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简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简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中世纪的阴霾,文艺复兴时期更加展露出新时代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以发表论文、从事教学工作、编写教科书等形式大力促进了欧洲学校的人文主义化,但对于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则熟视无睹,而这也正是文艺复兴留给后代欧洲的消极遗产,从那时起300余年中,欧洲中学一直是以文科为中心的,自然科学只有在对文科传统的艰难斗争中,才逐渐挤入了学校的课程表,这与伊拉斯莫斯重文轻理的教育影响是有关系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简史

(一)人文主义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歌颂人的伟大,实现人的尊严;强调个性解放,主张教育应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以此为指导,人文主义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批判了性恶论的儿童观,反对把儿童看成被“原罪”污染的有待赎罪的羔羊;认为儿童是自然的生物,应当得到成人的细心关怀和照顾;他们重视人的身心全面发展,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别差异,强调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他们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儿童在入学前应在家中受到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语言文字方面的预备教育;他们看到了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要求父母、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表率;他们反对体罚儿童,提倡启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对于中世纪的阴霾,文艺复兴时期更加展露出新时代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在人文主义教育家的著作中,多方面地论述了年青一代的培养问题,形成了这一时期的教育理论,促进了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这些理论虽然还不系统、不全面,却代表着一种新时代的潮流,具有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早期教育和勇于改革的教育思想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二)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尼德兰的伊拉斯莫斯(D.Erasmus,1469—1536年),是一个对欧洲教育具有巨大影响的北欧著名人文主义学者和教育家。著有《愚人颂》(1519)、《基督教君主的教育》(1516)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1529)。

1.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伊拉斯莫斯嘲讽和攻击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丑恶,提出了革新宗教的理想。针对“原罪论”观念,提出了儿童的性善说,认为这种善良的禀赋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教育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认为人并非生而为人,要成为人,必须通过教养,以理性的道德约束和教育获得发展。所以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人。教育的任务则是在年轻人头脑中播下虔诚的种子,使之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惯于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

2.教育的作用及环境的重要性

伊拉斯莫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和环境在改造社会人性中的重要作用,他还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有三个因素:自然(儿童的禀赋)、教导和练习。后两者起主导作用。他说,没有一只野兽如此狂暴、粗蛮,以至于训练者不能加以驯服。对于人类说,教育的作用则更不可低估;任何人都是可教育的。他还指出:家庭条件优越的儿童则更要加强教育;土壤的质地越好,如果农人不注意,则越易荒芜,以致长满无用的野草灌木,育人的道理也是如此。他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只能让幼儿和品德优良、谦虚谨慎的孩子交朋友。应使孩子远离死硬的酒鬼、下流猥亵的人,特别是溜须拍马的人,不要让孩子闻其声,观其行,以免受到影响[9]

3.早期教育的意义、儿童观及教育方法

伊拉斯莫斯竭力陈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要求家长深刻认识教育的社会意义。提出对幼儿进行及早教育,可从襁褓中开始。他认为幼儿尚处于有待于成熟的过程中,稳定的习惯很少。儿童喜欢模仿,易效仿良好的榜样,也容易接受负面影响而染上恶习。所以应及早给儿童以良好的榜样。

在儿童观方面,他主张不应再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看待,要求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注意让他们的身心获得均衡发展,首先要注意体育,但是也要重视道德和知识教育。他还强调幼儿教育必须照顾到儿童由于天性爱好所引起的个性差异,认为应该通过游戏和故事来让儿童学习,主张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在幼年时期的教育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儿童经过家庭的早期教育,为日后入学奠定基础。

此外,他还力主推行人文主义基督教化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的幼儿教育,把基督教和人文主义结合起来。他以发表论文、从事教学工作、编写教科书等形式大力促进了欧洲学校的人文主义化,但对于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则熟视无睹,而这也正是文艺复兴留给后代欧洲的消极遗产,从那时起300余年中,欧洲中学一直是以文科为中心的,自然科学只有在对文科传统的艰难斗争中,才逐渐挤入了学校的课程表,这与伊拉斯莫斯重文轻理的教育影响是有关系的。

