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恋地情结与天堂乐土的奇妙魅力

恋地情结与天堂乐土的奇妙魅力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美人有着强烈的“恋地情结”,在索拉纳斯的影片《探戈,加德尔的放逐》中,一群阿根廷人从独裁统治下地狱般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来到公认的人间天堂巴黎,他们每日饮着马黛茶、跳着探戈、说着西班牙语,思念着故土,度日如年。在对行旅片的探讨中,“恋地情结”不仅指的是对地域的文化认同,还指人对土地本身的眷恋,还有人类对天堂乐土的寻找。这是电影中节奏最明快的一段,死亡是快乐派对,墓地是乐园,死亡是进入天堂的通行证。

恋地情结与天堂乐土的奇妙魅力

“Topophilia”(源于希腊语词语“地域”和“钟爱”),意指对身处的物质环境——土地、地域、文化情感依附,即一个人在精神、情绪和认知上维系于某地的纽带。地理学家用这个词来指称一种美学的、感觉的、怀旧的和乌托邦式的人类共通情感。拉美人有着强烈的“恋地情结”,在索拉纳斯的影片《探戈,加德尔的放逐》中,一群阿根廷人从独裁统治下地狱般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来到公认的人间天堂巴黎,他们每日饮着马黛茶、跳着探戈、说着西班牙语,思念着故土,度日如年。在对行旅片的探讨中,“恋地情结”不仅指的是对地域的文化认同,还指人对土地本身的眷恋,还有人类对天堂乐土的寻找。

人类拥有不断迁徙的天性,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迁徙史。约两万年前,冰河期的影响,大量的水变成了冰原和冰川,俄罗斯和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变成了一条宽阔的陆桥,人类得以从亚洲来到美洲。一万二千年前,气温升高带来的冰层融化让白令海峡从陆桥重新变成海峡,此后大约一万年的时间内,美洲的文明都在独立发展,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了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已经占据了地球上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所有宜居地。这其中的原因何在?这种不安分的天性是人类占领地球的重要原因。生活并非不安定,只是还想去找更好的地方:气候更温暖、生活更愉快的所在。也许这其中有某种精神上的因素,一种希望,认为自己终究会找到一片乐土。寻找天堂、寻找完美之地,这也许就是人类一直以来迁徙的根源。[28]

佐杜洛夫斯基的电影《凡多和莉丝》是一部不可思议的行旅片,片中虚构了一个叫塔尔(Tar)的魔法之城,人类最后的战争爆发之后,所有的城市都毁灭了,只有塔尔依然完好伫立。那儿有美酒甘霖,仙乐,永生的秘密,生命的真谛;可以群居,可以独处,可以爱和被爱,可以预知未来,可以随心所欲成为一切,所有的一切会被铭记,人们永不会被抛弃。到达了那里,你头戴金冠,拥有打开迷宫的钥匙。主人公是一个男孩凡多和他的下肢残疾的女朋友莉丝,他们决定出发寻找传说中神秘的塔尔之城。凡多和莉丝离开了那个精神病院废墟,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他们两个人一直在旷野中流浪,莉丝坐在一辆小车上,凡多推着她,艰难地前行着。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似乎只是在原地打转,最终他们不仅没找到塔尔之城,凡多还杀死了自己的女友莉丝。他们所处的世界一片荒芜,死亡和墓园却是美好的。影片进行到15分钟50秒时,凡多和莉丝来到了一个墓园,这是位于墨西哥一个小镇上的真实的墓地,莉丝轻声地唱着一首歌:“我会死去,没有人会记得我。”凡多来到莉丝的身边,对她说:“我会记得你,我会去祭你。”他们欢笑着在墓园里、石碑上、十字架边摆出各种各样滑稽的造型。他们在一个个坟墓上甜蜜相拥、亲吻、旋转、嬉戏、情话绵绵。这是电影中节奏最明快的一段,死亡是快乐派对,墓地是乐园,死亡是进入天堂的通行证。这是他们寻找的塔尔之城吗?塔尔是否真的存在呢?影片有一句字幕:塔尔在他的掌心中,塔尔在他的大脑中。这意味着塔尔从未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只是想象中的理想国,一个美丽的幻象。影片中有一幕,人们赤裸着在泥水中互相抚摸着,互相亲吻着,人们与泥土和大地合为一体,快乐无忧。不管是否找到塔尔,影片最后两个原本相爱的人在泥土中大地上终于找到了安宁和天堂。

