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利贷与民教冲突背景:广西乡村经济社会研究

高利贷与民教冲突背景:广西乡村经济社会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教会对非信教群众的放贷,利率高昂,条件苛刻,并利用放贷吞并群众土地山林,这就导致群众对教堂严重不满,再加上平时传教士欺压百姓,横行乡里,诸种因素使得民众与教堂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冲突不断。清末广西发生的教案,有三次就与教堂放贷有关,其中大部分发生在民族地区。乐里是南宁、百色通往西林的必经之地,传教士在此开设教堂,购置田地和山场,出租给教徒或群众耕种,并大放高利贷。

高利贷与民教冲突背景:广西乡村经济社会研究

教堂在民族地区的放贷,与中国乡村传统民间借贷差不多,他们在放贷时,一般要考虑到对方的偿还能力,若借贷者有田地山林或固定收入,借贷就相对容易。民众在向教堂借贷时,大多要以土地等作为抵押,若到期不能偿还债款,抵押物就属于教堂。如西林县定安教堂“借钱也和借谷一样,先了解借贷人有无能力还债才决定借或不借。……银钱多借给有铺号的,或者先了解其社会关系、经济来源才借”。“借贷有限借给教徒。借钱也和解谷一样,先了解借贷人有无能力还债才决定借或不借”。[222]

由于教堂放贷的利息较高,很多债户借入后无法偿还,因而损失土地不少,这就导致民众对教堂产生不满情绪。西林县“群众借神甫的钱,利息很高,年息达50%,起初神甫不催还,后来债务也就越来越重了。因此就只好把田地卖给他抵债”。[223]该县央荣屯“有一片很宽的山地(10多里)当给教堂,后来陆卜沙、陆卜夫亲自到教堂去赎三次,神甫都不给,并说不见文凭不能赎了。这一大片的山地就这样由教堂霸占了”。[224]

本文在分析民间借贷与民众社会心理时,认为高利贷使得社会民众产生了极端心理,并对太平军焚烧当铺进行了分析。同样,教会对非信教群众的放贷,利率高昂,条件苛刻,并利用放贷吞并群众土地山林,这就导致群众对教堂严重不满,再加上平时传教士欺压百姓,横行乡里,诸种因素使得民众与教堂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冲突不断。清末广西发生的教案,有三次就与教堂放贷有关,其中大部分发生在民族地区。

(一)贵县三板桥事件

贵县(今贵港市)是天主教在广西的一个重要传教基地。1875年,传教士富于道(Foucard)在此开始传教,后由司立修(Chouzy)负责传教事务,传教士在该地大量购买土地出租,并放高利贷。三板桥教堂的传教士还“借口经费困难,决定提高地租和债息,而且规定教堂的地租是‘铁租’,不管天灾人祸,都要如数交足,不得拖欠分文。他还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大放青苗,等到一个多月禾熟后,往往获利数倍”。[225]据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历史调查,当地群众说到:“外国人到我们村来抢购田地,放债剥削,心里是不满的。”再加上传教士常常无视当地风俗,阻碍教徒祭祀祖先、强行参与民众的民俗仪式。三板桥“每逢村上死了人,天主教的神父来搞什么念圣经祷告,道公也来打醮超度,而群众是反对天主教的,只是顾虑要租教堂的田种,不敢公开反对”。[226]诸种因素导致民众与教堂的关系日趋紧张。中法战争前夕,光绪九年(1883),三板桥部分汉、壮族青年教徒准备应募从军,而传教士却百般阻拦,将从军的教徒所租教堂的田地收回,并催逼债款。“(凡从军的教徒)教会还要收回佃田,限期清偿债务”。[227]江三开等回想起以前“神甫依仗教会的权势,出租教会田地,重利剥削教徒”等行径,在开拔前夕,与李神甫发生冲突,群众“冲进教堂,烧毁了教会的账簿、借据”,并将李神甫绑送县衙。[228]贵县(今贵港市)是当时天主教活动的中心,该次反洋教事件发生后,对天主教在桂西南、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乐里教案

