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战时的世界:1900年至1918年

一战时的世界:1900年至1918年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的东北,1900年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朝鲜和满洲里的利益而发生冲突。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俄军在战争中的大量伤亡点燃了1917年俄国革命的导火线。8月15日,日本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在1914年9月15日以前无条件、无偿地把德租界的胶州地区让给日本当局,做出最后答复的限期是8月23日正午以前。

一战时的世界:1900年至1918年

在中国,山东民间的习武组织义和拳兴起了反教会、反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但遭到了清政府的严厉镇压。1900年,山东、河北两省的义和团联合起来向北京进军,慈禧太后害怕镇压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想利用义和团来对付外国势力,就暂时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地位。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并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俄、法、美、德、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1900年6月,美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2000名八国侵略军从天津进犯北京,两个月后,北京失陷,八国联军在北京进行了疯狂的烧杀抢掠。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和王公大臣离京西逃,为求得列强的宽免,开始严厉镇压义和团,并派李鸿章向侵略者求和,双方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除割地赔款还有大量不平等条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而义和团运动也在清政府的欺骗、出卖和帝国主义军队的屠杀下失败。

在中国的东北,1900年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朝鲜和满洲里的利益而发生冲突。1904年,日俄谈判破裂爆发战争,清政府马上电告日、俄和其他各国,以清政府兵力不及为借口,把吉林、黑龙江两省以及奉天的大部分划在中立之外,由日、俄武力裁决这些地区的命运,中国人均视为奇耻大辱。一年后,沙皇尼古拉二世派遣波罗的海舰队前往东方增援,在到达日本和朝鲜之间的对马海峡时,几乎全被日本歼灭。战争很快就结束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筹划两国会晤,签署了和平条约,共同分割了中国东北的利益。

1911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早在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华兴会、光复会相继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资产阶级改良派做斗争。1911年10月10日,以革命团体在新军中的成员为主力的革命军武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并于次日成立以黎元洪任都督的湖北军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宣统被迫退位,清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澳大利亚,一百多年过去了,澳洲居民渐渐脱离了同英国文化联系,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各殖民地之间召开会议同意联合。1901年,澳洲联邦成立,各殖民地仍然保留区域行政权,联邦政府开始属于英国管辖,但随着时间流逝,也就逐渐独立了。

中东,1908年6月,波斯国王默罕默德利用所属军队解散了国民议会,然后实施戒严法,并将逮捕的所有反对党领袖处死。1909年,护宪军队在多个省击溃保王军,并向德黑兰集结兵力。立宪主义者任命12岁的王储米尔扎为新国王,并严格限制其行政权。第二次国民议会在一个月内召开,波斯的宪政体制真正开始。

犹太人自1世纪被罗马军队驱逐出家园以后,他们就分布到许多欧洲国家定居下来,后来也有些人去了美国,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自己是犹太人。19世纪,反犹太主义激起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重建家园的活动,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

1912年,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向马其顿索要领土。当时马其顿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境内有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四国之间经常因领土问题发生争执,于是1913年战火迭起。塞尔维亚想并吞阿尔巴尼亚,而奥匈帝国害怕塞尔维亚日益强大,匆匆促使阿尔巴尼亚独立。塞尔维亚人对此恼怒到了极点。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夫妇结束了在城郊的演习,乘坐敞篷汽车进入萨拉热窝时被波斯尼亚青年普林西波开枪击中头部,当场毙命。事件发生之后,奥匈立即策划对塞宣战,企图利用这一“谋杀事件”制造战争借口,彻底吞并整个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8月1日,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和以德、意、奥为核心的“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有关国家纷纷加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开始后,德国迅速在8月2日入侵了俄国,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控制了一些铁路、公路和埃德特库南城。在东线,当推进的俄国人向普罗斯特以及东普鲁士的德军开火时,战争在法国打响。

俄国乘德国进攻法国之机攻入德国的东普鲁士省,却在1914年8月坦能堡战役中惨败。从此俄军不再踏入德国,尽管俄军曾一度能够占领并控制奥地利的加里西亚省。俄军在战争中的大量伤亡点燃了1917年俄国革命的导火线。(www.xing528.com)

此时在东方,日本的战争目标是夺取德国的殖民地。8月15日,日本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在1914年9月15日以前无条件、无偿地把德租界的胶州地区让给日本当局,做出最后答复的限期是8月23日正午以前。德国政府对日本的最后通牒未作答复,并于8月23日召回其驻日公使。当天,日本发表宣言,对德宣战。

一战中的英军坦克 在这场世界性的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施展出各种可怕的新武器。1915年春,德国首先向协约国的战壕、阵地施放毒气;1916年又在凡尔登争夺战中使用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可向敌方喷射熊熊燃烧的汽油。飞机则被用来轰炸敌方城镇和前线阵地,并在空中击落敌机。德国人用可发射鱼雷的潜艇对付从北美跨越太平洋的英国商船。1916年下半年,英国新发明的坦克出现在法国前线战场。这种可移动的装甲堡垒不仅能够抵御重型机关枪的扫射,还可以碾平有倒刺的铁丝网。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1916年,德国把战争重点移回法国,并选中凡尔登作为进攻目标。2月21日,德国7个集团军约28万人在2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对法军固守的凡尔登要塞展开猛烈进攻。双方激战数月,德军未能攻克凡尔登。7月,法国开始反击,12月收复全国。从此,德军彻底失去其在西线作战的主动权。

1917年4月6日,美国站到协约国一方参战,是对军事政治形势和战事进程发生巨大影响的事件。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美国与英法等协约国有着更广泛深刻的联系,特别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的需要,驱使美国渐渐偏离中立的轨道,最后走上了战争的道路。

在俄国彼德格勒发生的游行与士兵反叛致使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起义者建立了临时政府。但是临时政府面临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挑战。9月,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10月,列宁领导的武装布尔什维克工人、士兵和水手猛攻彼得格勒,并占领了冬宫和所有的政府机构。第二天早上,列宁成立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府。新政府迅速没收了地产,并将土地、银行、交通和工业收归国有。1918年3月,托洛蒋基代表俄国与德国单独讲和,签署了一个屈辱的和平条约——《布勒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终于使俄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0月,奥匈帝国因战事失利以及受俄国革命所激发的民族起义冲击,宣告解体。

11月11日,德国同协约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战争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零四个月,战火烧遍欧、亚、非三大洲,约1000万人在陆战、海战以及空袭中丧生,另有两倍于此的人受伤。600多万陆海空军和平民被俘入狱。其中许多人因战争受到的创伤久久难以愈合。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损失更为惨重,约300万人阵亡,800万人伤残,几乎付出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代价,纷争与叛变一如胜利与失败都深深刻划在人们的脑海里。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利益转让给日本,完全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权益。中国举国愤怒,1919年5月4日,上海工人举行了大罢工,随后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运动”如燎原之火,燃遍全国,迫使中国特使拒绝赴会签约,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胜利。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的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民主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