到目前为止,人类的历史,就是脱离自然、远离土地的历史。一方面对土地无比依恋和热爱,另一方面对土地充满着欲望,用占有土地的方式驱逐恐惧,获得安全感。土地成为一种商品,最昂贵的商品。为了占有更多的土地,人类不惜发动一轮又一轮的战争。《摩托日记》中的一句画外音:“我们很高兴远离所谓的文明,更加亲近大地”,认识“尚未发现的美洲”。这是一部“向内行走”的电影,影片用了许多人物向画面景深处行进的镜头,一边行走,一边给母亲写信,显示主人公正在深入这片大陆和自己的内心。

图1-17 《摩托日记》剧照

人与土地的关系反映着每个社会每个时代的核心精神。一开始,人类是采集者和狩猎者;后来,人类成为土地的耕种者;再后来,土地私有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土地分离,少数人成为土地的占有者,多数人成为土地上的流浪者。土地是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真实的生活和尊严。《摩托日记》里沙漠中的那一对印第安夫妇,失去了土地,一无所有,到处流浪,还要躲避追捕。正如影片中所说,印第安人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发现新大陆之后,来自欧洲的“文明”的殖民者们是怎样占领“野蛮”的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的呢?他们宣称,没有耕种的土地就是无主荒地,就可以任意占有。印第安人因为没有农业,当然,最主要的是没有先进的武器,就失去了他们生活了好几千年的土地。

在行旅片中,由各种交通工具而带来的交通空间是重要的视觉景观。在《摩托日记》中,不同于美国式的公路片,主要以汽车——一种封闭而私密的空间为交通工具,这里的交通方式有骑摩托车和大量步行。因此,这是大地上的行走,用自己的双脚走在大地之上,以此感受地球的脉动,感受土地以及土地上生存的人。这样的旅行方式让主人公“看见”真实的世界,从而获得仁慈和勇气,自信和力量。

相传阿兹特克人起初到处流浪,后来他们得到神的启示,如果看到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他们定居的地方,他们根据这个启示建立了特诺奇提特兰城(Tenochtitlán,今墨西哥城)。美洲的图腾“羽蛇神”其实就是鹰与蛇的合体,代表了人性的矛盾性和矛盾的统一性:一方面眷恋大地,另一方面又渴望天空;既向往安居一处,又希望自由来去。在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当查拉图斯特拉住在山上时,他常常带着一只蛇与一只鹰,鹰代表自由,蛇代表智慧。鹰高高飞翔于天空之中,象征精神与灵魂,蛇匍匐于地面,象征肉体与物质,而羽蛇正是精神与肉体、灵魂与物质的合一。

传说美洲的先知美洲豹祭司早已预知了美洲将发生的一切:“所有人将会被驱散到世界各地:唱歌的女人、唱歌的男人以及所有唱歌的人……没有人能免受这一灾难,没有人能自救……贪婪帝国统治的岁月里将会非常贫穷。人们必将成为奴隶。太阳的脸庞将是悲伤的……世界将荒无人烟,将变得非常渺小、屈辱……”[29]在行旅片中所看到的世界似乎正在应验这些预言。人类花了大量的精力寻找乐土天堂,流奶与蜜之地,桃花源,理想国,但是在寻找中错过了眼前的良辰美景,经过千百个城市,走过百万条街道,却没有真正生活过。在广漠的土地上,充满没有窝的鸟,广阔的土地上却找不到一片树荫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这些行旅片本质上都是“美洲主义”的,它们是“一个要表现最接近它的土地以及最忠实于它的种族气质的新世界在日益增长的努力”,是拉美人的“土地”和拉美人的“种族气质”。[30]电影和文学中的“美洲主义”,是对“粗犷的田野、原始的森林、辽阔的平原、高耸的山峦的吟唱”,反映的是渴望回到自然却只寻见荒园的悲剧;身体紧紧依附于大地,灵魂又想自由飘扬的迷思。中美洲的羽蛇神图腾深刻地表达了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渴望:蛇的身体紧贴大地,鸟的翅膀又腾空飞跃;一边无限眷恋土地,一边又渴望自由和飞行;肉体渴望大地,灵魂渴望天空;肉体渴望安全和归属,灵魂渴望自由与冒险。羽蛇象征着拉美原住民对“人”的定义:兼而有灵魂属性和身体特质,兼而有天空和大地的属性。

