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城镇居民消费趋势分析研究,2004-2006年度社科成果集

宁波城镇居民消费趋势分析研究,2004-2006年度社科成果集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连锁式影响。而且,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代表了整个社会居民的消费发展趋势,会影响和引导其他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未来的消费行为。本文在对我国主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以宁波为例,探讨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未来的消费趋势。

宁波城镇居民消费趋势分析研究,2004-2006年度社科成果集

谢阳群 吴欣欣

【摘要】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着整个社会居民的消费趋势,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宁波为例,介绍了宁波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宁波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探讨了未来几年宁波城镇居民的消费趋势,提出了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对策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居民 消费趋势 宁波

目前我国已进入总体小康生活水平,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全面小康进程。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这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无疑会发生诸多显著的变化。一般来说,居民消费可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我国城镇居民虽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0%左右,但其消费额却占了全国居民消费总额的近70%。由此可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连锁式影响。而且,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代表了整个社会居民的消费发展趋势,会影响和引导其他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未来的消费行为。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全面建设小康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毫无疑问,近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有较大的改变,但与真正小康经济条件下追求享受、精神满足的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区别将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这一特殊的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既不同于以往的温饱型消费,又与西方中等发达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享受型消费尚有差距。本文在对我国主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以宁波为例,探讨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未来的消费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也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并已进入升级换代的结构剧变期。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5年的10493元,提高了29倍多(名义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措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城镇居民收入方式和来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原来的单一性向多样性和多渠道发展。城镇居民除获得工资、奖金外,还有从事第二职业收入、离退休人员就业收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经营收入、作家知识分子稿酬、文艺人员的表演收入及金融投资收入等其他收入。

表1 2000—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收入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年鉴2006》

如表1所示,2005年,工薪收入仍是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体.所占比重为68.9%,对收入增长贡献率为54.08%。由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政策,社会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居民家庭来自单位和社会的转移性收入也逐年增加。从2000年至2005年这6年间以平均13.1 1%的速度不断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从事个体经营及非公有经济从业人员的比例也迅速上升,居民家庭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居民家庭的经营净收入增幅明显,2005年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679.62元,比上年增长37.61%。由于股市不景气,银行曾连续几次降低存款利息,城镇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进入新千年以来波动幅度不大,其中2002年财产性收入总量比上年减少,从2003年开始,城镇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逐步增多,反映了城镇居民在金融产品上的投资获益增加。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总体水平保持平稳,多数省(区、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均有大幅度增长。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落后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迅速增力口,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05年东、中、西部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分别为14584.60元、9393.22元和9418.36元,三者之比为1.55:1:1,比上年的2.57:1206明显缩小。

从分省的情况看,2005年位居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前5位的省(区、市)全部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分别是上海(20602.90元)、北京(19533.33元)、浙江(17877.36元)、广东(16249.89元)、天津(13563.32元);位居最后5位的省(区、市)是贵州(8385.08元)、海南(8670.15元)、新疆(8693.67元)、黑龙江(8722.47元)和甘肃(8738.11元)。统计资料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之比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2.49:1(上海:山西)下降到2005年的2.46:1(上海:贵州)。

2005年,高低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773.11元,比上年增加3395.94元,增长13.38%;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3134.88元,比上年仅增加272.49元,增长9.52%。致使二者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87:1,扩大到今年的9.18:1。

进入新世纪,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为了更好地把握全面小康时期我国各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下面对人均GDP率先超过3000美元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宁波六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所谓消费结构,就是在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运动中形成的各类消费资料(包括服务)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配合、替代和制约关系。其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自从1996年深圳成为国内首个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的城市以来,目前包括宁波在内已有许多城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初级富裕阶段,并向中等富裕阶段目标迈进。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这些城市的居民消费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诸多变化。为了对消费结构变化做比较分析,我们引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达3000美元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资料(见表2)。

表2 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3000美元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单位:%)

数据来源:徐云利等.宁波居民消费结构特点与对策建议liltp://gtog.ningbo.gov.cn/art/2006/8/14/arl_722_36676.html ,2005-06-29

