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情境素材开发与使用

教学情境素材开发与使用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论是情境素材的开发遴选,还是情境素材的教学使用,都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从而培育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以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素材为基本依托,设置相应的核心问题与学习活动,并按教学时序予以呈现,从而构成序列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素材开发与使用

不论是情境素材的开发遴选,还是情境素材的教学使用,都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从而培育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地帮助老师们理解如何开发遴选、利用情境素材,以下结合“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加以论述。

1.教学情境素材的开发遴选

教学情境素材是服务于教学情境需要而开发使用的,而教学情境是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教学目标是遴选教学情境素材的核心原则。教学实践中,教学情境素材遴选与教学情境创设的路径如图4-3-2所示。

图4-3-2 教学情境素材遴选与教学情境创设路径

教学设计时,应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下一层级的子目标序列。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次级目标的特点与要求,开发教学情境素材,并构成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素材群。最后,以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素材为基本依托,设置相应的核心问题与学习活动,并按教学时序予以呈现,从而构成序列化的教学情境。

“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内容,课程标准将其安排在“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并提出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认识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等学习要求。根据该主题定位及学业水平要求,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建立基于物质“价类二维”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研究思维与认识模型,提升学生对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联、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进一步培育与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单元学习要求,可进一步分解为如下三方面的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联。

·通过设计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等活动,感受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时必须开发必要的教学情境素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时需要遴选哪些必要的教学情境素材?

首先,必须开发相应的教学情境素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等相关学习活动,感知开展“氯及其化合物”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基于学生对含氯物质认识不够丰富的实际(初中化学仅接触盐酸氯化钠等少量的含氯物质),因而要丰富学生对含氯物质的认识,才能很好地开展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为此,教学设计时,可开发“氯气的发现史”“我们周围的氯元素”“含氯物质的安全及合理使用”等情境素材。

其次,为达成“认识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开发“氯气泄漏的处理”“含氯消毒剂的制备、使用与保存”等情境素材。通过对这些情境素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氯气参与的相关反应,并结合物质的类别、元素价态的变化以及实验探究活动来预测、检验氯气的主要性质。同时,这些素材的利用,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含氯物质及其转化,达成“建立起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的教学目标。(www.xing528.com)

在掌握氯气的主要性质、理解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可开发遴选“氯气泄漏事故处理现场”“含氯消毒剂标签(包含安全及合理使用等)”等情境素材,进一步揭示物质性质与用途、使用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感受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等。

前面提到的教学情境素材,在课程标准的“情境素材建议”栏目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教学设计时,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相关情境素材与内容学习要求(教学目标)的关系,并根据学习要求合理使用、补充开发必要的情境素材,从而使得情境素材有效服务于教学并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教学情境素材的使用

经过第一阶段工作,教师已经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初步确定应该遴选的教学情境素材。但这些遴选工作还处于较为粗放的状态,仅仅考虑选择什么素材,至于素材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可以如何使用等尚需进一步分析研究。尤其是直接遴选“课程标准”中“情境素材建议”栏目情境素材,更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受课程标准篇幅所限,“情境素材建议”栏目所提供的教学情境素材叙述简单,仅以内容条目的形式呈现(类似于文章标题或内容范围),至于情境素材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可以服务于什么教学目标、如何系统设计与呈现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等并没有作过多的分析与说明,这给情境素材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课程主题的“内容要求”“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建议”“学业要求”等栏目,把握教学情境素材功能价值的指向性(如图4-3-3)。

厘清上述关系,便能很好地思考如何合理加工、组织与使用教学情境素材。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和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构成课堂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20]而且学生与学生(或教师)间的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等活动,总是围绕特定目标、在一定情境下进行并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与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活动追求相一致。正如研究者指出:研究情境素材的使用,就是要研究从情境素材到教学情境的生成逻辑……从情境素材到教学情境的生成逻辑是:教学目标—情境素材—(核心问题)—教学活动(情境),如图4-3-4所示[21]。很显然,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相应的情境素材开发设计学习任务(核心问题)是关键。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或教师)间的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等活动总是在特定情境下围绕特定任务(问题)来展开,并通过任务(问题)的解决来达成教学目标。

图4-3-3 情境素材与内容要求、学习活动及学业要求的关系

图4-3-4 从素材到情境的生成逻辑

结合前述教学情境素材遴选的分析,“氯及其化合物”情境素材的选择与使用主要为达成四个方面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对含氯物质的认识;二是认识氯气的主要性质,形成基于“价类二维”的物质性质认识模型;三是认识含氯物质的转化,建立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四是感受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为此,教学设计时,研究教学情境素材的使用,就是要基于前面所开发与遴选的含氯物质及其应用情境素材,结合情境素材使用期望达成的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并在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学习规律等基础上,设计出驱动学生学习的序列化学习任务。为此,本课教学情境素材、学习任务设计及设置意图等情况如表4-3-2。

表4-3-2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情境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