在中美洲的神话传说中,羽蛇神的统治使得天下太平,人民富足。但是好景不长,三位好战嗜血的神接管了这个世界。于是羽蛇神离开了美洲。羽蛇神是神与父的化身,这就是为什么在《旅行》中马丁父亲总是与羽蛇在一起。羽蛇神的离开,让美洲土著人陷入无父的孤独与愧疚之中。有一天,当印第安人看到金发蓝眼睛的白人乘着大船到来时,还以为是他们的羽蛇神归来了。西班牙殖民者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征服阿兹特克帝国,攻陷其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武器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石器、利刃、箭羽对钢刀大炮让人心理上就处于劣势,但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阿兹特克国王蒙提祖马二世本人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西班牙人的到来:危险的敌人?还是谣传中的神明?正是他的优柔寡断导致了帝国的迅速覆灭。

图1-18 《旅行》剧照

拉丁美洲真的存在吗?或者它只是一个虚构的文化概念,一个对许多国家和地区、许多种文化和人们的粗暴的统称,人类大同梦想的伤心实验场。拉美的行旅片,通过人物在大地上的行吟,寻找自我的身份、民族的认同、文化的腹地、精神的边疆,“通过对地理面貌和人情风俗全景式的、富于想象力创造,使原本空洞的一个个地理名词变得充盈丰满”[31]

当孩子拥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时,才会放心大胆地探索世界。拉美行旅片里的“恋地情结”,表达了成长中的拉丁美洲在失父之后深切的恋母情怀,以及在寻找地上天堂途中的迷失。

《旅行》(1992)

原名:El viaje ,英文名字:The Voyage

导演/编剧费尔南多·埃塞吉埃尔·索拉纳斯(Fernando Ezequiel Solanas)

音乐:阿斯托尔·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埃格贝托·吉斯蒙提(Egberto Gismonti)/费尔南多·埃塞吉埃尔·索拉纳斯(Fernando Ezequiel.Solannas)

主演:沃尔特·奎罗兹(Walter Quiroz)/索里戴特·阿尔法罗(Soledad Alfaro)/李嘉图·巴提斯(Ricardo Bartis)/克里斯蒂娜·贝切拉(Christina Becerra)/马克·伯曼(Marc Berman)

制片国家/地区:阿根廷

剧情简介:马丁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他生活在阿根廷最南端的火地岛的首府乌斯怀亚。他骑着自行车上路,去寻找在巴西的生父尼古拉斯。他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现首都已经成为洪水中的城市。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他又先后到了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墨西哥、巴拿马,却没有找到父亲。这时,他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大人。 《中央车站》(1998)

原名:Central do Brasil ,英文名字:Central Station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

编剧:乔·伊曼纽尔·卡耐偌(João Emanuel Carneiro)

主演:菲尔南达·蒙坦纳葛罗(Fernanda Montenegro)/玛瑞莉亚·贝拉(Marília Péra)

制片国家/地区:巴西

剧情简介:退休教师朵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以替人写信赚钱为生。有一天,写信摊来了一对母子,是男孩约书亚和他的母亲安娜,他们是写信给约书亚的父亲耶稣。约书亚的母亲安娜遭遇车祸去世,约书亚成了孤儿。朵拉把约书亚从人贩子那儿救了出来,他们一起去寻找约书亚的父亲。

《摩托日记》(2004)

原名:Diarios de motocicleta,英文名字:Motorcycle Diaries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

编剧:何塞·里维拉(Jose Rivera)/切·格瓦拉(Ché Guevara)