乐里在清代属西林县,民国初中期由凌云县管辖,民国24年(1935)冬,划归田西县,今属田林县。光绪二十三年(1897)3月,法国邓神甫(Mazed,又称马仙)于凌云县乐里(今属田林)被游勇所杀。关于游勇杀害传教士的动机,不同资料记载有出入。民国《田西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游匪尤维翰杀传教士于乐里。……有法传教士一人到乐里,意在宣传教义,甫至,尤愤恨杀之。”[229]该记载只是粗略指出游勇杀传教士是出于“愤恨”,具体原因则没有写出,该时间亦有误,应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亦有记载是游勇觊觎传教士财物,遂杀而掠之,如曾为天主教修女的卢玉贞根据从她母亲那里得来的消息,她说是有人看到传教士有财物而报告游勇,游勇因贪图财物,遂杀害传教士和教徒。[230]该说法值得质疑,一则卢是听人述说,这就导致资料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二则卢为教徒,受教堂恩惠较多,故有为传教士辩护的可能。实际上,游勇在事后将财物大多分给群众而不是据为己有,可见游勇也不完全是为了贪财而杀传教士。

关于乐里传教士的死因,笔者认为是因催租逼债被杀,死后财物被掠夺。乐里是南宁、百色通往西林的必经之地,传教士在此开设教堂,购置田地和山场,出租给教徒或群众耕种,并大放高利贷。佃户如果无法交租或偿债,其田地往往被教堂占去。1960年,广西通志馆调查组在乐里调查时,该地老人雷达廷(谈话时78岁)说:“法国传教士在我们乐里建教堂传教,大量买田出租和放债,调戏妇女,还挖走我们不少宝贝。老百姓个个痛恨,但敌不过他,只好忍气吞声。”[231]教堂又利用稻谷和货币的差价任意欺压债户,并在借债时就先扣除利息,“在付款方式上,又故意玩弄花招,克扣农民。本来是借谷子,教堂却用银元、法光支付,在折扣时扣除一、二成。归还时也照样从中盘剥债户。当债户用银子还债时,教堂却要用法光折价,当债户用法光还债时,教堂却用法纸折价。教堂支付时,总要加水一二成,收入时又扣水一二成。当地穷人出于无奈才向教堂借债,不但借期短,而且克扣花样多,借一元钱只得九角八分,不到两月,却要还一元二角二分多。利率超过本地财主,而且绝对不能拖延,故比喻为讨命债”。[232]传教士还“不准教徒与异教徒结婚,干涉人们婚姻。借入教‘洗礼’之机,奸淫妇女,制造了许多家庭纠纷。不准入教者祭奉祖先,干涉民族风俗习惯。……法国神甫还自以为高人一等,对群众趾高气扬,态度粗暴”。[233]这些行径使得民众与教堂关系日趋紧张。

有关乐里教案的过程,据虞裕良考证,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1897年3月29日),法国传教士马仙由百色回西林常井,路宿乐里,得悉教堂租谷(一般的租谷是在秋后缴纳,此时是春荒,租谷实际上已转化为债务)、债钱尚未收完,于是严令佃户、债户3天内交清,并亲自去讨债。时值春荒时节,佃户、债户难以按时还清,感到灾祸临头,便求助于游勇首领游维翰(壮族),游维翰对传教士的劣端十分愤慨,率众赴教堂与传教士论理。马仙初将他们拒之门外,继而开枪射击,游维翰率游勇开枪还击,将马仙等3人击毙,并开仓分粮,以度春荒。[234]权威壮族工具书亦同意虞裕良的观点。[235]这也与《田西县志》所载游勇因“愤恨杀之”一致。传统的中国乡村民间借贷多是春借秋还,一般的债主在春荒很少催债,即使催债也效果甚微,而传教士的威逼行为却把债户逼上绝路,这实在是无视乡村民间习惯和不体恤民众的做法。

