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泰国傈僳族基督教情况:整体研究与个案调查

泰国傈僳族基督教情况:整体研究与个案调查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阿三再次来到班伦寨传教。这十项规定要求信徒严格执行,违犯教规的,经有关人员多次劝说不悔改者将会被开除教籍。张阿三认为,劝说班伦寨村民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转投基督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害怕得罪了神灵。而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基督教文化能够在傈僳族社会中

泰国傈僳族基督教情况:整体研究与个案调查

第四节 班伦寨基督教概况

泰国是一个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但泰国的傈僳族大都信仰原始宗教,约20%的傈僳族信仰基督教,只有5%的傈僳族信仰佛教。[34]1950年,当大批传教士离开中国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来到了泰国,并开始在傈僳族村寨传播福音。但由于方言的极大差异和精神面貌的不同,人们对耶稣不太感兴趣。福音传播工作在清迈一个叫大象的村寨持续了好多年,最后有3户人家先后入教,并于1970年复活节接受洗礼,成为第一批信仰基督教的泰国傈僳族。[35]

基督教对傈僳族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它的出现引起了村民们的普遍关注,对它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一、基督教的传入及活动

据村民张阿三介绍,基督教于2005年开始在班伦寨传播。那年冬天,一个叫阿三的缅甸傈僳族来到村里传教,但很不受村民们的欢迎。两个月后,看到效果不理想,没有人相信耶稣基督,阿三便离开了班伦寨。2007年,阿三再次来到班伦寨传教。因为有两年前打下的一些基础,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最终有一户人家皈依了基督教。到2009年7月信教人家发展到三户,教徒从零发展到18人。他们的活动不但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并且有一定的规范性。

(1)教会组织:负责人——张阿三;协助者——张阿四、张阿五。

(2)经典:《圣经》(《新旧约全书》)。

(3)教义:基本教义来自《圣经》,有两条:一是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二是相信“原罪”,即人类从始祖亚当和夏娃起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但上帝派他的独生子降世,因替人洗罪而死,拯救人类,凡信上帝者不致沉沦灭亡。

(4)教规:一是袭用犹太教十条,除上帝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拜偶像;不可妄称神名;把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须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的一切。二是为了基督教的生存和发展,他们自己又制定了十项规定:不饮酒、不吸烟、不赌博、不杀人、不买卖婚姻、不骗人、不偷人、不信鬼、讲究清洁卫生、实行一夫一妻制。这十项规定要求信徒严格执行,违犯教规的,经有关人员多次劝说不悔改者将会被开除教籍。袭用犹太教的戒律十条和自己制定规定相互补充,并存施行。此外,还有教徒法律总纲,大概内容是要尽心、尽性、尽意,受主耶稣基督的收养,要爱人如己等。

(5)活动:每周星期三、星期六晚上祷告,星期天为守安息日,一般不出工干活。

(6)仪式:有洗礼和圣餐两种。洗礼的方式在班伦寨一般为浸洗,但没有浸洗池,而是在较清洁的小河或小水塘里浸洗。圣餐礼一般由负责人张阿三或从外面来的牧师主持进行。每逢单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进行。

(7)节日:圣诞节、感恩节和复活节。

(8)禁忌:不吃带有血的食物;不能祭祀鬼神;不吃祭献用过的食品;不搞其他神灵崇拜。

二、人们对基督教的看法

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可能会对社会文化变迁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毋庸置疑,每个正在发生变迁的社会中都有自由派和保守派,[36]对于基督教的传入和发展,班伦寨村民中表现出支持和反对两种倾向。

张阿三是班伦寨最早信仰基督教的村民,也是村里教堂的负责人。在他的劝说下,不但他家一家人都皈依了基督教,最后连他的兄弟张阿四、张阿五两家也加入进来。

张阿三认为,劝说班伦寨村民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转投基督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害怕得罪了神灵。逢年过节,村民们需要祭祀神灵,纪念自己的祖先,他们认为,如果不这样做,这个充满神灵的世界将会给他们的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带来厄运和灾难。保持氏族和家族血统的稳定性,以各种仪式敬拜祖先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成为基督教徒,就意味着要放弃这些信仰,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傈僳族是一个非常固执、保守的群体,他们不喜欢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指指点点,告诉他们做什么,信仰什么,他们只相信他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如崇拜山山水水等。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张阿三不想公开劝说村民们改变宗教信仰。但他乐于助人,并对所有的人和蔼可亲。村里每个人都知道他不崇拜这个充满神灵的世界,不做祭祀活动,因为作为一个基督徒,他只能敬拜上帝,这种敬拜是不需要祭祀的。他相信这个世界充满神灵,如天使、魔鬼等,但他不敬拜他们。他不相信通过各种祭品和仪式,当人们死亡时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张阿四说,在他的家里没有为祖先专门设置的家堂;他家的生活非常不错——他有一个温馨的家,三个健康的孩子,没有因为他家信仰基督教而厄运当头,灾难不断。

