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非战行动中武力遵循原则及限制

海上非战行动中武力遵循原则及限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海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使用武力的情况须遵循合法使用武力原则、武力使用的成比例原则以及保护人权原则。依据国际法相关规则和惯例的规定,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如需使用武力必须进行预先警告,通过灯光、旗语或其他听觉信号向施害者发出警告,命令其立刻停止危害性行为,如果警告无效,方可进行射击性警告乃至实弹射击性警告。

海上非战行动中武力遵循原则及限制

为使用武力设定比较高的标准或“门槛”有助于增强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使用武力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鉴于行动的差异性,这些有关使用武力的标准设定只是为行动决策者提供原则性的指导参考,而不能要求所有行动皆为适用。通常海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使用武力的情况须遵循合法使用武力原则、武力使用的成比例原则以及保护人权原则。

合法使用武力原则,即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使用武力须以正当的理由为前提,在国际法基本规则下按照武力使用的合法程序开展;武力使用成比例原则是指“军事行动造成的损害应当同军事上的获益相称”,[136]即海上武力使用的强度和规模必须限制在制止不法侵害的必要范围内与所面临的威胁程度成比例,能用非致命武器和手段解决的问题绝不使用高强度杀伤性武器;保护人权原则是指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使用武力时要妥善处理军事利益、平民利益、不法侵害者的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不可过分强调保护某种利益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例如重视保护平民的生命权。[137]

除此之外,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使用武力时还要考虑到对所使用的武器的选择、武力使用程序的限制以及使用武力的时机把握等方面的问题。虽然战争法中有关武器选择方面的规制旨在规范战争行为,但对于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武器使用选择也具有约束力,在选择武器时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例如轻型武器不得选择会造成过分伤害的高杀伤力武器。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武力使用并非常态,只能在特殊情况下用尽其他救济方式后的不得已而选择的手段。依据国际法相关规则和惯例的规定,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如需使用武力必须进行预先警告,通过灯光、旗语或其他听觉信号向施害者发出警告,命令其立刻停止危害性行为,如果警告无效,方可进行射击性警告乃至实弹射击性警告。

面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在不可避免要通过使用武力实现维护和平与安全的任务目标时,如何在以《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律框架下,正当地、合法地使用武力是当前我国海军在海外军事行动中面临的一项挑战。因此,亟须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有关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武力使用的法规体系、加强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武力使用的法律预案研究、配备适用于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需要的非致命性武器以及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降低海上军事行动的法律风险。[138]

【注释】

[1]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Wolfgang Graf Vitzthum).国际法[M].吴越、毛晓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591.

[2]Ryan Dreveskracht.Just War in International Law:An Argument for a Deontological Approach to Humanitarian Law[J].Buffalo human rights law review,2010(16):239.

[3]朱世宏.论保护责任中的武力使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80.

[4]安布罗斯关于正义战争的感念阐述主要反映在其与皇帝的交往信件力,并未留下系统的理论著作。罗素.西方哲学史(上)[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17-419.

[5]Ian Brownlie.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 by Stat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3:5.

[6]朱世宏.论保护责任中的武力使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84.

[7]王海平.西方正义战争理论的两个重要范畴:诉诸战争的权利和战争法规[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3):67-71.

[8]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下册)[M].白桂梅,高健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88.

[9]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下册)[M].白桂梅,高健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89.

[10]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60.

[11]郭寒冰.当代国际社会合法使用武力问题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26.

[12]菲利普·斯蒂芬斯.叙利亚冲突跟17世纪德意志战争根源如出一辙[EB/OL].[2018-03-29].http://m.hexun.com/opinion/2015-12-28/181450245.html.

[13]郭寒冰.当代国际社会合法使用武力问题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28.

[14]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61.

[15]Ian Brownlie.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 by Stat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26-28.

[16]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69.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解散于1946年,被联合国所取代。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作为巴黎和会的重要领军人物,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但由于美国参议院的反对,美国并未加入国际联盟,使得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最终未能阻止国际纠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7]王铁崖,田如萱.国际法资料选编[G].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850.

[18]郭寒冰.当代国际社会合法使用武力问题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20.

[19]John F.Murphy.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International Violence[M].1982:10-11.

[20]例如1923年的《互助条约草案》、1924年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日内瓦议定书》、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以及国际联盟大会的一些决议都体现了当时国际社会对禁止战争的渴望与努力。

[21]August.27,1928,40 States.2343,94 L.N.T.S.57.该公约于1928年8月签订,1929年7月生效,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22]Randelzhofer.Use of Force,EPIL III,1997,177 ff.转引自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Wolfgang Graf Vitzthum).国际法[M].吴越、毛晓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593.

[23]劳特派特.奥本海国际法[M].王铁崖,陈体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134-145.

