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教育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创业教育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已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的流行词,创业的理念也逐渐引进了教育课程,并认为应与学术性、职业性教育同等地位。但对实现自主创业具有绝对的优势的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如何对毕业生有效进行创业教育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是高校有待探讨的一个难题。本文试从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创业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创业教育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创业教育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以普通高校经济类专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为例

曹光四 曹燕燕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21世纪的劳动世界”,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理念以来,创业教育已有近20年的历史。“创业”已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的流行词,创业的理念也逐渐引进了教育课程,并认为应与学术性、职业性教育同等地位。2002年4月,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2003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学习会议上要求,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高等院校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特别是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的第八、十七、二十一和三十六条,都是关于创业内容的条款。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履行促进就业职责时,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提供便利;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鼓励社会各方面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创业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就业政策。但对实现自主创业具有绝对的优势的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如何对毕业生有效进行创业教育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是高校有待探讨的一个难题。本文试从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创业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培养目标

1.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业教育,英文为“Enterprise Education”,因其是继学术性教育、职业性教育之后的教育,故又称之为“第三本教育护照”。究其含义,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与专门培训又联系在一起,通过培训,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使人能够自食其力。

2.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新一代复合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其基本内容包括:

(1)创业意识的培养。应努力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这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做到“三破三立”,即破只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旧观念,立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破一业而终的旧观念,立准备从事多种职业的新观念;破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立开拓进取的新观念。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辉煌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还要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是我国就业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创业品质的熏陶和培养。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精神的教育,加强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培养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冒风险、大胆进取、不怕艰险,既要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又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这是创业最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也是许许多多创业者成功的经验所在。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柯林·博尔曾这样描述具有创业素质的人:他们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冒险、危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让学生懂得,凡是称得上伟大、壮丽的事业,都是在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拼搏之后才得以成功的。安逸、慵懒和舒适,造就不出令人敬佩的成功者。可以肯定,当创业意识在我们的大学生中和社会生活中形成浓厚氛围的时候,那么我国的经济将会出现新的飞跃。

(3)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创业方法的指导。这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使大学生提高不断接受新知识、处理和更新信息的能力,改变以前那种只满足于学会教师教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已经掌握的专业技术都有过时的时候,最终决定获得成功的因素是善于学习、敢于创造、自强不息的自身素质。

(4)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学生创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要遵守法律,合法经营,懂得自律的重要。让学生懂得,不了解法律,创业要走弯路。应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指导学习。

(5)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是指帮助人们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科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应使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过去的教育模式基本可概括为就业教育和择业教育的教育。就业教育是对应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以“统包统分”为主要就业特征,以“传授性”为主要运作机制的教育模式,它培养的是专业对口、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择业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竞争的需求,以强调学生知识复全、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价值取向的“选择性”教育,它突出自主择业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改善,目的是满足竞争的需要。创业教育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但它更强调高等学校要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预测社会就业形势变化并能积极应对这一变化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素质,是一种“创业性”教育。就业教育和择业教育的经验可供创业教育借鉴,但它们的局限性只能通过创业教育来弥补。

二、“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1.“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的性质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研究对象为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经济指标。其目的在于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分析、生产经营决策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分析及生产经营效益分析等,从而对企业核算过程中所形成的各项数字资料做出判断,以揭示隐藏在企业经济活动现象后面的经济内容和实质。通过这种分析,让学生掌握通过企业从业务、财务数量变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静态和动态的数量表现,进而揭示企业发展矛盾、预测企业发展方向、落实整改措施的方法。因此,“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是一门经济技术学科,也是一门方法论的课程。

2.“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的特点

从上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的性质可看出,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的介绍,增强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使本课程成为创业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但要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从本课程的特点入手。从近10年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本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有相关专业知识基础。由于本课程的研究内容涉及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有相关的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必须对企业核算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数字资料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对企业核算过程及分析方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技术核算所形成的数字资料,而只有掌握了统计、会计和技术经济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更清楚的认识数字形成的过程及其所反映的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因而学习本课程时,实质上是对学生已学过相关课程的综合运用。

(2)可操作性强,可为学生提供众多案例。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之一就是有一套过硬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技能。对从校门到校门的在校学生来说,要掌握这些分析技能最缺乏的就是感性认识。如能引导学生注意考察身边的经济现象,就能大大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面对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学生课余时间可随时找到考察对象。只要学生能与企业业主沟通,就有可能了解各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盈利模式。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活教科书。

