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荣获中国国际纪录片节最佳长片奖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荣获中国国际纪录片节最佳长片奖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赏析纪录片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形态,熟悉纪录片的结构,掌握不同类型纪录片的特点,了解纪录片主要的风格流派。时长为100分钟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荣获“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长片奖。短纪录片一般认为时长不足60分钟的纪录片为短纪录片。曾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国际纪录片联合会事业成就奖等。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荣获中国国际纪录片节最佳长片奖

学习导航

◇知识目标

掌握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

熟悉纪录片的常见分类

了解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

了解纪录片的风格流派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教学案例辨识纪录片类型能够准确区分纪录片和专题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审美意识

使学生对纪录片创作产生兴趣

【任务要求】对比观摩典型的纪录片和专题片,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了解纪录片的分类和纪录片的风格流派。

【任务分析】赏析纪录片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形态,熟悉纪录片的结构,掌握不同类型纪录片的特点,了解纪录片主要的风格流派。

【知识点1】什么是纪录片

运用现在进行时的镜头语态,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知识点2】什么是专题片

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镜头语态,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集中,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专题片是介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有新闻的真实性,又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知识点3】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区别

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会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真实的生活,不允许直接表露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时具有主体意识,渗透较强。它直接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故而,电视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

电视纪录片具有较强的“新闻”属性,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记录社会生活。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挖掘声、光、色、画面、剪辑、音响的内部艺术潜力上。

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求,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因此,电视专题片具有较强的“艺术”属性。

3.时空处理不同

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记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不知最终去向的生活。所以有人说,纪录片创作是“跟随、跟随、再跟随”,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的事件。

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因为它不像纪录片那样只是记录生活,只要是对展现思想有好处,什么样的时空都可以运用。

4.结构形态不同

电视纪录片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线索的纵向结构;电视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线索的横向结构。前者要记录生活的流程,故而多以时间为序;后者因为以思想阐释为主,一般依据思想的需求进行选材,且材料与材料的组合是断续的、不连贯的,故而采用的是以空间变化为线索的横向结构。

5.思维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创作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创作的思维方式上,因为一切创作方式的变化都是以不同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简而言之,电视纪录片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展现生活,纪录片的思想渗透在对生活的展现之中;电视专题片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揭示思想,专题片中表现的生活被思想统率着,一切生活画面都是为说明某种思想服务的。

【知识点4】纪录片的分类

1.按照节目形态分类

(1)调查探索类

调查探索类纪录片是指围绕某一重要的社会事件或现象,以呈现真相或发掘事实为主要内容而创作的纪录片。例如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解码本能》,就是以探索人类不同情绪背后的科学奥秘为主要线索而创作的六集纪录片。

(2)历史人文

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以历史事件、人物等为表现对象,富有历史文化内涵,要求创作者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能充分彰显人物形象、体现人文关怀,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或表现于世,它以逼真的批判性与尖锐性给在高速发展历程中的人类以反思空间。这类纪录片较多,例如《传承》《我在故宫修文物》《丝绸之路》《故宫100》等。

(3)风光旅游类

风光旅游类纪录片以呈现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为主,这类纪录片往往能够以出色的镜头语言凸显拍摄对象的魅力。国内比较突出的栏目型风光旅游纪录片有《寰行中国》《美丽中国》《航拍中国》等,其中《航拍中国》以独特的拍摄视角展示了海南、黑龙江、新疆上海、江西、陕西六地各具特色的风光等。

2.按照规格篇幅分类

(1)大型系列纪录片

大型系列纪录片是指以相似或相近的主题、人物、事件等为拍摄对象制作的纪录片作品,一般由多集构成,每一集可以独立成片,集与集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推出的六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西藏》,其分为“神圣疆土”“盛世新生”“活佛转世”三大主题,每个主题下有两集,可独立成篇。整个作品系统、清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地区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这三个广受关注同时民众又普遍了解不深的主题。

(2)长纪录片

长纪录片是和短纪录片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超过60分钟的纪录片就为长纪录片,反之则为短纪录片。时长为100分钟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荣获“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长片奖。《乡村里的中国》通过跟踪记录沂蒙山区几个人物和家庭一年的生活轨迹,展现出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和发生的变革,以及农民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3)短纪录片

一般认为时长不足60分钟的纪录片为短纪录片。39分钟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翔实地记录了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和艾滋孤儿的生活,本片曾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知识点5】纪录片的风格流派

1.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大巨匠

帕尔·洛伦茨(1905—1992),美国电影评论家,代表作品有《开垦平原的犁》(1936)、《大河》(1938)。曾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国际纪录片联合会事业成就奖等。推动了纽约“电影—摄影联盟”的发展,并提出了“形象化文献”的口号,呼吁电影要关注社会问题,引领了纪录片、纪录电影关注现实的艺术潮流。其艺术主张也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支持,受到广泛的关注。(www.xing528.com)

