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慕课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探讨与实施效果

慕课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探讨与实施效果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中小学课程主要是以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为基础的,所以我国基础教育慕课以“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为先导,出现了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实际上,从慕课进入中国基础教育界后,专家、学者们都在积极探讨如何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中国教育体制的制约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早已不堪重负,若再继续推进慕课教学的探讨与实验效果如何?这从某种程度来说,它直接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效率,而且受到学生自主性的影响。

慕课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探讨与实施效果

慕课时代高中数学教师的应对策略探讨

张 勇

一、慕课概述

慕课,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革新,是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将各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使其为日常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 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参与者打破了国籍、地域的限制,他们可以通过邮箱或其他方式进行注册,参与在线学习;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二、慕课结构与基本特征

(一)慕课的结构分析

慕课的构成要素:授课对象 讲授者 教育资源

(1)授课对象。在慕课背景下,我们打破了传统授课对授课对象的局限性,这种授课方式不再受到传统授课时空以及语言的约束,只要我们履行相应的手续,通过网站注册就可以参与具体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对各种资源的及时应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小组或其他方式与教学者进行互动。一些视频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方式让学习者随时观看。

(2)讲授者。在慕课形式下,讲授者的组成也不再受到传统授课的限制,可以由同学科专家、技术人员、讲师或其他人员组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讲授者的不同,其授课内容或方式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而这些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定的交流或互动的机会,使学习者在相应的实践性活动中学到知识,自身得到提高。

(3)教育资源。从收集与利用资源的角度来说,慕课已经不再受到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网站资源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学习者免费地使用,这就充分体现了其开放性特点。从对资源的使用这一角度来看,慕课对学习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个人的素养,比如技术素养或相应的信息素养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资源的丰富性与开放性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在具体的环境中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升他们对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其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才能达到效果。

(二)慕课基本特点

通过对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在某一课程的学习中,只是聆听某一位授课者的讲授,或是在其指导下进行某一方向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而在慕课形式下,授课者或者信息收集方式已经实现了网络化,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首先,授课者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不再是一位老师进行授课,而是一个团队。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并且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善了整个教学流程,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受到班级、年龄、种族等限制,只要进行注册就可以享受相应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与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有效地实现自我提升。

(三)慕课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慕课只是一些热心教育的人士,或者在一些领域顶尖的专家为传播该领域的知识而提供的“志愿者”服务。在中国,中小学课程主要是以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为基础的,所以我国基础教育慕课以“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为先导,出现了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实际上,从慕课进入中国基础教育界后,专家、学者们都在积极探讨如何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引入慕课数学教学的新模式面临机遇。但目前其适用性和实施进度不容乐观,即使在理论探讨层面,也存在诸多争议,如高中生是否能适应在线学习?高中教育课程多、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如果花大力气进行慕课教学的推进是否可取呢?中国教育体制的制约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早已不堪重负,若再继续推进慕课教学的探讨与实验效果如何?高中数学涵盖集合、函数、数列、向量、空间几何、圆锥曲线、概率统计、不等式等,推进慕课教学,要求学生对着电脑在线学习以及完成学习任务该如何完成呢?在线回答完成作业,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证明题该如何完成呢?能否有经济实力推进呢?不少专家指出应持谨慎的态度推进慕课教育在高中数学教育上的实施。

三、慕课模式教学的机遇与策略

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说,慕课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评价目标,将学生的学习从片面地追求分数或学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让他们积极地收集与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并且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在完成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实现知识的重新构建。在这一过程中,慕课充分地利用了网络优势,通过在线课程对参与者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从某种程度来说,它直接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效率,而且受到学生自主性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这既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机遇,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从顺应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说,学校的管理者要积极地更新理念,努力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其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这样才能实现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地显示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优越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不断地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的前进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打破传统的窠臼,积极地利用网络的优势,革新固有的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彰显,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信息化教学促进高中物理高效发展

杨 武

一、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自20 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信息技术与整个社会发展间的关系变得越加紧密,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文化金融、服务、医疗等各个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领域,现代教育技术也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聚焦点”。这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及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重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空间和教学设备的使用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将直接影响学生“学”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优化教与学关系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21 世纪人才,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推动物理教学高效发展,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效整合已成为必然。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科学教育科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科学。信息化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同一般的教学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师生共同开展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但是它们又有所不同。首先是信息化教学与一般教学在技术层面不同,信息化教学最显著的特色是重视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从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认识、研究教学活动。其次,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就是在各种技术的支持下,结合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变为“平板+网络”,使教学活动更具多样性、个性化和自主化。

