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从《中国近现代史论》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从《中国近现代史论》中得出的结论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上,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统治极其腐败,危机四伏。2.中国封建社会衰败的主要原因首先,封建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导致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迟缓。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传统的自然经济也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从《中国近现代史论》中得出的结论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不允许任何的故步自封、发展缓慢和停滞不前。

中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之际开始,经过漫长发展,到了明朝中叶,已是强弩之末。十五六世纪中国文明虽然仍旧跻身于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中西方历史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转向。17世纪40年代,在中国,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历史并未结束。满洲贵族入关后,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明朝残余势力,建立起仍然是封建王朝的清朝封建主义的清王朝经过了短暂的兴盛而日趋衰落。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虽然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但整个封建社会的肌体已是千疮百孔,腐朽不堪。清王朝自乾隆末年开始,明显由兴盛转向衰落。

1.中国封建社会衰败的主要表现

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给自足的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清朝时期,土地兼并更加激烈。乾隆、嘉庆之际,大学士和珅占地8000余顷;道光年间,直隶总督琦善占地25000余顷。至于占地几千、几万亩的地主,则数不胜数。清朝统治者用武力强行圈占土地,并把强行占来约为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分封给皇亲贵族、八旗首领。地主和官僚们拼命进行土地兼并,迅速聚敛财富,广大农民失去土地,只能成为地主豪绅的佃耕户,交纳极其高额的地租。乾隆时,湖南巡抚杨锡绂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1]清朝的地租率一般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70%,除地租以外,清王朝还有很重的赋税。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难以计数的徭役,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使农业生产极度萎缩,广大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又进一步造成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广大农民单靠农业生产已难以维持最起码的生存,必须同时从事家庭手工业“以织助耕”。这种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恶劣,生产技术低下,使我国生产力与世界发展水平差距日益增大,而且还阻碍了在封建社会内部早已萌芽几百年的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处于停滞不前状况。

政治上,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统治极其腐败,危机四伏。一方面,清王朝统治者变本加厉推行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专制统治更加残暴,成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最高峰。另一方面,吏治日益腐败。上上下下的官吏,贪赃枉法,贿赂盛行,追逐利禄,搜刮钱财,无所不用其极。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等五个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战乱持续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清王朝摇摇欲坠。

军事上,清王朝军备废弛,军力衰败。鸦片战争前,清朝拥有22万八旗兵和66万绿营兵。绿营兵只知抢掠百姓,八旗兵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军队中甚至出现了骑兵没有马,水勇不习水武器生锈,炮台失修的严重现象;若遇检阅操练,骑兵临时雇寻马匹,水勇雇寻渔户冒名顶替。至于沿海水师,也大都老弱无用,战船多半是薄板旧钉钉成,遇击即破。这样的军队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清王朝文化的极端专制程度,超过了历代封建王朝。封建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极力宣扬和推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程朱理学,禁锢人民的思想,并以科举制度引诱知识阶层钻进四书五经,揣摩八股程式,心志受到极大的束缚;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罗织罪名,对流露不满情绪者、评议时政者,大肆杀戮和株连,制造极端恐怖气氛,造成思想学术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

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和限制中国商人的进出口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往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这种政策,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拒绝借鉴一切外来的先进制度,拒绝学习外来的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表现出封建统治者极端的顽固、愚昧和腐朽。

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已是气息奄奄,处于全面崩溃前夜。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国家的贫穷落后使得中国在外敌的侵略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只有任人欺凌。

