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分析-金融投资实务

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分析-金融投资实务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股票市场实际运行中,股价的变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通常对股价走势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即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政治事件。

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分析-金融投资实务

1.3.1 影响股市价格的主要因素

股票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表现为不确定性,经常处于上下波动之中。在股票市场实际运行中,股价的变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通常对股价走势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包括对证券市场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1)宏观经济因素。即宏观经济环境状况及其变动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等规律性因素和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等政策性因素。证券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宏观经济运行微观基础中的重要主体,因此,证券市场价格理所当然地会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动而变动,会因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而调整。例如,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随国民生产总值的升降而涨落;证券市场行情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与紧缩及由此导致的市场资金量的增减而升跌。

(2)政治因素。即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政治事件。一国的政局是否稳定对证券市场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政局稳定则证券市场稳定运行;相反,政局不稳则常常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下跌。除此之外,国家首脑的更换、罢工、主要产油国的动乱等也对证券市场有重大影响。

(3)法律因素。即一国的法律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法律规范状况。一般来说,法律不健全的证券市场更具投机性,振荡剧烈,涨跌无序,人为操纵成分大,不正当交易较多;反之,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制度和监管机制比较健全的证券市场,证券从业人员营私舞弊的机会较少,证券价格受人为操纵的情况也较少,因而表现得相对稳定和正常。总体上说,新兴的证券市场往往不够规范,而成熟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则比较健全。

(4)战争因素。主要指军事冲突。军事冲突是一国国内或国与国之间、国际利益集团与国际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以采取政治手段来解决的程度的结果。军事冲突小则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动荡,大则打破正常的国际秩序。它使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遭到破坏,因而必然导致相关的证券市场的剧烈动荡。例如,海湾战争之初,世界主要股市均呈下跌之势,而且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股市均大幅振荡。

(5)文化、自然因素。就文化因素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储蓄和投资心理,从而影响证券市场资金流入流出的格局,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证券投资者的文化素质状况则从投资决策的角度影响着证券市场。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较高的证券投资者在投资时较为理性,如果证券投资者的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则证券市场价格相对比较稳定;相反,如果证券投资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则证券市场价格容易出现暴涨暴跌。在自然方面,如发生自然灾害,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有关证券价格下跌;反之,如进入恢复重建阶段,由于投入大量增加,对相关物品的需求也大量增加,从而导致相关证券价格的扬升。

2.产业和区域因素

产业和区域因素则主要是指产业发展前景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它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一种中观性影响因素,因而它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是结构性的。

在产业方面,每个产业都会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在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方面有较大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证券价格上。蒸蒸日上的产业证券价格呈上升趋势,日见衰落的产业证券价格则逐渐下落。

在区域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对外交通与信息沟通的便利程度、区域内的投资活跃程度等的不同,分属于各区域的证券的价格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即使是相同产业的证券也是如此。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投资活跃,证券投资有较好的预期;相反,经济发展迟缓、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其证券价格总体上呈向淡趋势。

3.公司因素

公司因素,即上市公司的运营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上市公司是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运作者,也是资金使用的投资收益的实现者,因而其经营状况的好坏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极大。而其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开发能力、产业内的竞争实力与竞争地位、财务状况等无不关系着其运营状况,因而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影响着证券市场价格。由于产权边界明确,公司因素一般只对本公司的证券市场价格产生深刻影响,是一种典型的微观影响因素。

4.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即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各种证券市场操作的因素。例如,看涨与看跌、买空与卖空、追涨与杀跌、获利平仓解套或“割肉”等行为,不规范的证券市场中还存在诸如分仓、串谋、轮炒等违法违规操纵证券市场的操作行为。一般而言,如果证券市场的做多行为多于做空行为,则证券价格上涨;反之,如果做空行为占上风,则证券价格趋于下跌。由于各种证券市场的操作行为主要是短期行为,因而市场因素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短期性质。

1.3.2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价的影响

影响证券市场的经济因素非常多,如经济周期、经济指标、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外贸状况等,综合表现为经济形势。经济形势和证券市场走势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当经济形势正常稳定时,股票价格稳中有升;当经济形势良好时,股票市场牛气冲天;当经济形势较差时,股票市场相对沉闷,股价有可能徘徊或下降。