二、高中物理引入信息化教学的原因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又以实验来导出课堂主题或探究某一个理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概念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动机。但是时间、空间、实验器材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限制使得这一要求难以满足。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引入数字实验、模拟实验、实时录像、视频等手段,将物理与生活相对接,从而将之有效链接到教学过程中。另外,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有助于展示实验细节,使学生从细微处观察实验现象;创设“理想条件”模拟条件较特殊的实验;相关参数能够自由设置,通过控制多个变量得出多组实验数据。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合理组合,相信一定能优势互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中物理引入信息化教学也是对学生思维正确引导的需要。高中学生正处于个人思维发展的重要时刻,求趣、求知、好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互补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用大量实验证明,人类除了视觉和听觉能获取信息外,还有嗅觉、触觉、味觉也能获取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感官刺激学生,让学生既能看到又能听到甚至能动手操作,那么学生从中获得的信息量肯定比单一听教师讲要大得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利用影声、图形、文字、动画等媒体资源,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使其快速掌握知识,进而构建物理学习上的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思维模式。

三、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课堂的促进作用

(一)应用信息技术改进实验效果

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展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缩小、延长、缩短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例如,对微小形变的展示,我们就可以应用多媒体作出光经镜面反射的光路图,并适当放大镜面倾角,使过程变得直观,这就比教师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要生动得多,也更容易让人理解。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高度膨胀,也激发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欲望。

对于抽象的、不易观察、难以想象或实验原理较难理解的实验,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可以将其直观化、形象化。例如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运用多媒体,即起到放大作用。又将难于观察的过程形象清楚地展示出来,使学生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和衍射现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实验室难以实现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呈现。例如原子物理中核反应的过程,天体的运动卫星的发射与变轨、原子分子的排列及运动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Flash动画将全过程形象地呈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物理的整合,是解决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我国信息化教育硬件建设基本完成,教师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质”,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教学软件产业蓬勃发展,一系列与信息化教育相关的软件、资源、服务、平台相继出现,并且趋于完善。例如用于课堂教学的投屏技术、实物拍照技术、基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在线学习软件,以及已经普遍使用的家、校沟通的通信软件等,除此以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收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缩短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科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在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能有效激发学生求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善学勤思的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的效能和深度,提供全体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给全体学生成功的机会。对教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育教学中能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实行物理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教师就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这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促使教师熟练运用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成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走进物理课,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便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使得物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信息化情境创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例

万灵敏

由于本校高中学生整体成绩一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而复杂抽象的历史概念更是雪上加霜,很难全身心地进入学习历史的状态,因此,在此背景下,进行信息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例,运用信息化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运用历史知识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因此,教学应创设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

北京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曾撰文指出,好的问题和解答应该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好的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便于学生领会要求;好的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好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等。刘汝明老师则提出,好的问题应该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既要有意义又要规范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教师可结合故事、案例分析、任务、模拟实验、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来设置,也可交叉使用不同的情境。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本文中,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如何用问题来创设情境,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来解决。

师: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新航路的开辟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显示字幕】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1)1520 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了许多玉米回去,然后赚了大钱,他说“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2)在当时,非洲的咖啡为什么会出现在美洲人的餐桌上?

(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黑人是不是自古就生活在美洲大陆上?

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三则资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亚洲、非洲同美洲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玉米的原产地在哪里?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到欧洲的?非洲的咖啡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美洲的?生长在非洲的黑人为什么去了美洲?