根据表2可知,人均GDP达3000美元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如下特点:第一,基本生活消费的比重已降到40%左右,并继续下降。第二,住房消费比小康阶段已有较大幅度提高,但继续上升的速度放慢,直到高度富裕阶段才有明显的上升。从世界水平和各国情况看,富裕阶段的住房消费均占有一定的比重,普遍在15%左右。第三,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快速上升,到高度富裕阶段后开始下降。

从国内看,深圳(1996年)、广州(1997年)、上海(1997年)、北京(2001年)、杭州(2001年)的人均GDP先于宁波(2002年)达到3000美元,分析五市在人均GDP达3000美元前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我们认识宁波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依据。

从表3数据看,人均GDP达3000美元前后,以上五个城市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国际经验比较基本保持一致。首先,恩格尔系数均已降到40%以下,已进入初步富裕阶段;衣着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比重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其次,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支出比重上升,其中,交通通讯类比重上升幅度最大,广州上升了7.4个百分点,上海和北京分别为5.6和6.6个百分点,深圳则高达16.5个百分点,以上五个城市的交通通讯支出平均上升了7.6个百分点。住房支出上,上海、北京和杭州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分别上升了2.7、2.0和2.5个百分点,而深圳和广州则呈现下降态势。在教育文化娱乐上,除杭州有较小上升外,其他四城市均出现下降情况。

表3 深圳、广州、上海、北京、杭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从各省市1996年-2003年的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本文所界定的宁波城镇居民是指宁波六区(老三区、北仑区、镇海区和鄞州区:)居民,统计数据也以宁波六区数据为准。下面首先以2004年为例,对宁波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作静态分析。

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882.42元,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19.63元,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630.99元,最高收入户为最低收入户的8.13倍。该差距1990年为2.74倍,14年间该差距增大了5:39倍。

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282.70元,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4968.18元,最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23727.38元,最高收入户为最低收入户的4.78倍。

表4 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

(单位:元)

数据来源:《宁波市统计年鉴2005》

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1%,即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有71%用于消费。2003年则有73%用于消费,一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从表5中可以看出,宁波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用于当年消费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大致呈有规律的下降之势,其中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非常接近或高于100%,分别为97.04%和101.42%,反映了处于生活贫困水平的城镇居民的家庭收入基本上只能或还无法满足其生活诉求支出,一部分支出需要靠社会资助,甚至借债生活。最高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消费倾向高低相差40个百分点。显然,增加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强弱相差很大。

表5 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年鉴2005》相关数据测算

从表5可以看出,2004年宁波居民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大致呈下降趋势,由最低收入组的50.55%逐步下降到最高收入组的25.14%。根据联合国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贫困型,50%-60%为温饱型,40%-50%为富裕型,30%以下为极富裕型。2004年宁波市居民7个收入组中,最低收入组共计10%的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属于温饱型消费水平;低收入组、中偏下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组共计50%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属于小康型消费水平;中偏上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共计30%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在30%-40%之间,属于富裕型消费水平;最高收入组共计10%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则已进入极富裕型。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比重在不同的收入组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反映了当前宁波市居民对高层次生活水平的追求和转变。衣着、医疗消费比重变化完全符合国际上先升后降的规律,即从最低收入组到中等收入组比重上升,从中等收入组到最高收入组比重下降。

为了把握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下面对宁波市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作动态分析。根据可获得的有比较意义的统计数据,将动态分析时段设置为1996—2004年的9年间,通过对各类消费支出比重变化、消费结构变动度两方面来分析宁波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情况。

表6 1996-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数据来源:1997-2005年宁波统计年鉴

从表6、表7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宁波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人们的消费需求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城镇居民生活正以追求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为特点,向更高层次全面小康生活大步迈进,从“吃、穿、用”消费转向了“住、行、游”消费。

表7 1996-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1997—2005年宁波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测算

(1)食品消费。1996—2004年9年间,宁波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46%下降到37%,下降了9个百分点,这对宁波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它标志着宁波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从小康型进入富裕型。