张阿五说,他们不会因为信仰了基督教就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在家里他们讲傈僳语,穿着傈僳族传统服饰,他们以自己的文化而自豪。和其他人一样,他们同样过新年节,除此之外,还过圣诞节。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基督教在班伦寨的出现既然有赞美的声音,那必然会有反对的声音,仆人杨大就是持反对态度的,老人团成员之一的张阿缪则保持中立,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杨大认为,傈僳族皈依基督教是不对的。他说,傈僳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种宗教信仰来源于傈僳族自身,它已经拯救了一代接着一代的傈僳族人。基督教来源于西方,传入的时间还不长,它不适合傈僳族。那些自称基督教徒的傈僳族对牧师和《圣经》的话语不甚了解。他不相信基督教能在傈僳族当中传播开来,很快就会消失的,因为它不是属于这里的东西。

杨大接着说,他认为基督教信仰是一种很自私的宗教信仰,人们向耶稣祈祷,希望能拯救自己的生命。相反,他们并非为了他们自己而祈祷,这是向祖先和山神表示他们的崇敬之情,因为祖先给了他们生命,山神则保佑了他们。他不了解,为什么基督教徒在吃饭时总是向上帝祷告说:“谢谢您!”是不是上帝把菜饭端到他们的桌子上了?不是嘛!厨房里的妻子做什么了?她们为了做饭不是忙得满头大汗吗?农民在干什么?粮食不是他们栽种的吗?

张阿缪说,他不喜欢,当然也不讨厌基督教徒,事实上,他觉得他们很容易相处。但人们会相信有关耶稣的故事,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傈僳族自己也有很多、很久远的传说故事,但每个人都知道这只是传说而已,不是真实的。

作为一种新事物、新文化,基督教的传入与傈僳族的传统宗教信仰发生了碰撞,曾一度引起村民们的不安,甚至恐慌。但慢慢地人们开始以平静的心态去观察它,并最终接受它。而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基督教文化能够在傈僳族社会中落地、生根、发芽,说明傈僳族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力。也就是这种包容力,使得傈僳族文化能接纳和吸收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因素。这就是傈僳族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原因所在。

至此,我们还需要注意另外一种文化现象,那就是为什么在以佛教为国教的泰国,傈僳族群众中信仰佛教的人数反而很少。阿里认为,泰国傈僳族信仰佛教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5%。[37]傈僳族文化人士萨达说,泰国傈僳族信仰佛教的人数不到其总人数的2%。这与笔者所调查的村寨的情况大体吻合,即信仰佛教的人数不多。就拿班伦寨来说,村里没有一个人信仰佛教,没有一户人家供奉有关佛教的神灵。如果我们把部分泰国傈僳族从原始宗教信仰转向基督教信仰的行为称为文化涵化过程中的接受的话,那么则把他们中没有人或者少数人皈依佛教的行为称为文化涵化过程中的抗拒。所谓涵化抗拒,指的是在涵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变迁发生过猛、过快,致使许多人不易接受,从而导致排斥、拒绝、抵制或反抗的现象。[38]反之称涵化接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推行民族同化政策,泰国政府在山地民族中间传播泰人文化和宗教。1964年,为了使“加速乡村发展计划”顺利开展,政府专门制定了一个僧伽和政府的合作计划,派遣最优秀的僧侣到各地传播佛教,劝导人们信仰佛教。1965年,泰国总理向北部边远地区派去300多名和尚,1967年又往有山民的清迈、清莱、夜丰颂、碧差汶等府再次派去和尚。[39]由于傈僳族进入泰国北部的时间不长,加之这种激烈的民族同化政策,使得他们一时难以接受佛教,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出现了文化涵化过程中的抗拒现象。相对于佛教而言,基督教传入缅甸傈僳族地区的时间比较长,很早就有大批傈僳族皈依了基督教,并且基督教在他们中间影响较大。[40]而泰国傈僳族又是从缅甸迁徙来的,所以,他们当中的部分人能够接受基督教,出现文化涵化过程中的接受现象。

【注释】

[1]在写作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参考了张泽洪先生的《中国西南的傈僳族及其宗教信仰》(《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2]陶云逵著.碧罗雪山之栗粟族//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7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94-395.张征东著.傈僳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傈僳族及贡山社会调查.西南民族学院图书馆,1986:43-57.

