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逸飞艺术品享誉国际的原因和关键

陈逸飞艺术品享誉国际的原因和关键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陈逸飞崛起的历史看,他的艺术享誉国际,获得市场高价位并非偶然,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西方艺术市场的认可和推介使陈逸飞的艺术和市场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拓展。他认为“陈逸飞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这次具有外交意义的事件,使周庄成了世界知名的中国江南名镇,也奠定了陈逸飞在国际美术界大师级的地位。

陈逸飞艺术品享誉国际的原因和关键

陈逸飞崛起的历史看,他的艺术享誉国际,获得市场高价位并非偶然,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陈逸飞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20世纪60年代,他在1 000多名考生的激烈竞争中考取上海美术学校,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学部油画班。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立时,他因画技超群提前毕业,成为首批专业画家之一,两年后的24岁,即被提升为油画组负责人。

1970年,陈逸飞与画家徐纯中合作创作的水粉画《金训华》发表在《红旗》杂志封底上,因而首获声名。此后,他创作的大型油画《黄河颂》《开路先锋》《红旗颂》《写于长夜——鲁迅》等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屡获好评。1979年,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的油画《占领总统府》,荣获全国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评选一等奖。这也是他早期获得最高评价的经典作品。1979年,陈逸飞创作的反思中国近现代史的油画《踱步》(现纽约私人收藏)被美国《艺术新闻》杂志评价为:“焦黑尖锐,写实而意境深远,有气势而专业”,初显作品被西方接纳,步入国际画坛的端倪。

陈逸飞《红旗一》和《红旗二》

《红旗一》成交价 6 283万元人民币 香港苏富比 2013年10月

陈逸飞《黄河颂》成交价4 032万元人民币 中国嘉德 2007年5月

1980年,陈逸飞成为中国第一批去美国的自费留学生,在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期间他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底,为博物馆修复毕加索、凡·代克、萨金特等大师的古典绘画作品。他还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在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的机会。由此可知,在出国前后,陈逸飞就已是国内知名的画家,具有扎实的写实艺术功底。

油画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尤以写实油画最具代表性。油画在进入中国初期就是以写实的形式开始传播的,虽然后来又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艺术进入中国,但写实油画始终是中国油画的主流。

写实油画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它崇尚自然之美,重视细节刻画,但绝不是对客观物像进行简单的复制或克隆,画家是通过自己选择的视角观察和提炼自然之美,采用写实主义绘画特有的造型手段和色彩技法,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使自然之美升华为充满人文精神的艺术之美。因此,写实主义绘画最贴近大自然,最适于描写世间百态,最有能力刻画重大的社会题材,这是其他画派不可比拟的。

写实油画在中国艺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以其作品作画时间长,数量有限,品质高等特点,在艺术市场众多艺术形式并存的发展状况中,稳步前进,持续走俏。

陈逸飞早期接受的是苏联式的美术教育,赴美学习、游历欧洲后,对于17、18世纪荷兰、西班牙光和影的理论运用已经十分娴熟。于是,他将艺术与技术结合,在原来的写实功底基础上加入西方新的绘画元素,因而使绘画逐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塑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个性。他发现并创作了西方认可的绘画题材——水乡风景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古典仕女系列、西藏风情系列,既有写实功力,又有浪漫情调;既有怀旧情结,又有国际眼光。东方的特色元素,经过陈逸飞国际眼光的融合与改造,逐渐融入西方社会的审美趣味,从而获得了他们的普遍追捧。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美国《纽约时报》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康科兰博物馆馆长米歇尔·包特温尼先生在他一次个展中表示:“陈逸飞是为他的民族恢复与西方对话的第一位艺术家,现已成了美国和中国之间交流的重要象征。他的作品以西方人所能够达到的娴熟的形式,精湛而又准确地把握住了对中国风景的感受。他的诗化了的中国意象给予美国人很易于接近那个国度的人们的感受和情绪。他的作品为我们人性化了那块土地,帮助我们充实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空隙”。