(三)蒙田论儿童教育

蒙田(Montaigne,1533—1592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散文作家和教育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中译本名《蒙田随笔》),于1580年出版,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其中有一些篇章专门论述或涉及儿童教育问题。

蒙田指出:学习和教育只服从于一个目的,即使学生养成完美的判断力。在蒙田看来,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对此他曾反复、详尽地作了论述。蒙田提出的教学观点具体有:

(1)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蒙田说:“我希望做教师的使他的学生谨慎地、严密地吸取一切东西,决不要相信只凭权威或未经考察的东西。……把各种不同的判断向他提出,如果他有能力,他将区别真理与谬误。”[10]

(2)反对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并不是完善的知识,这只是把别人要求记住的东西保持在记忆里罢了。学生不仅要记住老师的话,更要领会老师所讲内容的精神实质,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学生要学会把别人的知识通过理解和吸收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对此,蒙田还把学习比喻为人吃东西,他说:“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学生要和别人交谈来往,出国旅行,观察各种奇异的事物,总之,要把世界作为书房,从而扩大视野;如困守一处,就会眼光短浅。”[11]

(3)注意因材施教。蒙田认为教师一开始就应该按照他所教育的孩子的能力施教。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两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或达到完善的境地而要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此,蒙田曾用教师指导学生走路来比喻指导学生学习,他说:“教师最好先让孩子在他面前走几步,以便更好地判断他的速度,从而推测他能坚持多久,然后方能适应他的能力。如果我们不顾分寸,就常会坏事。”[12]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蒙田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多引导,切忌事事处处包办代替。蒙田要求教师有时候给学生开条路,有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开路。他不希望导师独自去发明,只是他一个人讲话,而应该容许学生有讲话的机会。

(5)注重于练习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蒙田认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蒙田指出,人们要想学跳舞,不能只是看舞蹈家跳,而自己不去跳。学习也是一样,对所学的知识要多运用。蒙田主张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四)康帕内拉论儿童教育

康帕内拉(Campanella,Tommaso,1568—1639年),是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思想家和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在他的代表作《太阳城》(1602年在狱中完成,1623年出版)中,他描述了一个立足于科学和社会平等的共产主义的城市国家。他主张国家办教育、普及教育,以及男女教育平等。在其有关教育的构想中,幼儿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

(1)提倡优生与胎教。他设想在太阳城中,体格匀称美貌的女子只能同性格匀称和健壮的男子结合,此外胖男配瘦女,瘦男配胖女,性格暴躁者配性格温和者,以便互补。他还对结婚的最佳年龄、妇女的受孕时机以及受孕前双方的准备工作都做了详细的探讨,其目的就是生育健康的后代,以便后代成为最优秀的人物[13]

(2)婴幼儿的养育和教育。在太阳城里,儿童一生下来就可送到国立公共育儿室,在医生指导下由母亲对婴儿进行抚养。婴儿哺乳期2年。一经断奶,立即转到国立托儿所,由国家录用的男女教养员实施教育。他们通过城市壁画和罗马字母进行语言、文字、谈话及绘画教育。此外还进行竞赛、散步、摔跤等体育活动。将3—7岁的儿童编为4个组,每一组都配有1名年长学者。这个时期的儿童都能轮流受到以科学基础为内容的教育和体操、竞赛、铁饼等体育方面的训练,以及以参观各种工场为中心的手艺教育。从7岁起开始正规学校教育[14]

康帕内拉的上述思想在当时虽然只是空想,但完全超出了一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并给予夸美纽斯以及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深刻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家开始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提出了一些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虽然缺乏系统的理论论述和实践尝试,但它毕竟扫荡了中世纪的阴霾,展露了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为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西欧中世纪儿童教育的儿童观与教育状况。

2.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教育观念发生了哪些转变?