【教师总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8 ~59 页,总结归纳新航路的开辟产生的影响:

(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上述问题的设计从生活入手,描述得十分真实形象,不仅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使其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结合课本,很容易地解决重难点。

二、创设任务情境

创设任务情境,就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时先设置一定的任务,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根据教学设计逐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任务情境的应用十分广泛,举例如下: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页,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500 年前西欧人探寻新航路的伟大胆识和气魄。

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具备了怎样的条件才能够远洋航行呢?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先由每组代表发言,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进行总结归纳。

【显示字幕】归纳要点

(1)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多帆海船)。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的应用)。

(3)地图绘制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经度和纬度作绘图坐标)条件(可能性)。

(4)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5)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条件,说明当时西欧人已具备了远洋航行的可能性。尤其要突出中国罗盘针在欧洲海船上的广泛应用,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以上是让学生化身为航海家,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然后回答新航路的开辟应具备的条件。因为学生有任务,所以在阅读时才更有针对性,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协作情境

创设协作情境不仅具有传统教学协作互动的特征,更重要的是非线性的交互情境创设,即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师生、生生利用信息化的交流、互动工具平台及应用软件,通过竞争、协作、伙伴、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举例如下:

【展示图片】新航路的开辟经过的动态示意图。

学生课前有收集、查阅新航路的开辟中相关人物的资料,现在进行展示: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人物简介。

【学生活动】亲身体验,重走新航路。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代表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四支船队。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新航路的开辟经过的动态示意图”,准确地把握每条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航线,区分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扶持的是哪几条新航线,并注意在开辟方向上有什么不同。

【显示字幕】填充新航路开辟简表。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同班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学生在扮演四支船队时注重航海路线及对此次航海的感受,在很轻松的氛围下就很快完成了简表的填写。

利用创设情境进行历史教学,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境界。创设情境的具体办法有很多,只要我们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浅谈教育信息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舒 荣

一、教育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信息化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以其高效、共享、智能、开发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占领教学市场,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助推力。

2002 年,国家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信息化教学与政治学科相联系,随之又引发了政治教学领域的重大变革。无论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设计上,信息化教学对传统的政治教学方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012 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其中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信息化教学已逐渐成为高效政治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环。加强政治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对于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借助网络平台发挥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政治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从国家角度来看,近年来,对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积极鼓励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关的信息化教学比赛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政治教师角度来看,利用互联网收集政治教学资源、关注时事政治、打破时空限制制作政治教学软件或教学课件、开发政治教学网页或进行远程教育等也层出不穷,技术日臻完善;从学生角度来看,课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政治课程的自主学习,课后通过数字化校园或考试软件及时获取学习状况反馈,并利用互联网与学科教师沟通交流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普及开来。

(一)电子书包悄悄走进课堂

电子书包,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国内外均有对该类设备的教育功能研究。国外对电子书包的运用和普及相较于国内更广泛。如新加坡的电子书包技术就较成熟,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与全球各地的学习者交流沟通。截至2012 年年末,电子书包在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尚处于试验阶段,一些大城市已经率先在部分中小学使用,但在教育成效上有争议。

电子书包集收发通知、账号管理、班级管理、发布作业、发布成绩、考勤管理、家教秘书等功能为一体。iPad班级是电子书包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具体运用。iPad班级即新生在入学前就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班级类型。凡进入iPad 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时,都相当于拥有一个政治“电子书包”。课前,教师已事先将与本学期相关的政治教科书、教辅材料、作业等学习要素都辑录在内,并根据教学需要会在日后适时地传入相关学习内容。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教师进行政治问题的在线互动,教师也可通过分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以iPad为桥梁,实现小组成员的资源共享。同时,对政治教师而言,电脑也会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将学生所做的试题能够及时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批改。由于政治学科的相关时事政治诸多,如果教师单纯利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难免遗漏知识点;如若印发纸质资料,不便于学生日后保存。这时,iPad 的功效便可发挥,它针对教师讲解后的相关知识,既可以将其储存在电子书包里,方便学生日后查询和复习,又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及时处理政治学科中难懂的概念、规律和观点,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此外,电子书包还可实现课堂自主检测,并自动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类汇总,形成“错题集”,便于因材施教。因此,iPad 电子书包进入课堂,无疑是信息化教学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二)国家启动信息化教学评选活动

2014 年,国家启动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网络教学评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同学科教师踊跃参加。此次活动的评选宗旨之一是参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在保证教学内容精彩的同时,还能将学科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科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已成为能否入选的重要指标。这项活动和评价指标的设定,一方面显示了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在更广的领域提高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再者,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国教师的优秀课程都统一归类在一个网站上,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单从政治学科角度考虑,在活动启动前,从网络搜索相关政治教学视频大多要付费,还有部分教学视频因上传时间年份较早,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所能借鉴的教学资源极少;由于全国各地所使用的政治教材版本单一,教师在网络平台搜索时也出现许多雷同版本。而活动启动后,政治教师可以自主登录教育平台,系统将各种教学资料一一呈现,教师可以轻松搜索到相关课节的视频,易于学习和借鉴。基于多方面来看,这一活动启动的现实价值是不容小觑的。