莱尼·里芬斯塔尔(1902—2003),演员摄影师、导演,代表作品:《意志的胜利》(1934)、《奥林匹亚》(1936)。她获得过极多的奖项,包括1938年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38年德国国家电影奖、1938年瑞典电影极地奖。二战结束以后,历经多年,她参与纳粹战争罪行的嫌疑才被解除。1956年,里芬斯塔尔开始了她的非洲之旅。71岁的时候,她迷上了水下摄影,出版了插图著作《珊瑚花园》和《水下的奇观》。

伊文思(1898—1989),被称为“飞翔的荷兰人”。他早期的电影风格经历了从先锋派到实验电影再到科教性影片的转变,作品包括《桥》(1928)、《雨》(1929)、《须德海》(1930)、《菲利普收音机》(1931)、《杂酚油》(1932)。在电影的功能问题上,伊文思不太在意电影作为媒体的各种功能,他执意要让电影成为工具。为了使电影成为实用的工具,伊文思放弃了过去所熟悉的使用诗意的华丽的视听语言的方法,转而使用更为朴素的语言。

2.美国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是1960年之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纪录片流派,由《时代》杂志旗下的罗伯特·德鲁等人发起。

(1)直接电影的特点

直接电影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纪录事件实际发生的过程,只用现场声音,是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的纪录片类型。拍摄者不露面,不介入,手持摄像机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等待事件的发生;真实的事件可随时收入摄像机。

(2)视听同步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末,16mm肩扛式摄像机和便携式录音机的出现、高感光胶片的发明使用,使视听同步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3)沉默的主体

所谓“沉默”,是指在影片的后期制作中少用或不用旁白、在拍摄中少用或不用采访这样的手段。纪录片不讲究光影调的造型、构图,提倡简单连接,放弃使用蒙太奇所带来的戏剧性效果,也被戏称为“墙上的苍蝇”。

3.法国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是由法国人让·鲁什创建的一种电影流派,也是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纪录片流派之一。这一流派的电影介于剧情电影和纪录电影之间,兼具虚构和非虚构的特点。

此电影流派探索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还有人们对于“幸福”的想象和体验,以及形式上的真实。导演不仅向观众提供一部他们拍摄的电影,而且向观众提供一部正在拍摄的或表现如何拍摄的纪录片;观众不仅在观影,同时也在观看电影的构成过程。真实电影倡导的是大胆地从人的内部去发掘、去唤醒其思维和情感的主观真实,所以也被称为“在场”的美学。“在场”的美学之所以引人注目,显然不仅是因为其形式,还是因为它将纪录片探寻真实的触角第一次延伸至人们的心灵—一个充满神秘又让人心驰神往的领域。

子任务一:区分纪录片与专题片

●任务要求

让学生对比观摩典型纪录片和专题片,并以小组为单位,从两类片子的结构形态、表现方式等角度掌握其差别。

●任务步骤

步骤1:认识纪录片。观摩典型纪录片,分析纪录片的结构、表现方式、叙事方式、人物作用等,准确掌握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2:认识专题片。观摩典型专题片,分析专题片的结构、表现形式、叙事方式、人物作用等,熟悉专题片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3:从反映生活的方式、表现生活的手段、时空处理方式、结构形态、思维表达方式等方面了解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区别,如表1-1所示。

表1-1 纪录片与专题片区别表

子任务二:编写纪录片剪辑脚本

●任务要求

授课教师提供视频素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拟定的主题,以文字形式对顺序混乱的视频素材进行纸面剪辑,完成纪录片剪辑脚本编写。

●任务步骤

步骤1:浏览素材2~3遍,速记镜头号及其对应的画面内容。

步骤2:熟悉剪辑脚本的要求和填写内容。

步骤3:按照表1-2完成纪录片剪辑脚本编写。

表1-2 纪录片剪辑脚本

●任务报告的作用

任务报告是各小组用于汇报任务内容、任务完成情况等的书面材料,可用于梳理任务完成过程,总结经验并查找不足。根据本次的任务要求和步骤,完成任务报告(见表1-3)。

●撰写任务报告的步骤

步骤1:介绍任务的基本情况,包括任务名称、小组成员及分工、日期等。

步骤2:描述任务实施过程与结果,包括任务是否完成、结果如何。

步骤3:分析任务实施方法及过程,总结完成任务的心得体会,并指出小组内存在的问题。

表1-3 任务报告

本任务主要介绍了纪录片定义、特点,要求学生辨识纪录片和专题片,完成纪录片剪辑脚本编写和纪录片给定素材粗剪;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视听语言审美意识和他们对纪录片创作的兴趣,以及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评价时用五个等级表示本次任务的完成情况:A.优、B.良、C.中、D.合格、E.不合格。完成学生自评表和教师评价表的填写。

1.学生自评

学生对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见表1-4。

表1-4 学生自评表

2.教师评价

教师侧重于评价学生对整个任务的掌握和完成情况,评价内容见表1-5。

表1-5 教师评价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