(2)衣者消费。作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小康型向初步富裕型转变的典型特征,衣着消费比币:从1996年的1 1.32%下降到2004年的8.61%,下降幅度达2.71个百分点。但从1996年到2004年的消费比重走向反映了衣着消费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衣食无忧的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形象,而商业市场的极大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膨胀了市民的购物欲望。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宁波近几年服装展览会的影响,城镇居民在满足了保暖需求后,对成衣和高级时装的购买需求逐年增加。城镇居民人均用于衣着方面的消费支出达到972元,增幅为13.5%。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6%,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衣着消费支出中,成衣及鞋类消费增幅较大,而衣着加工费明显下降。人均购买服装支出738元,占到了衣着消费支出的75.9%;鞋类支出198元,比上年增长18.1%;人均衣着加工服务费9元,比上年下降了20.7%。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指的是所谓“吃穿用住行”中的“用”。1996—2004年,该类消费比重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形态。2000年左右,城镇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的消费比重较大,平均达到14.76%,80年代中期购置的家用电器设备和耐用消费品处于更新换代阶段。最近几年,尽管新型居家用品和高科技电器设备频频出现,但只吸引了小部分追求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和极高收入者,多数普通居民刚完成升级换代尚处于观望阶段,并未涉足其中,而且进入新世纪后,各品牌家用电器互相打价格战,一降再降,也导致此类消费支出额的下降。

(4)医疗保健类消费。从1996-2004年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变化看,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不大,且变化也不大,消费比重基本保持在5%左右,这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宁波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关,小病自己掏钱,住院大病保险,已成为宁波市民的共识。另外,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求医需先用医保卡里的钱,也减少了现金支付的金额。但随着宁波市民保健意识的增强,购买滋补品送礼及自用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5)交通通讯消费。进入90年代后,随着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通讯消费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除1998年和1999年稍有下降外,宁波城镇居民用于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迅速提高,2004年达到15.58%,比1996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成为消费结构变动最快的支出项目。特别是2004年以来,宁波市居民对私家车的消费热情高涨,截至2004年底,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75辆,比上年底增长87.5%。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用上宽带网,拥有移动电话。2005年,宁波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69G,固定电话用户数达250万,移动电话用户数达83部/百人,宽带网用户数达64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数达6万户。

(6)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如果将消费分为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宁波现阶段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正处于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阶段,城镇居民消费从原来的物质需要为主转向注重精神消费的需要。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居民消费结构、质量的变化。宁波城镇居民1996—2004年间的此项消费一直较大,平均高达14.29%,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以及人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将不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同时也给自己适时充电,从学校集中式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7)居住消费。居住消费比重变化的动因与医疗消费相似,来自住房消费体制市场化改革。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积极推进,福利型住房分配已走向终结,要改善住房需自己解决的观念已逐步被居民所接受,同时随着宁波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旧城改造拆迁力度逐年加大,使得宁波城镇居民用在购房与建房上的支出大增,城镇居民租赁公房比例继续减少,住房来源逐渐趋于多元化。据2005年宁波统计年鉴显示,2004年宁波市城镇居民拥有原有私房、商品房及房改私房的家庭比重由上年底的88.75%上升到92.25%,其中60.0%的家庭拥有房改私房,29.5%的家庭拥有商品房,2.75%的家庭拥有私房。政府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家庭的住房,使城镇居民居住面积继续增加。2004年底,宁波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从2003年底的17.13平方米增加到17.63平方米,一年内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0.5平方米。

结构变动度是用来考察平均每年消费结构变动程度,一般用期末各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减去期初同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将相减之差的绝对值相加即得到一定时期的结构变动值,再将结构变动值除以考察期年数就是平均每年的结构变动度:

结构变动度

从表8可以看出,1993—1996年宁波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每年1.98个百分点;1996—2000年变动度为每年2.24个百分点;2000—2004年高达每年4.14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宁波市城镇居民在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快速提高的情况下,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21世纪后,进入了一个消费结构剧变期。(www.xing528.com)

表8 1996-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

数据来源:根据1997-2005年宁波统计年鉴数据测算

从表9各项消费支出对结构变动度的贡献率来看,1993—2004年间,食品项目对结构变动的贡献率最大,一直维持在20%以上,这12年间,恩格尔系数出现了两次划时代的变化,从1993年下降到50%以下,从1997年下降到40%以下,标志着宁波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又从小康型向富裕型的转变。

