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标准的培智学校低年级段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标准的培智学校低年级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体与劳技类课程保持按年龄分班的自然班集体教学,以个体差异、课程标准为前提,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分类教学。表2“下雨了”教学流程三、教学描述(一)片段一:导入环节教师出示课件,播放下雨的视频。教师出示并粘贴伞的教具。

基于标准的培智学校低年级段教学改革研究

艺体与劳技类课程保持按年龄分班的自然班集体教学,以个体差异、课程标准为前提,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根据学生已有能力设计教学难点、重点,并借助一些支持性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兼顾差异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案例6-7

分层教学提高美术课堂参与度——以“下雨了”一课为例

倪 蕴

一、案例背景

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低年级段的学习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设定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需要学生认识常见的绘画工具及其颜色,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需要学生了解生活常用物品的形状、颜色、材料和用途;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需要学生观赏、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初步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需要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综合造型表现。

通过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解读,将4个学习领域的分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评估内容,对低年级段(一~三年级)培智学校学生进行评估。从评估结果中可以发现,低年级段部分学生认知能力还不高,理解及动手能力差,班级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更好地让每位学生在自身已有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或提高,我们将美术课堂进行了分层教学,利用不同方法或辅助,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手眼协调,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下雨了”一课为例,引导低年级段学生结合生活场景,通过对雨滴的观察、了解、表现,让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激发低年级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满足感。

二、教学设计

(一)学生能力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7名学生,1女6男,其中唐氏综合征学生1名、脑瘫学生3名、自闭症学生3名。具体评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一年级学生评估情况一览表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线段来画雨滴。

(2)运用蜡笔画虚线表现雨滴。

(3)通过绘画体验下雨的场景,感受自然的美好。

2.教学重点

会画竖线表现雨滴。

3.教学难点

用竖直的虚线画出雨滴。

4.教学准备

备好蜡笔、范例、画纸、伞(贴好了双面胶)。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如表2所示。

表2 “下雨了”教学流程

三、教学描述

(一)片段一: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课件,播放下雨的视频。

师:小朋友,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天气

生:下雨了。

师:这雨大不大呀?

生:大。

师:天黑黑的,“哗哗”地下起了雨。雨是从哪里落下来的?

生:天空。

师:对,雨从天上“哗哗”地往下落。

教师演示,在黑板上从上往下画竖线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下雨了”。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和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绘画的主题。

(二)片段二:演示操作

教师出示范画。

师:我们下雨天都会撑什么?

生:伞。

教师出示并粘贴伞的教具。

师:在下雨天我们可以用伞遮雨。同学们认为用什么颜色来画雨滴更合适呢?

生:蓝色。

教师出示蓝色的蜡笔,请同学们认一认蓝色。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落下来的?

教师播放下雨视频。

师:你们能学学是怎么下雨的吗?

生:哗——哗——哗——

师: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教师一起练习画雨滴。

师生一起边说边用食指从上往下划。

设计意图:各组能力不同的学生通过看视频、用手指练习,知道雨滴是从上往下落的,增加课堂参与感,加深对雨滴的认识。

(三)片段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师:下雨了,雨是怎么样的呢?

A组练习:演示画满雨滴。

B组练习:演示画雨滴。

师:我们用短短的、一段一段的线段来表示雨滴,雨滴与雨滴之间是断掉的、不连的。我们请同学上来,画一画雨滴。

学生分小组练习表现雨滴,并上台示范。

设计意图:各组能力不同的学生先通过纸上练习,感受并学习画雨滴。

师: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小雨伞,今天我们用小雨伞来遮什么?

生:遮雨。

教师剥掉双面胶,将雨伞贴在纸的中央。

师:雨用蓝色来表示。同学们拿出和老师一样颜色的蜡笔,

师:雨是从天上往下落的,因此应该从上往下画线段。画一滴雨,中间断一下,再画一滴雨。

教师用线段来表示一滴一滴的雨。

学生进行集体练习,主教和助教、陪读阿姨分别指导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能力进行练习,并能在完成练习后进一步巩固自己认识的颜色。(www.xing528.com)

A组学生能独立用竖虚线段画,并且雨滴能画得直和密,画满整张纸。

B组学生在浅色印记提示下描画竖线(见图1)。

C组学生能在辅导下随意画(见图2)。

图1 画虚线段

图2 画竖线

设计意图:各组能力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辅助手段,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片段四:引导评价

师:小小的雨滴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好像在跳舞,五颜六色的雨伞像绽开的花朵。

请学生逐个上来展示自己画的雨,并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选各组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片段五:拓展学习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用多样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鼓励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我们来看看如果风婆婆来了,呼呼地刮着风,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

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师: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

设计意图:由静到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进行课堂拓展,让学生用肢体来表现下雨了。

四、案例反思

本班的一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通过学业能力评估表发现学生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考虑了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兴奋点来吸引学生,并考虑到学生绘画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绘画能力设计教学难点、重点,并借助一些支持性的图形帮助每一组学生突破难点,通过教师的绘画示范和学生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参与,引导学生在体验、操作过程中,感受美术学习带来的愉悦感。

(一)教学内容选材贴近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在引入部分,通过直观的下雨场景,利用画面和声音吸引学生,学生就表现得很积极。形象、直观的事物很受他们的欢迎,所以他们很认真地观察。在观察下雨场景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下雨的场景,激发他们结合生活场景进行联想,给学生多说、多思考、多观察的时间,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加课堂的参与感。