近年来,其他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信息化教学评比活动也比比皆是,如课件设计大赛、慕课大赛、白板应用大赛、微课比赛;各种国家级、省级、市级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课题也在增多。政治教师可以抓住机遇,全面参与其中,使政治信息化教学在更宽广的领域内得以更好地实践。

三、高中政治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误区一:过分依赖信息技术,造成课堂主次颠倒

目前,受“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一理念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活动开展范围广、影响大。然而,思想政治课堂常常出现过分依赖多媒体,甚至出现有的教师离开多媒体后无法正常上课的状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只是我们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堂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如果把计算机信息技术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成为受计算机奴役的操作员,忽视了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师生缺乏情感互动,这将本末倒置。

误区二:过分加大课堂容量,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www.xing528.com)

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让教师、学生节约出大量时间,教师不再需要大量的课堂讲授,就如何利用节约出来的课堂时间出现了问题。例如,有的教师为了将四十分钟教学时间填满,在教学环节设置过程中大量展示与教学无关的视频、图片,主观追求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主义,造成学生难以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起来事倍功半。教师不是片面追求信息教学的形式主义,而是要合理利用四十分钟课堂时间,抓住重难点,讲授内容详略得当,多余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四、高中政治信息化教学障碍解决策略

(一)加强政治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技能培训

部分政治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接收的过程中,主观地认为智能化信息软件和政治学科的联系较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教师对现有的历史工具软件的应用水平不高及其教学理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而转变政治教师对智能信息化教学的偏见,除了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外,还可加大对中小学政治教师的培训力度,针对政治学科特点的课程软件对教师进行专门化指导,以提高政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教学信息化运用的方向加以引导也尤为重要。教师应明确,在信息化政治教学中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增强幻灯片的趣味性,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性,避免知识点罗列和制作效果过于多样,只注重信息化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舞台留给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单凭教师的讲授,内容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厌倦,失去学习兴趣。我们知道信息手段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是网上各种资料的堆砌,那么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低效的。对资料的精选、编辑是教师需要花时间做的基本功。据我所知,有些老师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都会呈现一段自己用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编辑的视频,而这段视频的来源有电视、电影、科普短片、生活中的小事例等,都是老师精心挑选的和本节课重点知识有关系的一个片段。学生看完视频,老师要求学生寻找其中的政治知识,从而引入当天的教学。多媒体的形、声、色、画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问题时,我给学生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片段,视频中梦幻五环环节的“飞天”,文艺演出中笔墨纸砚,展现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当巨大卷轴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时,学生顿时被震撼到了。我就在此基础上拉开该课的学习序幕,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达到了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丰富多彩的图形、图像、声音、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声形并茂,其动感和直观性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形成了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政治信息化教学的合理运用与普及,并非一朝一夕,除了政治教师这一主要主体需要从自身努力外,还可以呼吁社会各界对信息化教学献力献策,如软件开发,理论研究等。同时,政府也可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五、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来,政治教学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在课改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外,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种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正面临“3+3”新高考政策的出台,如何把握新旧教材,如何更系统、更形象地将知识呈现出来,如何调动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这都将成为新时期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系列目标的达成,信息化政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总之,信息化政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信息化教学既要增强政治课堂的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又要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理念,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建议

申琼飞

信息化教学,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获取、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信息化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种主要趋势,对教师和学生及整个教学都带来了诸多方便和效率,尤其对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更是一场大的变革。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信息化教学并不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也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问题。本文主要阐述笔者在高中地理课堂信息化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及一点点建议。

一、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实践存在的困惑

(一)信息量庞大,教师难取舍,学生难汲取

信息化教学形势下,往往信息量很大。面对庞大的信息库资源,教师在取舍时比较困难,既想把精美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又想把形象的动画和优美的音频展示给学生。但一堂课如何容纳下如此多的内容,学生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吸收这些知识?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堂40 分钟的课下来,学生脑海中会有许多相关知识、概念的信息,但是可能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也很凌乱,思维没有得到扩散,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将庞大的信息库资源有层次地筛选、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适时地向学生展示、引导、分析,这样就不会使部分学生因为无法分清关键信息的主次而盲目地全盘接受。这也就对教师的充分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本来都很重很紧的教学任务,怎样才能挤出时间来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二)信息化形式多样冗杂

