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人为本,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实践之道

以人为本,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实践之道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践中,柳东新区坚持多管齐下,整合资源,务实创新,精准发力,精心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以人为本,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实践之道

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践中,柳东新区坚持多管齐下,整合资源,务实创新,精准发力,精心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1.以“攻坚破局”推动示范区跨越发展

柳州市和新区锐意探索创新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模式,建立起良性运行的机制体制,在特色发展道路上阔步疾行。市委、市政府将柳东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新区发展进行创新性的顶层设计。专门下发“1+2”系列文件,赋予新区市一级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实行特区式管理,日常行政审批在新区可实现封闭运行。同时,给予示范区科技创新、融资筹资土地储备等方面的有力扶持,赋予土地一级开发、土地整理等职能,实行土地出让收益优惠政策,获得的土地收益和融资成果,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示范区建设。今年,新区大力深化“产城融合”建设投融资机制体制改革,推动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保持融资渠道多样性、资金用途多元化。同时,大力实施管理架构以及薪酬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使管理机制高效运作,富有活力。

2.以“产业驱动”作为立城之本

新区立足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了整车基地带动,零部件园区联动,城市功能配套统筹推动的产城互动生态体系,形成柳东新区、柳州国家高新区、广西柳州汽车城“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东风柳汽乘用车柳东基地、花岭片零部件产业园、官塘工业园“四轮驱动”,引领新区产业高速发展。同时,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和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在新区得到重点培育,聚集发展。产业发展驱动新区经济腾飞,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07年建区时的39亿元,发展到2017年850亿元,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1.5亿元,到2017年37.68亿元。(www.xing528.com)

3.以“绿色发展”打造生态产业新城

以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为立足点,柳东新区致力打造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在环保领域,新区对各类项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进驻要有资质机构编制项目环境影响的详细文件并通过技术审查。严格限制高能耗(年耗能大于3000吨标煤、装机容量大于1500千伏安以上)项目进入。在环境开发领域,新区大力推进《柳东新区生态湿地水系规划》等规划实施,通过生态湿地等工程的建设,强化对河湖水系的保护和利用,扩大现状山体绿地,构建具有自然、活力的汽车城生态系统。生态建设理念充足融汇在新区龙湖生态水系、园博园、滨江湿地公园、花岭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中。在节能减排领域,为保护柳江母亲河,新区在汽车城建立之初新区就启动官塘污水处理厂项目,项目现已建成并有效处理官塘片区的工业及生活污水,管线向花岭等片区延伸,保障汽车城绿色发展。2017年新区加速淘汰该园区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先后拆迁18家,关停14家,就地转产改造5家,力度空前。同时,新区引入绿色能源,推动华电柳东新区1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此外,今年柳东新区加快滨江湿地公园、水上公园以及龙湖、华侨城湿地水系建设,做足水文章;大力实施“绿满柳东”三年绿化行动,城绿交映,推动城市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4.以“争创一流”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新区立足现代化城市标准,高起点推动城市建设,满足新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近年来柳东新区城市配套不断完善,一流的交通设施、一流的教育资源、一流的医疗服务、一流的体育、旅游、文化设施有序在柳东新区布局,快速公交、客运枢纽、柳铁一中(含初中部)、市二中、景行小学、会展中心、儿童医院、市民服务中心、图书馆、规划馆、青少年宫、科技馆体育公园等大批城市配套项目相继落户新区。高科技主题乐园柳州卡乐星球·OCT华侨城项目于今年7月建成并开园试运营,累计吸引数以10万计的游客入园体验,极大提升新区人气,并促成贵柳省会旅游新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