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纪录片传播调查结果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纪录片传播调查结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二“独立”纪录片的传播考察从目前独立纪录片的艺术传播状况来看,传播通路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拓展。海外的电影节对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的推动力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个别电影节的资金支持之外,精神上的鼓励更加重要。尽管目前网络尚不能够成为独立纪录片主要的播放渠道,但却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辅助平台。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纪录片传播调查结果

附录二 “独立纪录片的传播考察

从目前独立纪录片的艺术传播状况来看,传播通路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拓展。一方面,国内相关电影展开始广泛兴起,影响力也在累积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独立纪录片人多年的努力,海外展映的渠道也越来越畅通。

一、渠道与平台——传播的通路

1.电影节及相关影展

从中国境内来看,主要有中国独立影像展、云之南独立映像展、北京独立电影论坛、中国纪录片交流周、酷儿独立影像展等比较有影响力的独立影展与论坛。尽管在形式上与境外的电影节十分类似,但无论展映影片的规模还是影响力,这些本土民间影展与山形电影节、鹿特丹电影节等电影节差距甚远。独立影像展映的组织者们常常依托一些文化机构,如高等院校、图书馆、民间美术馆等,举办各种以“影展”、“论坛”、“交流周”等为名的观影讨论活动。但这些影展往往只有个别影像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与,影响力比较小。尽管如此,这些民间展映活动,对于中国独立纪录片而言意义非常,它的宽松的影像播映环境以及大家庭式的讨论氛围,为创作者以及影像爱好者及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交流机会与平台,既给予了一些创作者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纪录片创作讨论的互动与提升的空间。从立足本土的角度来看,这些民间影展对于中国独立纪录片来说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目前来看,境外电影节或影展仍是中国独立纪录片最重要的播出平台,中国独立纪录片获得国内与国外的影响力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虽然独立纪录片在国内通过一些展映会、赛事、酒吧及个别影碟等也在传播,但是影响力有限,国外影展在知名度、权威性及中心地位等方面有着显在的优势。国际电影节的诞生某种程度上是为抗衡好莱坞电影工业而出现的产物。这些电影节之所以被独立制作人推崇,因为它不仅代表了来自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相对的艺术世界的肯定,而且它事实上是一张进入欧洲艺术电影市场的重要入场券。虽然说西方电影节不可避免地保留着西方对东方的某种话语霸权,但无论如何作为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工业的抵制和抗衡,它为世界各地的艺术电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独立创作者们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提升的渠道。

与中国独立纪录片相关联的国外电影节主要有法国真实电影节、日本山形电影节、韩国釜山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最早关注并强调中国独立创作现象的电影节)、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加拿大温哥华电影节、韩国釜山电影节、法国马赛电影节、荷兰阿姆斯特丹电影节、香港电影节等。海外的电影节对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的推动力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个别电影节的资金支持之外,精神上的鼓励更加重要。独立纪录片人黄文海称:“我是特别感谢国外的电影节和影评人,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多次都想放弃,因为它从来没有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但每次低谷时,却总会收到电影节的邀请,还发现有人喜欢我的作品,称赞有创造力,有才华。不然我肯定如同《梦游》中那些上一代的艺术家们一样,被虚无感所吞噬。因为你不可能长久地生活在虚无之中,不可能长久地自娱自乐啊。”[1]

2.新媒体语境

对于中国独立纪录片而言,互联网络作为传播渠道还是一片未完全开发的广阔天地。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传播迅速与广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兼容其他三种媒体的优长,令传统媒体叹为观止。2005年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的建立,具有非凡的意义,自此接连成立的各类视频分享网站使人们借由网络发布和收集个人音频和影像作品成为普遍性的可能。同时,人们获取视频的方法不再局限于电影院、电视以及音像制品,网络上视频网站点播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影像获取方式。同时,博客、播客的出现,使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介内容的供应者,个人的文字作品与影像作品获得了更大的传播空间。

目前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上出现了一些有关独立纪录片的视频点播网站如优酷等,但其中播放的独立纪录视频,大多只是一些校园学生的实验作品,而非本书所涉及的独立纪录作品。目前笔者试着在网上搜索,只找到周浩的《厚街》、杜海滨的《铁路沿线》、黄伟凯的《飘》的视频播放的链接。这一现象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独立纪录片创作者在寻求传播渠道时,不得不考虑创作资金的回收问题。独立创作者们大多是自筹资金进行拍摄,通过传播他们不仅要把原来的投入回收,而且也寄予了能够筹到钱续拍接下来的作品的希望。因此,在目前的网络视频点播的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网络视频大多只能免费观看的背景下,很少有创作者愿意免费将自己的作品公布于网上。同时,即便能够建立起成熟的盈利模式,让独立纪录片与其他剧情视频或者趣味短片相竞争,也很难保证纪录片能够收回成本并有所获益,纪录片的收视率实在很难与剧情片相抗衡。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便独立纪录片能够在这网络盈利模式中存活,那是否又会因收视率的争抢而带来独立纪录片的全盘商业化、娱乐化的问题呢?尽管目前网络尚不能够成为独立纪录片主要的播放渠道,但却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辅助平台。各电影网站、网络论坛及影评人与创作者的私人博客,成为发布和获取独立影像资讯,以及讨论独立影像作品的重要平台。而各类独立影展、影像论坛的相关信息往往主要通过网络来发布。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是现象工作室创办的“现象网”(http://www.fanhall.com)、“镜像中国”(http://www.sinoreel.com)以及豆瓣网(http://www.douban. com)等。