信息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不知选取哪一种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内容与形式的管理和控制不自如,往往是因为多媒体器材的广泛使用和经常改变的教学形式所致。如果改过的教学方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那么也就违背了信息化教学的新概念初衷。所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把信息化教学有效利用起来,真正达到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成绩为目的,是笔者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三)教师个人信息化能力有待提升

笔者及同事对信息化教育以及地理信息基础的认识有限,某些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存在着不合理。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和适应,进而也影响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适应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实践,不利于高中地理教育信息化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摆正态度,不断学习,学习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地理信息的专业基础知识,并用于课堂教学,同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自身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建议

(一)准确选择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对课堂起决定性作用。传统教学方法有其好处,信息化教学方式有其优点。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舍弃传统教学方式,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并将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化教学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如教学《环境保护》中的“环境问题分类”时,教师先按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讲解,再结合多媒体课件及互联网展示具体实例,让学生真正从理论到实际地掌握。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参观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专题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分享。古人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平台多元化丰富的教学空间,将枯燥的硬性理论知识改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点,再结合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详尽而丰富的教学过程

丰富详尽的教案是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案要翔实、可操作。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最新的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此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精心备课,设计好学习内容的主次、难易、知识延伸、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等,对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明显化的标注;在创新知识和基础知识累积这两个方面进行精心布置,让教学计划基于信息化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实施。在基础知识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详细、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创新知识方面,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知识延伸,让学生从课本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去了解一些新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教师对课程的讲解更有特色。

(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整体教学领域都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自我挖掘、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高考也更多考查的是学生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等。高中地理教学应在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前提下,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教学环境。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结合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成立学习小组,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解决分析一些重难点问题。小组内开展帮扶工作,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保证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同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到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学习。小组的成立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与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四)增强教师信息化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熟练地操作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情及课堂情况,灵活地将现代信息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加强信息化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相关学习。学校也应着力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为教师设立专门的培训课堂,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法浅谈

邱 娟

一、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在逐渐改变。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教师应该主动更新观念,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积极地把新的技术引入课堂和教学。就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来看,如何创新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是教师们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作文教学法是单向传授型,写作课就是老师的一言堂。教学过程简化为教师、教学、课堂;三个步骤:命题、写作、批改。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使作文与生活失去了联系,在封闭的写作课堂中,学生进行记事、写景等写作,一次次地训练,导致作文中出现假、大、空的问题,学生越训练就越抵触,他们宁愿做十道数学题,也不愿写作文。评价作文方式是单一的,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学生参与度不够。因此,语文教师越来越困惑,不知道如何教,不能走出“布置作文—学生作文—评讲作文”的循环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训练有一定的针对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了因循守旧的习惯,并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热情。“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作文教学,若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造成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谈作文色变的无奈和尴尬局面。”一旦写作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就难以让他们感受到游弋在文字世界的乐趣,自然会经常出现提笔写作就头疼的现象。

老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是最难写的,自己愿意写的文章是最容易写的。”教师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束缚太多,学生难以自由倾吐真情,只能瞎编。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不深刻,缺乏新颖性,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传统教学观念必须要改变,才能让学生大胆地写作,自由表达情感,表达出个性。

总之,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其个性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目前亟待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三、信息化教学下的作文教法——创设情境教学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难题。信息技术的崛起,信息化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作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变作文教学的枯燥乏味,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在我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了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这一问题,能够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就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的交互性,精心设计或与学生共同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将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想,体之所感,用文字真诚地表达出来。广义上讲,它包括用图画、文字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限定条件下联想、想象,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以境引情,激情入境,境以情升华,情以境为依托,培养学生写真境、抒真情,解决“无米之炊”,避免无病呻吟。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浓厚的写作兴趣能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时空性、形象性、感染性特点,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创作激情,在作文教学中利用色彩缤纷的荧屏、生动变化的画面及轻快悦耳的音乐来增添作文教学的魅力。它可以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对写作内容获得综合全面的感知,产生写作冲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创设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创设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有很多种创设情境的方式,比如说,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针对不同的文体写作,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进行散文写作时,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相类似的散文,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来,给学生欣赏,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希望自己也能写出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展示或播放视频来创设情境。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写景类写作训练时,可以通过播放景点风光片,然后利用课件展示景点不同时空的景物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用心体会,经过不同视角、方位、时间的反复观察,再加上老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其从单纯的浏览变成有目的的知觉活动。

