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雷题诗兼述天一阁东南两园闻氏

南雷题诗兼述天一阁东南两园闻氏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对其景观中的闻祠内情的人文资料进行一下钩沉,以有利于天一阁博物馆群体文化的传播。

南雷题诗兼述天一阁东南两园闻氏

闻一波

黄宗羲的《南雷诗历》中有一首七绝,题目为《闻太宰第杖高元发所赠》,“石塘太宰筇州杖,到我流传百廿年。犹带华堂脂粉气,还须一洗化安泉。”意思是说,闻石塘太宰昔日用过的筇杖,流传到我手里,时间已有120年了,可是他用的筇杖上仍带有当年华堂富贵的气味,真可以用传说最为清洌的化安泉水来洗涤一下啊。这里作者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说出闻太宰之杖的腻滑及对乡先大老的一种幽思之感。而诗题中提及的高元发就是清全祖望在《鲒埼亭集》中论及的高宇泰。他曾在清兵入关后,起兵于鄞,鲁王授其兵部郎,不久被清吏所捕,后事解隐居以终。他曾与诗的作者同侍鲁王抗清,同志相赠以勉,因是情理中的事。这里我不想去追究闻太宰之杖是如何传到高氏手中的故事经过,而想借太宰这个人物来引出明代鄞县闻氏中月湖闻氏一支中一些鲜为人知的逸事,原因基于三点:第一,可以让天一阁博物馆景区增加一些人文学术的内涵,尤其是对天一阁东南两园中历史文化渊薮的发掘,尤显得重要。第二,对其景观中的闻祠内情的人文资料进行一下钩沉,以有利于天一阁博物馆群体文化的传播。第三,通过对月湖闻氏一支流变及其中多位有影响人物的考析,来建议天一阁文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要知道黄宗羲在前诗中提到的闻太宰,就是明代中后期政坛上赫赫有名的一代重臣闻渊,他生于1480年,卒于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是浙江鄞县石马塘人。明汪道昆《闻庄简公传》中谈及“公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13岁丧父,“世父遣公受博士易,补弟子员”。中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公孳孳治法家言,文无害,尚书鄢陵刘公在部大奇之。”据载当时“部中失囚”当坐,“同舍郎蒲伏”谒刘瑾,公“委蛇自如”,刘瑾奇曰:“闻朗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卒谢罢公.”“朝士闻之皆称闻夫子。”后值刘瑾谋逆事败,对簿大廷,瑾睚毗廷中词不服,公操笔具狱数曰:“瑾伪造符玺,私蓄甲兵,人臣无将当大逆,瑾语塞,遂伏诛“后改顺天府尹,勋贵诸豪举皆敛手,千里称平。”其历尚书12年考始加太子太保,授荣禄大夫。以“袁州宵子干国政,睥睨公卿,独父事公,执子弟礼,然心固惮公”,公“亦不久居住”,乞骸骨,以吏部尚书致仕。他曾经对他的儿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吾自弱至老,往往为数千里游,备尝险阻艰难,不可胜述。今既济,吾知免矣,小子戒之。”从闻渊一生,早年与刘瑾斗,中年与张璁、夏言斗,晚年与严嵩、徐阶斗,确实凶险不断,虽“历官四十五载”“置百官长”“鞅掌王事”,但这官当得确实太辛苦,故月湖闻氏自闻渊后,子孙淡于仕宦者颇多,恐怕于祖训有关吧。若论其人,当以他的门生汪道昆评论为最:“余始通籍则庭谒庄简公,其为人宏廓深沉,若涉北海,不可为量。当其持重不发不啻注一矢而引千钧,发则百步之外无留行,莫不中命。余从诸公卿后岂不多贤,要以慎始令终,名实纯粹,唯庄简公一人耳。昔仲尼之徒,雍可南面;汉武得人为盛,黯独称社稷臣。雍也以,简黯也以,庄公兼之矣。”我在十余年前,曾由乡前辈周退密先生介绍,数函请教过在天一阁工作的洪可尧先生,他曾是与陈从周教授一起筹划重建天一阁东园的专家,向他询及明代月湖闻氏与天一阁的关系,并结合家谱资料,基本上理清了明代天一阁之畔的月湖闻氏一支中的人物及世系的情况。原来大家知道的天一阁博物馆景区,其实在明代中后期,是由范氏故居及闻氏故居两部分组成,范宅未变,而今天天一阁之东园及南园,原在明代中后期都为闻氏宅园。清徐兆曷在《四明谈助》中已明载:“月湖之右,吏部尚书闻渊所居,自虹桥直进马牙漕,临河面南,有屋四座,俱闻氏之宅。”这里说的马牙漕就是指今天的马衙街,即今日天一阁东园南园前的一条街。查《甬上族望表》有“西湖闻氏,尚书谥庄简,一望。又参议泽”。由此可推知,东园闻宅即为闻渊天官第,南园闻宅即为闻泽参议第,闻源参政第和闻泮锦衣镇抚第。从熟悉此地掌故的洪可尧先生函告中可以得知,闻氏之宅始兴建于明正德年间是符合事情的。月湖闻氏原世居石马塘,从弘治十八年(1505)闻渊中进士和闻泽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算起,两人买地马牙漕建进士第,是十分可能的,这大概就是今日天一阁东南两园的原址。后来闻渊又在原居上拓建天官第,闻泽也在原址上重建参议第,再加上闻泽的两位弟弟闻源参政和锦衣镇抚闻泮依兄为邻建居,这就是明代中后期宁波马衙街闻氏的辉煌期,直至明末,马衙街闻宅已成为甬上最显赫的豪门大族之一。