[3]陶云逵著.碧罗雪山之栗粟族∥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7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93-394.

[4]张泽洪.中国西南的傈僳族及其宗教信仰.宗教学研究,2006(3).

[5]宋恩常.碧江色得傈僳族社会概貌∥宋恩常著.昆明:云南少数民族研究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77.

[6]陶云逵著.碧罗雪山之栗粟族∥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7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94.

[7]陶云逵著.碧罗雪山之栗粟族∥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7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94.(www.xing528.com)

[8]陶云逵著.碧罗雪山之栗粟族∥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7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95-396.

[9]左玉堂著.傈僳族文学简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60-61.

[10]“撵山”即打猎。

[11]山茶.1982(2).

[12]杨毓才,土均,段淑珍调查整理.泸水县六初罗、称戛、四排拉底村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傈僳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120.

[13]杨毓才等.傈僳族的氏族图腾崇拜.民族文化,1981(3).

[14]高立士.克木人的氏族图腾崇拜.思想战线,1986(2).

[15]陈一.傈僳族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6).

[16]王学辉.法人类学的体验——云南省怒江大峡谷傈僳族习惯法文化简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70).

[17]陈一.傈僳族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6).

[18]斯陆益主编.傈僳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142.

[19]斯陆益主编.傈僳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143-144.

[20]陈一.傈僳族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6).

[21]Edward Paul Durrenberger.Lisu Occult Roles,Bijdragen tot de Taal-,Land-en Volkenkunde 131,no:1,Leiden,1975:139.Edward Paul Durrenberger.The Ethnography of Lisu Curing.An Unpublished De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ng,1971:47.John R.Davies.Life in a Lisu Village.Footloose Books,without years,55.

[22]傈僳故事·神庙.http://www.hilltribe.org/lisu/lisu-stories.php.

[23]Paul and Elaine Lewis.People of the Golden Triangle-Six Tribes in Thailand.by Thames and Hudson,1984:256.

[24]Edward Paul Durrenberger.Lisu Occult Roles.Bijdragen tot de Taal-,Land-en Volkenkunde 131(1975),No1,Leiden,140.

[25]Edward Paul Durrenberger.a Lisu Shamanistic Seance.Journal of the SiamSociety,1975,64:151-160.

[26]Edward Paul Durrenberger.a Lisu Shamanistic Seance.Journal of the SiamSociety,1975,64:151-160.

[27]Edward Paul Durrenberger.Lisu Occult Roles.Bijdragen tot de Taal-,Land-en Volkenkunde 131(1975),No1,Leiden,141.

[28]Edward Paul Durrenberger.Lisu Occult Roles.Bijdragen tot de Taal-,Land-enVolkenkunde 131(1975),No1,Leiden,142.

[29]Edwar Paul Durrenberger.Lisu Religion,Center fo Southeast Asian Studies,Occasional Paper No.13,1989,or the Ethnography of Lisu Curing,An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of the Graduate College of the Unversity of Iiiinois,1971:82-90.

[30]2009年8月15日下午对密六路的个人采访。

[31]2009年8月15日下午对密八底的个人采访。

[32]Edward Paul Durrenberger.Lisu Religion,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Monograph Series on Southeast Asia.Occasional Paper N.13,1989:8.

[33]Dessaint Alain Yvon.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the Lisu of the Thai Highlands.the University of Hawaii,1972:32.

[34]阿里讲述,宝山屹整理.泰国傈僳族∥福贡县政协文史编辑室,民族宗教委员会合编.福贡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傈僳族专辑.1995: 168.20%的傈僳族信仰基督教与约翰、瓦纳所说的泰国傈僳族81.8%的人信仰基督教相互矛盾(见:约翰·麦金农,瓦纳·布卢卡斯著.泰国的高地人.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87:25)。经田野调查,笔者认为,泰国傈僳族20%的人信仰基督教的说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35]泰国傈僳族.http://www.omf.org/omf/us/peoples_and_places/ people_groups/lisu_of_thailand.

[36]史蒂文·瓦戈著.社会变迁.王晓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2.

[37]阿里讲述,宝山屹整理.泰国傈僳族∥福贡县政协文史编辑室,民族宗教委员会编.福贡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傈僳族专辑.1995: 168.

[38]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98.

[39]韦红著.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12.

[40]LeonardBolton.ChinaCall.Springfield:GospelPublishingHouse,1984:21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