原创音乐:古斯塔沃·桑多拉拉(Gustavo Santaolalla)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Gael García Bernal)/罗德里格·德拉·塞纳(Rodrigo De la Serna)/梅赛黛斯·莫朗(Mercedes Morán)

制片国家/地区:阿根廷/美国/智利/秘鲁/巴西/英国/德国/法国

剧情简介:该片根据切·格瓦拉写的《南美丛林日记》改编而成。1952年1月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3岁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是一个医学院博士即将毕业的学生,他和29岁的好友阿尔伯托开始了一次穿越拉丁美洲的旅行。一路上,他们想尽办法得到食物和住的地方。在沙漠中的矿山上,他们遇到了一对一无所有四处流亡的共产党员夫妇,埃内斯托把仅有的5美元给了他们。他们终于来到了位于亚马孙河畔的麻风病院。埃内斯托和病人们打成一片。旅行结束了,在飞机场,埃内斯托和阿尔伯托告别。

《蛇之拥抱》(2015)

原名:El Abrazo de la Serpiente,英文名字:Embrace of the Serpent

导演:希罗·盖拉(Ciro Guerra)

编剧:希罗·盖拉(Ciro Guerra)/雅克·图莱蒙德·维达尔(Jacques Toulemonde Vidal)/西奥多·科赫·戈伯格(Theodor Koch-Grunberg)/理查德·伊万斯·舒尔兹(Richard Evans Schultes)

主演:扬·贝弗特(Jan Bijvoet)/博昂内·戴维斯(Brionne Davis)/路易吉·莎玛娜(Luigi Sciamanna)/尼比欧·托雷斯(Nilbio Torres)/安东尼奥·玻利瓦尔(Antonio Bolivar)

制片国家/地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

剧情简介:1909年,亚马孙河流域的丛林里,萨满祭司库拉美卡德带着身患重疾的德国人种学者席奥(Theo)去寻找亚库纳治愈他的病。32年后的1941年,美国植物学家伊万(Evan)找到了老年的库拉美卡德,一起上路寻找亚库纳。两段旅程,不一样的结局。

《风的旅程》(2009)

原名:Los viajes del viento,英文名字:The Wind Journeys

导演:希罗·盖拉(Ciro Guerra)

编剧:希罗·盖拉(Ciro Guerra)

主演:马西亚诺·马丁内斯(Marciano Martínez)/尤尔·努内兹(Yull Núñez)

制片国家/地区:哥伦比亚/荷兰/阿根廷/德国

剧情简介:手风琴师的妻子去世后,他骑着驴去归还手风琴,一个少年跟着他。

《电影、阿司匹林和秃鹰》(2005)(www.xing528.com)

原名:Cinema,Aspirinas e Urubus,英文名字:Cinema,Aspirins and Vultures

导演:马赛罗·戈麦斯(Marcelo Gomes)

编剧:卡里姆·埃诺兹(Karim Aïnouz)/保罗·卡达斯(Paulo Caldas)/马赛罗·戈麦斯(Marcelo Gomes)/若昂·米盖尔(João Miguel)

主演:若昂·米盖尔(João Miguel)/彼得·克特那斯(Peter Ketnath)/玛达莱那·阿乔利(Madalena Accioly)

制片国家/地区:巴西

剧情简介:1944年的巴西东北部沙漠上,一个年轻的德国男人约翰开着一辆卡车,在这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四处游荡,他从不拒绝搭车客,每到一个地方,他就给当地人放映电影,然后再卖阿司匹林药赚钱谋生。有一天,一个巴西男人朗奴弗搭上了他的车,他们成了朋友。朗奴弗迷上了电影,学会了开车,在相处中他得知约翰之所以来到巴西是为了逃避战争和死亡。但是,很快他们得知巴西向协约国宣战了,巴西境内的德国人必须选择离开巴西,或者进入集中营,在朗奴弗的帮助下,约翰偷偷坐上开往亚马孙丛林的火车,继续流浪。朗奴弗则心满意足地拥有了约翰的汽车、电影放映机。

《凡多和莉丝》(1968)