西方艺术市场的认可和推介使陈逸飞的艺术和市场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拓展。

1982年,陈逸飞的画作得到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认同。他认为“陈逸飞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随后哈默画廊(Hammer Gallery)与之签约,并以每幅3 000美金的价格收购其12幅作品。1983年,陈逸飞在哈默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参展的42幅作品在第一周便全部被买家订购。第二次展览在当天又全部售出。他的画作在西方收获了超乎想象的反响。

1985年,陈逸飞的绘画《和平之桥》被联合国选为当年首日封,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以及日内瓦和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公开发行,同时还发行了限量石版画,每件画作均由画家亲笔签名,并附联合国协会印鉴、签名证书。

同年,哈默访华时,从陈逸飞的作品中精选了一幅周庄双桥的油画,作为礼物赠送给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并将原画名《故乡的回忆》改为《双桥》,以此寓意通过此画架起中美友谊之桥。这次具有外交意义的事件,使周庄成了世界知名的中国江南名镇,也奠定了陈逸飞在国际美术界大师级的地位。

1983年到1988年,陈逸飞与哈默画廊(Hammer Gallery)签约期间,先后在美国华盛顿日本西武等地成功举办了4次个展,此后他的绘画之路开始风生水起,1982年到1994年与哈默画廊签约期间,他一共卖出了500张画,很多作品被博物馆、画廊收藏。

1989年,陈逸飞与英国著名的玛勃洛画廊(Marlborough Gallery)签约(一说1995年才正式签约),成为第一位与该画廊签约的亚洲艺术家。玛勃洛画廊的国际总裁吉尔伯特·劳伊德(Gilbert Loyid)称:“陈逸飞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现在仍然是最重要的,他那被称为是浪漫的写实主义的独特风格是绝无仅有的”。签约后,玛勃洛画廊为陈逸飞操办了一系列大型展览:1995年,玛勃洛画廊为陈逸飞举行了个展,同年将陈逸飞作品带进威尼斯双年展;1996年至1997年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陈逸飞回顾展”;1999年又为陈逸飞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画展。通过和玛勃洛画廊的合作,陈逸飞在西方的名气和市场都进一步扩大,数以百计的画作得以售出,很多作品进入到一流藏家的手中。如英国查尔斯王子收藏了陈逸飞的4幅水彩画伦敦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展馆均收藏了他的作品。(www.xing528.com)

陈逸飞浪漫写实的艺术风格在西方的大力推介下,日渐深受市场的欢迎,成为第一个被海外画廊成功包装的中国艺术家,直接刺激了大批中国艺术家出国寻找机遇。

在艺术创作和市场探索相结合的方面,陈逸飞始终走在中国艺术家的前列。1992年陈逸飞旅美回国后,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商业画廊出现,因此,他没有与国内画廊展开合作,而是继续保持着与国外两家画廊的合作关系。将自己的画作通过私下交易和拍卖的方式推向国内市场。由于正值国内社会体制变革、油画市场升温的时期。他享誉国际的绘画艺术,正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在国内刚刚开始发展的油画拍卖市场推动下,陈逸飞的作品在中国内地拍卖业刚刚兴起时就开始崭露头角,并且不断刷新自己的拍卖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拍卖天价。

1991年,中国内地还没有开始油画拍卖之时,陈逸飞的一幅《浔阳遗韵》就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137万港币成交,首创中国油画作品过百万元的纪录。该记录打破了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只是取决于其在美术史上的意义的传统。中国拍卖市场,通常将1991年看作中国油画市场开始成熟的一个标志,陈逸飞也由此成为国内油画艺术拍卖中的“领军者之一”。1999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中,《浔阳遗韵》又以297万元的价格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1994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陈逸飞的签名大型油画《山地风》以286万元的高价成交。当时刚刚进入中国嘉德油画拍卖的第二个年头,其中已进行的一场油画拍卖总成交额也只有几百万元,陈逸飞单幅作品的成价格足以令当时的市场瞠目。2011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这幅作品时隔17年再现拍场,以8 16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再度刷新中国油画的世界纪录,也打破了他自己作品的拍卖纪录。

