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考虑了需要取得共同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兹宣布:一、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应该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972年6月)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考虑了需要取得共同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兹宣布:

一、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人类在地球上的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加快,人类获得了以无数方法和在空前的规模上改造其环境的能力。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都是必不可缺少的。

二、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三、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在地球上许多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为损害的迹象: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已达到危险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重大和不适当的扰乱;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和陷于枯竭;在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和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于人类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严重缺陷。

四、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像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以及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它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为了同样目的,工业化国家应当努力缩小它们自己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工业化国家里,环境问题一般地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

五、人口的自然增长继续不断地给保护环境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民推动着社会进步,创造着社会财富,发展着科学技术,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环境。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科学及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善环境的能力与日俱增。

六、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害。反之,有了比较充分的知识和采取比较明智的行动,我们就可能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在一个比较符合人类需要和希望的环境中过着较好的生活。改善环境的质量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景是广阔的。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利用知识在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七、为实现这一环境目的,将要求公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大家平等地从事共同的努力。各界人士和许多领域中的组织,凭他们有价值的品质和全部行动,将确定未来的世界环境的格局。各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将对在它们管辖范围内的大规模环境政策和行动,承担最大的责任。为筹措资金以支援发展中国家完成它们在这方面的责任,还需要进行国际合作。对于种类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在范围上是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或者因为它们影响着共同的国际领域,将要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和国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会议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着全体人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

这些原则申明了共同的信念

一、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在这方面,加剧或维护种族隔离、种族分离、歧视、殖民主义和其他形式的压迫和外国统治中的政策应该受到谴责和必须消除。

二、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特别是自然生态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必须通过周密计划或适当管理加以保护。

三、地球生产非常重要的再生资源的能力必须得到保持,而且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加以恢复或改善。

四、人类负有特殊的责任保护和妥善管理由于各种不利的因素而现在受到严重危害的野生物后嗣及其产地。因此,在计划发展经济时必须注意保存自然界,其中包括野生物。

五、在使用地球上不能再生的资源时,必须防范将来把它们耗尽的危险,并且必须确保整个人类能够分享从这样的使用中获得的好处。

六、为了保证不使生态类遭到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改变在排放有毒物质或保证其他物质以及散热时其数量或集中程度超过环境能使之无害的状况。应该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

七、各国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来防止海洋受到那些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损害生物资源和海生物的、破坏舒适环境的、或妨害对海洋进行其他合法利用的物质的污染。

八、为了保证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了在地球上创造那些对改善生活质量所必要的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九、由于不够发达和自然灾害的条件使环境方面造成的缺陷构成了严重的问题,弥补这些缺陷的最好办法是,移用大量的财政和技术援助以补充发展中国家本国的努力,并且提供可能需要的及时援助,以加速发展工作。(www.xing528.com)

十、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由于必须考虑经济因素和生态进程,因此,使初级产品和稳定的价格和适当的收入是必要的。

十一、所有国家的环境政策应该提高,而不应该损及发展中国家现有或将来的发展潜力,也不应该妨碍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各国和各国际组织应采取适当步骤,以便就应付因实施环境措施所可能引起的国内或国际的经济后果达成协议。

十二、应筹集维护和改善环境,其中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照顾到它们由于在发展计划中列入环境保护项目而需要的任何费用,以及应它们的请求而供给额外的国际技术和财政援助的需要。

十三、为了实现更合理的资源管理,从而改善环境,各国应该对它们的发展计划采取统一和协调的做法,以保证为了人民的利益,使发展同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需要相一致。

十四、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

十五、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在这方面,必须停止为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而制订的项目。

十六、在人口增长率或人口过分集中可能对环境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地区,或在人口密度之低可能妨碍人类环境改善和阻碍发展的地区,都应采取不损害基本人权和有关政府认为适当的人口政策

十七、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十八、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必须应用科学和技术以鉴定、避免和控制环境的危害并解决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九、为了更广泛地扩大个人、企业和基层社会在保护和改善人的各种环境方面提出开明舆论和采取负责行为的基础,必须对年轻一代和成人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同时应该考虑到对不能享受正当权益的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二十、必须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从事有关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在这方面,必须支持和帮助最新科学情报和经验的自由交流,以便解决环境问题;应该使发展中国家得到环境工艺,其条件是鼓励这种工艺的广泛传播,而不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负担。

二十一、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按自己的环境政策有开发自己的资源的主权,并且有责任保证在它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

二十二、各国应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完善有关它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对它们管辖以外的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受害者承担责任和赔偿问题的国际法。

二十三、在不损害国际大家庭可能达成的规定和不损害必须由一个国家决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各国的现行价值制度和考虑对最先进的国家有效,但是对发展中国家要考虑不适合和具有不值得的社会代价的标准的可行程度。

二十四、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应当由所有的国家,不论大小,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合作精神来加以处理。必须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安排或其他合适的途径的合作,在正当地考虑所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的情况下,防止、消灭或减少和有效地控制各方面的行动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二十五、各国应保证国际组织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协调的、有效的和能动的作用。

二十六、人类及其环境必须免受武器和其他一切大规模毁灭性手段的影响。各国必须努力在有关的国际机构内就消除和彻底销毁这种武器迅速达成协议。

(引自方子云主编《水资源保护工作手册》,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转载自:中国水利学会主编,《中国水利发展战略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226~22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