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障人实现受教育权的可能性优化

残障人实现受教育权的可能性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证明对残障人实施教育活动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在一元智力理论下一些残障人被认为是存在缺陷的,其能力受到怀疑,其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古今中外,残障人通过教育获得成功或实现自我的事例大量存在。伴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残障人受教育的可能性及受教育的程度都将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

残障人实现受教育权的可能性优化

所有的残障人都应当享有受教育权,因为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资格,而是否能真正地实现受教育权,则需要根据残障人的身心状况、教育设施设备及个人的努力来综合考量。绝大多数残障人是可以被教育的。例如,对于肢体残障的人来说,基于环境的改变,条件的完善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受教育的权利,这已是被普遍接受的观念。而对于学习能力低下、智力落后及智障的人来说,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他们是可以被教育的。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证明对残障人实施教育活动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

传统智力理论把智能看成是一元的、静态的,可以通过简单的笔纸进行量化的[28]。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并非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梳理能力为核心,而应当以是否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为判断标准。智能是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以及在某种文化背景中被激活,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29]个体拥有同等重要的很多智能,智能是一种潜能,是多元的,是一组能力。[30]人与人的差异主要在于多种智能的表现方式和表现程度的不同。在一元智力理论下一些残障人被认为是存在缺陷的,其能力受到怀疑,其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残障人也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组智能,有弱势智能也有优势智能。残障人在某些方面存在弱智能,但是他们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强智能。教育的作用正是强化他的强智能,提升他的弱智能。对残障人教育就是发现他们的弱势智能和优势智能,把优势智能中表现出的认知特点和意志平直迁移到弱势领域,形成强弱互补,使其得到发展。[31]因此教育可以开发每一个个体的智能,残障人的智能当然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发展的。

残障人并不是“无能力的人”,他们是“有不同能力的人”。“残”与“废”并不是等同的关系,残障人并非“白痴”,他们甚至可能是“天才”。古今中外,残障人通过教育获得成功或实现自我的事例大量存在。例如,在残障人中,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美国人海伦凯勒、德国的知名天才卡尔·威特,我们家喻户晓的智障指挥家周舟,都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成功。还有大量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证明了残障人不但是可以被教育的,而且可以通过教育实现自我。例如:

刘京生,肢体残疾,爱好书画。作品曾在美国、日本、奥地利、韩国等国家参加展出,在香港深圳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1978年,在工作中被高压电击伤,双臂高位截肢。遂发奋以书法求新生,通过接受书法培训,于1985年加入北京市书法家协会,1987年加入世界口足画家协会,同年他入长春大学学习,1994年入北京画院进修,1999年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学习。积极推动了我国残障人事业发展,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杨青风,盲,2007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最早是一名盲人按摩师,后来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残疾人之友》节目制作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盲人注册记者。接受过BBC专业广播培训,得到BBC著名盲人主持人Peter的指导,素有“中国的Peter之称”。2008年策划制作上海奥运会组委会授权的《爱上残奥》北京残奥会百期公益广播宣传片。同年制作的《中国残障人观察》节目,他制作的节目《一声一事》获得“东方畅想”全国广播创新节目“最佳创意奖”,其策划并主持的《视障热线》成为中国首个视障社群交流节目。他在广播节目制作、媒体传播和视障人信息服务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www.xing528.com)

王健,脑瘫,轻度智力障碍。1991—2000年,在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通过计算机培训教育在2000—2007年,参与各类计算机课程培训并考取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平面设计、计算机维修等各类相关专业证书。2006年,获得上海市残疾人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比赛第三名,上海浦东新区网页设计大赛个人三等奖;2007年,获得“全国十佳残疾人自强之星”光荣称号;2009年,获得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征文比赛三等奖。曾从事社区计算机培训部助教、优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实习生、十二邻社区发展中心项目干事等相关工作。

富明慧,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部疾病,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盲人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1988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力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9月由国家公派赴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留学,1995年2月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5月至1997年4月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做博士后,1997年到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工作。获得多项科研项目成果,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32]

残障人不但可以接受教育,也可以通过教育获得成功。伴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残障人受教育的可能性及受教育的程度都将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例如,今天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使失明者重见光明;人工耳蜗技术让聋人恢复听力;高科技的仿生腿使得肢残者健步如飞;仿生手让残障人不但没有肢体的障碍,还能有和一般人一样的感知能力;仿生眼让盲人通过机器人可以看见一切;高科技的机器人将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消除身体缺陷带来的障碍。因此,绝大多数残障人是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的,一些偏见的思想应当被摒弃,残障人可以在当今及未来科技与生物医学发展的背景下,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