表9 各项消费项目对结构变动度的贡献率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1997—2005年宁波统计年鉴数据测算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要有效地调控消费和预测未来城镇居民的消费趋势,就有必要了解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不仅很多而且复杂,其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未来5—10年,影响宁波城镇居民消费的诸多因素中,有几个是关键性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变化、消费倾向、居民消费信贷人口结构和宁波改革预期。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它们的变动将在未来几年中,共同影响着宁波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20年里,宁波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逐年改善。新世纪的头20年是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已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拥有巨大机遇,这些因索都将成为拉动和推动宁波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从总体上为宁波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提供了支持条件,从而带来了宁波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引起的新的生活需求量。

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必然会引起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化。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带来的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宁波城镇居民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主体格局、社会阶层构成等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而在宁波的未来社会中,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变化仍会继续发生。未来卜年,宁波制度创新的步伐将会继续加快,混合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和作用将继续加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短期内还不会明显缩小,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这些都将促使社会收入分层的进一步分化,从而导致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的分化。

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意愿,是消费者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偏好的一种集中体现。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取决于消费倾向。消费倾向越高,城镇居民越愿意消费,消费支出越多,消费增长越快。从收入差距来看,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不同,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差距越大,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

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之势,由1982年的0.96下降到2003年的0.73,下降了23%,主要原因还是高收入群体的低消费倾向。

消费信贷是消费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提前将未来消费用于当前消费的一种消费方式。最近几年,宁波消费信贷增长迅速,截至2006年9月底,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394.58亿元,同比增加78.05亿元。宁波消费信贷主体还是以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业务为主的个人消费信贷。个人消费信贷的扩大对宁波住房和汽车消费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力地拉动了内需。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宁波累计少生了260万人,这个成绩非常巨大。但仍然有一个不可否认和回避的事实:宁波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更准确地说,宁波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7%,就意味着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根据2004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宁波65岁以上老人有52.16万,占到总人口的8.75%。

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会引起宁波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变化:老人比重加大,劳动人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劳动力老化。2008年—2021年是宁波老龄化的快速增长期,其中2010年达到老龄化高峰期(不考虑人口迁移因素,全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由10.03%快速增加到16.23%),最为明显的是老年人抚养比将逐年上升,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3.04%,也就是说每100个人将赡养13个老人,这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势必会影响宁波未来几年的城镇居民消费,现在社会消费以年轻人的消费为主,他们的消费一般是生活用品、娱乐休闲等日常消费。社会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后,整个消费结构也将倾斜。老年人的消费除了必须的日常生活消费外,以保健、医疗等为主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将是大头。而且,自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都将步入中年,要承担双方老人的抚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他们对高档消费品的享受。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不确定性因索的增加,对城镇居民产生了强烈的改革预期。一是收入预期不确定增大。经济转型、结构升级、企业转制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城镇居民就业稳定性降低,再就业困难加大,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收入不乐观。这就降低了城镇居民的预期收入,特别是预期持久性收入。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一旦预期持久收入下降,城镇居民必然降低当期消费。二是支出预期不确定增大。城镇居民对自己承担的改革成本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预期不明,同时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也明显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每个人都将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如果预期将来的消费支出增加,就会增加当期储蓄,减少当期消费。

由此可见,对改革的预期,无论是对就业的预期、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预期,还是对住房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预期,都降低了城镇居民当期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增长。

根据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所表现出的密切相关性,在预测未来几年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时,我们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宁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及总量进行初步测算。

根据上文对影响宁波城镇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今后几年宁波经济在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推动下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这之后的经济调整时期,经济数量扩张的速度将会较前几年放慢。计算出未来几年宁波城镇居民收入(表10,表11)。可以看出未来几年宁波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会不断提高,2007年就可突破2万元大关,2010年将达到29473元。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宁波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将大幅度提高。

表10 未来几年宁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

(单位:元/人)

数据来源:根据2004年数据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所得

表11 未来几年宁波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单位:元/人)

数据来源:根据2004年数据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所得

假定“十一五”规划期间宁波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3%,通货膨胀率为2%一3%,GDP实际年增10%—11%,经回归计算,“十一五”规划期间宁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实际增长6.8%—7.8%。在此基础上,采用扩展线型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对“十一五”规划期间宁波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预测如下:

表12 未来几年宁波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预测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2004年数据及上述假定,采用扩展线型支出系统模型计算所得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几年,宁波城镇居民消费就一直处于结构剧变期,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已从小康型进入富裕型。以上宁波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预测反映了在未来几年里,食品支出比例将继续下降,预计2010年末将降到30%以下(表明进入中等富裕阶段)。消费结构的其他项目也呈现出宁波城镇居民进入中等富裕阶段的明显特点,即居民更注重交通通讯和文化娱乐的精神享受。