(三)永安教案

光绪十五年(1889),伯多利受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委派来广西传教,光绪二十年(1894)进入贵县(今贵港市),后担任象州县龙女教堂本堂神父,监管象州县、柳城、修仁(今荔浦县)、永福、永安(今蒙山)等地的传教事务。为便于接近当地民众,因当地民众苏姓较多,特改名为苏安宁。苏安宁在传教时对贫困民众施以小恩小惠,逐渐取得信任,信教者日多。

在当地站稳脚跟后,为增辟财源,苏安宁遂“提高教堂的田租和利息,甚至向教徒摊派捐款”,甚至干涉地方政务,私设监狱,还在民众与教徒之间的债务冲突中包庇教民,当地“望教村老农民覃恒信,在一次赌博中和一个输了钱想赖账的教徒发生争吵,覃恒信就牵这个教徒的耕牛抵账。苏安宁闻知后,不经过地方当局的审理,便派江飞祥等人把覃恒信抓来教堂审问,然后将他套上一个特制的大木枷,使他的手脚不能动弹,任由打手们用劲抽打,强迫覃恒信承认错误,赔偿损失”。[236]前述苏安宁在象县龙女村(今象州县大乐镇龙女村)成立的“结婚会”,尽管属无息借贷,但附有苛刻的条件,“结婚的男女双方都必须奉教,而教徒结婚又必须到教堂做弥撒,在神父面前办告解”。[237]这有违当地的婚姻风俗,导致教外民众和乡绅反感。诸种因素使得士民对苏安宁十分愤恨。光绪二十四年(1898),苏安宁等三个传教士及十几个教徒到永安传教,并收罗无赖教民,欺压乡民,进而引起当地士民公愤,群众奋起而击杀三名传教士。

上述三起教案的发生,有相同的原因,三板桥教案发生的直接原因即与教堂暴力催债引起民众公愤有关;传教士在乐里为游勇所杀,他们蛮横的逼债行为起了导火线作用;永安教案的发生,亦与传教士的高利放贷、干涉民教债务纠纷及利用放贷干涉地方婚姻习俗等有一定联系。相比之下,基督新教的放贷和催债比天主教要温和,因而民众与其的冲突较小。民国以后,教堂的催债手段稍为收敛,民众的极端行为日渐减少。

总而言之,外国传教士和教堂的放贷活动,是近代广西民族地区民间借贷体系中出现的新现象,使得民族地区民间借贷体系中除了继承传统借贷方式外,还具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无可否认,教会放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教地区少数民族贫困民众的燃眉之急,但由于利息极高,债户一旦借入,若不能及时偿还,则利滚利计算,数目越积越大,给债户造成巨大压力。对负债群众来说,借入教会钱粮解困无异于饮鸩止渴,后果极其严重。天主教传教士凭借其政治、经济等优势凌驾于众人之上,他们在放贷、收债等过程中的种种不端行径和利用放贷兼并少数民族民众土地财产的行为,使得民众不但对传教士和教堂产生愤恨,也让一些地方头面人物反感,极易引发大规模的民教冲突,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外交风波。

【注释】

[1]李斌主编:《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96页。

[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仫佬族毛难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3]刘三余:《拉堡圩的仁和当铺——柳江县最早的高楼》,政协柳江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柳江县文史资料》第1辑,1990年8月,第65页。

[4]宜山县志办公室编:《宜山的当铺与典当贷利的情况》,政协宜山县委员会等编《宜山文史》第1期,1987年,第68页。

[5]彭德、思木:《当铺旧话》,政协柳州市鱼峰区委员会编《鱼峰文史》第14辑,1996年12月,第239页。

[6]薛暮桥、刘端生:《广西农村经济概况调查报告》,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农村经济研究会印,1934年,第45页。

[7]甘超礼整理:《日寇在绥渌的暴行和军民的抗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扶绥县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扶绥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8月,第129页。

