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转移需要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地图,这是因为知识地图是用于帮助人们找到知识的管理工具。构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地图,能够系统反映图书馆内部知识的类型以及各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情况;能够真实地提供内外知识的详细线索,为内部人员共享知识创造条件。

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集多功能、多领域交叉形成的综合系统,它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识管理与处理活动,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分类与理解、编辑与检索以及传递与共享等活动。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组织因素、流程因素和技术因素。其中,技术因素包括创建知识库系统,引入知识地图,并配备其他必备的支持技术。

(一)创建知识库

知识库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其价值在于不断更新。从知识的生命周期来看,知识总是在不断地产生和老化。因此,在为知识库输入新信息的同时,在知识库所拥有的知识评价和用户反馈的基础上,剔除利用价值小或经过共享已内化为用户隐性知识的信息,才能保证知识库的价值性。

1.知识库的分类

知识库按使用种类分主要有:文献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概念知识库和特色知识库等多种形式。

文献知识库是基于文献知识单元的知识组织,主要以特定学科的科技论文为知识源,研究视点既有别于以文献为单元的知识组织,又不同于以数据为单元的知识组织,它是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语言学及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成果,解决文献管理中的知识组织问题。主要特征:在系统存储知识的方式中,文献库的基本思想是以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单元为基础存储知识。由于不同学科、不同研究对象的知识单元其构成要素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知识表示。ISKO(国际知识组织学会)研究表明,分类法和叙词法的研究理论基本可以用于各种知识组织和表示各种一般的或特殊的系统,这一点为文献知识库研究提供了知识组织理论基础。文献知识库中知识表述结构性较强,特别是科技论文形式的文献,这是与其他知识库的区别之一。

自建知识库是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集成系统中包括提供有关图书馆业务和用户活动的一部分,还包括用户服务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专利、特殊技术等显性知识。这些信息可用来创建显性组织知识,以便于通报服务项目、指导业务工作及衡量目标实现过程。通过利用现有的数据创建知识库,使图书馆集成系统大大增值。

检索专家知识库主要包含检索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如检索语言学知识、主题领域知识、检索技巧、检索系统及数据库知识、用户知识等,用以辅助用户进行选词、选择数据库、构造检索式等行为。

总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虽然一个知识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库,但是每个知识库具有适合于特定类型知识内容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库以逻辑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混合或虚拟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的内容就能为诠释其他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知识。

2.内部知识库的内容

图书馆内部知识库是对图书馆所获取的对读者、馆员的知识评价、选择和有效组织后的知识存储中心。它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馆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即个人资料。其中隐性知识源于员工个人的经验、阅历、价值观和信仰等无形因素。由于有的隐性知识根本不能被明确地表达出来,基于隐性知识难以被编码的特点,我们可以直接把员工的个人资料存储在知识库中,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姓名、学历、学科背景、职称、擅长的学科领域、成功的读者咨询案例、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馆员的论文、科研课题、研究报告等学术成果,它们是馆员业务工作理论研究成果最直接体现。每项科研成果后应附上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等信息。

用户服务过程中总结和生成的知识以及对用户信息和知识需求分析的结果。其中,学科专家是图书馆的重点读者,是图书馆读者信息收集的重点,包括姓名、年龄、职称、联系方式、所属专业领域、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等信息。

3.建立知识库的步骤

高校图书馆通过利用现有数据创建知识,从而形成知识库,使图书馆集成系统大大地增值,同时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外部知识库实现组织目标。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库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1)按目标构建框架。高校图书馆管理基于知识管理,以学习型图书馆为发展目标,并根据组织目标设计知识仓库的结构、检索界面和模型。

(2)知识整合。根据构建目标抽取相关知识,包括读者信息、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3)实施与联网。按框架组织知识,建立索引,介入互联网

综上所述,知识库的建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绘制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图书馆内所有知识的导向图,是图书馆内所有知识的整合目录。也是图书馆知识海洋的指南针或导航器。

英国著名情报学布鲁克斯在其经典著作《情报学基础》中提出“知识地图”一词。布鲁克斯在该书中提出了情报学发展的远景规划:情报科学的真正任务应是组织、加工和整理客观知识,绘制以各个知识单元为节点的知识地图,一旦这种“知识地图”相对稳定,就有利于形成人类的体外大脑。他指出“知识地图”是以知识网络的形式来说明知识单元的发展与变化,从而明确学科知识的发展与变化。它的实现功能是:当用户进行检索,只要以某一知识节点为入口,就可以任意非线性地、交互地改变检索途径,从而实现文献检索向知识检索的转变。布鲁克斯基于高校图书馆提出的“知识地图”理念,结合图书馆现有知识资源,利用这些相关的技术和手段绘制知识地图,可以在工作机制上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服务资源等最优的共享与利用,保证知识的有效转移。(www.xing528.com)

知识转移需要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地图,这是因为知识地图是用于帮助人们找到知识的管理工具。构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地图,能够系统反映图书馆内部知识的类型以及各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情况;能够真实地提供内外知识的详细线索,为内部人员共享知识创造条件。由于图书馆知识地图是可以随时间、环境变化而予以修正的动态系统,这要求图书馆由传统的静态信息资源管理向动态的信息流管理转变,以便训练“系统思考”,实现知识共享。

(三)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逻辑层次结构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是辅助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为图书馆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新途径。根据知识管理系统具备的功能和系统特点构建的系统逻辑层次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如图3—2所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分为界面层、工具层、存储层和资源层。其核心是网络技术和图书馆知识库。

图3—2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逻辑层次结构

1.界面层

该层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用于相应用户的操作。用户通过标准浏览器、个人智能终端设备或其他的客户端实现知识的获取、使用和创新。

2.工具层

该层又叫知识应用层,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知识工作者主要通过在该层使用知识,并与其他馆员进行交流、沟通与协作,实现知识共享、应用与创新,还可以通过该层访问其他图书馆的应用系统。

3.存储层

在该层中知识经过获取、加工、分发等操作,将结构化的知识存储于图书馆知识库中,并进行加工。最后,将加工好的知识通过界面层提供给知识工作者使用。

4.资源层

该层包括各种知识资源。内部资源包括馆员经验总结、计划等;外部资源包括外馆各种新闻和研究动向、新技术、各种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资源的类型包括文本资源、数据库资源、多媒体资源、Web资源及其他业务系统的资源等。这些资源都存储在图书馆的服务器上,用于知识的存储与共享,为工具层和存储层服务。

(四)基于图书馆内部网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需要借助于IT技术、信息库及数据库。由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是基于Web界面的应用系统,无论在任何地方读者和馆员都可以通过Internet使用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如图3—3所示)。

图3—3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在线交流、文档管理、新闻信息、BBS、知识社区、网上培训、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库系统维护等。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是利用知识管理技术建立知识地图门户,并对图书馆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沉淀,根据需要以某种方式分类,建立方便使用和重复利用的相应的目录,提取有用的知识,为决策提供支撑。分为馆员协同工作和读者服务两个部分。

(1)馆员协同工作平台:馆内外相关新闻,人力资源管理权限,管理文档、管理知识以及贡献排行等。

(2)读者服务平台:读者通过统一检索界面——图书馆主页,可检索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书刊目录、数据库以及全文数据库也可以定制个性化的个人图书馆、即时新闻,各种新增的数据库信息、各种资源使用排行榜和其他特殊需求等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