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研究学者对中国白瓷进行系统研究及其影响

国外研究学者对中国白瓷进行系统研究及其影响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其影响,欧美研究学者连续推出了数十本《中国白》研究专著,将德化白瓷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系统研究。袁冰凌,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福州大学西观藏书楼创办人,国家汉办特聘专家,长期从事海外华人社会与福建历史,著有《Chinese Democracies—A Study of the Kongsis in West Borneo》等专著。尤其是“国内外市场”和“欧洲瓷器的生产的发展”两章

国外研究学者对中国白瓷进行系统研究及其影响

1.《关于爱尔兰发现的中国印章》

作者:Edmund Getty

出版时间:1850年

1850年,英国人埃德蒙·格蒂(Edmund Getty)出版专著《关于爱尔兰发现的中国印章》,这是欧洲研究德化瓷的第一本著作,也是西方介绍中国印章和中国篆刻艺术最早的一本书。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芝特拉思在爱尔兰的乡下泥塘边发现了欧洲第一枚德化瓷印章。之后,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贝尔法斯特和阿尼克古城堡遗址等地又相继发现了70多枚明代德化窑生产的白釉瓷印章。1840年,这些德化瓷印章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博物馆展出。《关于爱尔兰发现的中国印章》即是对这些德化瓷印章的研究成果。该书的出版,是中西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对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和贸易有着重要的价值。

2.《中国白》

作者:Monsieur P.V

出版时间:1939年6月

该书的“中国白”瓷为法国收藏家Monsieur P.V所珍藏的明清德化白瓷,共78件,并于1939年在DROUOT酒店举办展览。

该书是目前已知的法国第一本关于明清德化白瓷的专著。“Blanc de Chine”(中国白),是法国人普拉德在《1692年巴黎通讯地址实用手册》一书中对明末清初德化白瓷的命名,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

德化窑八卦香炉(明)

3.《中国白——福建德化瓷》

作者:P.J.Donnelly

出版时间:1969年1月

出版社伦敦费伯(Faber)兄弟出版社

唐纳利(P.J.Donnelly),爱尔兰人,是国外德化白瓷收集和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早年移居英国伦敦,一生都在收藏、研究德化白瓷。他的著作“中国白”(Blanc de Chine),是国内外学者推崇备至且引用广泛的经典之作,堪称欧洲研究德化白瓷的百科全书。该书成书于1964年,1969年伦敦费伯(Faber)兄弟出版社出版。内容涉及德化制瓷历史、德化白瓷在海外的藏品、德化白瓷的雕塑技艺以及德化白瓷在海外的影响等。

尤为难得的是,唐纳利对书中所探讨的问题,都尽可能采用经过研究大量瓷器后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书中许多重要的证据均是来自欧洲的记载资料,特别是来自18世纪初奥古斯特·斯特朗在德国德累斯顿城组建的约翰林大美术馆的记载资料。

受其影响,欧美研究学者连续推出了数十本《中国白》研究专著,将德化白瓷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系统研究。

4.《一组德化白瓷器》

作者:Cecilia Y.Locsin(禄罗辛)

出版时间:1976年

出版社:菲律宾人类学考古基金

《一组德化白瓷器》,Cecilia Y.Locsin(禄罗辛)编著,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出土发现的古代德化窑外销瓷器为内容,并绘制了当地出土的近30种宋元时期德化窑外销瓷的器物示意图,从器物特征、装饰纹样、胎釉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德化白瓷器的制作、生产及输出情况。

5.《魅力中国白》

作者:Maria Penkala f.r.g.s

出版时间:1980年

出版社:InterbookInternational B.V.Schiedam,Netherlands(荷兰)

《魅力中国白》堪称欧洲继唐纳利《中国白——福建德化瓷》之后又一本研究德化白瓷的专著,该书从魅力中国白、印章(款识)、单色釉等方面对德化白瓷的起源、生产、兴盛、输出等方面详加研究,内涵十分丰富。书中收录了177件的陶瓷作品,除了30余件为定窑、景德镇等其他窑口的陶瓷外,其余的大多是福建德化窑的白瓷,其中96件为人物雕塑,这些德化白瓷,大多为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及荷兰等收藏家的珍藏,尤其重要的是,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有三尊明代瓷圣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分别是“祥云观音”“送子观音”及“披坐观音”。

该书的作者Maria Penkala f.r.g.s为欧洲著名的古陶瓷研究专家,著有《欧洲陶器》《欧洲瓷器》《日本陶瓷调查》等著作。

6.《中国白:瓷器中的神像》

作者:John Ayers and Bingling Yuan编

出版时间:2002年1月

出版社:华美协进社

该专著收录了77件展品,来自包括大都会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公私收藏,以大量的实物资料为基础,深入探究了德化白瓷的断代问题,并总结出德化瓷的特征及影响。对于瓷圣何朝宗的艺术珍品及艺术水准,约翰·盖尔更是赞不绝口,其评价说:“明朝(德化)何朝宗的瓷雕观音可与意大利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www.xing528.com)

德化窑持经观音(明)