2.中国封建社会衰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封建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导致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迟缓。(www.xing528.com)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土地在封建社会是主要的生产资料,是社会财富。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地主阶级所追求的是从农民身上榨取更多的地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根本不关心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社会的扩大再生产等。广大无地的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在地主残酷的剥削下,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也没有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的条件和生产积极性。因此,封建社会的生产只能是数千年不变的简单再生产,采用以小农具和畜耕为主的生产工具和落后的耕作技术,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传统的自然经济也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为特征,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以自给自足为最高经济原则的自然经济,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随着社会发展表现出很大的落后性。农民直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大部分生产资料,相互间没有太多联系,很少把劳动产品投入市场交换。地主从农民那里剥削来的劳动成果也主要用于自己享受,这种经济方式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始终不能健康成长。另外,在这种经济条件下,生产规模小,基础薄弱,人民的消费水平只能维持在生存的水平,既不能抗拒自然灾害的侵袭,又不能合理使用土地,改良和提高生产技术,形成规模经营。正如毛泽东所说,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对采用先进技术既无能力,又无需要。中国的小生产本小利薄,不敢贸然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也经不起竞争的风险,害怕在竞争中失败和破产。由此决定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难以有质的飞跃,更不可能有科学层次上的突破。而封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只是关心赋税和收租,对科学技术发展漠不关心,并视西方先进科技为“奇技淫巧”、“害我心术”,严禁引进,严重阻碍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技术交流,影响了我国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几乎与近代中国基本相同,至多只是细微的量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犹如蜗牛爬行。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提升。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把农民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社会各阶层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封建统治者对工商业实行严厉的勒索和压榨,又采用官办、专营等手段严格控制商业的发展。广大农民为维持生计,只得从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上有封建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压抑,下有自然经济的肥沃土壤,中国商品经济无法充分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中。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津津乐道地在其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内转圈。他们既不了解世界的状况,也不需要进口外国物品,更不需要出口中国物品,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开拓国际市场毫无兴趣。清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商业和贸易收入甚少。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一方面使中国长期孤立于世界潮流之外,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学习世界和走向世界,影响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正常往来,阻碍了先进技术的传入;另一方面,还阻碍和破坏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其次,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法制度,极大地束缚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由上到下的皇权制度、宰相制度、郡县制度和乡官制度构成的政治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个人专制的皇帝可借助层层官僚机构来统治全社会,支配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社会的主宰和绝对权威。这种专制制度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国形成庞大的等级森严的统治政权机构。这种政治权力机构,保护封建地主所有制,维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打击和扼杀反对封建统治的新因素和新事物,镇压人民的反抗。为了维持庞大的封建专制机构的运转,统治者拼命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奴役,农民贫困加深,对生产力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专制主义只能凭借整个社会处于一盘散沙的状况赖以存在,它必然要防范民众的反抗,促使民众分离和隔绝。专制主义无意让人民参与政治、发挥自我意识,它禁智慧、锢理性,限制民智的发挥,阻碍了新型社会关系和中国文明的发展。

专制主义必然导致政治腐败。封建统治者为了个人专制的目的,设内朝、宠亲信、用宦官,建立起庞大的封建官僚机构,使封建王朝内部奸臣乱国、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的政治权利斗争丑剧屡见不鲜。由于行政权力在社会生活中起支配作用,做官成为个人取得权力和利益的捷径。一旦掌握权力便转化为特权,谋求自己及家庭、宗派的私利,于是官场风气越来越恶劣和腐败。这一切也是专制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封建宗法制度束缚了封建社会的发展。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的自然经济,使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封建宗法制度,通过家庭、家族、亲属及逐级放大而形成的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形式,形成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其核心是把“三纲五常”作为治国治家的基本原则。父权夫权无限大,对家庭成员有绝对支配权,并把家长的权力扩大为君主的专制。在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权威;在一国中,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对长辈的服从与对统治者的服从融为一体,“家天下”的含义即在于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直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也由此构成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推行,强化了以家庭为核心的多层次社会关系不平等现象和不平等的人际关系。这种不平等社会关系的推行,使个体成为家庭的驯服工具和血缘规则的奴隶,其社会交往限制在狭小的血缘范围,政治生活施行人治。同时封建宗法制度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女子无条件居从属地位,男子无条件服从家长权威,全体人民无条件的、盲目的服从皇帝,造成愚昧、盲从和非理性。帝王以此来统治天下,人民以此来安身立命,封建社会统治得以维持。专制统治下的中国,是一个个人专断、愚昧盲从和迷信盛行的国家,也是一个权力无限、滥用权力、没有监督和法制的国家。

最后,封建的意识形态延缓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意识形态,是在中国传统的经济、政治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其他学说而逐渐形成的。这种思想在历史上曾经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走向世界前列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巨大包袱,阻碍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化。

封建意识形态崇尚平均主义和重农抑商,确保自然经济的稳定,防止小农经济的瓦解,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和不变性,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这种思想崇尚皇权和等级观念,它使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平等,一极是随心所欲的强制,另一极是奴隶式的屈从,层层等级和权力的重压,扼杀了种种变革和创新。这种思想崇尚“非礼勿言”、“非礼勿行”、“克己复礼”。人民从小受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约束,一切言行都要合乎身份,不得越雷池一步,不得犯上作乱。这种道德泯灭个性,压制民主,有利于调节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社会政治秩序。这种思想崇尚“三从四德”,束缚人民的个性发展,缺乏进取精神,导致迷信、盲从盛行。它崇尚“学而优则仕”,做官求禄,以达到辅佐君王、安定百姓、天下太平的目的。它压制民智,忽视科技人才培养,不利于科技的进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封建精神糟粕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极大重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