3.体制内媒体平台

尽管作为体制外影像的独立纪录片是一个与体制内相对的概念,但从获得较大关注度的角度看,体制内的大众媒体无疑是最佳的传播渠道。事实上,体制内与体制外创作并非毫无关联。有时一些独立纪录片也能够在国家的电视媒体上播放,只是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有的甚至被改得面目全非。早期的独立纪录作品《天安门》八集只容许播出了一集;《八廓南街16号》在沉寂多年后才在删节后播出;《幸福生活》被分成数段分几天播出;《白马四姐妹》则被重新分集结构,制作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版本;本为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姐妹》为播出被剪辑成一部商业纪录片。央视播出的《当兵》与《暴风骤雨》与原版在内容与主题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几乎可称作两个不同作品。[2]另外,《沉船》与《三峡》以及与BBC等境外媒体合作的《拎起大舌头》、《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回到原处》、《夜行人》、《高三》等都在经过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除以上几个渠道的艺术传播之外,独立纪录片也以散布于许多城市的小型放映活动蓬勃发展着,这些城市尤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最为兴盛,而成都、昆明、西安、天津、南京、大连也正逐步兴起。放映的场所主要是:酒吧、咖啡馆、校园放映厅、图书馆放映厅、艺术空间等[3]。总而言之,独立纪录片当下的传播现状只能说是小众传播。大部分作品仅能进入部分影像爱好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从整体而言,创作者与观众的对话是不畅通的。

二、社团与机构——民间的支持

由于国家机构的缺席,中国独立纪录片的近20年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仰赖民间力量的各种支持。这些从非盈利角度出发的民间社团与机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凭借着对艺术的热忱,坚持着这项超越了功利的事业。

1.独立观影社团

独立观影社团在1990年代有北京“实践社”、广东“缘影会”(一度更名为南方电影论坛);2000年前后,有上海的“101工作室”、南京的后窗看电影、沈阳的自由电影,稍后的有昆明电影学习小组,成都、武汉、长春包括许多中小城市也有类似的组织。这些组织定期举办一些观看独立影像的活动,并且组织创作者与观众观影后的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扩大了独立影像的影响,也鼓励国内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作队伍中来。这类活动大多数是完全免费或是象征性地收费,从影片创作者与推广者来说,毫无实际的经济利益可言。

DV纪录小组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影社团,它为以“坚持电影思考的权利,推动影像民间化表达”为立场的民间影像组织——北京实践社提供了纪录片平台。主持小组日常活动的是自由影评人张亚璇,首批成员有朱传明、杜海滨等人。接着,上海、广州、沈阳等地陆续出现了多个以独立纪录片创作为名的民间社团。酒吧或俱乐部作为这些社团组织纪录片放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展映的影片,除了欧洲大师级的经典作品,个人作品的展映和讨论是其中重要的并且独具活力的一部分。这些民间的社团组织的展映活动不仅为只能在杂志、报纸中被“阅读”的独立影像还原其肉身,并且对于推动独立影像的艺术传播及其在交流中的提升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社团活动对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早期发展来说,意义是非凡的。在国内没有公共传播渠道的情形下,这些社团使这些独立作品得以与部分受众见面,并有了一些积极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同时对独立作品文本本身的探讨也自此有了开端。

2.独立影像机构

目前独立影像的民间机构主要有现象工作室、栗宪庭基金会、草场地工作站等。他们通过提供资金资助、培训独立创作人员、创办各种独立影展、创建影像资料库等工作为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而这些机构大多数都是公益性质的。

现象工作室、栗宪庭基金会都是由朱日坤主持的对当下中国独立纪录片发展至关重要的民间机构,是“北京独立电影论坛”和“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主办方。这两个影展与中国独立影像展、云之南独立影像展一同成为当前独立纪录片最重要的国内展映与评奖平台。现象工作室旗下现象网是一个电影综合网站,成为当下中国独立电影和纪录片的讯息以及影评交流的最重要的提供者与渠道之一。栗宪庭电影基金会一方面是国内资助小成本的独立电影特别是独立纪录片的创作、推广和发行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它系统地收藏了相当一部分中国的独立电影特别是独立纪录片,正在试图建设一个中国独立电影资料馆,成为国内外电影研究者的重要的影像资料参考。

吴文光主持的草场地工作站,将纪录片和实验影像作为其交流项目,每年的5月和10月,各有一次固定的“影像论坛”活动,放映最新的纪录片作品和实验短片,同时有相关讲座和讨论活动。草场地的档案馆搜集了国内及国外当代舞蹈戏剧等各类演出的视音频资料,以及纪录片、录像艺术和实验短片等。草场地青年纪录片训练计划的主导方向是“纪录片与个人影像方式”,强调的是在独立制作基础上,追求“个人眼睛和个人方式”,强调在自己动手拍摄作品的基础上,学习影像的发现和创作方式。参与训练计划的人将在指导人的带领下,以工作坊方式展开训练,动手拍摄作品与观摩结合,共同(或分别)讨论与分析,探讨现实与影像记录语言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包括作为个人影像方式所需要的视觉方式。[4]

附表一

中国独立纪录片参考片目

 (截至2008年12月)(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附表二

中国纪录片国际电影节参展及获奖情况一览

(以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法国真实电影节为例)

(截至2009年5月)

1.日本山形电影节(共36部)

续表

注:本表统计于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官方资料(仅竞赛单元)。

2.法国真实电影节(共25部)

续表

注:本表统计于法国真实电影节官方网站。

【注释】

[1]黄文海、朱日坤:《独立导演采访6》,现象网,www.fanhall.com.

[2]樊启鹏:《个人书写与民间影像——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与传播》,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3]地域与场所的总结来自现象工作室《:中国独立电影年度报告(2008年)》,http://www.fanhall.com.

[4]艺术快讯,《中国影像》,http://www.imagecncn/Newsletters/2008/0407/article_127.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