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较强的可控性来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做到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关于人物的写作,要写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就要抓住“敬佩”一词,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受人尊敬的人物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人物的外貌有何特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上有何特征?有什么与别人有不同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目?然后引导学生想身边的人如何,这样很多学生的观察体会就变得清晰了,灵感闪现,写作起来一挥而就。

说明文的写作,主要是针对事物的说明。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看”的情境,采用图片或是实物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抓住事物的特点,最后在作文上,它可以是非常客观真实的解释。比如,以“雪花”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要写出雪花的特点,突出雪花的形象。如果是在冬天,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去感受一下真正的雪花;如果没有,就用图片投影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才能让学生展现联想和想象,体会雪花之美。

在关于议论文的写作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就更多了,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思考。学生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才能写出一篇深刻的文章。我在搜集资料时,找到这样一节作文探究课。那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拍卖你的生涯。他是这样教学的:首先,他给出了一个话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人生怎么有价值地过,学生大胆地说话。对他们的发言,这位老师没有作任何点评,而是放了相关的幻灯片,如别墅、豪宅、车子等,创设了情境,然后设置一个活动:假如每个人都有1 000 元,对幻灯片显示的东西进行竞拍,竞拍到的东西就是你的生涯,要阐述为何选它。最后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相信,只要你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支持整个人生目标,到达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要让学生“活”起来,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每句话中才能流露出他们的独特思想。

这些都是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针对不同的文体写作,运用不同的信息化手段,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有了形、声、色、图等的直观感受,有了一定的体会,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变得有话可说,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结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贵有恒,教贵善诱。这种创设情境教学法,就做到了这点。它是以观察、参与为主,引导学生用眼睛、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实现了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适应了当今信息化时代。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结合

彭 堃

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传统教育教学的改革。将多媒体技术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改变过去教学的枯燥乏味,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将现代信息教学技术与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其高效优势,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技术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更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流动。如在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时,如果光靠教材加老师的一张嘴,其内容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当时时代的产物,更不能激起学生学下去的欲望和兴趣。因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分析其背景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当时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通过视频,让学生去体会这位年轻外交官的勇敢、机智、才华横溢和极强的爱国情感。他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倾尽了全力。面对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的无礼,他表现得不卑不亢,严肃而自信,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在巴黎和会发言时,他机智地利用日本代表的一块怀表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强占山东的强盗行为,这更是轰动了整个巴黎;而在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诱下,他表现出了极大的蔑视,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同时让学生通过巴黎和会的结果明白“弱国无外交”,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这段视频,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而且还达到了价值观的升华。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讲解来学习历史知识,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而且,从情感方面也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在课件中用动态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将抽象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并掌握它。如在讲解《开往文明的新航线》的过程时,仅靠课本的文字描述,学生是无法在脑海中对几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形成具体的时空印象的,因此可以制作flash 动画。首先把世界地图展示在屏幕上,在每个航海家的出发点制作一幅轮船的图片,这张轮船图片就代表这个航海家,旁边用航海家的图片和文本框说明这位航海家的航海经历。然后从这艘轮船引出一条带箭头的线,用鲜艳的颜色标出,按照先后顺序在每一个途经点都用闪烁亮点表示。再用动画展示几位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途经点的名称和航海方向。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历史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有益补充,实现课堂的优化

历史知识具有时空跨度广、容量大,不易说明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可以分专题到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能做到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使课堂教学节奏明快紧凑。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其主体地位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大部分使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枯燥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标要求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学生能够自主搜索与历史相关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比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这一课时,内容涉及19 世纪中期至20 世纪中期和20 世纪50 年代后及改革开放后与20 世纪末以来四个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以此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别,让每个小组通过互联网搜索这四个时期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等方面变化的图片和资料,并将其整合及汇总,使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且讲解。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利用网络搜索历史信息,不仅能够使自己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教师在讲解课程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学生也能够更好的理解。