(三)宁波城镇居民未来消费呈现的几大趋势特点: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会继续处于升级状态,但经过了前几年的结构剧变期后,未来几年会趋于缓和,大致呈现稳定渐进式的变化,逐步优化,进入中等富裕阶段。

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镇居民会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精神享受、服务消费,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家电、通讯设备、计算机和数字化电子产品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城镇居民家庭,使居民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较大变化。而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上商场、购物、服务、教育和贸易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也将日益丰富多彩。业余时间不再局限于看电视,会经常打球、游泳、健身等,遇到假期则外出旅游、度假来缓解工作压力,这不仅表现在城镇居民娱乐休闲的时间增加和文化娱乐消费领域的扩大,还表现在文化娱乐质量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热衷于体育锻炼,到各种健身房参加锻炼的人也将会越来越多。

随着城镇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出游方式也会多样化,从围着导游的“小旗子”转的“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出游时间也将从长假期间集中出游逐渐转向分散出游。旅游消费动机从原来的“拉练式的、追求看景点”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以“放松心情、追求舒适静谧”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体现个性审美”要求的民俗文化、生态环保、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

按照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经验,以家用电器消费为主的消费升级之后会进入以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为主的第三次消费升级。现在宁波正处于这一升级阶段,而且宁波多数城镇居民也已具备了从万元级向十万元级或几十万元级消费过渡的能力。

汽车消费:近几年,私人购车占整个市场的份额迅速提升,进入私人购车阶段。2004年底,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75辆,比上年底增长87.5%。从宁波一些与汽车消费相关产业,如车展、汽车用品、汽车美容、洗车、汽车陪驾等行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类汽车销售公司上也可以看出,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市民家庭。可以预见,只要汽车消费政策趋于宽松,各项不合理的价外税费逐步减少,宁波汽车市场的潜力将是巨大的,预计到2010年,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将拥有家用汽车18辆左右。

住房消费:国际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与住宅消费支出比重成反向变动关系,一般当恩格尔系数下降至0.4-0.45之间,住宅消费支出比重为18%左右,2004年宁波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至0.4以下,但居住消费比重仅为8.71%。据前文预测,2010年宁波居民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到30%以下,从恩格尔系数下降已经提供的消费结构变动空间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方面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单纯的住宅建设增长和住宅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城镇居民住宅消费的潜在需求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有效需求。在制约居民住宅消费需求的诸多因索中,政府的住房体制改革、住宅市场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住房信贷对房价收入比的调节是将宁波的潜在住房消费需求传化为现实购买力的关键因素。

信用消费是一个社会逐渐走向富裕生活水准的标志。从目前宁波城镇居民信贷消费、持卡消费以及网上支付情况来看,信用消费已被广大居民所接受。进入新世纪以来,宁波城镇居民个人信贷消费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一人拥有多张不同金融机构发出的信用卡、银行卡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用金融卡支付商店购物或是餐馆消费也占据了一定比例。但对比美、日、加、韩等发达国家,宁波信用卡的普及率、用卡频率、信用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比例以及信贷消费比例还是明显偏低。

但随着宁波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在社会各方对信用消费认识提高的条件下,在向经济社会富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宁波城镇居民采用信用消费将越来越普遍,信用消费比重也将越来越大。

随着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和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城镇居民消费者的分化将日益显著,这种分化表现在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两方面。表现在消费能力上,则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一部分消费者的收入会持续增长而且速度加快,一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则会走低。消费能力的分化会导致消费层次的分化,高收入家庭早已完成了基本设备的更新换代,已追求高档次、高品质的消费商品,同时更加注重休闲娱乐精神方面的享受;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则还处于居住、家电等商品的购买中。表现在消费取向上,则是多元化趋势,一部分消费者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追求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一部分消费者还是节俭持家,讲求节约和实用。

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和前提,重点是提高城市中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近几年,宁波对城市企事业职工和政府公务员等的工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对消费启动应该说是有好处的,但就全社会刺激需求来说,收入增加的幅度还是不够的。在普遍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同时,还应规范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来大幅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切实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具体办法可以是: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直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政府要制定出可行的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进行快速有效的再就业培训;实行级差较大的累进个人所得税,提高中低收入的征税起点,如宁波可以将2000元作为个人征税起点。

