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诗意特色校园文化以优化德育工作环境

建设诗意特色校园文化以优化德育工作环境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文化中最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形式多样的艺术节活动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缩影,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

建设诗意特色校园文化以优化德育工作环境

学校文化中最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不能用物质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学校精神文化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环境氛围,是一种团队特有的共同的精神。我校在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

——优化管理环境。管理是火车头,我们十分注重优化管理环境。一是注重培育民主之风: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学校行政、教代会集体议事制度,大事集体拿,决策集体定;建立了党建、政务、财务事务等校务公开制度,事无巨细,全盘公布,无遮无掩,不遮不掩,保证了决策民主,过程与结果公开。二是注重确定科学之范:实现了三个“做到”,做到了理念新,学校把苏霍姆林斯基名言——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作为学校班子成员的座右铭,警示领导班子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教师感慨地说,学校领导不批评人,但工作照常运转,还常常有超前意识和行动,这就是思想先行的好处吧;做到了制度全,学校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了涉及学校工作各方面的上百种管理制度,在发展中完善、改进,形成了两辑《学校工作管理常规录》,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逐步走向了依法治校;做到了工作细,学校对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学校、各处室、教研组、教师个人要做的几件事都指出了方向,做出了明确要求,以清晰的工作线条保证了工作有条不紊。三是呈现公开之实: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制度、财务、事物、改革、发展,人人心中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账,这些不仅公布在校务公开栏里、校园网上,更重要的是公布到了群众的心中,群众与管理者之间架起了四通八达的心里通道,做到了言无所忌讳、情无所不动、理无所不通。

——优化人际环境。我校十分重视健康向上的人际环境对学校发展的积极影响力。在优化人际关系环境中,首先定出了向上的基调:确立了“读书明理、成才报国”的校训;确立了“廉洁民主、实干创新”的领导作风;确立了“勤奋读书、诚实做人”的校风;确立了“会学、乐学、勤学、博学”的学风;确立了“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教风。其次引导了正确的关系,引导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和谐相处,实现了彼此尊重、信任、友善、和谐、平等、互促、发展的关系。最后培养了积极的风尚:学校培养教师树立了人比我强,我要更强;人比我弱,我帮他强;不要忌妒,只要赶超;不要歧视,只要共进的校园处事观,形成了和谐宽松、紧张有序、自由竞争、不敢落后、积极向上的人际风尚。

——建设学校精神。美丽的校园、典雅的景观能起到陶冶性情、规范行为、启迪心智的作用,而学校精神则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多年来,我校把树立高尚而鲜明的学校精神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引领全校师生在实践中认同“创设办学条件的硬环境,打造学校的现代化品质;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软环境,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活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办学理念,激励、鞭策广大师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校精神,我们把它浓缩为:爱校如家的敬业精神,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我们把这种精神内化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把这种文化植根到广大师生的心灵深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精神梦想!

——举办学校文化节。我校根据实际每年都要举行富有文化特色的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通过举办学校文化节活动,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每年十月份,我校都要举办“读书节”,利用读书节开展读书报告会、课本剧比赛、课文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阔全校师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广大师生的业余生活

每年三月份,我校都要举行“体育节”。体育节上全校师生个个生龙活虎,青春飞扬。跑道上,运动员们健步如飞;沙坑上,运动员们纵身飞跃;球场上,运动员们各展雄姿……运动给广大师生带来了课间放松、愉快的时刻,也更好地调节了师生的身心,使教学生活、校园文化生活张弛有度,兴趣盎然,荡漾青春。

每年的六月份,我校都要举办“艺术节”。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他们拿起五彩的画笔描绘生活的画卷,他们挥毫泼墨描绘人生的理想,他们翩翩起舞展现生命的多彩,他们引吭高歌赞美生活的美好……形式多样的艺术节活动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开展主题活动。我校十分重视结合重要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举行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经常组织师生书画、歌咏、体育、演讲等竞技活动;利用节日组织座谈、联谊、文艺活动,在活动中实现了沟通,增进了理解,鼓足了干劲,振奋了精神。

——开展经典文化熏陶。我校重视利用中华经典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校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的中华经典文化的诵读活动(一至六年级同学诵读的内容是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千家诗》),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年级学生诵读规定篇目,积淀丰富的语言,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其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每天中午安排20分钟的书法活动,从一笔一画做起,有规有矩,教育学生起笔像做事的开端,行笔恰似做事的过程,收笔如做事的结尾。通过练习书法,锻炼学生做事认真、沉稳、有始有终的品格。日复一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建设班级文化。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缩影,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因此我们提倡班主任个性化地管理班级。

首先制定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制度。根据班级特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新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班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学生自评互评细则,每周进行评比,学生相互教育督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班歌、班训、班级格言等。这类活动要尽量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再次布置教室。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班级环境卫生,要窗明几净,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二是让教室的墙壁“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均可利用,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美的教室:整洁的地面环境,美观的陈设布置,个性化的园地专栏,图文并茂的园地设计,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更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物品摆放:班级卫生工具、墙面的制度要按学校规定的位置摆放、张贴。班级获得的各种比赛荣誉及学生各种作品等根据班级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良好的班级环境建设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的教育功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创造性地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富有自己特色的班集体,会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底蕴,实现班级管理的养育功能。

经意与不经意所呈现的诗意,在一草一木中呈现,在一人一事中呈现,在每堂课、每次活动中呈现。于校园、于课堂、于课程、于活动;或者换一个维度,于教师、于学生、于管理,无不流泻着我们对教育未来追求的火热激情,无不都是我们对教育的虔诚。学校应该是一个洋溢着诗意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