1.经济周期

市场经济的运行总是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各个阶段,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经济周期对证券特别是普通股的价格有重要的影响。当经济趋向繁荣时,生产规模扩大,社会需求增加,公司的利润大大增加,普通股收益将大幅度提高,人们对股市预期乐观,踊跃购买股票,股价上扬;当经济衰退时,大量公司亏损甚至倒闭,普通股投资风险增大,人们纷纷抛售股票,股价连连下跌,因此,股票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它反映着该国未来经济前景、实际经济形势、各行业的荣辱以及成长性。

但一般而言,股市变化的周期超前于经济周期。因为股市的投资者比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能更快地对未来的经济形势作出反应:当经济持续衰退至尾声——萧条时期,百业不振,投资者已远离股票市场之时,那些有眼光而且在不停搜集和分析有关经济形势并作出合理判断的投资者已在默默吸纳股票,股价已缓缓上升;当经济日渐复苏时,股价实际已上升至一定水平;随着人们普遍认同以及投资者自身境遇的改善,股票市场日趋活跃,更有大户趁机哄抬,因此股市连创新高;而有识之士此时却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悄然抛出股票,使得供需力量发生改变,股价开始下跌,当经济步入衰退时,股价已经下跌了一段时期。

199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处于过热状态,随后开始逐步降温,而股市则在1993年初已见顶回落,其后一直熊市;到199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周期运行至谷底,但我国股市早在1996年2月就结束了下跌转而向上,展开一轮又一轮的牛市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1996年2月520点左右升至1997年5月1 500点左右,升幅达1 000点。1999年6月底,上证综合指数创历史新高,达1 750点左右。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导致了股市连续8个月的涨升走势,上证指数突破2 000点后,上摸2 114点,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周期变化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上证综合指数也从2007年10月的6 124点跌至了2008年10月的1 664点。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上证综合指数也开始了逐步上升。

2.国民生产总值

从长期看,股票价格的波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呈正比例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综合的经济指标,它的下降就表明这个国家经济不景气,大多数公司的经营盈利状况肯定也是不佳的,股票的价格当然要下跌;反之,就上涨。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极具综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反映在一特定时间内(一般是1年)国民经济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仔细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能够为投资者把握股市行情提供重要的信息。

如果真实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则普通股收益将大大提高;如果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而真实国民生产总值不变甚至下降,则表明经济步入滞胀,不宜投资于普通股。具体形态有以下四种:

(1)持续稳定、高速的GN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协调发展,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处于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证券市场呈上升趋势。

(2)高通胀下的GN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此时证券市场会受到刺激。这是经济形势变化的征候,经济中的矛盾表现突出,企业经营会面临困境,国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证券市场股价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GNP减速增长。当GNP呈现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GNP未出现负增长或低增长,表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解决,证券市场逐步平稳渐升。

(4)转折性的GNP变动。如果GNP一定时期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以改善,证券市场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分为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净出口和政府支出,它们的变动均反映了整个经济相应行业、部门的发展前景的变化,因而能为投资者投资提供有用的信息。如家庭电脑在市场走俏,则可以预测生产家庭电脑的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而从政府支出的结构中不难看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变化。

3.银行利率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银行利率是影响股票价格诸因素中最敏感的因素。银行存款一般是没有任何风险的,而且可以存取自由。当银行利率升高时,投资者就会转向没有风险的银行存款,纷纷抛出股票,资金流入银行,由此引起股票市场供求的不平衡,从而使股票的价格下跌;反之,银行利率调低时,股票价格就会上扬。

具体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利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证券价格:

(1)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投资预期变动,因而带动证券价格变动。一方面,利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资金调度的难易,反映了融资成本的升降,致使企业的利润率发生变动,带动股价变化。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票价格自然下跌,特别是那些负债率比较高,而且要靠银行贷款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影响将较为显著,相应股票的价格也损失得更惨重;同时,利率上升,将使得负债经营的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公司债券与股票价格都将下跌。另一方面,利率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之一,降低利率是国家为刺激经济而出台的政策,因而证券的预期收益便会增加,股价上升;而利率上升,则是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经济过热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投资收益因经济环境而减少,证券价格会低落。

