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期货与期权:稳步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期货与期权:稳步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期货经纪公司治理准则》。2007年7月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并施行《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2008年3月,中国证监会公布《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在该阶段,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于2006年5月成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在上海挂牌成立,并于2010年4月适时推出了沪深300指数期货。

期货与期权:稳步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稳步发展”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主旋律和鲜明主题。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程度继续提高,新的期货品种循序推出,期货交易量实现恢复性增长后连创新高,积累了服务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步经验,具备了在更高层次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中国期货市场走向法治化和规范化,构建了期货市场法规制度框架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由中国证监会的行政监督管理、期货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期货交易所的自律管理构成的三级监管体制,对于形成和维护良好的期货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夯实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基础,为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通过,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2004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期货经纪公司治理准则》。

2007年2月,国务院修订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

2007年3月,中国证监会重新修订和发布《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期货公司管理办法》,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

2007年4月,《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2007年7月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并施行《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2008年3月,中国证监会公布《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08年4月,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并施行《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修订)》。

在该阶段,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于2006年5月成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在上海挂牌成立,并于2010年4月适时推出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作为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机构,保证金监控中心在有效降低保证金被挪用、保证期货交易资金安全以及维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和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对于丰富金融产品、为投资者开辟更多的投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功能,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我国有5家合法的期货交易所,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20年5月14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规划设立在广州市南沙新区。10月9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广州期货交易所筹备组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创建工作进入实质阶段。(www.xing528.com)

2020年10月1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短纤期货成功上市。截至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品种共67个(见表1.6),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16个,大连商品交易所20个,郑州商品交易所22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6个,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3个。

已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和化工等诸多产业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中国部分期货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在全球各类商品期货交易量排名中靠前的有螺纹钢、锌、铜、铝(金属期货),燃料油(能源化工期货),白糖、天然橡胶豆粕、豆油、棕榈油、棉花大豆玉米(农产品期货)等。

表1.6 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及其期货品种

事实证明,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中国期货市场逐渐步入稳定健康发展、经济功能日益显现的良性轨道,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产业过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成交量迅速增长,交易规模日益扩大,2009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期货合约4.34亿张,居全球第10位;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期货合约4.16亿张,居全球第11位;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期货合约2.27亿张,居全球第14位;台湾期货交易所成交期货和期权合约1.35亿张,居全球第18位;香港交易所成交期货和期权合约0.98亿张,居全球第20位。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2015年1—12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5.78亿手,交易规模达到峰值,市场累计成交额为554.23亿元。2016年1—12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41.3亿手,创历史新高,累计成交额为195.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5%和下降64.7%,这与2016年股指期货交易受限有关。

受商品期货交投降温的影响,2017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30.76亿手,累计成交额约187.90万亿元双下降。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30.28亿手,同比下降1.54%,成交额为210.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0%。2019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为39.62亿手,同比增长30.81%,累计成交额约为290.61万亿元,同比增长37.85%。2019年期货市场整体表现是持仓量稳步增长,主要品种保持了较高的流动性活跃,合约连续性不断提高,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市场新品种、新工具陆续推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期货和期权产品达90个,进一步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见图1.6)。

图1.6 2000—2019年中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在市场成交量迅速增长、交易规模日益扩大的背后,中国期货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期货市场发展力量不均衡、投资主体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投机问题较多。过度投机会扭曲期货价格,影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此外,对机构投资者的准入限制依然存在。其二,期货市场监管有待加强,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特别是现有法规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状况适时修订。其三,期货品种不够丰富、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期货品种虽有增加但还不能满足不同现货市场的避险需求。例如,原油期货欠缺,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期权这一衍生金融产品尚未推出,基础金融产品的风险不能通过期货市场规避。其四,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低,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期货市场的影响力小,大部分商品期货的交易价格对国际商品定价的影响力小,在国际定价中难以形成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总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相比,期货市场仍然存在差距。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中的问题要在中国期货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中解决。

由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建立和发展期货市场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稳定企业经营管理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历史,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坎坷曲折;审视当今,中国期货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展望未来,中国期货市场必将成为与欧美期货市场并驾齐驱的又一个国际性期货交易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