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研究:10种促进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研究:10种促进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案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中探讨了10种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并且针对教学活动的具体进程,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他认为,学生的心境对有效教学有着实质性的影响,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研究:10种促进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案

这些年,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较多,以下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学者观点以资读者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在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国外较为典型的研究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便经常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

G.D.Borich在《有效教学方法》中介绍了教师的五种与理想的学生学习业绩有关的关键的教学行为以及另外五种辅助行为。1998年,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一般策略:师生合作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维;以课程为媒介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国外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是由于中外的国情的限制,国家间的教育情况不同。因此,在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时要有所取舍。

在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国内较为典型的研究如下:

姚利民在《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中采用问卷调查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并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侧面反映教师教学情况以及教师问卷的真实性。文中探讨了10种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www.xing528.com)

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中,界定了“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并且针对教学活动的具体进程,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赵正铭详细介绍了教师的多种教学行为,分析了有效教学的策略。他认为,学生的心境对有效教学有着实质性的影响,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关于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刘甲平在其论文《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以某区学校为例进行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诸葛进宽在其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中,通过对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学积累,从实践层面上阐述了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五条实施策略。并辅以教学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在对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中,较为典型的期刊文献有:凌惠波、文雪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中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精心备课;灵活组织;及时反思。童海云在《美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读》中,通过对美国一节科学课的教学行为、事件、模式和学生反馈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认为价值取向的有效教学对于儿童的发展更为有效;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际的教学要符合有效教学的真正要求;重视学习材料的选取;探究中要重视交流与反思。马小忠在《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以一堂课为例,阐述了如何实施蔡林森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另外,一些一线教师也针对科学教学的某一方面做了自己的探索:柯欣认为可以在科学课程上,通过应用“创设情境、实践性教学、创新性教学、开放性教学”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章兴志以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为例讨论了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他在阐述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内涵和重要性的同时,论述了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中创设教学情境过程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

(三)相关研究述评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可以看出学者在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且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中加以实践。通过对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的了解,可以看出: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层面以及初、高中阶段;对于小学科学的研究主要来自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且研究多以具体的教学感受为主。除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对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系统研究较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