(2)利率还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证券价格。利率提高,使得银行存款及同期的企业债券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可替代性提高,债券和股票投资机会成本加大,降低了对证券投资的需求,部分资金由证券市场转向储蓄。此时,证券市场供过于求,股价下挫;反之,则上涨。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1年实行降低利率的政策之后,大大刺激了美国股市,1982—1986年,美国的股票价格平均上涨了120%。但在1986年9月,美国股票投资者预期美国的利率可能回升,购股热情锐减,同年9月11日,道琼斯指数下跌81.61点;而美国在1987年8月提高了利率0.1%,随后,道琼斯指数即作出反应,先下跌50点,后继续下跌64.4点。我国在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于1999年6月10日宣布第七次降息,降息幅度达10%,证券市场立即作出反应,股价纷纷暴涨,成交量更是连创新高(沪深两市日成交达800多亿元),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刺激效应显露无遗。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货币发行数量超过实际需要量的货币现象,外在表现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对股市,特别是个股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而言,当通货膨胀温和时,不会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推动股价上升,因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经济的发展,为发行公司的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温和型通货膨胀会导致投资者产生保值心理并购买股票。而恶性通货膨胀则与此相反,造成社会经济失去效率,原材料、劳务成本急剧上升,企业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破产倒闭,因此投资者无意长期投资股票,股价下跌,乃至暴跌。

对于通货膨胀,还必须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因素,才能对通货膨胀影响股市有个更深层次的把握,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政府一般偏向低通货膨胀政策,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存在,必然会动用宏观经济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www.xing528.com)

(2)通货膨胀并非使所有价格和工资以同一比率变动,也就是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某些公司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蒙受损失。与之相应,获利公司的股票上涨而受损公司的股价下跌。

(3)通货膨胀不仅产生经济影响,而且产生社会影响,影响公众的心理和预期,导致投资者行为的变化,从而对股价产生巨大影响。在适度通货膨胀时,投资者仍会选择股票投资;但当通胀恶化时,投资者心理预期发生变化,手中货币贬值,未来股息实际收益下降,导致投资者对股票投资偏好下降,而转向实物资产的投资,于是他们抛售股票,使股价大幅下跌。例如,石油危机曾经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工业原料、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扬,最初拥有这些原料的厂商极度兴奋,因为价格上涨增加了他们的利润,因此股价上涨。待一段时间行情急速变化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未减轻反而加重,表明此次通胀并不是景气复苏,于是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预期,股价大跌。

5.经济政策

国家的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在于利用税收、利率和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从宏观上对经济的发展实施调控,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有时还会受到直接的干预。在股票市场上,这种政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被反映出来,股市的反应有时还更为强烈。

(1)税收政策。单纯的税收效应显示的是整个经济范围内的增税或减税将造成经济的收缩或扩张。仅就增税而言,一方面,减少了人们的收入,从而减少了他们的消费支出,降低了总需求;另一方面,税收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税后利润,抑制投资,同时总需求下降使得企业不得不减少投资,压缩生产并降低价格,进一步使企业利润下降。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股价下跌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利润大降,股票预期收益降低,股价下跌;二是个人收入减少,货币需求相应增加,抛股套现,股票需求下降造成股价下跌。

另外,税收政策中有关证券交易税(目前我国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规定变化将直接影响股价的波动,其是否征收以及税率高低都将导致股价的波动,甚至是大幅振荡。1999年11月1日始,我国开征利息所得税,这对分流储蓄进入股市有一定作用。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和利率,从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货币政策按运作方向可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货币政策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松的货币政策,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在运作方法上,一般采取“过周期”的方法,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总体而言,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证券价格上扬,紧的货币政策使得证券价格下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利润上升,从而股价上升。

②松的货币政策使社会总需求增大,刺激生产发展;同时,居民收入得到提高,因而增加对证券投资的需求。

③银行利率随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部分资金从银行转移出来流向证券市场,扩大了证券市场的需求;同时,利率下降还提高了证券的吸引力,两者均使股价上升。反之,股价则下降。

(3)个人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总目标和总任务在分配方面所制定的原则和方针。收入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有短期和长期之分。短期,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长期,主要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企业留利增加,从而导致了民间金融资产大幅度增加,并具相当规模。由于社会积累资金向民众倾斜,向社会分散,须借助证券市场来实现资金的最佳利用。因此,我国新的分配格局,已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现实和潜在推动力。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经济体制的完善,证券市场的规范与有关问题的妥善解决,其潜在影响力最终将得以实现。

(4)国债政策。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本身也是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之一,其发行量、期限、利率、流动性等都直接影响股票市场。从供需角度看,国债发行增加了证券供应,减少了市场货币资金量,对股价有负面影响;从利率水平看,其利率越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从而减少了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导致股价下跌。