[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44页。

[1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2页。

[1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七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73页。

[1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

[13]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侗族乡志编写组编:《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侗族乡志》(内部资料),1989年,第191~192页。

[14]梁杓修,昊瑜等纂:《思恩县志》第三编,社会问题,民国22年(1933)铅印本。

[15]梁杓修,吴瑜等纂:《思恩县志》第三编,政治,寇警,民国22年(1933)铅印本。

[16]田曙岚:《广西旅行记》,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75页。

[1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83页。

[18]黄志勋修,龙泰任纂:《融县志》第四编,经济,第二节,赋税,民国25年(1936)铅印本。

[19]黄志勋修,龙泰任纂:《融县志》第四编,经济,第二节,赋税,民国25年(1936)铅印本。

[20]白崇禧口述,陈存恭、马天纲、陈三井、贾廷诗访问兼记录:《白崇禧先生访问录》,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89年,第15页。

[21]《乡村禁约大纲》,见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342页。

[22]二影:《龙州社会实况》,《华年》1934年第3卷第21期,第417页。

[23]《黔桂烟禁之前途》,《申报》1917年5月11日,第6版。

[2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页。

[2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24页。

[26]白崇禧口述,陈存恭、马天纲、陈三井、贾廷诗访问兼记录:《白崇禧先生访问录》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89年,第15页。

[2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28]楼同茂:《广西徭山徭人之社会》,《中国农民》1942年第2卷第5期,第62页。

[2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3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04页。

[3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页。

[32]广西统计局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628页。

[33]龙腾:《解放前龙州县的娼妓与花捐公司》,政协龙州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龙州文史资料》第10辑,1990年12月,第60页。

[34]唐超寰:《解放前南宁黑暗层鳞爪》,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南宁史料》第2辑,1981年,第44页。

[35]田曙岚:《广西旅行记》,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104页。

[36]唐超寰:《南宁黑社会的形形色色》,政协南宁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南宁文史资料》第1辑,1986年,第131页。

[37]莫炳奎纂:《邕宁县志》卷四十一,社会志二,娼妓,民国36年(1947)铅印本。

[38]乐史:《绿珠传》,见鲁迅辑录,程小铭、袁政谦、邱端祥译注《唐宋传奇集全译》(修订本),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2页。

[39]周勋初主编:《唐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3页。

[40]李季平、王洪军主编:《太平广记社会史料集萃》,齐鲁书社1999年版,第165页。

[41]苏轼著,储菊人校:《苏东坡全集》,外纪下,上海中央书店1936版,第16页。

[42][宋]范成大撰,严沛校注:《桂海虞衡志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9页。

[43]郑献甫:《新买小婢舟中偶吟示之》,见曾庆全选注《历代壮族文人诗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7页。

[44]《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果德县概况》,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1934年,第37页。

[45]《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思乐县概况》,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1934年,第35页。

[46]《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百色县概况》,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1934年,第48页。

[47]邓赞枢修,梁明伦等纂:《雷平县志》第三编社会,四社会问题,民国35年(1946)油印本。

[48]田曙岚:《广西旅行记》,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197页。

[4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页。

[5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33页。

[51]薛暮桥、刘端生:《广西农村经济概况调查报告》,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农村经济研究会,1934年,第45页。

[52]黄旭初修,吴龙辉纂:《崇善县志》第二篇,社会,风俗,社会问题,民国26年(1937)抄本。

[5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94页。

[5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

[5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30页。

[5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49页。

[5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页。

[5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412页。

[59]农瑞康:《广西龙州的土官》(1935年1月),见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第629页。

[6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页。

[6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62]邓家彦:《视察报告(有关视察各县党务、政治、学生军、垦殖、矿务、异党活动、仇货等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档案,L004—001—00130。