(二)课堂上动静结合,丰富教学形式

美术传统课堂上,多数是以教师示范、学生绘画为主要形式,比较单一。通过角色扮演“下雨”既有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之后的学习拓展环节巧妙地将学习与表演进行结合,使绘画学习富有活动性、人文性、愉悦性。一节“好玩”的课可以引导不同组别的低年级段学生参与活动,在体验、操作过程中获得对美的直接体验,感受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但是,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课堂组织会比较杂乱,可以请A、B、C组分别进行演示,这样课堂节奏比较容易把控。低年级段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弱、上课的注意力比较分散,要想使他们上课时形神俱在,教师一定要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并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情境预设。

(三)合理分配课堂的人员辅助

学校每个班都会配备一位生活阿姨,低年级课堂上更配有助教教师,班级中还会有若干陪读人员。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辅助人员,合理安排好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开展和推进会起到很大作用。本节课需要事先和辅助人员沟通好,应该如何对B、C组能力较弱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支持,对于突破教学的难点也有所帮助。

(四)做好班级课堂控制、教学环节安排

一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很容易兴奋。课堂教学环节的节奏要控制好,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张弛有度,并结合低年级段学生的特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丰富他们的感知,使其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案例6-8

低年级中重度残障学生的运动保健教学——以“滚呼啦圈”一课为例

栾雅萍

在现如今的培智学校中,中重度残障儿童的比例越来越高,学生的残障程度越来越严重。在体育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不仅智力上发展迟缓,在运动能力上与正常的孩子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培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本课程重视学生运动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运动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为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现以“滚呼啦圈”一课为例,对培智学校低年级段中重度残障学生的运动与保健教学提出几点浅见。

一、案例背景

本班共有8名学生,其中包括6名男生和2名女生。本班学生障碍程度一般,但在运动方面差异较大,有脑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和自闭症3种障碍类型。本班级学生情绪相对稳定。总体而言,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运动能力差异大,课堂注意力比较分散,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弱。

根据本班学生的能力水平,将他们分为A、B、C 3组。其中A组的2名学生运动能力和模仿能力都较好,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可以听从教师的大部分指令,在动作学习上基本能够独立完成。B组的5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有自闭症,本身的运动能力不差,但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并且不能很好地听从教师的指令,因此暂时归到B组;另外3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但是本身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协助指导。C组的1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A、B两组的学生差异较大,只能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动作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滚呼啦圈。呼啦圈是低年级段体育课中经常用到的体育器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班级学生目前的能力发展水平,将教学目标设置为:

A组:①认知领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②技能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滚呼啦圈的动作技术,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性;③情感领域——通过比赛让学生学习技能知识,获得成功的快乐。

B组:①认知领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参加体育活动;②技能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把呼啦圈滚出去,以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③情感领域——通过比赛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学习技能知识,获得成功的快乐。

C组:①认知领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②技能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有参与课堂的积极性;③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因此,笔者选用了学生喜欢的体育器材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实录

(一)片段一:手腕活动——转圈

学生逐个拿好呼啦圈回到队伍中。教师示范转圈的方法,注意手腕控制。学生仔细观看教师的动作示范。

学生分散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练习转呼啦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滚圈练习作铺垫。在练习的过程中,助教教师带着C组的学生进行练习。分散练习更有助于教师对A、B两组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片段二:徒手动作学习

(1)教师进行徒手的动作示范,并且分解动作,讲解动作要点。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的动作,并且尝试分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

(2)教师口令,学生做动作,教师进行动作纠正。

设计意图: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适应徒手的动作,在没有器械的支持下,让学生进行动作学习,并且对学生的问题动作进行纠正。在之后的有器械练习中,使学生能够保持动作的准确性。

(三)片段三:两人一组面对面滚圈

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两人一组的面对面滚圈练习。

三轮的练习中,学生听从教师的口令集体练习。在出手之前,教师先固定好学生的动作,并且反复提示出手要快、准,推出去的力一定要直。之后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自由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调整两人之间的距离。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设计意图:动作学习是需要反复练习的。两人一组进行面对面滚圈练习,既能够继续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纠正错误动作,并且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调整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为下一组练习进行分组。

(四)片段四:滚呼啦圈进网

训练分为两块场地,一块距离近一些,另一块距离远一些。当学生连续两次在短距离场地把呼啦圈滚进网中时,就可以到远距离的场地继续练习。如果连续两次都没有将圈滚进远距离场地中的网,则继续回到短距离场地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把呼啦圈滚进网中,如果连续两次达到目标,就可以去隔壁那个远距离的场地练习。

学生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两块场地的设计主要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可以形成一种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努力地练习达成目标,去远距离场地练习。这样的设计也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

三、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根据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系统”。

针对培智学校低年级段中重度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弱、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动作协调性差、肢体动作存在障碍等,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场地运用要合理

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学活动,由于场地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场地运用设计。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保证课堂的秩序,做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场地。这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执行教师的口令,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配合的。

(二)教学内容要合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选编的内容。选择这节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喜欢。此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在练习时的积极性很高,在教师进行动作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教学目标要达成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由于学生的情况特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对教学目标分层、分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和教师之前预设不同的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原本是B组的学生在练习之后达到了A组的水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片段三和片段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练习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