五、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但是两者的结合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有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时候并没有将教学的内容理清,只是将内容简单地罗列,或者使用大量图片表示教学内容,此种形式虽然突破了传统的课堂形式,但是并没有增强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在看完多媒体资料之后还是一头雾水,并没有掌握实际的知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内容,却忽略了和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以致这些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有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在不断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对多媒体过于依赖,从而忽略了板书,以此使学生对难点及重点内容没有合理区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多媒体的演示速度较快,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验和探索。

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到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中,自己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有很大提高。

信息技术给历史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彭 堃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把信息技术带入历史课堂,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活跃历史课堂,也是历史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形象具体。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进入历史课堂,对老师知识面、教学理念以及信息技术的掌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对教学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机遇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运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对教学和教师本身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信息技术化下的新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老师不再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加脑袋里存储的有限知识进行单一的模式教学,而是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新的教学工具,课前对所要教授的内容重新进行挑选和整合,利用互联网搜索了解相关知识的难点和盲点,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同时开阔眼界。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时,我们经常会碰见大段大段的古文,这些古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和专业术语,有些古文又只有片段,如果仅靠我们有限的知识或者断章取义是无法完全读懂所有古文的,如果老师都没弄懂又怎么去给学生解释,学生提问时岂不更尴尬?这时候互联网就成为我们最好的帮手,成为我们知识盲点最好的补充。又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农业这一课,出现了很多农业工具,如戽斗、翻车、筒车,这些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没有和看到过的,而教材中的图片和解释也有限,如果我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搜索到相关的介绍和图片,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还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制作课件,用于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讲解和展示。教师备课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补充教师知识的不足,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还能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的帮助

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只能凭借教师的“博学”。因此知识获取量可以说是比较少的,从而制约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快速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直接改善了这种状况,能拓宽学生和教师知识获取的范围,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可以对历史进行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演绎,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如在讲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关于陶瓷业的发展这一节内容时,教材提到中国古代的陶瓷相当精美,制瓷技术更是领先世界,大量精美的陶瓷远销海外,因此兴起了一条瓷路——海上丝绸之路。但是仅靠教材枯燥的描述和少量的图片,学生是不能感受到我国制瓷业的发达的,因而只有求助于互联网,搜索从唐代到明清各时期代表性的瓷器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瓷器的精美,当学生看到唐代的粉彩瓷器、元代的青花瓷、清朝的珐琅彩瓷器时,纷纷发出了“好美”的感叹。借助信息技术,不仅补充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内容。

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和知识有最为直观的认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一改往日课堂的枯燥无味,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如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中,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其本身就比较枯燥难懂,而且这也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节历史课。如果仅靠书本上晦涩的文字描述,学生不仅弄不明白知识点本身,更会对历史课产生抵触情绪,觉得学不懂不好学,长期这样就会放弃这一学科。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课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了符合高一学生认知特点的漫画图片,等级结构示意图的图片以及一些反映宗法制影响的视频,通过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的多重刺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境激情,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语言描述略显枯燥和不足,很难将学生引入真实历史的回忆中,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同感,实现感情上的升华,达到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在教学《黄海海战》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例如电影《甲午海战》和《甲午风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当时中国的落后、所受的屈辱,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是如何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情怀,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

二、信息技术时代下,我们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面临多重角色任务的挑战

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是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伙伴、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等。

(二)教师面临教育观念的挑战

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观,特别是现代学生观。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还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作为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而不能把学生仅仅看作知识的承受者、容器,进行“贯入式”教育。

(三)教师面临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挑战

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化教学。进行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学功能,进行熟练操作,学会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网络搜索教学信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三、用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进行优化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来,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历史考试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量最大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图像效果和声音效果,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切实地感受历史的兴衰荣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已知的历史内容作为基础,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地发展。

(三)学习引进包含信息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翻转课堂”“微课”“信息化教学”在这几年来已经成为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最热门的名词。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手段可以变为现实。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内使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地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不仅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增加了师生、生生的互动。

