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