1996年,香港苏富比首次举行中国油画拍卖,选中了陈逸飞的《黄河颂》,并最终拍出128.5万港元的价格。2007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中,这幅作品再度出现,以4 032万元的价格成交。1997年,陈逸飞的《罂粟花》在香港佳士得以387万港元刷新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价。据统计,1991年到1998年,陈逸飞的33幅拍卖成交作品的价值就已接近4 000万元人民币。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当代中国画家能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与之比肩。

陈逸飞《罂粟花》 成交价387万港元 香港佳士得 1997年

通过与两家西方画廊的合作以及90年代初在香港的拍卖,陈逸飞打开了港台和东南亚华人市场,很多重要作品因此流入这些藏家手中。陈逸飞回国后,作品开始稳定地出现在内地拍卖会上,通过大陆拍卖行接二连三的打破陈逸飞作品记录,很多作品得以回流,以上海和北京为主的内地城市跃升为陈逸飞作品最重要的交易和收藏中心。

虽然陈逸飞90年代上拍的部分作品曾经因为高价成交而引起巨大反响,但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拍卖价格总体趋于稳定,高价作品基本趋于100—200万元人民币左右,真正的井喷行情出现在2005年及以后,陈逸飞去世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应引发了其作品艺术市场的热潮。

据有关媒体报道,陈逸飞去世当天,就有不少买家前往“逸飞之家”购买陈逸飞的画作。除了《长笛手》《浔阳遗韵》等4幅印刷作品未售出外,其余近10幅油画当天均被抢购一空。人们在求购不得后,转而购买“陈逸飞画册”。

仅2005年一年,陈逸飞作品的各项拍卖指标就全面超越了1994—2004年11年间的拍卖额的总和。陈逸飞的离世立刻让持有和关注陈逸飞作品的人意识到商机的到来。2006、2007两年,陈逸飞作品在拍场上势如破竹。其中,《玉堂春暖》2006年在上海泓盛春拍中,以1 100万元首破千万;2017年12月,又在中国嘉德的拍卖中,以1.49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为陈逸飞艺术品的最高成交纪录。2007年,突破千万的作品达到2幅;作于1995年的《龙眼》以1 019.2万元在中国嘉德2007年秋拍中成交;曾在1995年苏富比拍卖上以128万港元成交的《黄河颂》,在2007年的嘉德春拍上拍出4 032万天价,价格上涨30多倍。2008年受大环境影响,陈逸飞拍卖价格略有下挫。但刚到2009年,《踱步》就又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中创下4 043.2万元的新高。

陈逸飞《玉堂春暖》 成交价1.495亿人民币 中国嘉德 2017年12月

近几年,虽然拍卖场上一批艺术家作品的成交价已经大大超过了陈逸飞的作品,但他的标志性作品依然不断地活跃在艺术市场,在中国当代艺术整体资金量下挫的局面中,显现出补涨的态势。

如陈逸飞“红色系列”的《红旗之一》,在香港苏富比2013年秋季拍卖会上以6 283万元成交。“音乐家系列”的《弦乐四重奏》在香港佳士得2010年春拍创出5 368万人民币的高价;作于1988年的《二重奏》则在北京保利2010年春拍中创出4 592万元的高价。陈氏的转型之作—《踱步》在中国嘉德2009年春拍以4 043.2万元再创高价。作于1987年的《长笛手》在2009年北京瀚海秋季拍卖中以3 248万元成交。作于1995年的《父与子》在北京瀚海2010年秋季拍卖中以2 576万人民币成交。作于1996年的《晨祷》在香港苏富比2014年春拍中以2 133万人民币成交。作于1999年的《艺术家与众美女》在阳光艾德2008年春季拍卖中以2 408万元人民币成交。

陈逸飞《二重奏》 成交价4 592万元人民币 北京保利 2010年6月

这些高企的成交价格,显现出市场对于陈逸飞成熟时期的写实主义经典作品的由衷喜爱和追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