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说教育实践:对话式教学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运用

小说教育实践:对话式教学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运用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话式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新的课程标准促使我们小说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对话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建立在研究学生主体的基础上的。写出自己的理由;最后,要求学生写出一个在读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感到困惑的问题。

小说教育实践:对话式教学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运用

奚慧菁

语文阅读对话教学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互动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生及文本这三个主要元素在平等、民主、互助的基础上沟通交流并融为一体的直接体现。“对话式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只有在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转换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话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不仅应包括对话的发起者与执行者,同时也需要一个完整的运行媒介作为纽带,传送准确的对话信息,这就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现在课堂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变为“学”。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是“对话式教学”的出发点,要给各层次的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和获取成功的机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当然,还要注意学生参与广度与参与深度的统一,参与时间与参与效果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语文阅读课的“对话式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或教学技巧的彻底革命,它需要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充足的教学热情的支撑下开展教学设计,营造出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认知和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标准促使我们小说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句话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博大精深,涉及很多问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对话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建立在研究学生主体的基础上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类的经典名篇,它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丑恶,呼唤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他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如果通过小说阅读的对话式课堂,让学生在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同时引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那将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

一、对话式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教学课堂兴趣盎然

在设计这堂课前,我经历了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那就是我要通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够通过这堂课学到什么,这是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问题。这篇小说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教授,不过以前只知道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主人公)、情节(插叙)、环境(紫色阴影)不放,最后将“认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旨硬塞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只停留在单一的层面。而任何一个文本,其价值往往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方面,何况是经典篇目。其实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路径有很多,但大家普遍认为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如果我们站位稍高,从故事的人物群中抽身出来再看,我们会发现,这篇课文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值得我们去挖掘。设计这节课时我希望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引导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这篇精彩的小说获得对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任何一个人或者简单地去批判任何一种人生。为了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多层次地挖掘文本价值,在预习时,我设计了一张导学单与学生进行对话。这张导学单设计了四个主要问题,首先,要求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遍课文,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字典为课文正字正音;其次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工具查阅资料,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并且提炼课前导入中关于作家莫泊桑的重要信息;再次,要求学生写出“你对小说中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写出自己的理由;最后,要求学生写出一个在读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导学单的反馈,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感兴趣。一个班级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菲利普夫妇”感兴趣,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对“于勒叔叔”和“我”非常感兴趣,剩余的学生兴趣点就比较零散,比如说比较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等。基于此,本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小说多元化主旨。②认识作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对话式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教学课堂学有所悟

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是思考如何去设计这堂课,能够让学生在觉得课堂兴趣盎然的基础上不知不觉中习得,获得思维的渐进式养成。(www.xing528.com)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教师除了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外,最主要的是了解学情。但是,由于这次我是到外校借班上课,面对的是完全不熟悉的学生,心中不免忐忑,不过据以往的经验,初二学生应该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他们阅读这样一篇震撼人心的小说应该没有太多内容理解上的障碍。但读懂故事并不等于读明白、读透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主旨,不等于具备了整体阅读、鉴赏小说的眼光,浮于表面的零散分析只能使他们对小说的阅读兴趣降低,而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学生知识的空缺点、认知的发展点,寻找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让学生于一波波的感悟中知晓内容,体会人物,感悟情感,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眼光。

由于这次我提前准备了导学案,在课前半小时了解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掌握了他们对于这篇小说的兴趣点和困惑点所在,这样走进课堂,我的心中就有了底气。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人物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以人物为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构思之精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直接导入课题,提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和于勒是什么关系?“我”是谁?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待学生答出是叔侄关系后,我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能够表明“我”和于勒这种关系的句子,接着,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寻找全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的称呼,并且与正常情况下的称呼相对比,使学生很快地找到其称呼变化的原因是金钱,为理解全文主旨疏通了渠道。关于小说的主旨,教参上只说了两种:认识“只认金钱不讲亲情”的社会的虚伪性;认识在这样的社会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为了让学生了解小说主旨的多元化,在引导学生讨论出第一层次的核心主旨后,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当偶遇了于勒之后,菲利普夫妇两人的表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②你认为菲利普夫妇的选择情有可原吗?③小说中,除了菲利普夫妇之外,作者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对菲利普夫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④联系开头结尾,你觉得莫泊桑在“我”这个人物身上寄予了什么希望?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大家基本都对小说有了深层次的个性化的理解,不仅了解了小说的第二个主旨,而且还挖掘出了另一个主旨:呼唤人性中真善美的回归。课堂中学生表现可圈可点,亮点频出。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学生都在与“莫泊桑”对话,所有的学生都为小说人物的魅力所折服,都为作家的高超的写作技艺所感染。学生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同时也获得了对人生世情的较为深刻的体验,这堂课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对话式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教学课堂意犹未尽

这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整体思路比较清晰,也关注了小说整体思路的把握,课堂推进有层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思维让课堂教学亮点频出。在教学过程中,我避免直接给学生以结论和答案,而是设置合理的情境帮助学生浸入文本,体验文字及情感之美。教师针对小组学习反馈,作评价式讲评,师生进行有深度的问答交流,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更深入的参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在文本中进行更深入的体验,展开多维度的对话,实现智慧和情感的碰撞,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的讨论还在继续,这堂课确实叫人意犹未尽,当然,课结束了,对于小说的阅读和品味还将继续。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高涨热情、质疑精神和课后孜孜不倦的讨论让教师们大为惊叹!这本身就表明:我们的学生学习潜能无限。这不正是对话式教学所达成的“以学生为主”的语文阅读课堂吗?

当然,这堂课也是一节留下些许遗憾的课。比如,在课堂第一部分流程的把握上还略显拖沓,以致在品读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主环节上用时紧张,本可以更深入的讨论和感悟显得有些匆忙。一些很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句段没有时间细品到位。如“当偶遇了于勒之后,菲利普夫妇两人的表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一问题若要深入挖掘,能够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对于人性的思考,可惜因为时间有限匆匆而过。比如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来叙述这个故事?诸如此类的问题大有可以挖掘之处,这些都很遗憾未能在这节课上达成目标。

通过《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如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小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创造精神,使学生的小说阅读基本能力得到渐进性发展,语文素养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也许,“对话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话式教学”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继续努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