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类型与设计依据(第3版)

课堂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类型与设计依据(第3版)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国家颁布的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学指南等,是设计教学策略必须考虑的重要依据。设计教学策略应紧密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展开。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应依据不同科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来进行。因此,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教学策略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对某种教学策略的准备水平,以更好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获得身心发展。

课堂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类型与设计依据(第3版)

(一)教学策略的类型

按照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任务型策略和综合型策略。[17]

1.内容型策略

内容型策略即根据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内在逻辑结构安排教学活动的策略。例如,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基于同化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根据其内容采用序列化的策略,首先呈现先行组织者,然后紧接着呈现更详细、更具体的相关概念。教学应从一般到具体,学习者能够将新的详细的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一般的、概括性更强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稳定的认知结构。

2.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有的以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为中心安排教学环节;有的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策略和学生为中心策略组织教学;还有的则以时间中心、学习者中心、任务中心策略来组织教学。

3.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心的策略。例如,有的研究者将教学步骤分为讲解策略(包括呈现信息、检查接受、提供机会、应用)和经验策略(包括提供表现行为的机会、检查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度、检查对原理的理解度及应用)。两种主要教学策略之间产生许多变式,从而进一步构建其整体策略。

4.任务型策略

任务型策略主要是以教学任务或学习类型为中心实施教学策略。有学者主张围绕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包括讲解性策略、联系性策略、问题定向性策略和综合能动性策略。

5.综合型策略

综合型策略与前面所述的四种类型不同,不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个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从教学活动的整体出发综合地展开教学策略。例如,一些研究者提出了着眼于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策略;着眼于理解、解释和体验的对话教学的策略;着眼于反思性实践的教学策略;着眼于发展学生优势的教学策略;等等。

(二)设计教学策略的依据

总体而言,教学策略应依据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1.教育政策

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是所有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和依据。具体而言,国家颁布的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学指南等,是设计教学策略必须考虑的重要依据。设计教学策略应紧密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展开。

2.教学目标与任务

在国家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各科目的教学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这些目标和任务,并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教学策略去完成。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应依据不同科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来进行。如,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在目标和任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所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应相应有所不同。

3.教学内容

一方面,各科目的教学内容具有各自的特征,对不同特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同一科目中,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特点相匹配,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亦不相同,呈现出层次递进、前后衔接的态势。因此,教学策略应依据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特征,以及同一科目在不同阶段教学内容上的不同来进行设计。如,七年级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而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八年级的语文教学也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4.学生情况

在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都需围绕学生展开。教师“教”的目的在于学生的成长,但学生的基本条件和个性特征并不相同,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教学策略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对某种教学策略的准备水平,以更好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获得身心发展。

5.教师自身素养

教学策略的运用是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但是,不仅学生在身心发展上有所不同,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相同的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未必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素养,要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性格等方面所具备的条件做出准确判断,要尽量能扬长避短,设计和选择最适合自身基本条件的教学策略。

拓展阅读

文化浸润”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18]

“文化浸润”是从“诗意语文”教学流派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教学策略。2004年王崧舟正式提出“诗意语文”这种教学风格。下面本文就以汉字、古典诗词意象和古典诗词中的礼俗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文化浸润”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探究汉字源流,领略雄赡意蕴——以“北”为例

字源教学就是根据字的发展源流来进行教学。比如“北”:古文字的北字,像两个人相背而立的样子,其本意为相背、违背。军队打了败仗,士兵相背四散而逃,所以北字又有败、败逃之义。此外,北又多借用为方位名词,指北方,与南方相对。旧时君接见臣,尊长接见卑幼,皆南面而坐,臣子或卑幼者则北向而立,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拜人为师也称北面。

(二)溯源意象原型,洞悉深层含义——以“森林”为例

(1)森林的原始象征——家园。森林是人类的原始栖息地,也帮助了人类走进文明,人类在离开森林家园之后,一方面追求文明、发展,另一方面精神上又环顾旧乡,渴望回到原始家园,于是森林就成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了。(www.xing528.com)

(2)延伸象征义——田园。士大夫们在动荡的时代,风波劳顿心无可依时就渴望归隐田园,田园和桑园往往是同一含义。

(3)延伸象征义——悲欢情绪。森林或者树木的凋零往往象征生命的消逝,屈原最早把草木凋零与诗人伤感的情感联系起来。“悲秋”主题也是树木凋零,感伤身世的体现,还有“落叶”象征人的衰老等都是树木凋零带来的悲凉。

(三)考察礼俗制度,破解术语之义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教师要借作品适时浸润传统文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诗词选取相应的文化知识加以讲解。如送别诗,古代人们送别也有各种礼仪;例如“有‘祖道’一礼,是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这种礼算是最早、最为正规的送别。《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后引申为饯行送别。形式上,有以酒践行,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折柳送别,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课后练习

1.何为教学策略?

2.教学策略有哪些分类?

3.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4.教师自身素养在教学策略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5.依据教学策略设计的要点并结合自己的专业,针对教学中的任意一课写出一份教学策略方案。

【注释】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01-06-08)[2021-5-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3]唐晓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学习辅导[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学大纲为何改成课程标准?[EB/OL](2001-10-24)[2021-5-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moe_183/tnull_1717.html.

[5]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6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教材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检查工作的通知[EB/OL].(2018-9-14)[2021-5-10].http://www.moe.gov.cn/s78/A26/tongzhi/201809/t20180918_349171.html.

[7]奥苏伯尔等著.余南星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4.

[8]俞国,戴斌荣.基础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52.

[9]傅安球.男女心理差异与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21.

[10]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07.

[11]高友润.学情分析不止在学“前”[J].人民教育,2020(Z3).

[12]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08).

[13]周海银.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5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280.

[1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49.

[15]丁步洲.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2.

[16]周海银.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5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280.

[17]周海银.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5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280.

[18]刘双燕.高中语文古诗词“文化浸润”教学策略论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