其次谈一下天一阁博物馆景区中的闻祠。关于这个闻祠的修造,并不是当年庄简公闻渊为了光宗耀祖而修建的,实际上是当日闻渊在位和致仕后有过多次上书请减四明广德湖田之税,以减轻湖民负担的义举,故湖民在其去世后为了纪念他的恩德而集资修建的。至清乾隆时全祖望在《重修闻尚书祠堂记》中还提到:“闻庄简公以减广德湖田之税,湖民德而祀之”,指的就是这件事。据参与修缮天一阁东园的洪可尧先生函告:“闻祠因靠近秦祠,所以这次市政府一并划入秦祠,我在修理时,考虑到甬上旧迹,仍旧保持原状修复,前后两厅,各面阔三间,中为明堂。后三间原放案主,过去有追远堂匾额一快,‘文革’后亦毁。”此祠原貌几在,唯家父幼时每于正月初供拜的闻渊红袍冠带之天官像轴已佚,据说与过去叶公绰家藏的明王鏊神轴大小相似,今不知流落天涯何人之手,或是一憾。

尽管闻氏天官房派一支的裔孙至今还有除夕晚上祭祖的余习,但与当日湖民建祠之初衷,闻氏子孙已不十分明晓。所以今日天官房派裔孙每过天一阁寻观闻祠而缅怀先烈,实非初建者所能想到的,因而闻祠已失去了当时的修建意义,随着历史的推移,已渐为人所淡忘。而闻渊源出于石马塘,这在《四明石马塘闻氏家乘序》一文中“郡城西去舍许有爽垲之原,背山屏障,带水濠涧,名为石马塘,官保闻公故第居焉”,可以得到明证。那么石马塘闻氏又是从何处徙入的呢?这是家族的隐私,一般外人很难知晓,而世传闻氏源流之文字,舛误尤多,即使大型辞书之记载,或简阙或串凿,无有确记,今仅就涉及闻祠和马衙街闻氏之流变作一简述,从正世误。