6.国家对股市的政策

中国股市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时常发生,游戏规则也须完善。国家对股市采取了多种调控方式,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股市“唯政策马首是瞻”的特点较为突出,其运行轨迹时常被扭曲或修正,故常有“政策底”、“政策顶”之说(这些说法有其道理,但在不同时期和背景下量度标准是不同的)。政策作为一种外力,背倚国家后盾,其效用为股市内在张力所无法抗衡。

我们看到,在股市高涨时,投资者热情有加,追涨者如“过江之鲫”,这就出现超买再超买的场面;而在股市低迷时,杀跌者争相出局,恐慌气氛弥漫,股票犹如烫手山芋,技术指标超卖钝化,技术派人士大跌眼镜。可以说,此时技术分析只是摆设和自我麻醉,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仅凭股市内力已难以转势,唯有依靠外力。如1999年“5.18”行情得到国家政策首肯和支持,被定性为“恢复性”行情,从而确定一轮牛市。

国家一直不希望股市低迷。1994年,沪深股市屡创新低,市场充斥悲观绝望情绪。当时专家对中国股市的合理投资领域进行争论,其中一种典型观点认为中国股票市盈率应向国际成熟股市看齐,并以上海股市指数为例,认为上证综合指数在2 000多点比较合理。从现在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未免草率和偏颇。国家希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所存的一点热情。在1994年3月和7月,管理层宣布“四不政策”和“三大利好”,直接引发当年两次行情的启动。此后,每当股市处于低迷阶段,管理层均有调控举措,推出利好方案。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下,中国股市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同,人们更加全面地审视这个羽翼渐丰的市场,给其合理定位。我们注意到,政策重心对股市的倾斜十分明显,管理层对股市呵护有加,这无疑为股市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当然,国家也不愿看到股市过度投机,在股市炽热情况下采用政策手段降温。如1999年“5.18”行情,正当沪深股市如脱缰野马上冲时,管理层迅速拿出调控法宝:推出新股发行额度。犹如一盆冰水泼灭熊熊投机之火,一天内沪市暴跌150点。1996年年底,当股指节节上升时,管理层采取降温措施。《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使股市暂趋沉寂。1997年5月,沪深股市迅猛上涨,出现一发不可收之势,管理层接连出台强力措施,力控局面,此时,政策的威力显露无遗,这是任何技术分析都望尘莫及的。因此,把握国家对股市的政策取向和态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研判大势,及时作出投资抉择。

1.3.3 市场规模对股价的影响

股票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股价的涨跌同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股市出现供不应求时,股价随之上涨;当供过于求时,股价便会下跌。具体表现在买方大于卖方(即多头强于空头)时,股价上涨;卖方大于买方(即空头强于多头)时股价下跌;而当供求平衡(即多空双方力量均衡)时,多出现盘整的市况。

因此,股票的品种数和发行量对股价的涨跌具有重大影响。上市公司的增多、股票品种的增加和发行量的扩大,使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这不仅表明一个国家对于利用股市来筹集资金的认同和具有高涨的投资热情,又是证券市场繁荣的象征。

毫无疑问,股市扩容会对股价的波动带来直接影响。在股市规模小的新兴市场,由于供求关系矛盾突出,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常常发生抢购股票的情况,从而导致股价暴涨,并出现炒卖中签表的现象。受此影响,股价的波动常常引发大起大落,暴涨暴跌。而当股市扩大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供求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投资者对股票的品种已有所选择,整个股市暴涨暴跌的情况不复存在,涨跌幅度较大的情况只出现在少数股票品种上。同时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少数机构大户操纵股市疯狂炒作更加困难,有利于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股市扩容带来的另一变化就是资金的分散,新上市的股票必定会吸引一部分资金,从而分散了原有股已有的资金。就社会资金总量来说,它是相对固定的。新股的发行上市,会使一部分场外资金进入股市,但也会使场内部分资金流入新股。这就必然使供求关系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股价的波动起伏。一般而言,新股的不断上市,扩容的步伐加快,往往使股价出现徘徊的局面。

