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沧桑:上师附中与戏剧艺术的探索

百年沧桑:上师附中与戏剧艺术的探索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历经近百年的沧桑浮沉,从1925年的培成女中,到1958年培进中学,再到2004年静安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约联合办学,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自此踏上了戏剧艺术特色办学的探索之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其目的是着眼未来,关注综合素养。

百年沧桑:上师附中与戏剧艺术的探索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历经近百年的沧桑浮沉,从1925年的培成女中,到1958年培进中学,再到2004年静安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约联合办学,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上戏附中”),自此踏上了戏剧艺术特色办学的探索之路。

在15年的特色之路的探索中,我们专注戏剧艺术教育,深挖戏剧艺术的育人价值,着力打造“全息剧场”,构建全方位的戏剧艺术育人空间,深化戏剧艺术文化内涵。我校的“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是在学校“个性化3D课程”图谱的基础上,围绕戏剧艺术这一中心主题,将各类课程进行模块重构和学科融合打造出来的。它分为主体课程、渗透课程和影响课程三类,其中主体课程是显性的,渗透与影响课程是相对隐性的。这三大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课程的经历体验设计和拓展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审美情趣创意表达等艺术素养。

我校“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聚焦中心主题——戏剧艺术。戏剧是集语言艺术、声乐、舞台美术、写作、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戏剧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培养高感性的人才,能够锻练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能够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力、鉴赏力和公众演说能力。

注重模块重构和学科融合。针对当前艺术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我校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艺术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进行戏剧艺术的模块化重组,目的是增强课程的体验性,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针对非艺术基础型学科,我校则通过将戏剧艺术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整合来实现,通过将戏剧艺术核心理念(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经历体验、创造生成)与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显性融合和隐形渗透,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戏剧教学法的七大技巧(角色扮演、教师入戏、建构空间、思路追踪、时空转换、论坛剧场、戏剧游戏)来激活基础学科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从艺术素养延伸至综合素养。“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其目的是着眼未来,关注综合素养。

欧盟曾在2009年至2010年发起了名为DICE(戏剧对教育中核心能力促进)的国际项目,其跟踪数据调查表明:在欧洲12个国家,超过5000名青少年参与研究,在111种戏剧活动中,参与过戏剧教育的孩子有22个方面的能力比没有参加过戏剧教育的孩子有显著提高。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我校作为全国特色学校和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肩负着探索艺术教育新路径,实践以戏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将学校“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戏剧艺术特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构建上,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真正培养“知行并举、德艺兼修、人格完善、责任担当”的上戏附中学子。(www.xing528.com)

我校实施戏剧艺术特色课程,往往会有一些疑惑:如何在时空上保证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如何真正成为大学的附中,而不是仅仅换个名字?如何关注普通班和艺术班这两类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希望您带着这些问题去看这本书,看看书中有没有您寻找的答案。

如果您是一位学校管理者、学校决策者,您的关注点可能是我校“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图谱的构建研究。“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图谱的绘制,是我校对戏剧艺术教育的结构性思考,试图解答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如何将戏剧艺术特色与普通高中的基础课程在有限的时空下有机结合,让学校课程既能凸显个性化培育,又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果您是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您的目光可能更多地关注教学实践案例。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更是学生锤炼品格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戏剧艺术教育在学科德育及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将戏剧元素融进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是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本书提供了部分戏剧元素融合课堂教学的教学实例供广大教师参考,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这些案例均为我校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尝试使用过并取得不错效果的优秀案例,希望给大家启发,激发灵感与创造。

如果您是一名学生家长,相信您的关注点一定是戏剧教育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书可以让您更多地认识到戏剧教育的作用以及戏剧教育对孩子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它的意义常常是单一学科所无法达成的,所以戏剧是集大成的综合艺术门类。您会看到一个崭新的教育模式,继而可以运用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去。戏剧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度、角色感、合作力、应变性、创造力等现代人的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您是一名高中或大学学生,本书给您呈现的将会是一种不一样的校园生活。您会在书中看到熟悉的课程表,但也会看到不熟悉的“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您会看到课堂教学中新的方法与形式,也许您会发现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甚至您会去向老师建议把这些戏剧教育法融入你们的课堂。您可以感受到戏剧的魔力,感受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放下手机电脑,戏剧艺术教育带来的新奇和震撼。

本书由我校一线教师研究撰写,他们在繁忙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反思、研究,几易其稿。尽管它还很稚嫩,但是是我们“亲生”的,显得弥足珍贵。

本书分十章。其中,第一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透视,由魏丽娟、金鸽撰写,王婷婷制作课程图谱。第二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主体课程之艺术基础课的模块化整合,由陈伟杰、汪洁、朱星月撰写。第三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主体课程之艺术专业课,由冯抒阳、魏丽娟、朱星月撰写。我校的艺术专业课程都是由上海戏剧学院等外请老师来授课的,这里主要介绍我们的课程以及管理实施。第四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主体课程之戏剧体验课,由陆经纬、陈赛茅撰写。戏剧体验课程是有我校特点的拓展课程,上课老师均由我校的学科老师担任。他们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后提炼。第五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主体课程之高雅艺术进课堂,由骆雁琳、万文佳撰写。第六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渗透课程之非艺术基础课程,这部分汇集了全校老师的智慧。老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与提炼,撰写出最真实、最朴实的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由程勋功、王尖兵、徐嘉整合、梳理。第七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渗透课程之文化名人进校园,由骆雁琳、万文佳撰写。第八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影响课程之幸福系列课程,由徐琼、陈赛茅撰写。第九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实施保障,由徐越蕾、王文涛撰写。第十章是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实施成效,主要是总结我们实施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后的收获与感悟,由任艺红、华夏撰写。前言的“‘缘’来如此”与结语的“‘艺’犹未尽”,都由肖英校长撰写或修改。

本书的出版倾注了我校全体教职工的智慧与心血,是我们交出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融合的课程构建与实施的一份“答卷”。当然,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仅仅是起步,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