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调曲子的源流及研究成果

大调曲子的源流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调曲子是河南流传最广泛曲艺曲种之一,原名鼓子曲、鼓儿词,流行于开封及河南其他各地。后经老艺人及部分专家的考察,人们方知其来源于当时的省城开封,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南阳大调曲子逐渐流行至河南全境及周边各省市,所以又有一新名称叫河南大调曲子。对于大调曲子的源流历史,很少有论著做专门的深入的探讨。

大调曲子的源流及研究成果

大调曲子是河南流传最广泛曲艺曲种之一,原名鼓子曲、鼓儿词,流行于开封及河南其他各地。民国时期,豫西南一带的鼓子艺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等原因,逐渐把鼓子曲的以叙事体为主、代言体为辅的说唱形式演变成以代言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的戏曲形式,并且深受人们的欢迎,因其所唱曲牌多为单曲小调、鼓子杂牌,人们为区别于原来的鼓子曲,遂称其为“小调曲子”,这就是现在流行于河南省全境及周边各省的戏曲品种——河南曲剧;因为有了“小调曲子”这一名称,也因为鼓子曲中有较多的大曲牌子和昆牌,人们就把传统的、没有向戏曲方向发展的鼓子曲称为“大调曲子”。[1]

大调曲子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曾广泛流行于河南及周边各地区,后因种种原因,各地的大调曲子相继衰落,后继无人,豫北一带近乎绝迹。唯有南阳一支仍很兴盛,曲牌不断增多,曲目也随社会发展而一再更新,习唱之人有增无减,后人遂以为大调曲子发源于南阳,故称之为南阳大调曲子。后经老艺人及部分专家的考察,人们方知其来源于当时的省城开封,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南阳大调曲子逐渐流行至河南全境及周边各省市,所以又有一新名称叫河南大调曲子。

对于大调曲子的源流历史,很少有论著做专门的深入的探讨。其原因较多,但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古代文献的记载。自隋唐开科举以来,除元朝外,历代沿袭旧制、科举取士,一般文人以此为进身阶梯,醉心于功名富贵,对于市井民间艺术,素不重视,不以正眼待之,地方文献亦是只字不提。大调曲子自形成以来,仅凭口耳递传相习,却无文字记载,久而久之,关于大调曲子的历史,也就湮没无闻了。(www.xing528.com)

自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俗文化逐渐受到重视,而且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文艺亦纳入正史,对地方文艺的研究论著也逐渐多起来。但据笔者所知,对大调曲子的研究论著,目前仅有张长弓先生所著于1948年8月初版于上海正中书局、1950年重新修订的《鼓子曲言》[2],和辛秀、长溪两位先生于1983年4月编著的《大调曲子初探》(河南省戏曲工作组编写的《河南曲艺丛书》之一,非公开发行)。两本专著花费相对较多的篇幅去探讨大调曲子的源流及历史,但是因为两本著作所编著时间都比较早,其所掌握资料相对有限,研究方法相对保守,并且《鼓子曲言》一书的重点在于对大调曲子文学形态层面的分析,而《大调曲子初探》的重心在于对大调曲子音乐(曲牌特点、来源、分类、组织等)形态层面的分析,二者对大调曲子源流历史形态层面的探讨显得不够详细具体。

如想研究大调曲子,必先清楚其来龙,了解其去脉。故,本书不揣浅陋,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归纳问题和讨论的方式,试对大调曲子的源流、历史加以适当的考察,并对前人研究的失误及所得结论的矛盾之处加以辨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