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筹兼顾,全面预防风险

统筹兼顾,全面预防风险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统筹兼顾,才能真正地做到预防风险。(一)统筹兼顾之一:宏观因素任何融资行为都有可能带来风险。银行是追求盈利的组织,银行为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就会在积极发放贷款的同时注重风险管控,并尽可能降低成本。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一级法人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支行普遍没有放贷的审批权。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相反,融资风险较大,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

统筹兼顾,全面预防风险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整体上来讲可以归纳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只有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统筹兼顾,才能真正地做到预防风险。

(一)统筹兼顾之一:宏观因素

任何融资行为都有可能带来风险。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融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产业政策、银行货币政策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等宏观因素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因素。

1.银行方面的因素

银行信贷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其实行的各种政策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1)银行的趋利性决定了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银行是追求盈利的组织,银行为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就会在积极发放贷款的同时注重风险管控,并尽可能降低成本。因此,银行在贷款客户选择时,往往倾向于有实力、信誉好、效益好、风险低的大企业。

(2)银行放贷周期与中小企业贷款周期不匹配。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具有贷款金额少、贷款频率高、贷款需求时间紧等特点,而银行在贷款审批程序上手续多、环节多、时间长。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一级法人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支行普遍没有放贷的审批权。抵押贷款经过申请、调查、提供担保抵押、资产评估、上报、审批等过程通常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周期不匹配。

(3)相关信贷产品相对滞后。目前,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类金融产品种类繁多,但多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银行推出了经营类贷款,但其贷款条件苛刻,担保方式单一,对贷款用途有行业限制;还款方式不灵活,提前借贷融资成本高,临时借贷手续多、时间长,无法解决放贷与贷款周期不匹配的问题。

(4)信贷服务质量欠佳。金融部门受权限制约,贷款审批时间长、效率低、手续繁杂,服务效率较低。银行与企业缺乏相互了解,银行的营销方式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对银行的创新业务了解不多,造成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贷款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此外,积极进行业务创新的银行多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多数股份制银行成立时间较短,营业网点数量远远少于国有商业银行,地理覆盖有限,对其服务质量及营销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5)抵押条件过于苛刻。银行虽然实行抵押担保制度,但落实起来却很困难,贷款手续繁杂,尤其是抵押手续,使很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或不愿贷款。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抵押物用于贷款抵押的难度较大,拥有较大规模厂房和先进设备的个体、私营企业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如果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利率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2.政府方面的因素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负有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责任,但是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市场体系、金融体系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也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1)金融政策欠缺。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利的政策。毋庸置疑,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效果却很有限,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生存难的主要问题:融资难。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明显处于劣势。如表6-5所示,不同规模企业贷款存在差异。

表6-5 不同规模企业贷款相关问题差异

978-7-111-58876-4-Chapter06-5.jpg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期限短、额度小、频率低、成本高,明显处于劣势。

(2)资本市场不完善。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来,我国股市经历了几次暴涨暴跌,国家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在政策上限制了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根据规定,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而创业板也倾向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很少部分能越过这个门槛。截止2010年2月2日,创业板共有55家企业上市成功,这对4000多万户的中小企业总数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3)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作为一个提供公共产品的部门,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而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还不完善。

首先,专门的信用法规尚未出台。与信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刑法》等,但尚未有专门的规范信用活动的法规,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其次,虽然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法对于融资问题仅仅规定了20个条文,且都是概括性的规定,尚未出台有关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对于民间融资,该法也只有几个抽象性的条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信用担保、风险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4)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尚没有广泛建立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教育、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等全方位的服务。中小企业急需各种技术服务,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创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贡献。职工和管理层需要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进一步吸引更多人才。而政府在各方面没能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虽然部分省市已经构建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远未成熟。

(5)信用评级中的不利地位。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融资资格、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www.xing528.com)

在间接融资方面,商业银行把企业的评级作为贷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对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管理水平、行业稳定性和行业前景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考察中小企业履行借款合同、如期偿还贷款的意愿和能力以及信用的可靠度,评定出企业的信用等级。如果企业的信用评级高,企业融资的风险就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就相对容易一些,融通的资金也相对要多一些。相反,融资风险较大,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

在直接融资方面,无论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还是进行股权的再融资,多与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密切相关。信用等级高,投资者的风险小、投资信心足,企业融资成为可能。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为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的体系,也缺少信用评级机构。现有的对中小企业的评级只是债权人自己建立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指标,它的针对性、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并不是太强,因而对中小企业的评级结果往往是偏低的,这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实力弱,负担不起国内外权威评级机构的费用,要么因信用级别低失去融资资格,要么需加大融资成本。

3.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小企业经营很容易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也大,难以受到一般投资者的青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进行了一个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作用的调研,发现近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金融危机中倒闭,还有40%的企业正在生死线上徘徊,仅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创办率比较高,所以才使中小企业的总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这也掩盖不了中小企业的易变性和其具有较大经营风险的事实,这必然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统筹兼顾之二:微观因素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来自于很多方面,宏观大环境的影响是重要的一点,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

1.经营的不稳定性

中小企业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存性较大,中小企业对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此外,国家经济制度安排,宏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也将增大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那些经营不佳或销售渠道不畅,竞争实力不够或难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的中小企业往往首先受到市场的冲击。经营风险的增大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更难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融资更加困难。

2.管理水平低下

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制的技术力量有限,对市场的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由于管理上的种种缺陷,致使中小企业的后劲不足。高开业率和高停业率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非常谨慎。在我国,中小企业五年淘汰率近70%,30%左右的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七成左右发展能力很弱,能够生存十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仅占1%。因此,中小企业无论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面临诸多融资障碍,融资风险往往很大。

3.信用不足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有的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相对于大企业的很多信息公开化和容易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不透明的,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得。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投资人要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贷款和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

(三)如何预防风险

1.提高融资风险管控能力

首先是创业企业以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为依据,对创业企业各项融资行为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识别出来的融资隐患,拟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其次是做好融资问题的风险评估和持续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防范管理策略,实现各项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把融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加大财务预算管理、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等工作的重视力度,从而减少融资行为的随意性,达到规范融资行为,提高资金运作水平的控制目的。

2.加大对创业企业自身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创业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设立专门负责管理融资风险的机构部门,不能让创业企业放任自流,挫败其发展的积极性。此外,创业企业还应从政策入手,对相关的优惠政策更加敏感,因为减免部分税收、降低税率,可以减轻创业企业压力。另一方面,创业企业还应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企业体系,消除创业企业面对资本市场的进入壁垒,使创业企业发展前景更好、产品技术含量更高,更有发展潜力。

3.拓宽创业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

部分创业企业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而影响了自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故此,创业企业应从融资入手,为自身提供可行的融资渠道。创业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货款和审批程序,以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