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制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规制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现行可查询的文献(国内)来看,我国学者对政府规制进行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研究规制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相对比值法、成本收益法、规制绩效的指数分析法、计量线性回归模型和统计测度、数据包络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的微分方程〈GM(1,1)〉、层次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引入物元模型的分析法以及压力-状态-反应模型分析法等。

规制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从现行可查询的文献(国内)来看,我国学者对政府规制进行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大致始于2001年)。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研究规制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相对比值法、成本收益法、规制绩效的指数分析法、计量线性回归模型和统计测度、数据包络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的微分方程〈GM(1,1)〉、层次分析法(AHP)、弹性分析法、引入物元模型的分析法以及压力(P)-状态(S)-反应(R)模型分析法等。

使用相对比值法的有:高阳、陈光建(2001)用相对比值法分析了湖南省医药行业的政府规制绩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解释;朱琳娜(2013)运用比较分析法、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规制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和质量规制三个方面对我国自来水行业政府监管进行分析,考察现行监管体制下的规制绩效,并提出相对应的改革路径。

利用成本收益法进行评价分析的有:何立胜、樊慧玲(2005)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和规制绩效的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政府经济性规制总体绩效测度,结果显示,我国政府经济性规制的绩效指数仍然较低;樊慧玲(2008)运用成本收益与规制绩效的指数方法进行政府社会性规制绩效的测度,利于提升政府社会性规制绩效和政府社会性规制变革的理性选择。

利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有:于良春、杨淑云和于华阳(2006)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我国电力企业层面和行业层面的数据,从发电企业和整个发电产业两个视角检验了“厂网分开”规制改革的绩效,并分析了影响绩效变化的因素;肖兴志、孙阳(2006)以Cubbin & Stern计量检验模型为基础,利用1978—2005年相关数据对中国电力规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明确的规制框架独立规制机构和不断成熟的规制对象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地提高了电力产业总量和效率,降低了价格水平和垄断利润,但在改善服务质量方面尚未发挥有效作用。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规制评价的有:初佳颖(2006)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R和BC2模型对我国电信产业的规制绩效问题进行分析,并将中国电信产业的特定影响因素纳入对激励规制绩效的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电信产业的激励规制政策并没有显著促进绩效的提升,目前的改革在促进竞争力方面还显得缺乏力度,或者说放松规制的速度太慢;邹颖(2013)选择了我国铁路运输业1995—2008年的投入、产出指标构造DEA评价的14个决策单元,对我国铁路业规制改革绩效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铁路业的生产效率低下,验证了来宾斯坦提出的垄断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的理论;关璐璐(2013)基于SE-DEA模型测量中国电力行业环境规制绩效,并通过简单的环境统计数据计算,对中国与美国电力行业的环境规制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并探寻中国电力行业环境规制绩效下降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中国电力行业环境规制的政策建议;刘洋、张瑞、高艳红(2014)在设计中国环境规制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之上,运用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中国的环境规制效率,研究发现,中国环境规制绩效存在区域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发达省份优于其他省份,中国区域环境规制效率整体上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倒U形趋势。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规制评价的有:樊慧玲、李军超(2010)运用指数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社会性规制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这也有利于探求适合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性规制模式,提高社会性规制效率,实现社会性规制的合理预期;徐鸣哲、陈德昆(201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关消费者信任度改善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进行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规制机构与不同规模食品生产企业的博弈模型,以此来探寻不同规模企业都生产不安全食品的内在原因。(www.xing528.com)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微分方程、物元分析模式以及PSR模型分析法进行规制效果评价的有:王晓兵(2011)利用GM(1,1)模型(即灰色系统理论的微分方程)、层次分析和弹性分析等工具分析我国环境规制绩效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环境规制绩效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环境规制绩效的政策建议;周业旺(2012)将物元分析模式引入城市公共交通成本规制绩效评价体系中,并建立相关评价模型,通过计算指标的关联度确定评价系统等级。

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的有:李莹(2013)基于EKC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绩效,得出结论,EKC中环境污染水平随经济发展下降并不能自我实现,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双赢需要一定的政策规制;万建香(2013)为验证波特假说(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给产业造成的负担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加以弥补,从而提高产业绩效的存在性),通过2002—2008年江西省重点调查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以环境政策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以环境政策为解释变量展开研究,考察环境政策规制的产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能力绩效,实证表明,市场型污染排放征税政策满足波特假说,而行政命令型环境治理建设项目“三同时”政策不满足波特假说;郭学静、陈海玉、刘庚常(2014)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农民工劳动关系政府规制的关键绩效指标层次结构模型,该模型体现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促进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的战略导向,能督促各级政府部门将工作重点集中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重大驱动力的要项,促进战略目标的达成。

利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规制评价的有:刘洋(2014)运用定性分析法从我国环境规制体制的机构设置、制度框架和规制工具三方面对我国现行的环境规制体制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三大环境政策为指导的新老制度相结合的初具规模的环境规制体制;然后在设计我国环境规制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之上,运用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我国的环境规制效率,研究发现我国省际环境规制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区域环境规制效率在整体上呈现出收敛趋势;并且通过对环境规制效率和经济增长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测量,发现我国环境规制效率和经济增长耦合度总体处于颉颃时期,但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效率的高低不同,其处于颉颃时期的原因也有所差异,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关系也不相同。

总结以上学者对各个行业的政府规制效果进行的研究,其中采用计量分析方法的居多。在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规制效果评价时所采用的规制指标也大不相同,很多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但是部分指标的选取存在主观性太强以及变量的选取不够精准的不足之处。所以,在本书的研究中将根据乳品安全规制体系的特点以及我国乳品安全规制体系的发展,借鉴已有文献,选择适用的规制效果评价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