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季饮食:科学选择,呵护健康

四季饮食:科学选择,呵护健康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四季的饮食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饮食要与外界的气候条件相适应。此为四时饮食之法。夏季肠胃功能低下,容易感染腹泻等疾病,适当的食用酸类的物质,能止泻健胃。

四季饮食:科学选择,呵护健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四季的饮食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饮食要与外界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方》中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此为四时饮食之法。曹庭栋在《老老恒言·饮食》中也说:“夏至以后,秋分以前……最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人处于自然界中,自然气候的变换也会影响到人体内部环境的变化,因此顺应时节来选择饮食,健脾胃、强五脏,以达到强身的目的也就十分重要。

(一)春季疏肝以顾护脾胃

1.春季饮食的原则——食宜补气养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因为人体皮肤腠理逐渐放松,所以,要注重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春夏养阳”是《黄帝内经》阐释春夏饮食的原则。所以春天饮食宜多食温补阳气的食物,以补充人体之阳气,增加人体之免疫力,以抵御春邪之侵犯,如韭菜芥菜萝卜芹菜菠菜等辛甘升发阳气之食品。

2.春季饮食的方法

《黄帝内经》认为“春应在肝”,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论,肝气盛则伤脾,影响脾胃之运化。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意以健脾。脾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成之源,所以脾胃护养得宜,则能延年益寿。春季应加强对脾胃的护养,可食大枣蜂蜜枸杞莲子等甘性食物,以补益脾胃,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减轻脾胃的负担,维护脾胃的正常运作。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旺于春,与春阳生发之气相应,喜条达疏泄;肝木太过则易克伐脾土,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而甘味补脾培中,所以春季适宜食用辛甘发散的物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金匮要略》提及“春不食肝”的说法,以防肝木太过而克伐脾土。《千金要方·食治方》说:“春七十二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曾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所以,为顺应春天阳气升发和肝之疏泄的需要,在饮食上应适当食用辛温升散或辛甘发散类的食物,如麦、枣、葱、花生、香菜等。但也不能过多食用辛辣和发散类食品,以致腠理开泄过度,引发疾病。民间有“春忌麻黄夏忌苏”、茼蒿、芥菜,吃了痒难忍等说法,李杲对此做了明确的解释,他认为蒜、韭、姜、醋、大料物之类,都是发散之品,易耗伤,不宜多服和久服。春天是多发病的季节,所以民间有宜食散寒、去风的屠苏酒、防风粥等食物的习俗。

3.春季饮食的常用食材

主食粳米、籼米、锅巴、黑米、荞麦

蔬菜:春韭、葱、蒜、洋葱、芹菜、菠菜、芥菜、春笋蚕豆、淮山、木耳银耳香菇蘑菇青菜、香菜、枸杞菜、苜蓿芽、香椿白萝卜胡萝卜油菜

水果柑橘香蕉甘蔗荸荠苹果、奇异果、大枣、栗子、胡桃、哈密瓜杏子

肉类:鸡肉、牛肉猪肉、鸽肉、蛋、鳝鱼、鲳鱼、鲫鱼、乌贼、章鱼、泥鳅

(二)夏季慎寒凉以护脾胃

1.饮食的原则——食宜清热利湿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三月,是一年中最炎热之时,也是万物生长发育最茂盛的季节,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因此,夏季在饮食方面,必须顺应夏天阳盛阴虚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根据五行理论,夏季属火,对应于心,六气为暑;而长夏属土,对应于脾,六气为湿。所以夏季于心火旺盛、湿邪困脾,在饮食上就须加注意清热利湿。苦味的食物能清热燥湿、止泻,所以夏食应多苦味食材。苦味的食物如苦瓜丝瓜马兰、茶等,具有清心除烦、醒脑提神、消炎祛暑、健脾燥湿、增进食欲等作用。

2.夏季饮食的方法

《千金要方·食治方》记载:“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所以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饮食,除了要注意清热消暑外,还要注意不要食苦过度而损伤了脾肺之气。尽管夏天天气炎热,也不可食用太多苦味食物,同时要增加辛味食物的摄取,以避免心气过盛,补益肺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夏季容易出汗,出汗则容易耗气伤阴,而酸味食物能收、能涩,所以适当食酸能收敛汗液。夏季肠胃功能低下,容易感染腹泻等疾病,适当的食用酸类的物质,能止泻健胃。多食咸味物品则利于滋补肾气。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知防》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的夏季饮食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防止因避暑过分贪凉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使人中暑,因此夏令前,服用补肺健脾益气类的物品,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的负担。《饮膳正要·四时所宜》记载:“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热也。”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亢盛,饮食上宜用寒凉清心泻火、解暑之物。但切忌暴吃冷饮、冰水、凉菜、生冷水果等,不然会影响正常的脾胃功能,甚至酿生疾病。老人、婴幼儿体质较弱,对于过热过冷刺激反应较大,所以更不可过食用过冷的食物。

夏季人体气血趋于在体表运行,消化道的气血供应减少,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如果暑热挟湿则更容易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常,所以夏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适当选酸味、辛辣香气的食物,以开胃助消化,提高脾胃的纳运功能。《千金要方·食治方》记载“慎肥腻饼霍酥油之属”,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脾胃消化功能相对减弱,油腻食物则会增加脾胃之负担,所以食物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夏天的饮食,元代邱处机主张“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过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夏天的饮食稍热一些,不要太凉,少食多餐。

夏天的时候,伏阴在内,饮食不要太凉;夏天心旺肾衰,虽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等。心主表,肾主里,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其外热内寒,所以冷食不宜多吃,贪多定会寒伤脾胃,引起吐泻。