[63]赖彦于主编:《广西一览》,社会,1935年,第8页。

[64][明]林希元纂修:《钦州志》卷一,风俗,上海古籍书店据天一阁藏明嘉靖十八年(1513)刻本影印,1961年。

[65]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五,名臣,施清惠公事略。

[66]《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三八,页十九,上下,见南开大学历史系编《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49页。

[67]《高宗乾隆实录》卷六十四,页四十,见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编《清实录广东史料》(一),1995年,第388页。

[6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78页。

[69]《立禁约毋染颓风》,见岑毓英编《广西西林岑氏族谱》卷三,祖训,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页八。

[70]《立禁约毋染颓风》,见岑毓英编《广西西林岑氏族谱》卷三,祖训,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页九。

[7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年,第158页。

[7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页。

[73]黄葵:《黄冕及其家族发迹史略》,政协横县委员会办公室编《横县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3年10月,第83页。

[74]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睦边县那坡人民公社那坡生产大队僮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63年,第16页。

[75]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睦边县那坡人民公社那坡生产大队僮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63年,第16页。

[7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

[77]蓝庆军:《恶霸地主蒙世仁的发家史》,见《桂西文史录》编纂委员会编《桂西文史录》第4、5卷辑,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页。

[7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

[7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仫佬族毛难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8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85页。

[8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82]中央访问团第一分团联络组:《广西龙胜县坳头苗族调查——龙胜东区调查之二》(1951年10月),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10月,第159~160页。

[8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

[8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8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189页。

[86]薛暮桥、刘端生:《广西农村经济概况调查报告》,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农村经济研究会印,1934年,第63页。

[8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页。

[8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页。

[8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61页。

[9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49页。

[91]唐玉文:《民国时期的富川当铺及民间借贷》,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员会民族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富川文史资料》第5辑,1990年,第33~34页。

[92]梁元熹:《旧贵县的典当业》,政协贵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贵县文史资料》,第7辑,1986年12月,第97页。

[9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94]宾阳政协文史委:《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芦圩商业》,《桂西文史录》编纂委员会编《桂西文史录》第2辑,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8页。

[9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9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

[9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9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9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96页。

[100]乾隆二十三年四月癸酉(1758年5月24日),见《高宗实录》,卷561,页4上~5下,南开大学历史系编《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50页。

[101]注:原文如此。

[10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103]罗启鉴口述、张心徵整理:《清代桂林巨商罗炤致》,政协桂林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7辑,1985年,第179~180页。

[104]罗启鉴口述、张心徵整理:《清代桂林巨商罗炤致》,政协桂林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7辑,1985年,第181页。

[10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页。

[106]朱传义主编:《当代社会行为心理学》,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107]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4页。

[108]任国荣:《傜山两月观察记》,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傜山调查专号》第四集,第四十六、四十七两期合刊,1928年9月19日,第20页。

[10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11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页。

[11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6页。

[112]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第285页。(www.xing528.com)

[113]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4页。

[114]向农:《广西宾阳县农村经济之现状》,《复兴月刊》1936年第4卷第8期,第24页。

[115]向农:《广西宾阳县农村经济之现状》,《复兴月刊》1936年第4卷第8期,第24页。

[116]道光二十二年(1842)《农承基当田契约》写到:“立约典当田人农承基,……今因无钱还债,不已,父子商议,愿将本分祖父遗下买得城田一卒,……实当。(”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页。)

[117]同治六年(1867)《黎崇理卖畲地契约》写到:“因为拙据,无钱还债,不得已,自身愿将本分畲地一片,……自身问到本族内黎成龙承买永远。”(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118]道光二十四年(1844)《黄安当田契约》写到:“今因欠财东债,不知如何是好。不已,……将本分祖膳田……实典取本铜钱二千文正,就日亲手领钱回家救命。”(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119]端:《一个落后社会的素描——广西思恩县》,《新中华》1934年第2卷第10期,第79页。

[120]《龙胜县灾荒情况调查》(1951年8月11日),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第42页。

[12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

[122]黄兴球、韦顺莉编:《中国南方民族历史文选》,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

[123]武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宣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6页。