原名:Fando y Lis,英文名字:Fando and Lis:Tar Babies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

编剧: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

主演:塞尔吉奥·克莱约(Sergio Kleiner)/戴安娜·玛丽斯卡尔(Diana Mariscal)/玛利亚·特蕾莎·里瓦斯(María Teresa Rivas)

制片国家/地区:墨西哥

剧情简介:一对情侣凡多和他腿有残疾的女朋友莉丝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神秘的“塔尔之城”的经历。

《放逐》(1991)

原名:La frontera,英文名字:The Frontier

导演:里卡多·拉雷(Ricardo Larraín)

编剧:豪尔赫·戈登伯格(Jorge Goldenberg)/里卡多·拉雷(Ricardo Larraín)

主演:帕特里西奥·孔特雷拉斯(Patricio Contreras)/格洛里亚·拉索(Gloria Laso)/阿隆索·贝内加斯(Alonso Venegas)

制片国家/地区:智利

一个高中老师因为反对政府,被放逐到智利非常偏远的一个小镇上。正当他在小镇上建立起另一种生活时,洪水来了,淹没了一切。

[1] 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M].王永年,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223.

[2] 百度百科.风的旅程[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TNUcUjQuB0CZhJTDhYcDtEKyOMVr03CApkiXTKxiMVbb5oEjFpHZGRYYOSUBB6TyQla2xLtI0um0bHcBrB5le90l5FegFuJgZOaQDwITDfRf4NeDk9f7MsjT8EmbtyI.

[3] 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M].王永年,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232.

[4] 朱景冬.何塞·马蒂评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4.

[5] 索飒.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1-294.

[6] 庞德.地铁站台[DB/OL].杜运燮,译.http://www.chinapoesy.com/gongxiang45cc7efc-a088-4119-b24c-23a396784cc2.html.

[7]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8] 格瓦拉.摩托日记[M].王绍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4.

[9] IMDB.Walter Salles[DB/OL].http://www.imdb.com/name/nm0758574/bio?ref_=nm_ov_bio_sm.

[10] 陈宁.高乔文学:论文学叙事与阿根廷民族身份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2.书中提到,阿根廷小说《堂塞贡多·松布拉》、墨西哥小说《佩德罗·巴拉莫》等都是以寻父为主要线索。

[11] 段义孚.无边的恐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12]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7.

[13] 唐晓峰.阅读与感知:人文地理笔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72.

[14] 欧文.哥伦布同伴的航海与发现[M].王嘉琳,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162.

[15] 琼斯,莫里努.美洲神话[M].余世燕,译.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1:172-208.

[16] 略萨.酒吧长谈[M].孙家孟,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8.

[17] 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原产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马拉岳西部地区。1877年22株三叶橡胶树被运至新加坡,1898年传到马来半岛。多个国家的热带地区引种栽培,而以东南亚各国栽培最广,产胶最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和印度等5国的植胶面积和产胶量占世界的90%。1941年,整个世界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南亚,致使美国的橡胶进口来源断绝,因此美国人需要到南美去寻找橡胶。因为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飞机、轮船、坦克、汽车的生产制造,无一不需要大量的橡胶。

[18] 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M].刘习良,笋季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4.

[19] 段义孚.无边的恐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1.

[20] 索飒.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47.

[21] 略萨.酒吧长谈[M].孙家孟,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8-19.

[22] 琼斯,莫里努.美洲神话[M].余世燕,译.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1:216.

[23] 陈宁.高乔文学:论文学叙事与阿根廷民族身份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7.

[24] TUAN Y F.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18.

[25] 加拉尔,达尔曼,芒茨,吉尔马丁,舍洛.政治地理学核心概念[M].王爱松,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70.

[26] 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M].王玫,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

[27] 同①5.

[28] 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上[M].余燕,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28-29.

[29] 加莱亚诺.火的记忆Ⅰ:创世纪[M].路燕萍,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46.

[30] 里奥塞科.拉丁美洲文学简史[M].吴健恒,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转引自李德恩.拉美文学流派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324.

[31] 陈宁.高乔文学:论文学叙事与阿根廷民族身份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