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点及优化策略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点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金融市场、跨国金融机构、大型商业银行占优的国际金融中心,仍为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不可否认,虽然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蚂蚁金服、陆金所等新金融机构成为中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13年、2014年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国两会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点及优化策略

(一)民营银行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

2014年3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5月,第一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全部获批开业。2015年底,5家民营银行的总资产突破500亿元。对于银行业来说,民营银行的加入,不仅加剧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而且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活力和创新力。2015年6月,国务院转发银监会《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民营银行已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根据指导意见,即日起,设立民营银行筹建申请的受理权和民营银行开业审批权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区银监局,批筹时限由原来的6个月缩至4个月。这意味着民营银行受理全面“开闸”,为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常态化的制度保障,进一步丰富和巩固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17家民营银行。

以上海华瑞银行为例,该银行是目前唯一一家注册地在上海的民营银行,于2015年5月正式开业。自成立以来,不论是资产总额还是存贷款余额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2017年资产总额为391.41亿元,较2015年增加近一倍;存款余额为253.05亿元,贷款余额为180.75万元,分别同比增加87.45%、48.67%。可见,金融市场、跨国金融机构、大型商业银行占优的国际金融中心,仍为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如何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拾遗补阙作用,将是崛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较快

随着“三农”和农村金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和管理也被提上议事日程。2003年,吉林省四平市出现中国第一家资金互助社:以社员为本,管理监督费用较少,信息费用微不足道。此后,为支持农业和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如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2006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鼓励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金融机构发展;2009年银监会和农业部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合作性金融健康发展,形成广覆盖、可持续、补充性组织体系。对银行业而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空洞化的趋势,增强了农村金融建设的竞争力,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取得了农村大量储户的信赖与支持。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 071家,小额贷款公司7 839家,资金互助社49家。

不可否认,虽然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三大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村镇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与资金互助社相比,村镇银行数量较多;与贷款公司相比,村镇银行不仅有较为完备的法人治理机制,而且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资金结算和理财等。而贷款银行只能发放贷款,导致其资金来源的匮乏。二是资金规模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处于劣势。以村镇银行为例,尽管村镇银行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来源较广,但由于储蓄业务主要面向居民和中小企业,其经营环境中很难有大型企业,存款数量的增加只能依靠用户量的扩大。但基于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和品牌效应等原因,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村储户的吸引力更大,加重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劣势。三是经营能力存在不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模式上一部分照搬了大型银行的经营方法,出现了成本高、效率低的现象,经营模式需要创新改进。

(三)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可谓是发展迅速。由盈灿咨询与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网贷之家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网贷行业年报》显示,2014年网贷行业成交量以月均10.99%的速度增加,全年累计成交量高达2 528亿元,是2013年的2.39倍。2014年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116万人和63万人,较2013年分别增加364%和320%。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贷行业中,投资人和借款人数量快速增加。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包括较常见的P2P、众筹、金融网销、互联网银行等。其中,众筹、P2P和金融网销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互联网银行和供应链金融等模式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

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竞争和压力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金融组织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如蚂蚁金服、陆金所等新金融机构成为中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不仅改善了中国金融组织结构,还成为金融开放的排头兵、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蚂蚁金服在泰国、新加坡等国通过与当地科技、金融企业合作,显著推进了当地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成为当地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www.xing528.com)

不可否认,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经过2013年、2014年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国两会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进入规范发展阶段。2016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海成立。作为央行下属的一级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有别于2013年成立的民间社会团体——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它是由国家相关部委直接领导,经由民政部注册的国家级协会,而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则是全国金融机构、互联网机构以及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企业、实体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综合性、非营利性的民间社会团体。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加以规范,另一方面也显示互联网金融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源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密不可分。但市场必然是配置资源的决定力量,如何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是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改革方向。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也引起业内外人士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在实现科技赋能的同时保证金融安全,也是考验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但不管怎样,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

上海外资类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持续稳定上升。截至2018年底,39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在陆家嘴设立了50家独资资产管理公司。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10的资管机构中,贝莱德、领航、富达、摩根等8家已设立资管类WFOE。这些外资资管机构已积极开展或计划开展相关业务。外资资产管理机构的到来,将带来成熟的资产管理模式、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合规风控做法,不断推动本土同行在竞争中学习发展。

与此同时,上海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和资产总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上海外资银行营业网点为213家,比2010年增加了约20家;资产总额为1.56万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占到全上海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的10.62%。但必须承认的是,上海外资银行营业网点和资产总额上升速度远不及中资银行,甚至不及外资银行在中国其他城市的扩张速度。2017年,上海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上海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为10.6%,上海外资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占全国外资银行营业网点总数的比例为21.03%,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2.06%和32.30%(见表7-8)。

表7-8 上海外资银行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历年年报。

上海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总额在全国的占比尽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占比下降表明较多外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时将上海选作“登陆地”,并在此展开业务,而随着近些年外资银行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上海以外地区业务的积极拓展,非沪营业网点数量随之增加。可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增强金融市场能级的同时,也需做强做大外资金融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