闻氏天官房派是以居住在月湖天一阁东园的闻渊为始祖的闻氏支脉,最初因闻渊曾位致吏部天官,其后共祀而成之房派。闻渊一生先后有过两妻一妾,元配曾氏诰封一品夫人,续配方氏诰封一品夫人和侧室臧氏孺人,共生五子五女:其长子闻思学,官致太常寺少卿;次子闻思尹,官中书舍人;三子闻思政,广德州判;四子闻思宪,光禄寺监事;五子闻思治,光禄寺监事。其长女适屠湖太宰的孙子屠大文,而屠湖的儿子就是嘉靖时的太子太保屠侨。次女适光禄寺监事陆泉。三女适大雷汪玉都御史之孙汪国梁。四女适同邑至友文定公张邦奇之子张觐,五女则适杨茂清方伯之子杨天胤,而杨茂清就是当时艳称兄弟对掌两京翰林院的杨守祉之子(兄为杨守陈)。这些都可以看出,闻渊子孙的境况都不错,怪不得其门生汪道昆在《闻庄简公传》中说其“退食尚书署”、“不问诸子生业”,不过是赞其清正而已,但事实上其子女是早已有“出息”,当然就不必过问了。在终明一代,天官房派也就是闻渊的裔孙中还有两位学人值得提一下:一位是闻龙,一位是闻性善。闻龙,世人只知其为明末的茶博士,今传的“六安茶”就是闻龙研制的,很有影响。但其生平,知者甚少。今据《闻志》稍一述之:闻龙其人,在明末是以孝子名传甬上的。他字隐鳞,又字仲连,是闻渊之孙。据传他才五岁就丧母,哭声感动路人。事侍父亲30年合乎礼数,父死,哀毁过礼。说明他能恪尽孝道。又载:他的后母病危,他前去治理后事,竟然把家产分给后母的三个女儿和外舅家,十分不易,因而里中称其有至行。据传他性爱佳山水,但在父亲在世的时候,却未尝走出百里之外,只有四明山水他曾去游过旬日而已。著有《勾曲山房集》等。他生有三子,都是诸生,敦行谊,习诗文。其中一子闻世选,在崇祯时被徐之桓御史荐辟,却不受以终,颇有父风。另一位闻性善,字与同,号响岩,他已经是闻渊的裔孙了,据载早弃诸生,隐居著述,有《心伯楼诗文稿》2卷,《堇封偶录》38卷,《提厘目传》及编辑甬上名胜志书多种,与其从弟闻性道同为甬上清初一代儒宗。这是闻渊之后最为称道的两位子孙,可以说是甬上的一代学人。(www.xing528.com)

那么天一阁南园闻氏中其他三位呢,先说一下闻泽,他字美中,是闻元奎之子。明正德年间中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他的性格刚烈,不像他的从兄闻渊那样宏穆。史载当年明武宗欲南巡“选秀”,他就和同官黄巩、陆震等一起在官门外泣谏,而遭到罚跪午门五日杖三十的处罚。嘉靖时官迁车驾郎中,后出为江西布政参议,便道归里而卒于家。著有《充斋集》,可惜当年紧挨天宫第的参议第,今已难见原貌。这位当年泣血朝堂,阻止武宗南巡选秀的直臣,他的事迹只能在有关史书中还能找到,算是对他拼死为民请命之举的一点褒扬。烈臣之后有征君,参议房派后裔中有一位值得一书,那就是闻征君性道,字天乃,一字蕊泉,学界称蕊泉先生。早年国变即与从兄性善弃诸生业。据家乘记载,公元1651年翁州之变,张肯堂相国死节,一门共有27人。当时征君闻之,由熟人介绍入军中以三大瓮至雪交亭;一贮相国骨,一贮诸客及仆骨,一贮诸姬骨。后与相国故将相与共葬三瓮于茶山,时人称其义举。康熙戊午年,许宏勋观察欲以博学宏词荐之,力辞不就。平生著述甚富,有《贺监纪略》、《环流草堂集》等。可惜死后散佚不少,论者每每惜之。而这个闻性道就曾居于马衙街闻参议第中。其次再述一下闻源;他是闻泽的弟弟,字立中,嘉靖元年。举人,历任刑部郎中,终卫辉同知。据史载:他能“按罪出冤,不抑于权势”(《闻志》),后林居30年,经营月湖中碧沚书屋,日与名流诗酒相娱,卒年已九十有一,是个高朗洒脱之人,在诸闻中是很有特点的人物。最后一个是闻泮,他是闻泽的小弟,嘉靖间官锦衣镇抚,是否曾居于闻园中,已很难考证。唯在《闻氏宗谱》中闻渊撰写的《四明石马塘闻氏家乘叙》中有“属从弟秋官尚书郎源、锦衣镇抚泮”等句可明大约在嘉靖四十年()左右,闻泽还居在马牙漕故居中。从上叙可知,明代马衙街闻氏故居,今虽已归入天一阁东南两园景观,但对其历史文化进行一下挖掘,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加厚天一阁景观文化的内涵,及证明这一地区是宁波明代官宦世家团居的胜地,这为天一阁藏书文化与周边历史文化景观的默契,注入了新的“血液”,说明天一阁藏书现象在明代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官宦集居区追求精神财富群体基础中的一个个体亮点,而这个亮点完全是明代官宦世族诗礼传家的一个典型,又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共同性。这一点应该是天一阁文化大景观开发中的重中之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品意识的关键所在。