“慕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李 静

慕课(MOOC),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发端于过去传统的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崛起对当前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早在2012 年,美国著名时报《纽约时报》将其称为“慕课元年”,许多专家甚至把慕课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各大网络平台纷纷加入慕课联盟,如CourseraedX Udacity、Stanford online以及世界最大的中文MOOC平台——中国大学MOOC等。当前,我国在慕课教育建设过程中还处于发展初期,尤其是慕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和推广尚未成形。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与国内20 多所著名高中发起的C20 慕课联盟于2013 年8 月12 日宣布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慕课教育正式进入中国基础教育。

近些年来,慕课在基础教育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重庆市教育学会电化教学专委会向中央电教馆申报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重点课题《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并获批准。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申请了主课题下的子课题《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我担任主研之一,就“慕课”与我本人任教学科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展开了相关研究。

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迎来了慕课教学的契机,我们应该结合当前教学模式积极探讨出一条适合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的新模式。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给同学进行理论知识和具体题目的讲解,还可以将课堂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上供班级同学提前预习、在线学习和课后复习。老师上传的资料可以有课堂中重要的知识点,也可以有具体题目的解题思路,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老师还可以配上专门的语音讲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拍摄真实的课堂教学场景。具体的网上教学资源的分享方式还要从现有的教学条件出发,最大程度地发挥慕课教学的优势作用。

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前,应该确认班级中有多少同学的家庭是支持这一活动开展的,针对家里没有计算机或家里使用计算机不方便的同学,老师应该建议学校开放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网上学习的场所。除了计算机外,相应还应该有耳机等辅助设备。老师个人也要做好准备工作,网上学习的资料要及时更新,确保学生在网上学习。

如何保证学生是真正做到了在网上学习而不是浪费了这一宝贵资源,对于这种学习模式还要建立有效真实的签到方式。比如在进入老师指定的网上学习平台时,要有登录情况具体的时间记录系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碰到疑惑,还要有提出问题平台。在这里,就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网上课堂,规定统一的时间,老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集体答疑。学生可以在解答了自己的疑惑下,了解其他同学的疑惑,从而互相学习。

就目前的高校实施条件的有限性,真正做到在网上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并不成熟。我们的课堂视频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在家看,掌握基础知识后在课堂上进行提升、扩展、解决问题,因此还是离不开课堂实际教学的作用。这种慕课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一点点进行尝试。对于部分教学内容在事先进行视频学习之余,老师还应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记录下难点、疑点,等到了课堂后,老师就疑难点与学生共同探讨,并针对性地将知识点进行扩展提升。

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2016 级的慕课教学实验班级中,教学过程仍然是以常规课堂教学为主,慕课为辅,在慕课实施时间、地点、评价和实施平台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线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以及缺乏相关技术条件支持,我们在2016 级相关班级慕课教学中主要使用现有平台,其他慕课平台为辅,尽最大努力优化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上下纵横几千年,左右贯通全世界,知识点非常多,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常规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历史课堂的充分教学,以慕课教学加以辅助非常有必要。

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从以前的私塾授课到现在的课堂大规模授课,教学模式已经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进步,学习也不再只有少数富家子弟可以做到。现在的教学模式的对象更加普及化,追求知识的对象也将打破时间、地域、年龄等一系列不利条件的限制,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天文地理、数字百科各个方面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可以说是应当前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

实施慕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言传身教的主体,学生是在课堂中受教的客体,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学生面对的是一台计算机,学生在计算机前除了可以学习老师要求学习的视频,还可以自主地选择相应的学习软件,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更方便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还可以独立自主地掌握学习时间,学习时间和内容都可以由学生自己自由地掌握。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关“历史人物”的学习,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和课本编排,课堂讲授的“历史人物”只有寥寥数人,而且把人物线条化和固定化,一个人的一生只用了几十上百字就概括完毕,学生学起来感觉非常枯燥。利用慕课,学生可以在课下查阅人物的相关史实,把历史人物丰满化。在2016 级(1)班慕课实验班,就有学生在课下自主了解和学习了中国历朝历代四百多个皇帝,既满足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学到了知识,对于完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帮助很大。

总之,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明显可以提升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但是单纯地依赖慕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课外与课上的结合。高中历史在高考中的要求很高,只看不练效果差,要多结合具体练习题加以训练。要综合利用常规教学加慕课教学、线下和线上、课堂内加课堂外的优势,取长补短,方能达到好效果。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关于慕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思考和分析还不够深入,希望能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