消费结构的升级应是一个分层次、有步骤升级的稳定过程,因此当前在推动结构升级过程中应当细分消费群体的消费层次,维持消费升级的渐进性。对高收入群体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创造崭新的消费需求,要增加高档商品、创新商品和投资品的供给,特别是增加服务品的供给,使这部分人的储蓄尽快转化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中等收入的消费群体,耍重在保护他们的有效需求,释放他们的购买力。要拓宽领域来挖掘他们的潜在消费需求,消除对居民消费的各种限制,消除抑制消费的障碍。对低收入群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幅度增加他们的收入。

目前,在宁波居民消费中,信贷消费比重还是太低,而且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所涉及的信贷范围也不够多。现在宁波面临的是新三件(私人住房、私人小轿车和私人现代通讯设施)为特征的消费升级,这往往不可能全靠现有收入来实现,必须借助信贷手段。目前要做的工作重点是要开发个人和家庭的信用工具,建立完全、快捷、通用的个人消费支出信用体系,并完善相关消费信贷法规制度。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大力宣传居民信贷消费,从原来的自我累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进一步提高各商业银行的结算手段和简化审领手续;增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信贷金融工具,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的需求;扩大信贷消费的可贷商品,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房、汽车等几十万元级的大件,还可向十几万元、万元级甚至千元级的家电、旅游和教育消费产品倾斜。

随着宁波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会更强调消费的先进性和高质量性。因此要引导城镇居民摆脱原有消费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开创符合自己个性的消费内容。要大力发展宁波的服务消费领域,引导城镇居民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享受。着力培养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与之直接相关的其他行业的消费。关键是把住房和汽车作为能让普通居民消费得起的消费品,由传统的公家消费转向个体消费,不再把住房和汽车作为富人的象征,取消集团购买力对高价的支撑作用。

宽松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客观外在要求,将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同样,不良的消费环境也会成为影响人们购买行为的一大阻碍因索。因此,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更为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来维护消费者权益。具体在购物环境、售后服务质量、纠纷解决速度和效率、新闻宣传曝光和社会群众监督及行政执法监督相结合等各方面努力,建立多方面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使消费者真正成为“上帝”,充分享受购物消费的乐趣。

收入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支付能力,但是并不能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而真正对人们的消费方式甚至生活方式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国外示范和宣传影响及收入水平提高的双重作用,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也就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非理智的消费行为。作为政府部门,在大力促进消费、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人们的高品质、高层次、健康持续的消费观念.避免浪费、攀比心理和消费盲从现象。

在把培养汽车消费市场作为宁波在未来十年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不能忽视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同步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城市交通的需求。大中城市必须以公共交通为主,企图用大规模推行“轿车进入家庭”来缓解城市交通,这是错误也是不现实的。实行公交优先,有助于节约能源,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能让更多公共交通消费者感到方便、快捷和舒适,并降低这些消费人群选择个体交通的需求,从而遏止和避免个体交通工具的盲目、无序膨胀,使各类交通资源得到有序利用,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消费毕竟是一种消耗自然资源的行为。在消费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直接与间接的自然资源消耗;并且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以实现当代人的消费不会对后代人的消费与生存构成威胁。对自然资源的消费应是循环消费,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充分利用。

[1]当前消费需求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htlp:〃news.xj.cei.gov.cn/Articles/ycfx/200701 17122605.htm,2007.1.17

[2]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北京青年报[N].中国百姓蓝皮书·经济.北京青年报[N],2002.7.1

[3]宁波市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http:〃mvw.zjdii.gov.cn/xiangxi-guihuagongbao.jsp?CONTENT」D= 10252,2006.12.22

[4]宁波市2007年市场前景与企业对策Jiltp/zningbogovjcMiews—readphp?id=3341 ,2006.1 1.27

[5]宁波提前进入老龄社会.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05/01/06/001013357.shtnil,2006.1.6

[6] 2004年汽车消费成市区居民消费亮点.http:〃www.nbslats.gov.cn/Sho\vArticle.aspx?ID=19671,2005.1.28 [7]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宁波统计年鉴等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