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创新性与研究方法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创新性与研究方法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针对独立纪录片所特有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梳理,首次提出并探讨了创作主体的独立纪录精神。而作为独立纪录片这一相对性极强的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的视角更是极为重要,但在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却较少涉及。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创新性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性与研究方法

一、创新性及难度

本书的创新性在于笔者在当前研究领域中首次提出了独立纪录片的两个新的研究视角,并在比较学的框架下对其进行了独特阐释。

其一,独立纪录片的核心与根本问题,即“独立”的特征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主体、视点、表达三个方面:

首先,笔者首次作出了独立创作主体在多元文化语境下从精英到民众的文化身份转变的判断,并尝试探讨了纪录片主体性从消隐到凸现的转变背后主体对真实的探索及其真实观的转变。同时,针对独立纪录片所特有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梳理,首次提出并探讨了创作主体的独立纪录精神。

其次,笔者根据社会阶层等级对应独立纪录片所观照的人群分类,首次作出了独立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并非主要是“底层”的论断,并且探讨了与体制内纪录片相比,独立纪录片在处理现实与人物时的独特方式。同时,首次发现人类学纪录片与独立创作的关系,并阐释了由独立纪录片衍生与得到更大发展的两个独特的视角——私纪录片与人类学纪录片。

再次,笔者从独立纪录片的纪录形态上试图与纪录片传统纪录形态建立起联系,并对其杂糅的变体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探讨了独立纪录片的个人化风格与纪录的实验性对纪录片美学形式的拓展。

以上这些研究层面均是之前在该研究领域中未被提及或未被展开论述的研究角度,本书尝试对其进行系统阐释。

其二,独立纪录片的中西比较与对话研究。在对西方独立纪录片的历史与现状的简要梳理后,尝试将西方独立纪录片与中国独立纪录片相比较,并从中确定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国际坐标系,同时系统阐释了独立纪录片在西方电影节获奖背后的深层动因、问题与启示。

此外,笔者在开篇的两章首先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自己的角度对独立纪录片的概念进行思辨与总结,以及尝试给出笔者对“独立纪录片”的定义。同时,依据“独立”意涵的嬗变脉络重新梳理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其次,在前人研究资料及笔者自行搜集资料的整合下,形成了对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传播进行整体量化考察与一定的定性分析,体现于附录一、二中。

本书的基本材料与研究难度在于两个方面:

(一)独立纪录片的作品难以搜集。作为独立纪录片的专项研究,对于文本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书将基于独立纪录片近20年发展中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这些作品涵盖了在电视媒体上极少量播出以及大量未播出的独立制作的纪录片。绝大多数作品从电视、音像市场及图书馆均难以获得,只有设法辗转多处独立影像机构的影像收藏馆中进行观看,此资料搜集耗时耗力。同时,独立纪录片近年来数量激增,题材多元,资料的庞杂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二)本研究专著未出现,专论较少,大多是访谈及散论,真正的系统理论阐释非常少见。因此,本书除参考独立纪录片相关著述外,还借鉴了纪录片论著、电影学论著以及包括文化研究、传播学、美学在内的多学科理论。

二、研究方法

本书研究主要遵循以下的研究方法:

第一,比较研究方法。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重要的思维方法。而作为独立纪录片这一相对性极强的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的视角更是极为重要,但在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却较少涉及。本书尝试通篇将作为一个相对概念的独立纪录片与其相对的体制内纪录片以及西方独立纪录片置于比较学框架下进行参照研究,从而力求在比较之下更准确地把握独立纪录片的本质特征。

第二,重视多学科借鉴下的文本研究。由于本书研究对象的现有理论研究较少,针对性研究方法尚未系统确立,因而笔者采用哲学、美学、文化学、人类学、艺术学、电影学、传播学、叙事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对独立纪录片作品的题材、视角、表达进行多维思考与深入辨析。

第三,美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信中提出“我是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以非常高、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4]。事实证明,对于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研究,只有坚持美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统一,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准确的客观的判断以及剖析。本书回顾独立纪录片的历史、贴近当下发展的态势,尽可能参考最新的资料,确立新的视阈,探讨独立纪录片的历史中的美学问题。

从具体方法而言,本书对独立纪录片的研究将在概念梳理、历史回顾、理论思辨等不同的逻辑层次上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概念梳理是指对一些在独立纪录片研究中存在争议,目前尚模糊不清的核心词汇,需要特别辨析、说明,以厘清概念。它是引导研究走向正确之路的起点和根基。比如在研究中首先触及独立纪录片的“独立”概念,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概念等。(www.xing528.com)

历史回顾不仅包括对独立纪录片的历史梳理,而且包括对其相对概念——体制内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评析,力图能清晰地凸现出其中的发展线索,并为理论探讨提供丰富的论证参照。