约翰·盖尔(Jhon Ayers),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研究员,长期从事古陶瓷研究,尤其是对德化窑瓷器情有独钟,著作颇丰:2002年,与由柯玫瑰(Rose Kerr)主编的《“中国白”:德化白瓷》(新加坡亚洲文明艺术馆出版);2006年,还协助马钱特公司编著了《中国白》一书等等。袁冰凌(Bingling Yuan),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福州大学西观藏书楼创办人,国家汉办特聘专家,长期从事海外华人社会与福建历史,著有《Chinese Democracies—A Study of the Kongsis in West Borneo》等专著。

7.《“中国白”:绝妙的德化瓷》

作者:罗波特·H·布鲁门菲尔德

出版时间:2002年

出版社:美国加州登斯出版社

罗波特·H·布鲁门菲尔德(Robert H.Blumenfied),美国收藏家、古陶瓷研究专家,2002年撰写了《“中国白”:绝妙的德化瓷》(Blanc de Chine:The Great Porcelain of Dehua)一书,由美国加州登斯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历史简介,中国白的器型、工艺,德化窑的改进,德化的大师及其工艺,中国白的装饰根源、年代确定、国内外市场,欧洲瓷器生产的发展,今日的德化等11章,涉及面广,内容翔实,对研究德化“中国白”瓷器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国内外市场”和“欧洲瓷器的生产的发展”两章,详尽地论述了德化白瓷的对外输出及其对欧洲制瓷业发展的影响。

罗伯特学术作风严谨,在撰写该书前还特地来到德化,实地考察了德化及德化瓷器的生产发展。

8.《“中国白”:德化白瓷》

作者:柯玫瑰(Rose Kerr)、约翰·盖尔(John Ayers)

出版时间:2002年

出版社: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Art Media Resources Ltd)

由柯玫瑰(Rose Kerr)、约翰·盖尔(John Ayers)主编的《“中国白”:德化白瓷》(Blanc de Chine—porcelain from Dehua)由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出版,为研究德化白瓷的专著,影响甚为深远。

该书收录的研究成果,都为国外研究德化白瓷的知名学者所撰写的,可视为国外德化白瓷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收获。收录有英国著名的古陶瓷研究专家柯玫瑰的“德化器物款识介绍”,海蒂(Heidi Tan)的“鉴赏家探访”,约翰·盖尔的“中国白的影响”,何翠媚(Chuimei Ho)的“考古眼光中的中国白”,郭勒逊(Kenson Kwok)的“德化雕塑结构的一点看法”,埃娃·施特勒伯(Eva Strober)的“德累斯顿的斯特朗大帝收藏的德化瓷”,以及海蒂收集、拍照的图片、附录介绍等7个部分,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德化白瓷。

该书收录的160件德化窑精品,为Hickley家藏,后捐赠给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9.《“泰兴号”遗产》和《“泰兴号”图录》

作者:皮克·福德和迈克·哈彻

出版时间:1999年

1999年5月,英国人迈克·哈彻(Mike Hatcher)组织了一支打捞队到中国南海勘探古沉船。经过数月的勘探,终于发现了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的“泰兴号”沉船,将船上的35万件中国瓷器打捞出水。“泰兴号”长50米,宽15米,重1000多吨,系1822年(清道光二年)1月在中沙群岛附近沉没的,沉船上的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德化生产,用来出口亚洲市场的著名青花瓷,其装饰图案多以树石、兰石、菊石、花篮、书生人物等图案,布局疏朗,笔法流畅,充满了雅致清爽的民俗生活气息。

2000年11月委托德国纳格尔(又称纳高)拍卖行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马克(约1100多万美元),在世界拍卖史上创下了空前纪录。

“泰兴号”沉船古瓷的发现,震动了全世界,它对进一步研究清代德化瓷器的生产与外销意义重大。

10.《“中国白”》

出版社:格罗宁根博物馆(荷兰)

出版时间:1974年

该书将格罗宁根博物馆收藏的德化瓷结集出版,既有宋元时期畅销东南亚的军持、印花罐,又有精致剔透、独具东方文化的明代梅花杯、梅花酒壶等。最为引人注意的是,该馆收藏了三件荷兰人形象的小玩具,以及双手合抱婴儿的圣母玛利娅形象,是德化瓷大量销往欧洲的有力见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的最好实证。

德化窑青花瓶(清)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9年,根据欧洲人喜欢白色瓷和当时商贸条件,至17世纪中期荷兰商人把注意力转到了“中国白”(德化瓷),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在沃尔克所著的《瓷器和东印度公司》中,以原始的提货单为依据,也对荷兰与“中国白”瓷的贸易情况进行了详尽研究。

11.《中国白——德化瓷》

作者:Marchant & Son

出版时间:1985、1994、2006、2014年

伦敦Marchant古董店位于伦敦肯辛顿教堂街,原名为S Marchant & Son,专营中国陶瓷和艺术品,尤其专擅于中国明清官窑瓷器、彩瓷和十六、十七世纪的青花瓷品以及德化白瓷等。该家族收藏历史可追溯到1925年,历经三代经营、积累和沉淀,自1951年起即为英国陶瓷学会的成员,并于1953年担任英国伦敦Grosvenor House艺术与古董博览会评判委员会主席。现由父子俩Richard和Stuart Marchant共同经营。

该公司在成立60、70、80、90周年时,都是以举办一场德化白瓷专题展览来庆祝的;1985年、1994年、2006年、2014年,各精心编著出版一本《中国白——德化瓷》,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