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诗中长安迎来的外国使节

唐诗中长安迎来的外国使节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唐朝建立了通交关系,各国使节频繁入唐交往,经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的外国使节人数众多。外国使节归国之际,唐代诗人往往写诗送行,特别是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如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和日本。两国之间外交往来的频率,远远超过唐朝与其他任何国家之间的往来。日本遣唐使多次入唐,他们到长安访问,留唐学习,有的学成返回日本,有的留在长安做官,唐诗中对他们的活动多所反映。

唐诗中长安迎来的外国使节

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唐朝建立了通交关系,各国使节频繁入唐交往,经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的外国使节人数众多。《新唐书·王锷传》记载:“天宝末,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陇右既陷,不得归,皆仰禀鸿胪礼宾,月四万缗,凡四十年,名田养子孙如编民。至是,锷悉藉名王以下无虑四千人。”[12]可见当时来到唐朝的使节人数之众。域外使节入唐的终点大多是长安。张说《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诗云:“千龄逢启圣,万域共来威。”[13]张祜在《大唐圣功诗》中歌颂唐太宗的功业:“甲子上即位,南郊赦宪瀛。八蛮与四夷,朝贡路交争。”[14]晚唐诗人王贞白《长安道》云:“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梯航万国来,争先贡金帛。”[15]他们来到长安入贡,完成使命后回国。

外国使节归国之际,唐代诗人往往写诗送行,特别是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如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和日本。据统计,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至907年唐朝灭亡,289年间,新罗曾向唐朝派遣使团126次,唐朝也向新罗派遣使团34次。两国之间外交往来的频率,远远超过唐朝与其他任何国家之间的往来。新罗国使节多通汉文,归国时唐朝君臣、朋友往往写诗相赠。陶翰《送金卿归新罗》:“奉义朝中国,殊恩及远臣。乡心遥渡海,客路再经春。落日谁同望?孤舟独可亲。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青云已干吕,知汝重来宾。”[16]孟郊《奉同朝贤送新罗使》:“渺渺望远国,一萍秋海中。恩传日月外,梦在波涛东。浪兴豁胸臆,泛程舟虚空。既兹吟仗信,亦以难私躬。实怪赏不足,异鲜悦多丛。安危所系重,征役谁能穷?彼俗媚文史,圣朝富才雄。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奇工。冗隶窃抽韵,孤属思将同。”[17]送行的诗多达“数百首”,可见送行者之众。张乔《送朴充侍御归海东》:“天涯离二纪,阙下历三朝。涨海虽然阔,归帆不觉遥。惊波时失侣,举火夜相招。来往寻遗事,秦皇有断桥。”[18]“海东”即新罗国。这位朴氏从新罗来,在唐朝两年,被授予侍御职务,后返回新罗。由于唐与新罗关系密切,在人们的心理上两国间的海上距离也缩短了,故云涨海虽阔,不觉路遥

日本遣唐使多次入唐,他们到长安访问,留唐学习,有的学成返回日本,有的留在长安做官,唐诗中对他们的活动多所反映。晁衡跟中国诗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彼此间诗歌唱和自不待说,他离开长安回日本,王维、包佶皆有诗送行。唐玄宗也有一首《送日本使》诗,日本《高僧传》记载:“天平胜宝四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藤原清河为遣唐大使,至长安见元宗。元宗曰:‘闻彼国有贤君,今观使者趋揖有异,乃号日本为礼仪君子国。’命晁衡导清河等视府库及三教殿,又图清河貌纳于蕃藏中。及归赐诗:‘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19]日本僧人空海(774—835),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于桓武天皇延历廿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作为学问僧与最澄等随遣唐使入唐求法,805年到达长安。806年携带佛典经疏、法物等回国。空海此行肩负求法与奉使双重职任,当他回国时,中国诗人纷纷写诗送行。朱千乘有《送日本国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贡方物而归海东诗并序》,序云:“沧溟无垠,极不可究。海外僧侣,朝宗我唐,即日本三藏空海上人也。解梵书,工八体,缮俱舍,精三乘。去秋而来,今春而往。反掌云水,扶桑梦中。他方异人,故国罗汉,盖乎凡圣不可以测识,亦不可知智。勾践相遇,对江问程,那堪此情。离思增远,愿珍重珍重!元和元年春〔姑〕(沾)洗之月聊序。当时,少留诗云。”其诗云:“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此外,朱少端有《送空海上人朝谒后归日本》,鸿渐、郑壬有《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同题之作,胡伯崇有《赠释空海歌》。[20](www.xing528.com)

域外使节入贡唐朝,是大唐王朝皇威远被的表现,他们给唐王朝进贡了异域珍奇,这是唐人津津乐道的,唐诗中对此多所反映。周存《西戎献马》:“天马东道,皇威被远戎。来参八骏列,不假贰师功。”[21]这首诗意为唐王朝不是靠武力,而是凭皇威令蛮夷臣服,远贡名马。鲍防《杂感》:“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雁飞不到桂阳岭,马走先过林邑山。甘泉御果垂仙阁,日暮无人香自落。远物皆重近皆轻,鸡虽有德不如鹤。”[22]这首诗虽然包含着讽谏意味,却客观上反映了四远入贡的盛况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23]从以上诗句可知西域各国进献的物品主要有名马、异兽和苜蓿、葡萄酒、皮裘等异域特产。各国使者的到来除了朝拜和进贡的目的,还带来了域外人士对大唐帝国的向往之情。正如储光羲《送人随大夫和蕃》诗云:“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24]沈亚之有《西蕃请谒庙》一诗曰:“肃肃层城里,巍巍祖庙清。圣恩覃布濩,异域献精诚。冠盖分行列,戎夷辨姓名。礼终齐百拜,心洁表忠贞。瑞气千重色,箫韶九奏声。仗移迎日转,旌动逐风轻。休运威仪正,年推俎豆盈。不才惭圣泽,空此望华缨。”[25]他的这首诗见证了西蕃入朝拜谒皇庙的情形,国礼的肃穆庄严、外臣的虔诚恭谨显现无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