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东坡传》:提升学科素养与能力的连续阅读策略

《苏东坡传》:提升学科素养与能力的连续阅读策略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王丽丽罗印球、梁淑仪两位老师合著的《苏东坡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是我们对整本书教学探讨的又一次实践创新成果。另外推荐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老师的《论语》整本书阅读教研课——读写一体思路。

《苏东坡传》:提升学科素养与能力的连续阅读策略

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王丽丽

罗印球、梁淑仪两位老师合著的《苏东坡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是我们对整本书教学探讨的又一次实践创新成果。我将借此机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聚焦学科素养求创新

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是以情境为载体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如今高考要求两大变化:一是聚焦语文学科素养,扩大素材选取范围,加大阅读难度以及阅读量;二是突出试题命制的情景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要求,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罗老师、梁老师的设计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将阅读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情景任务,让学生把握苏东坡的历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和思考,从而完成阅读任务。这些任务要求通过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清晰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征。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就是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扩展素材选取范围,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所以我们在教案设计中要做到活动任务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

二、逻辑内显,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的操作性和选择性

三至四个学段或课时,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认知的规律,教学过程清晰。罗老师、梁老师的教学步骤是:激发兴趣,阅读全书;再读全书,整合内容;重点研读,收获启示;个性阅读,专题写作。符合学生阅读由浅到深的认知规律。我的整本书《围城》教案设计步骤为四课时,包括:初读与感悟,细读与分享,点评与赏析,创新与推荐。另外推荐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老师的《论语》整本书阅读教研课——读写一体思路。第一学段专题学习前期准备(概述浏览阶段);第二学段孔子及其弟子——年表制作及《论语》解读(重中之重的一个阶段);第三学段——挑战性阅读与思考;第四学段——定向、选题、写作(收口的阶段)。(www.xing528.com)

三、适度融合,课堂上与课堂下的活动任务的布置与关照

课上的学习应该是为学生课下的阅读做好铺垫。课上的内容益精,课下的积累益广;课上的重点在导,课下的重点在思;课上的目的在突破难点,课下的目的在解决重点。只有课堂上与课堂下的活动内容相互参照,相互关照,学生的素养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我们应该寻找到适合学生研究的活动任务,使信息技术适度融合,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并有动力完成任务,获得知识及能力的增长。罗老师、梁老师创设的实践活动有:制作短视频或美篇——探寻苏东坡的广州足迹(利用地理优势,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情景任务布置:广州电视台准备策划“魅力苏轼”的专题片两集,用思维导图呈现文案内容设计等。这些活动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提高阅读质量。我的整本书《围城》阅读设计也有“名著推荐,撬动整本书的阅读”“来一次写作之旅吧!完成心灵与名著的平等对话”等活动布置。我们还应注意课堂活动呈现方式的生动性和悦纳性。我们所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研究专家,在文章选择、活动设计和陈述语体上,我们应尽量保持亲切的面孔和平等对话的态度。如:如果钱钟书先生来我校举办关于《围城》的专题讲座,请根据你的阅读体悟,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并撰写一段广告文案等活动内容的布置,就是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进来。

另外需强调的是,学生的一切学习都要做到尊重原著,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落实阅读展开。有位专家说:“读《论语》,不必穿着汉服。”即真正的阅读是让阅读的过程发生,而不一定拘泥于形式。

因此,我们应该寻找到适合学生研究的活动任务,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并有动力完成任务,获得知识的增长及能力的提升。

让我们共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