3.夏季饮食的常用食材

主食:粳米、糯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莲子、赤小豆。

蔬菜:茄子、绿豆芽莲藕、冬瓜、苦瓜、丝瓜、扁豆空心菜马齿苋番茄苋菜、黄瓜、四季豆、黄豆芽、百合、白木耳、莲子。

水果:西瓜、荔枝、无花果椰子柠檬葡萄橄榄、菠萝、草莓枇杷、水蜜桃、梅子甜瓜、龙眼、芒果、水梨、柑橘、香蕉、甘蔗、荸荠、苹果、奇异果、大枣、栗子、胡桃、哈密瓜、杏子。

肉类:牛肉、猪肉、兔肉、火腿牛尾、鲤鱼、鲫鱼、银鱼、鲔鱼、蛙肉。

(三)秋季润燥生津护脾胃(www.xing528.com)

1.秋季饮食的原则——食宜甘润防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到了秋天,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故体内的阴阳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逐渐改变。秋季饮食应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饮食起居等都离不开“养收”这一原则。

2.秋季饮食的方法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六气中相对为燥,五脏相对为肺,所以秋季燥邪为患,与肺相应。五味中,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辛辣食物容易使内火亢盛,易致伤阴,酸除能生津润燥,又能缓解秋燥引起口干舌燥等不适的作用,因而在秋季燥邪伤阴之时,少食辛而进食酸性食物,尽可能少食葱、姜、蒜等辛味之食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说,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

为防止秋燥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在饮食上宜养阴润燥润肺为法。《饮膳正要·四时所宜》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忽思慧认为,秋季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秋季适当食用如糯米、粳米、芝麻、蜂蜜、枇杷等柔润甘味食物,以益脾胃。因脾胃属土,土能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气足。

《素问·五脏生成》多食苦味的食物则皮槁而毛拔。苦味性燥,苦燥则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正当时,肺为相对脆弱的器官,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引发慢性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所以,“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等观点,足见秋季对苦性食物应加以节制慎食。

3.秋季饮食的常用食材

主食:糯米、粟米、黍米、御马、粳米、糙米红薯、芝麻、黑豆、黄豆、豆制品等。

蔬菜:菠菜、萝卜、白菜、花椰菜、甘蓝菜、胡萝卜、冬瓜、莲藕、芽菜、花生、银耳、木耳、香菇、蘑菇、百合等。

水果:苹果、梨子、柿子柚子石榴猕猴桃、橘子、香蕉、枇杷、甘蔗、杏仁桃子等。

肉类:鸡肉、乳鸽猪皮、猪心、猪肺、银鱼、鳗鱼黄花鱼等。

(四)冬季饮食暖脏护脾胃

1.冬季饮食的原则——食宜温热禁寒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季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故冬季饮食的原则是“藏”。

冬季饮食要“秋冬养阴”、“无扰乎阳”,人体的阴精秘藏,阳气不致妄泄,脾胃的机能每多健旺,是营养物质易于蓄积的最佳时机。秋冬季节,尤其是寒冬,应防寒保暖,多吃温热食品及血肉有情之品,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适宜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羊肉、鸡肉、鹿肉等,以达温阳则阴不穷。而素体阴亏者,宜进饮食阴滋液之品,如阿胶、龟肉、兔肉等,使阴阳协调平和,生化无穷。某些慢性病患者,如虚劳、中风等,可根据节令时间进行调整。对阳虚者,在“冬至一阳生”之时,乘势给以养阳之药、食;对阴虚者应该在“夏至一阴生”的时候,给予养阴药食。这是养阳以配阴,滋阴以涵阳的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冬季饮食的方法

《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冬季是肾主令的季节,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同时,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出汗比较少,应减少食盐的摄取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食物五味各有所长,酸具有收敛作用,所以具有敛汗、止泻等功能。当冬季尿多,适当食酸则收缩小便减少频尿,如山楂、橘子、乌梅等。

甘味能补能缓,所以甘食能补益缓和,经脏腑代谢后可产生较高的热量,冬季寒冷,甘味之食则可提供热能,抵御寒冬。但甘味之食容易使人发胖,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并使食欲降低,甚至影响心肾的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所以摄食甘味食物时,亦应节制调控,才能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依据五行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冬季饮食调养,应多食辛味食材,以补肾气,五行相生,金生水,金属肺五味辛,水属肾五味咸。所以当肺气宣达,肾气就固实。辛味食品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亦多偏热,所以寒冷冬天食用可驱散寒冷,增加体热。

《饮膳正要·四时所宜》记载:“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寒饮食。”忽思慧认为,冬季寒冷应以热性食物温补机体以制其寒。冬季万物皆藏,人体的阴精、阳气也潜藏于内,这时进补滋养,则阴精、阳气易于吸收而潜藏于体内,使体质得到改善,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冬虽宜进补,但食宜清淡,切忌厚味之食。清淡饮食一直是饮食遵循的重要原则,对身体保健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记载“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认为淡粥极有益于人体健康,他又引杨子云《解嘲文》中之“大味必淡”来说明五味宜淡,不可过度。

3.冬季饮食的常用食材

主食:番薯、高粱燕麦、糯米、芝麻、黑豆、糙米、玉米、红薯、荞麦、花生、山药等。

蔬菜:菠菜、韭菜、青椒、香菜、胡萝卜、黄花菜马铃薯大白菜、黄瓜、木耳、苦瓜、葱、蒜、辣椒南瓜海带、紫菜、油菜、茴香菜、白菜、莲藕、豆制品等。

水果:柳橙、杏仁、香蕉、栗子、柑橘、莲子、大枣、苹果、葡萄、梨子、核桃松子、草莓、枇杷、乌梅、山楂等。

肉类:羊肉、羊肝、牛肉、鹿肉、鲫鱼、虾、海蟹甲鱼、白带鱼、蛋类、鸡肉、海参草鱼鲈鱼、海鱼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