[24]Bryde,Self-defence,EPIL IV,2000,361 ff.

[25]参见《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3款规定。

[26]包括《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第42、43条规定。

[27]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77.

[28]使用“武力”而非“战争”一词,有利于包含达不到战争状态技术要求而使用暴力的情况。

[29]Louis Henkin.How Nations Behave:Law and Policy[M].1979:139-140.

[30]朱文奇.现代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62.

[31]Albrecht Randelzhofer.Article 2(4)1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117[M].Bruno Simma,2002.

[32]Ian Brownlie.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 by Stat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268.

[33]1965年12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第2131号(XX)决议。

[34]1970年10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第2625(XXV)号决议。

[35]联合国大会1974年12月14日第3314号(XXIX)决议《关于侵略的定义》。

[36]A/RES/42/22[EB/OL].[1987-1118].http://www.un.org/chinese/documents/instruments/docs_ch.asp?type=declarat.

[37]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Wolfgang Graf Vitzthum).国际法[M].吴越、毛晓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597.

[38]安理会通过的1368号决议(2001)和1373号决议(2001)。

[39]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Wolfgang Graf Vitzthum).国际法[M].吴越、毛晓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597.

[40]参见《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2条规定。

[41]联合国安理会决议S/RES/687,“伊拉克—科威特间局势”,1991年。

[42]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Wolfgang Graf Vitzthum).国际法[M].吴越、毛晓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614-615.

[43]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Wolfgang Graf Vitzthum).国际法[M].吴越、毛晓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616.

[44]朱文奇.现代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65.

[45]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86.

[46]龚向前.论国际法上的自卫[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398.

[47]Oil Platforms(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v.United States of America)Case,2003,ICJ:190-196.

[48]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85.

[49]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Nicaragua v.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86,ICJ:103.

[50]Oil Platforms(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v.United States of America)Case,2003,ICJ:189- 190.

[51]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Nicaragua v.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86,ICJ:14,101.

[52]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84.

[53]劳特派特.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1分册)[M].王铁崖,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55:225.

[54]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第六版下册)[M].白桂梅、高健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05.

[55]朱文奇.现代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66.

[56]Thomas M.Frank.Recourse to For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48.

[57]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第六版下册)[M].白桂梅,高健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10.

[58]朱文奇.现代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67.

[59]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Nicaragua v.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86,ICJ:14,104.

[60]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第六版下册)[M].白桂梅,高健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80.

[61]参见《联合国宪章》第24条规定。

[62]参见《联合国宪章》第39条规定。

[63]参见《联合国宪章》第41、43条规定。

[64]参见《联合国宪章》第42条规定。

[65]参见《联合国宪章》第25条规定。

[66]Allen S.Weiner.The Use of Force and Contemporary Security Threats:Old Medicine for New Ills?[J].Stan.L.Rev.,2006(59):425.

[67]转引自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第六版下册)[M].白桂梅、高健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83.(www.xing528.com)

[68]Thomas M.Frank.Recourse to For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40-44.

[69]L.Goodrich and A.Simons.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M].Oxford:OUP,2008:266 272.

[70]A more secure world:our shared responsibility[R].Report of the High Level Panel on threats,challenges and change,the United Nations Depar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2004,UN Doc.A/59/565,paragraph 204.

[71]Ian Brownlie.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 by Stat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3:289.

[72]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第六版下册)[M].白桂梅、高健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08.

[73]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89.

[74]Yoram Dinstein.War,Aggression and Self-defence[M].2005:231.

[75]朱文奇.现代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71.

[76]宋新平.预防性自卫研究述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6):97.

[77]先发制人是指在危机中有无可争议的证据表明敌人即将发动进攻的情况下所主动采取的军事行动。

[78]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R].2002:15.

[79]龚向前.论国际法上的自卫[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00.

[80]Christine Gray.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M].2008:160.

[81]W.Michael Reisman and Andrea Armstrong.The Past and Future of the Claim of Preemptive Selfdefense[J].Am.J.Int'l L.2006(100):525-526.

[82]United Nations.A More Secure World:Our Shared Responsibility[R].Report of the High-level Panel on Threats,Challenges and Change,2004:63.

[83]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M].王铁崖,陈公绰,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310.

[84]郭寒冰.当代国际社会合法使用武力问题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112- 113.

[85]UN SCOR,62rd,Sess.,5619rd mtg.pp.3-6.UN Doc.S/PV.5619,Jan.12,2007.

[86]UN SCOR,63rd,Sess.,5933rd mtg.p.9.UN Doc.S/PV.5933,July 11,2008.

[87]美国主张的正当理由包括人道主义灾难、对领过安全的威胁、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和人权法、安理会的决议等。

[88]Mary Ellen O'Connell.The UN,NATO and International Law After Kosovo[J].Hum.Ret.Q.,2000(22):57,80 82.

