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克乐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现已公开

德克乐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现已公开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平及教育活动德克乐利是比利时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早年学医,获医学博士学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德克乐利逐渐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以整体为原则的课程和教学系统,简称德克乐利教学法,由观察、联想和表达3个步骤组成。

德克乐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现已公开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德克乐利(1871—1931年)是比利时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早年学医,获医学博士学位。1901年在布鲁塞尔创立特殊儿童学校,成效显著,后任布鲁塞尔特殊教育督学。1907年创办的新式学校“隐修学校”主要由幼儿园及小学组成,招收4—15岁正常儿童。他注重观察儿童,是最早利用电影手段从事儿童观察研究的学者,摄制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儿童的空间反应的演变》、《儿童的社会反应》、《0—6岁儿童的模仿行为面面观》等一系列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并和博依士编制了《博依士—德克乐利量表》。1912年被比利时政府和许多大学聘为教授,在他推动下,第一届儿童国际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德克乐利担任主席。他的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有《论个性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整体化现象在教学中的作用》、《语言的发展》、《新教育法》等。

(二)儿童心理学

德克乐利认为生物和社会因素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首先从生物学角度看待儿童,他认为人的行为植根于遗传的本能,同时认为环境具有改变人的可能性;他还认为幼儿的认知不仅包括知觉阶段,还包括记忆、思维、推理,乃至表达及行为等心理活动,这些特点可称为“整体化”,是儿童心理活动各级水平都有的现象;他还非常重视儿童的本能和兴趣,认为兴趣源于本能的需要,但由理智的本能需要促使儿童进行比较、联系、抽象、组合、推理和批评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在这活动过程中形成相对对立于其他本能的智力结构。

(三)教育观点

德克乐利把传统学校比作一些箱子,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必须钻进去。教材艰深陈旧,超出了儿童的理解力与记忆力,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儿童的思维过程得不到重视,自主性、创造性得不到提高。传统教育具有过多的学术性,学习的科目互相隔离,儿童在获得知识上的时间和努力太多,而表达和活动的机会太少等。如在布鲁塞尔,据他1921年的调查,“85%的儿童仅仅受到最低限度的好处,剩下来的是少量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儿童对于智力活动不感兴趣,厌恶作业,渗透着消极沮丧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德克乐利指出,学校必须为儿童的现代生活做准备,课程的设置必须使儿童懂得自己的人格、自我、自我需要、信仰、目的和理想;懂得自己所生活、依赖的及其活动在其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www.xing528.com)

德克乐利提出:学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在儿童身上发展积极的生命。主张“在生活中进行为生活预备的教育”,学校应设在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符合自然或具有自然特征。

基于这种认识,德克乐利为隐修学校编制了自己的课程。并将教室改为实验室、活动室、工作室,而不是被动的课堂。学生以活动为主,重视游戏与手工作业。他的课程论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他说:“兴趣是个水闸,用它开启注意的水库,并使注意有了方向。它也是一种刺激,脑力依赖它而冲出。”这种课程编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基本需要,打破了传统的分科体系,以个人生活中的需要为中心,与关于环境的知识联系起来组成教学单元,而且因季节和学生年龄而有差别。在一二年级,制订的是多方面兴趣中心的课程,比如关于寒冷的课题,关于天体认识的课题等等,以关于寒冷的课题为例,围绕这个中心,编制有雪与冰、冬天的树木、风与雨、衣服、房屋、手套等内容。到了三四年级,全学年的教材则围绕着一个单一的兴趣中心编写,比如植物等。三年级课题由教师编写,四年级则由儿童负责编制,教师加以指导。在教学评价方面,他不评定分数,而采用书面评估法,从身体状况、体操、游戏、智力状况、观察、测量、计算、提问题、谈话、阅读、表达、游戏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书面描述。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德克乐利逐渐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以整体为原则的课程和教学系统,简称德克乐利教学法,由观察、联想和表达3个步骤组成。观察既包括一般的观察,比如提醒儿童留意日常生活现象以及周围环境变化等,更包括以兴趣为中心的观察,即按照课程上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养成了注意各种现象的习惯,了解到生活中的种种复杂情形,开始理解生物界种种演进的现象。联想是指教师在儿童旧经验的基础上,用图画、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然后通过比较,找出旧的经验与新的现象之间的异同,最后寻找原因并加以实行。联想的目的在于扩大儿童经验范围,使儿童逐渐弄清所观察的对象的新旧联系。表达是指儿童要把从观察与联想中得到的结论或者新经验,通过文字、模型、动作等符号表示出来,加以巩固,并在实践中进行演练。总之,从兴趣引发感觉经验,通过联想形成和发展观念,通过把概括性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表达儿童的概念和思维,就是德克乐利教育法的三部曲。

作为20世纪初教育技术的代表之一,德克乐利的强调兴趣的课程观给现代教育以很大的影响,他的儿童观,他建立在差异心理学基础上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低年级儿童的教育。在我们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德克乐利无疑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理论与实践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