3.人文主义教育家儿童教育思想述评。

拓展阅读(www.xing528.com)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在《太阳城》这部作品中,康帕内拉假借一个游历者的见闻,用对话录的体裁,描绘了一个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的大同世界。同时,他也对意大利的现实社会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在游历者和他遇到的两位“太阳城”青年的问答对话中,谈到了两个城市,一个是那不勒斯城,一个是太阳城。

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有七万居民,其中只有一万多人从事劳动。这些人由于过度、不间断地劳动而精疲力竭,以致缩短了寿命。而那些大量游手好闲之徒,他们什么也不做,但却贪得无厌,悭吝成性,过着奢侈淫逸的豪华生活,还要用高利贷去盘剥穷人。他们满身都是疾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谈到“太阳城”,两位青年说:“阳光不仅照亮了大地,而且也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在太阳城,每人每天劳动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研究有趣的学术问题,开座谈会,阅读书籍,讲故事,写信,散步,做有益于身心的体育运动

这里没有不劳动的寄生虫,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也可以这样说,太阳城的居民,都是富人,也都是穷人。说他们是富人,因为公社的财产都属于他们;说他们是穷人,因为他们没有私有财产。他们使用财富,但决不会被财富所奴役。

接受了两位青年的邀请,游历者进入“太阳城”参观。他们穿过了田野,走进了村镇,一栋栋小楼房整整齐齐,一律朝南,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

“这是我们的公共寓所。房子统一由公社建造,分配给大家使用。”青年介绍说。

游历者看着、看着,发现每栋楼房的墙上,都画着五彩的壁画,有的画风景,有的画人物,也有的画动物植物,每栋房子的壁画都不一样,真是丰富多彩极了。

“你们房子上的壁画,画得多美啊!”

“这是教育儿童的好教材。我们是用图画来对儿童进行直观教学的。”

真的,那里有一位老师,带领着二三十个年龄大约五六岁的儿童正在壁画下讲解呢。

“你们的儿童从小都能上学吗?”

“全部都能上学。孩子是我们公社的未来,大家都关心他们,到了10岁,除了学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学习手工劳动和农活。长大了,个个能画图、能做诗,也个个能做工,能种地。”

游历者赞叹不已。

再往前走,进入太阳城的中心。一所巍峨的教堂,矗立在广场的两边,面向东方的是两座尖塔,塔尖刺向天空,尖顶上用黄金做成的十字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你们都信仰宗教吗?”游历者随口问到。

“是的。上帝使我们心地纯正。”

“你们有政府吗?”

“有,这就是政府大厦。”

游历者随着青年所指的方向望去,广场东边有一所圆柱大厦,占地面积很广,看来能容纳许许多多人。

“你们政府的办公人员很多吧?”

“不!政府的官员很少。这大厅是民众的聚会场所。我们这里,管理人员都由人民选举。如果做得不好,就由人民去撤换。最高领袖也是人民选举的。他是一位很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他既是宗教的主教,又是哲学的思想家。最高领袖有三个助手,一个管‘爱’,一个管‘力’,一个管‘智慧’。”“管‘爱’就是关心人,因为公社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社会的主人,要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管‘智慧’就是发展科学和文化,让每个公社成员都有学问、有技术、懂科学、懂艺术。”

“你们也用暴力吗?”

“不,我们这里不用暴力。人民有了错误,就用上帝的教义开导他,纯洁他的心灵。”

“那么,为什么还要有人管‘力’呢?”

“我们这里,任何人都不使用暴力,但也不能容忍别人使用暴力。如果有人要来进攻,我们就会起来战斗。这里的人们都相信,太阳城的生活方式是最美好的。”

游历者听了这番介质,赞叹地说:“太阳城的生活方式的确是值得称赞的!”

《太阳城》虽然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的空想社会,但它也说明了一个光辉的真理,只有废除私有制,才能为科学和文化的繁荣创造前提;只有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才能使人的聪明智慧得到完满的发展。当然,康帕内拉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废除私有制,去具体建立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却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26年康帕内拉出狱后,迁居到法国。从此,《太阳城》在全世界公开出版,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部极有影响的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