理论思辨主要在比较学框架下进行,针对独立纪录片的核心特征问题,即主体、视点、表达问题,以体制内纪录片作为参照进行阐释,同时,以西方独立纪录片为比较,观照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国际性位置。

三、研究的核心概念、范围界定

由于本书的研究对象在学界理论界尚属新生事物,许多概念较为模糊,边界不清,范围不明,亟需进行必要的辨析与澄清。

1.独立电影≥独立纪录片

在对纪录片的称谓上,中国与西方有着显见的差异。在西方的研究话语中,电影(Film)包括了故事片(Fiction Film)与非剧情片即纪录片(Non-fiction Film或Documentary Film),从剧情片与纪录片在英文的表述上共同的母词“film”(直译为电影)即可明确这种归指,换句话说,在西方的研究话语中,故事片与纪录片都是电影。然而在中文的研究和理论体系中,人们往往习惯性地默认“电影”一词只指代剧情片或故事片(Fiction Film)。这中间的缘由大抵在于中国相对于西方来说,胶片制作纪录片即纪录电影的传统在中国未被广泛地推及。从中国纪录片的历史来看,中国以胶片为介质的纪录片大多是新闻纪录电影,与真正的纪录片尚有一定差别,而纪录片在中国引起广泛影响力并真正深入人心是从电视纪录片开始的。因而,在现如今大家普遍的概念中,纪录片往往指代电视纪录片,电影即是电影故事片。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推进,完全局限于以胶片为介质的“电影”的概念也已经发生质的转移,胶磁互转[5]技术的出现模糊了介质区别带来的概念分化,同时解决了非胶片制作的“独立”影像命名的难题,摆脱了类如“录像”等尴尬的称谓。胶片制作的影像可以转成录像磁带的形式,而录像磁带制作的影像也可以轻松地转成胶片形式的影像。在这一变革的基础上,电影的内涵与外延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确切地说,所有的影像都可被称作电影,包括了所有的纪录片与故事片。如果按照直译,英文学术系统中的Independent Film的概念应当被译作“独立电影”,它包括了独立虚构电影(Independent Fiction Film,即中文研究系统中的传统指代——独立电影)和独立非虚构电影(Independent Non-Fiction Film/Documentary Film,即独立纪录片)。但由于中文研究话语由来已久的惯常做法,为避免产生歧义,笔者将在中文研究系统的默认前提下进行研究与阐释:独立影像的概念包括了独立电影(Independent Fiction Film,独立剧情片)与独立纪录片(Independent Non—fiction Film,独立非虚构片)。

2.“独立纪录片”=体制外纪录片

本书的核心词汇“独立纪录片”,实际上指的是体制外纪录片,是与体制内纪录片相对应的概念。从语义上看,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6]。从我国的影像体制来看,就是国家影像管理机构制定的各种与影像管理、制作、播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种相关条文、制度,其中也包括大量民营影视公司及其内部管理、组织制度。而独立纪录片正是在这种“体制”之外的个人创作。因而,本书中所称的“体制外纪录片”即独立纪录片。

3.“独立纪录片”与“体制内纪录片”的范围

此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篇幅与视野的局限,本书的研究对象,在文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独立纪录片”仅限于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作品。另外,独立纪录片的相对概念是“体制内纪录片”,本应既包含电影纪录片又包括电视纪录片。但因电影纪录片在经济运作、创作模式、传播以及价值取向上与独立纪录片差异较大,在中国国情下,两者的可比性较小,并且在中国,体制内纪录片创作无论从数量还是影响力来看都是以电视纪录片为主。因此,本书所提到的独立纪录片的相对概念——“体制内”纪录片指的是电视纪录片。

【注释】

[1]王一川《:当代大众文化和中国大众文化学》,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tyzj/zjwz/2246.shtrml

[2]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宁瀛的《希望之路》、黄文海的《梦游》分别赢得了1997年、2002年、2006年法国真实电影节首奖(Grand Prix)。

[3]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教授张英进在其学术文章《风格·主题·视角:当代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中将独立纪录片视为“另类文化生产”的“边缘性现象”——平杰编:《另眼相看——海外学者评中国独立纪录片》,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7页。

[5]胶磁互转技术是胶转磁技术与磁转胶技术的统称。胶转磁技术是将胶片图像转换为录像磁带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电视电影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频电子信号;(2)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于录像磁带上。而磁转胶技术是将录像磁带转换为胶片图像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磁带录像机将录像磁迹转换为视频电信号;(2)利用胶片图像记录器将视频电信号转换为光(或其他能使胶片感光的射线)信号并使胶片感光。

[6]《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