[89]N.S.Rodley and B.Cali.Kosovo Revisited: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on the Fault Lines of International Law[J].Human Rights Law Review,2007(7):275.

[90]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第六版下册)[M].白桂梅、高健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18;The Nicaragua Case[R].ICJ Report,1986:134-135.

[91]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Nicaragua v.United States)[R].ICJ Report,1986,paragraph 111.

[92]朱文奇.现代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80.

[93]UK Ministry of Defence,72 BYIL,2001:696.

[94]2004年英国首相在对议会发表的文件内阐述此观点,参见561W-562W,UK Ministry of Defence,75 BYIL,2004:853.

[95]UK Ministry of Defence,70 BYIL,1999:586.

[96]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Wolfgang Graf Vitzthum).国际法[M].吴越、毛晓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611.

[97][美]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国际法(下)[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335.

[98]《宪章》第2条第7款规定:“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项事件依本宪章提请解决……”

[99]Thomas M.Frank.Recourse to For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40-44.

[100]朱世宏.论保护责任中的武力使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2022.

[101]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ntervention and State Sovereignty(ICISS).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R].Ottawa: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2001,foreword VIII.

[102]World Summit Outcome,G.A.Res.60/1,paragraph 139,Oct.24,2005.《2005世界首脑峰会成果》,联合国大会第60届会议决议。

[103]Report of the UN High Level Panel on Threats,Challenges and Change,A/59/565,2004,paragraph 201-203.

[104]2011年3月19日,英国、美国、法国开始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之后北约组织国家加拿大、比利时、挪威、丹麦等国也加入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

[105]联合国安理会决议S/RES/1970,“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局势”,2011年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S/RES/1973,“利比亚局势——设立禁飞区”,2011年3月17日。

[106]Liliana L.Jubilut.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been a real change in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An analysis from the crisis in Libya[J].International Community Law Review,2012,14(4):309335.

[107]Security Council Press Statement on Libya[EB/OL].[2018-09-28].http://www.un.org/News/Press/docs/2011/sc10180.doc.htm.

[108]“禁飞区”是指在特定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空域,目的是限制有关方面的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

[109]英美法承认安理会未授权以武力推翻卡扎菲[N].广州日报,2011- 04-16.

[110]朱世宏.论保护责任中的武力使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54.

[111]白桂梅.国家强行法保护的人权[J].政法论坛,2004(2):30-35.

[112]路易斯·亨金.国际法:政治与价值[M].张乃根,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92.

[113]参见有关不干涉原则的国际文件,例如1965年《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1981年《不容干涉及干预别国内政宣言》等。

[114]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ntervention and State Sovereignty(ICISS).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R].Ottawa: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2001,paragraph 6.64.

[115]朱世宏.论保护责任中的武力使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34.

[116]黄瑶.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法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2.

[117]朱世宏.论保护责任中的武力使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39.

[118]孙世彦.国际法学的新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05.

[119]李斌.评析保护责任[J].政治与法律,2006(3);赵洲.国际保护责任机制的建构与实施——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实证分析[J].法商研究,2008(3).

[120]朱世宏.论保护责任中的武力使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49.

[121]张炜.现代化海军发展规律之探讨[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5):100-111.

[122]邢广梅.国际海上武装冲突法的历史演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62.

[123]邢广梅.国际海上武装冲突法的历史演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66.

[124]张晏瑲.国际海洋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408.

[125]US State Department.Special Report No.166.US Policy in the Persian Gulf[R].Washington DC,Government,1987.

[126]邢广梅.国际海上武装冲突法的历史演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83.

[127]C.Michaelsen.Maritime exclusion zone in times of armed conflict at sea:legal controversies still unresolved[J].Conflict and Security Law,2003(8):363- 390.

[128]G.K.Walker.State practice following world war II,1945-1990[M].US Naval College,1993:121-221.

[129]张晏瑲.国际海洋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410.

[130]邢广梅.国际海上武装冲突法的历史演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84- 185.

[131]宋云霞,石杨,玉帅,王瑞星.海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武力使用及其限制法律研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4):92.

[132]宋云霞,张林.海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国际法运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1):56.

[133]李卫海.新军事变革与军事法制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259.

[134]罗立新.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非使用武力原则的新发展及其影响[J].资治文摘,2009(2):35.

[135]谢丹.“非战争军事行动”法律问题的初步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3):53.

[136]Sheldon Cohen.Arms and Judgement,Boulder[M].Colo.:Westview Press,1986:39.

[137]宋云霞,石杨,玉帅,王瑞星.海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武力使用及其限制法律研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4):93- 94.

[138]宋云霞,石杨,玉帅,王瑞星.海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武力使用及其限制法律研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4):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