[124]张大均:《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4期。

[125]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页。

[126]罗尔纲:《增补李秀成自述原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

[127]饶任坤、陈仁华编:《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128]马冠武:《论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的典当业》,《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129]广西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合编:《太平天国故事歌傜选》,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02页。

[130]靳为霖:《广西学生军过去工作的总结》,见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党在广西学生军》,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7页。

[13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57页。

[13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5页。

[133]覃玉成纂:《宜北县志》第二编,社会,民国26年(1937)铅印本,第34页。

[134]乔朝新等搜集整理:《融水苗族埋岩古规》,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111页。(按:该埋岩词为20世纪80年代苗人用苗语口述,后民族工作调查者将其译为汉文,但未加标点,亦未分段。标点为笔者所加,为研究方便,笔者根据埋岩词内容将其分成6小段。)注:元海、中哥妈、如受婆:苗语译音,人名。鼓衣、英朗、的东、培叔、松高、乃朱、仲娃:苗语译音,地名。

[13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金融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13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金融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137]《赖债而又诬陷之妙判》,见吴心浩编著《中国历代名案》,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26页。

[138]王昭武收集,韦顺莉整理:《万承诉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1~93页。

[139]王昭武收集,韦顺莉整理:《万承诉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7~99页。

[14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12~213页。

[141]雷雨:《广西西隆县苗冲纪闻》,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出版,1933年,第47页。

[142]任国荣:《傜山两月观察记》,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傜山调查专号》第四集,第四十六、四十七两期合刊,1928年9月19日,第27~28页。

[143]庞新民:《两广傜山调查》,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113页。

[14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57页。

[14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57页。

[14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56~157页。

[14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41页。

[14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52页。

[14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57页。

[15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151]《广西龙胜县东区概况》(1951年10月),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10月。

[15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

[15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

[154]张月卿编:《平桂纪略》卷一,贵县桂平土人来人相哄,台湾学生书局1972年版,第3页。

[155]饶任坤、陈仁华编:《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

[156]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中,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839页。

[157]欧卿义修,梁崇鼎纂:《贵县志》卷二,社会,姓氏,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158]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7页。

[159]欧卿义修,梁崇鼎纂:《贵县志》卷七,经济,金融,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160]《宣宗成皇帝实录(六)》卷三三0至四00,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三年,见《清实录》第38册,中华书局1986影印,第821~822页。

[161]《宣宗成皇帝实录(六)》卷三三〇至四〇〇,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三年,见《清实录》第38册,中华书局1986影印,第822页。

[162]张月卿编:《平桂纪略》卷一,贵县桂平土人来人相哄,台湾学生书局1972年版,第3页。

[163]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中,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839页。

[164]启凡:《广西的农村》,《农村合作月报》1937年第2卷第11、12期合刊,第82页。

[165]刘宾一:《兴、全、灌、龙各县瑶叛与剿抚经过》,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

[166]《省府决议开辟瑶山案》,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页。

[167]刘锡蕃:《岭表纪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243页。

[168]中央访问团第一分团联络组编:《广西平果县民族概况》(1951年10月),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10月,第357页。

[169]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3集,1984年11月,第323页。

[170]《治瑶洞律碑记》,见黄钰辑点《瑶族石刻录》,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57~58页。

[171]禧恩:《剿傜善后章程疏》,见唐炯然编《傜民概况》,新亚细亚学会刊印,民国32年(1943),第41页。

[172]《连阳徭民风俗及徭排地方概况》,《广东省政府公报》1932年第205期,第111页。

[173]羊复礼修,梁年等纂:《镇安府志》卷八,舆地志一,风俗,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174]徐益棠:《广西象平间傜民之村落》,《边政公论》1944年2月第3卷,第41页。

[17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176]钟维荣等:《桂东壮族门楼会》,《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

[177]胡德才、苏胜兴编:《大瑶山风情》,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第288页。