(3)讲课难度大,对授课教师要求高。由于本课程的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同时又必须有“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案例,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对授课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需有必要的提示,才能帮助学生回忆起过去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并运用到本课程中来;同时,授课教师自身必须了解企业经济活动过程才能在课堂上有生动的表现;只有引入大量经典案例,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过难度比较大,相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www.xing528.com)

(4)影响深远,可为学生日后创业的奠定基础。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的引导,大量经典案例的介绍,都可能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分享创业者成功的经验,铭记前人失败的教训,这些都将对学生毕业后的创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因为学生与企业业主的深入接触,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企业的运作规律、盈利模式、管理方法及创业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主动,进而大大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

三、创业教育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

笔者所在高校的经济与贸易学院,“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作为面向经济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本课程一般在经济类本科专业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占用学时40节,相当2学分。为组织好本课程的教学,并将创业教育融入本课程的始终,本课题组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将本课程教学与创业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即从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创业教育的方式、途径→创业教育的领域、范围,并将这一模式通过下列方式组织与实施:

1.明确目标,确定内容

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决定了在特定时空范围和领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为不同领域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基本依据,并决定了创业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在创业教育模型中,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是体现创业教育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定的首要因素。在具体教育领域中,创业教育则需根据其特殊性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与途径,并根据课程性质圈定创业教育的范围。

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而言,可根据本课程性质的特殊性,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经过比较,我们将本课程创业教育的目标侧重于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创业方法的指导、创业意识的培养,并以学生最终完成创业说明书的撰写作为本课程创业教育的内容。

2.明确方式,选准路径

创业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既是创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物质化、外显化、操作化、行为化,又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作为融合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其实质是围绕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对各种专业教学因素和措施进行系统归并和重新组合,以充分体现出创业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价值和目的、规范和要求,同时又规定、控制、组织、指导着教育教学的微观运行,形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规范程序。

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经济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熟悉经济理论的优势,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本课程时就着手准备寻找身边所熟悉的创业项目,并将相应的创业项目作为学生未来甚至是马上开始创业的起点。要求学生围绕未来的创业起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对创业项目的论证、筛选、合伙人的选择、组织设计市场预测等环节的实施,完成未来创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创业说明书的撰写任务。针对这一过程,我们设计了4步走的路径:第一步,根据学生亲身感受,选择可能创业的项目;第二步,了解拟创业项目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前景;第三步,结合创业项目和课堂教学内容,编制似创企业的财务报表;第四步,撰写创业说明书。

3.案例示范,激发热情

对于大多数在校学生而言,最缺乏的是对企业的亲身感受。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者——任课老师,应从身边的事例启发学生从创业的角度去分析身边的现经济现象,并寻找相应经济现象产业化的切入点。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不仅要介绍大型企业创业者成功的过程,更就介绍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微型企业为创业起点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更能体会到创业不仅是辉煌人生的开始,更是一种可亲身体验实践过程。让学生带着这份热情去寻找创业项目,完成创业教育的第一步。

4.课堂讨论,相互启发

根据设计的路径,在学生完成第一步后,及时组织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之前,任课老师应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项目选择,对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分类。老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可将同类项目、创业思路相同的项目安排在一起讨论。讨论时,在听取项目选择人充分陈述选择的理由后,由全体同学发表各自意见,最后老师加以点评,指出项目选择可取或不足之处。讨论结束,由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完成创业教育的第二步。

5.请教专家,学会核算

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业者对创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但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往往对此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拟创业项目未来的财务报表的预测所需的成本、收益及费用的核算更缺乏感性认识。为弥补这一不足,任课老师应选择典型案例,先在课堂上加以示范,再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向业内人士请教。对于无法完成的学生,老师则应代为协调相关企业的相关人员,以帮助学生完成创业教育的第三步。

6.同步教学,综合评比

创业说明书作为创业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份文书,对创业者来说,创业是否成功与创业说明书的撰写有直接关系。它不仅包括拟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与特点的介绍、组织机构的设置、市场前景的预测、投资项目评估等内容,更是能否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学生撰写创业说明书之前,任课老师应先详细介绍成功范例,以帮助学生完成创业教育的第四步。在完成创业说明书的撰写后,任课老师可组织全班学生针对创业者的项目选择、产品服务设计、营销策略、组织结构、发展前景、投资收益、吸引投资者的可能性等方面对创业说明书进行评比,以鼓励学生的创业热情,总结不足。

本项目自2004年上半年实施以来,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完成了规定的研究任务,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同时还得到兄弟院校广泛认可与借鉴。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如何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平.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

[2]童盛强.论大学创业教育[J].特区经济.2004,(11)

[3]王健.论工程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科技论坛,200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