1.3.4 心理因素对股价的影响

心理因素是指投资者心理状况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引起投资者心理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传闻和谣言也会造成投资者抢购或抛售某种股票,以致引起这种股票价格的暴涨或暴跌。因此,在股票市场上,心理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投资心理乘数。它是指投资心理对股价影响有乘数的作用。当股票行情开始上涨时,人们对行情看好,便争先恐后买进,导致供不应求,促使股价进一步上涨。价格进一步上涨,又引诱人们进一步购买,同时也带动一部分新人加入股市,导致供求关系更加紧张,价格不断上涨。相反,当价格一跌,人们唯恐价格进一步下跌,价格越跌,人们卖出越多,供大于求越多,价格跌势越强。1991年上半年深圳股市股价大跌,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投资心理有一种倾向,即行情好时更加乐观,行情跌时更加悲观。经济上的因素会造成股价的小幅变动,而投资者心理乘数将使这种价格的小波动变成大幅度变动,起到对股价变动幅度放大的作用。

(2)投资偏好。它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股票的种类上,总倾向于某一类或几类股票,特别是倾向于自己喜欢的、经常做的股票类型。经常做某种类型股票的投资者,在做股票交易时,无论怎样打转,最后还是选择自己常做的股票作为投资目标。产生投资偏好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投资动机的不同,如喜欢稳健股票的股民,其动机是取得稳定的股息收入;而喜欢冒险、希望追逐差价利润的投资者,总是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投机股之间进进出出。这样的投资偏好,将导致价格稳定的股票的价格更加稳定,而价格波动大的股票的价格变得更加不稳定。投资偏好的产生,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信息来源、操作习惯、生活和工作环境等。

(3)嫌贵贪低。有些投资者只知道买股票就能获利,要获利就买便宜的即价格下跌的股票,而永远不会去买价格大幅度上升的股票,以求保险。这种增加对低价股票的需求而减少对高价股票的需求的投资倾向,必然会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

(4)盲目跟风。有些投资者容易受市场股票买卖风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大户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看到别人纷纷买进或卖出股票时,唯恐落后而无利可图,便一哄而上,盲目跟风。一旦有大宗股票抛售,股价有所下跌时,他们就会产生恐慌心理,急于抛出股票,以尽量减少损失。跟风越盛,股票价格下跌就越严重。有时,谣言和传闻也会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动。投资者由于不明真相看到别人争购或抛售股票就紧紧跟上。

(5)人为投机行为。人为的投机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变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极少数人利用内幕消息等人为的影响进行炒股,大进大出,短期买卖,以牟取暴利。有些投机者将股票价格炒高或炒低,低价收进,高价抛出,并诱发民众投机心理,促使一般小户投资者盲目跟风炒股,人为地影响股票的价格。为了保护股票市场的正常交易,各国都制定了有关法律,以便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人为投机因素对股价的影响。

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股市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向规范化发展跨出了关键的一步,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证券市场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证券投资者对这些影响保持清醒而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在将来的投资实践中找准正确的方向。

从1992年起,《证券法》的起草、审议、通过,历时6年有余,正式开会讨论5次,于1998年12月29日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05年10月27日,第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又作了修订。

《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对股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证券法》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运行。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显现出极不规范的特征,其突出表现之一是市场的投机性和人为操纵性较强。新颁布的《证券法》则明确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手段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当利益或转嫁风险,并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制裁和惩罚措施,为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2)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础,有品质的、良好的上市公司才会有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而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企业在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出钱包装甚至伪装,以各种虚假的信息欺骗投资者,并骗取上市资格,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杜绝,整个证券市场将失去稳定的基础。已颁布实施的《证券法》对发行人、证券承销商都规定了严格的责任,以确保证券发行过程中向投资者所公布的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保证了上市公司的质量。

(3)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很不规范,应披露的信息未披露或披露不及时,使得投资者无法作出合理的选择,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还误导投资者。有一些人利用这些未披露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证券法》以专门的章节对上市公司的持续信息公开作出了规定,其中对上市公司以后应定期和临时披露的各种信息作了详细的列举,从而使投资者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判断选择。

(4)有利于防范和减少金融风险。《证券法》的颁布和严格执行将大大减少证券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使各种证券业务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合法,从而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必要的法律基础。

(5)《证券法》的出台对一级市场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消息。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波动剧烈、投机性强等特点,尤其需要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强有力的监管。我国证券市场上各种违规和欺骗投资者的行为时有发生,如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长此以往必将打击投资者的信心,证券市场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证券法》对于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建立一个公平、有序和高效的证券市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级市场将产生长期的利好影响。

总的来说,《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证券业的发展终于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从此进入依法治市的新阶段。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更加繁荣兴旺,市场运作将更加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