[178]冯和法编:《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上海黎明书局1935年版,第63页。

[17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20页。

[180]武鸣县金融志编纂委员会编:《武鸣县金融志》,1993年,第21页。

[181]田曙岚:《广西旅行记》,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34页。

[18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63页。

[183]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洛东乡壮族社会历史概况》,1965年,第69页。

[18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18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18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187]清朝实录馆编:《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七,康熙五十七年二月丁亥,中华书局1985~1987年版。

[188]陈垣编:《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年影印本,第96页。

[189]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宗教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190]褚德新等主编:《中外约章汇要1689-194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191]褚德新等主编:《中外约章汇要1689-194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页。

[19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七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32页。

[193]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2页。

[194]《川东道张华奎禀》,光绪十七年七月二日(1891年8月6日),见王明伦选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331~332页。

[195]《署西林县令康达爵告示》,光绪十三年九月二日(1887年10月18日),见王明伦选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304页。

[196]《广西巡抚徐延旭奏法人叠窥北宁均经击退各情形折(节录)》,光绪十年正月十六日发(1884年2月12日),见王明伦选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71页。

[197]欧卿义修,梁崇鼎纂:《贵县志》卷二,宗教,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198]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宗教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199]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

[200]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

[201]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47页。

[20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页。

[203]庾裕良等编:《天主教基督教在广西资料汇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204]凌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凌云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

[205]甘相茂:《八塘人民怒毁三板桥洋教堂》,政协贵港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贵港市文史资料》第18辑,第115页。

[206]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第281页。

[20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208]赵希超:《桂傜》,《史地丛刊》1933年第1卷第2期,第2页。

[209]该资料出自苏安宁(Bertholet,Mathieu,1865~1898)神父的《简历和讣告》中,笔者根据google在线翻译和法语工具书而译。原文为:Tout entier à améliorer la situation de ses néophytes,frappé d’ailleurs de la difficulté qu’ont de s’établir bon nombre de jeunes gens,faute de ressources pécuniaires,il institua la Société des Mariages,laquelle,en faisant fructifier par des placements avantageux un modeste capital,arriva en quelques années à fournir aux souscripteurs les fonds nécessaires pour installer leur ménage.Notice biographique and Notice nécrologique,BERTHOLET Mathieu(1865-1898),见巴黎外方传教会官方网站传教士个人索引,http://archives.mepasie.org/notices/notices-necrologiques/bertholet-1865-1898。

[210]庾裕良:《广西人民反洋教斗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4~65页。

[211]庾裕良等编:《天主教基督教在广西资料汇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

[212]柳州市地方志编委会编:《柳州市志》第七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213]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第282页。

[21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215]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第275页。

[216]庾裕良等:《天主教基督教在广西资料汇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21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21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21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220]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第285页。

[22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22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22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6页。

[22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6页。

[225]甘相茂:《八塘人民怒毁三板桥洋教堂》,政协贵港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贵港市文史资料》第18辑,第115页。

[226]广西自治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70~271页。

[227]甘相茂:《八塘人民怒毁三板桥洋教堂》,政协贵港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贵港市文史资料》第18辑,第116页。

[228]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宗教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229]黄旭初修,岑启沃纂:《田西县志》第七编,前事,兵革,政治,灾异,民国27年(1938)铅印本。

[23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页。

[231]黄立志:《“乐里教案”概况》,政协田林县委员会编《田林文史资料》第1辑,1987年8月,第24页。

[232]庾裕良:《广西人民反洋教斗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0~51页

[233]黄毅:《法国天主教在乐里》,政协田林县委员会编《田林文史资料》第1辑,1987年8月,第24页。

[234]虞裕良:《游维翰和乐里教案》,莫乃群主编《广西历史人物传》第6辑,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地方史志研究组编印,1984年,第219~221页。

[235]壮族百科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壮族百科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236]广西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编:《广西人民反帝风云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页。

[237]广西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编:《广西人民反帝风云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