最后谈一下天一阁东南两园闻氏的渊源。月湖闻氏出自鄞县石马塘,这从《四明石马塘闻氏家乘序》中一读可知。石马塘在鄞县马湖北面,清初马湖已填塞为地,此地今为石马塘村,是闻姓聚居之处。那么石马塘闻氏又是源出何处呢?这里只要把最有真实依据的闻渊《四明石马塘闻氏家乘叙》一文读一读即可知晓,因为闻渊的《统钧堂集》已于“文革”中毁去,唯家谱尚在,故今尚得幸见闻氏源流之所在。

原来石马塘闻氏共宗青州始祖闻师仁,据载始祖“庆世公四世祖世居山东青州益都”,因而闻师仁即为四明闻氏共祖即一世祖。他生子闻郢字德清,中宋祥符间进士,官签书宁国军节度使判官秘书监校书郎,即为闻氏二世祖。其生子闻睿字俊泽,宋庆历间进士,官施州教授,为三世祖。其生子闻忠,字献贞,宋熙宁间进士,官处州知郡,为四世祖。以上四代世居青州,故有闻氏青州图系之称。第五世即闻忠所生两子:闻亨、闻吉。长子闻亨中宋大观间进士,官扬州教授,后迁居鄞县章村,今已故香港慈善家、原瑞士银行总经理闻儒根即为其后。次子闻吉,字庆世,始居鄞县光溪响岩山南,生有两子闻政、闻□,即为第六世。其中闻口,字彦诚,官明州通判,死于任所。因为无后,以兄闻政之次子入继,为第七世。而闻政长子闻子德生子闻先为本支第八世。闻先生子中有闻魏卿为本支第九世。闻魏卿生子中有闻时政为第十世,他由响岩迁居石马塘,为石马塘闻氏所出祖。接下来的第十一世至第十四世皆隐于野,他们依次是闻元植、闻允议、闻全才、闻敬忠。因为这个时期正好是元朝统治时期,闻氏诸代也与汉族士人一样,不愿与异族合作,隐德求全,反映了当时南方士人的共同心态,尤其曾经历了南宋覆灭痛苦的士宦后代,他们的举措就更加坚决,这一点在世受宋恩的闻氏家族中也同样得到的体现。自十五世至十七世闻暹观、闻璋、闻元璧,因为闻渊的显贵,被诰赠吏部尚书,闻氏家族又有了中兴。实际上从闻璋起,闻氏之名才为世彰,据载“闻璋,字廷实,为人宽厚坦夷,待人以诚”。家富常济乡人,“居家孝友,为乡里所称"(《万姓统谱》)。至十七世闻元奎、闻元璧,世居石马塘,其中长子闻元奎(1350-1521),字应明,以孝友称,与人交,敬而有辨。正德七年由贡生授江阴训导,迁上海教谕,以身作则,所造就甚多(见张邦奇《闻公墓志铭》)。而次子闻元璧(1457-1492),字应韶,仁孝好施,然侃侃不阿。性阔远而高朗,孤弱者多倚以为植(见张邦奇《廓悔轩集》)。所以到十八世,有前辈诗礼仁孝的传承,造就了马衙街闻氏的发迹。于是闻元奎的三个儿子,闻泽、闻源、闻泮,和闻元璧的三个儿子:闻渊、闻洪、闻济,除闻洪早故外,其余五位相继为官,有的甚至成了一代名臣,这无疑为马衙街闻氏的闪光点,也使得天一阁东南两园的历史文化渊薮,更为灿烂。这就是明代马衙街闻氏的历史事实。虽然明清易代,两园闻氏迁移四海,其宅绝大部分已数易他姓,但当我步入天一阁的时候,在其东南两园驻足留影之时,忽然想到作为天官房派的裔孙,有义务来披露一下久不为外人详知的天一阁东南两园闻氏的一段历史,也就是对以往文献上有关月湖闻氏历史以讹传讹作一点更正,仅是希望能达到这个目的而已。

(作者工作单位:苏州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