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智慧农村与现代化农业

建设智慧农村与现代化农业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农村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建设“智慧农村”,以及实现“智慧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智慧农村”总体来说包括智慧农业、智慧农民、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等。智慧农业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业务,也是国之根本,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农业现代化。

建设智慧农村与现代化农业

IBM公司在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包括三个要素: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是指把新一代的IT、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装备到全球的医院、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通过互联网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使得人类以更加精细、动态的方式生活,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提升“智慧水平”,最终就是“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智慧城市”是在“智慧地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而“智慧农村”,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智慧城市”的延伸,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农村整体规划和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农村。所以,农村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建设“智慧农村”,以及实现“智慧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智慧农村”总体来说包括智慧农业、智慧农民、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等。

智慧农业

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业务,也是国之根本,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农业现代化。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而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一个途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智慧农民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农民了解和使用互联网科技将显得非常重要。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农产品“卖不出去”和消费者“买不到”的局面,就是因为部分农民互联网信息的滞后。而智慧农民就是要学会享受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实惠,主动了解相关信息,打破信息壁垒。

安徽曾经出现了水稻严重减产,原因是该地方持续一周出现了40℃高温,可此稻种在超过两天40℃高温的情况下,植株就会死掉。但种子厂在销售种子时,并不知道该地区的气候环境,买种子的人也未注意到种子的适用区域,农业大数据的缺乏使得农民的辛苦劳作付之东流。如果健全种子的适用土壤、化肥用量、农药类型、提高产量的方法等信息,将会避免许多问题,还能帮助实现精准农业,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率

智慧医疗

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1年底,全国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卫生院数仅为1.11个,农村每千人拥有病床数仅为1.16个,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1.32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在的情况是:80%左右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总量中又有80%以上集中在高等级医院,使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与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现象非常突出,导致农村、农民看病难

智慧医疗就是把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一个平台进行整合,转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让个人的健康信息和医疗服务信息之间无缝连接,使农民能远程诊疗、远程体检,远程进行个人健康指导以及医疗教育

为了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我国对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加大了投入,现在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经达到了85%。许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听到北京、上海教学名师的讲课,全国两千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远程医疗,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流动起来,解决了不少患者就近就医的问题。

智慧交通

“要想富,先修路。”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农村公路建设必不可少。之前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的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解决了农民的出行难问题,对乡村的振兴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村村通”工程尚未纳入我国公路养护体制,“村村通”公路养护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一些道路、桥梁老化无人管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www.xing528.com)

智慧交通就是用传感器、RFID技术以及物联网,对农村的路桥状况、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路协调控制及建设,实施开放的综合智能交通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最终达到智能化管控。

Airbnb(空中食宿)没有一家自己的酒店、没有一个自己的床位,却每天为百万人提供住宿;“饿了么”为4000万用户提供了美食;滴滴拥有超过4.5亿用户,每天的订单量高达2500万,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中国实施“互联网+”行动就是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数字建设还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数字鸿沟,让信息化造福人民。

2016年12月17日,中国乌镇举行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中国”论坛,“数字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时代符号,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6.7亿人,网络的销售额已经将近2.8万亿元。在论坛上,与会的10多位中外互联网大佬联手发起“信息化扶贫行动倡议”,承诺在未来几年将努力用互联网改善中国贫困地区的状况,尽力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阿里巴巴制定了自己的农村战略,三年投一百亿,十万个村建村级服务点,让中国的乡村居民有小康的收入,有小康的消费,更有小康的生活。

小米董事长雷军说,小米的愿景就是让每个人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不仅要做到高品质,而且要做到平价,让更多人享受到乐趣。

1998年,“数字地球”的概念首次在美国被提出,随后中国科学家展开了针对性研究,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数字中国”概念。就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数字省区”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研讨,共同勾勒“数字中国”的蓝图。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也表示,“数字中国”不是“数据中国”,更不仅仅是指“大数据之国”,而是中国的国家信息化。“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应该都是“数字中国”的内容。

在政府信息化方面,统一的国家电子外网初步建成,连接了118个中央单位,和4.4万个地方单位。覆盖了中央、省、地市、县四级,承载了47个全国性的业务系统和5000余项地方的业务系统,这些突出的成就为“数字中国”跃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智慧农村”建设将成必争之地。尽管“数字中国”的建设发展势头迅猛,各信息企业大佬相继布局迎来行业风口,然而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的“智慧城市”还有一定距离。

腾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催生了众多以微信为入口的政务民生服务。帮助政府拓宽了已有服务的触达渠道,创新了诸多紧贴民生需求的便民服务,实现了与用户的快速连接,通过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等手段给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诸多革新。随着城市服务开放平台的生态继续发展,更多优质政务民生服务还将获得优化整合,为“互联网+公共服务”连接用户“最后一公里”提供全面、标准、开放的支持。通过将民生领域进一步扩大,把非等级医疗机构、邮政局、景区也纳入统计范畴,深入分析政务民生微信的全样本数据。作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政务民生微信在支撑各级政府部门落实简政放权、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道路上正越走越宽广。”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表示:“我们发现有很好的办法能让农民脱贫,过去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价格不公。过去,越穷的地方,卖过去的工业品价格越贵,比如农村的家电就比北京、上海贵20%以上;农民自己做的东西,价格卖不上去,我们以后要做的就是帮农民把农产品卖出高价。”

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上市后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正式提出了全球化、云计算大数据和农村电商大战略。其中包括全力推进“千县万村”计划。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小组”,牵头推动和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并正式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建设农民综合服务网点,建立县村本地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县级营运中心,建立农产品的质检、包装、物流配套服务体系。依托驻村干部及返乡青年,通过淘宝大学组织电子商务培训;探索农村支付、账户、理财融资解决方案,建立贫困村的金融服务体系等。并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大力支持各地发展农产品原产地直销模式、创建农业品牌,探索农产品预售模式;组建了农业生鲜部,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发展“特色中国”项目,构建形成淘宝网平台、地方政府、当地相关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三方合作共赢的运营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