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三国文化的概念

探讨三国文化的概念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三国文化”概念的提出,沈伯俊先生曾提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研究者们频繁提及三国文化一词。沈先生认为这是使用三国文化的概念前首先需要界定的。在《“三国文化”概念初探》一文中,他将三国文化分作三个层次来解释。可以看出,第一、二层次的区别主要是基于文化的狭义与广义概念。

探讨三国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字眼,从形而上的文学典籍,到形而下的衣食住行,都包含在文化之中。正是由于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关于文化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有200多种。

总体而言,关于文化的概念和定义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大类。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在狭义文化的界定上,中国文化学者田汝康指出文化包含有三层内容:“一、指一个国家或是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实际指的就是思想史;二、指与物质文明相对的精神文明——简言之就是教养问题,包括了语言社会风气、道德规范等;三、指区别于经济科技教育的文化艺术活动。”广义的文化看重的是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认为所有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特有的,是“人化自然”,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智慧、创造性、感情注入自然,使自然成为被人所理解、沟通和利用的对象”。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虽有区别,但也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而文化一旦形成,其独立的形态、结构和系统也就形成了。

关于“三国文化”概念的提出,沈伯俊先生曾提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研究者们频繁提及三国文化一词。但究竟什么是三国文化?三国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沈先生认为这是使用三国文化的概念前首先需要界定的。在《“三国文化”概念初探》一文中,他将三国文化分作三个层次来解释。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也就是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举凡三国时期的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都属于这个层次,这是一种狭义的三国文化观;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也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举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属于这个层次,这是一种“扩展义”的三国文化观;第三个层次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不只是指、也并不等于就是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流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这是一种广义的三国文化观。可以看出,第一、二层次的区别主要是基于文化的狭义与广义概念。在三国历史由经典走向大众的过程中实际存在的三国文化现象,比如三国传说与戏剧、三国小说、三国工艺美术、三国人物信仰、三国遗迹旅游、三国游戏、三国与管理学,等等,用第一、二层次的三国文化观解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显然,第三个层次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的提出,使得三国文化具有更大的涵盖性和更广的适应性。本书所言的三国文化主要也是这种广义的三国文化。

邱奇先生认为,虽然在文化学史上界定文化是个难题,但从诸多释义中却可以总结出一些共同的因素和最基本的特征,即:

1 .作为一种文化门类,应该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在结构,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 .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念,并为某个群体或民族共同接受、承认;(www.xing528.com)

3 .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4 .有广泛的社会性。

在此基础上,邱先生也从三个层面考察了三国文化。他将诸如《魏书》《吴书》《魏略》《诸葛亮集》《三国志》等史学著作,及《搜神记》《拾遗记》《神仙传》《世说新语》等魏晋六朝杂史笔记,包括唐以后有关三国的诗词文赋等看作是史学层面的三国文化;将在三国时代就在民间出现的各种三国故事与口头创作,诸如唐宋“说话”“讲史”、《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弹词、小调等看作是文学层面的“三国文化”。在文学层面的三国文化中,从唐宋兴起的“说话”,其中的“说三分”将历史与民间故事传说综合在一起,是将三国历史虚化和艺术化的开始;而宋元时期出现的三国戏是在“说三分”之后又一次有关三国故事的重要创作活动;到了《三国演义》,它“‘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将三国史与作为艺术形态的三国故事、传说、话本、戏曲、诗、词、文、赋完美融合一体,成为一个吸收、包容千余年文化营养的艺术晶体,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辐射元、渗透力的文化实体,从而直接生发出众多的小说、戏曲、弹词、小调、诗、词、文、赋,直接或间接地对整个明清的小说、戏曲,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至于第三个层面,则是第一、二层面的三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明确的价值观念与政治道德趋向,分别影响着社会的不同阶层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它们又反过来以各自的实践丰富了三国文化。显然,三个层面的三国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三国文化,也就是本书所谈的三国文化。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戏曲,切入点是文化,本体仍是戏曲。以邱奇先生对三国文化三个层面的分析为基础,笔者认为关于戏曲与三国文化,三国戏是考察重点但并非全部,潜在的第三个层面的三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照戏曲本体之外的其他文化如戏曲生态文化的视角。越调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正可作如是观。就三国戏而言,几乎所有剧种都曾演出三国戏;以传统剧目中三国戏的数量来说,京剧川剧、汉剧、豫剧等剧种的三国戏剧目颇丰。京剧三国戏有150出左右,川剧约有100出,汉剧约有90出,而在河南戏曲中,豫剧传统剧目有三国戏80出。与这些剧目积累较为厚重的兄弟剧种相较,越调三国戏的数量不能算多。然而,在20世纪戏曲发展变革的进程中,河南越调在主流层面实现中兴、保持河南三大剧种位置的过程却与三国戏剧目的演出有很大关系,这也为我们从三国文化的视角关照越调提供了可能。显在层面,以申凤梅团队为主的越调剧团成功出演一系列三国戏,使越调闻名大江南北,而豫剧原来的80出三国戏基本不再演出,申凤梅则以精湛的表演和高尚的品格被赞誉为中原“活诸葛”;潜在层面,在20世纪剧坛风云争霸中,豫剧、河南曲剧迅猛发展,古老的越调迈着沉重的步伐与群雄逐鹿中原,借由官方会演和戏曲“触电”之机,经历一番刀光剑影、升沉起伏,最终与豫剧、河南曲剧“三分”豫省天下。此间,显在层面与潜在层面相互影响,越调与三国文化的关系逐渐清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