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新高考试题分层精编·语文:整合概括文章内容

上海新高考试题分层精编·语文:整合概括文章内容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分)解题思路:既然是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就需要从“利玛窦”的角度去寻找答案。(1分)因此,世人认为田劣李优。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

上海新高考试题分层精编·语文:整合概括文章内容

[例1]

(2019·宝山·一模)

……

③(利)玛窦自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遍宇内,而金陵尤甚。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门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风尘之警,失之远矣。

[注]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④西洋:当时将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问: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分)

解题思路:既然是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就需要从“利玛窦”的角度去寻找答案。第③段三个句子,前两个句子与“利玛窦”有关,于是把答案锁定在这两个句子中。题目要求概括的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玛窦自云”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所谓的“西洋”不是真的西洋,真正的西洋在距离中国几千万里之外的地方,这个对中国的影响,即认识到真实的世界比之前认识的更大;第二个句子讲的是中土士人向利玛窦学习天主教,对中国的影响即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一定范围的传播。

答案:①扩大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②向中国人传播天主教教义。(2分,答到一点给1分)

[例2]

(2019·闵行·一模)

④论曰:世宗皇帝时,才臣任封疆者,田、李并称。然世之人往往优李而劣田,意颇疑之。后读朱批上谕: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有拋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脱籍,治其主人之罪。公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渊,已可见矣。

问:从第④段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分析。(4分)

解题思路:“优李而劣田”,以李为优而以田为劣,这个短语暗示了一个问题:李的优表现在哪,田的劣表现在哪?第④段的“上谕”讲的是,面对“禁铜”一事,田建议采用“拟军”“治罪”的方式,可见其严苛,这就是他“劣”的表现;李建议采用“增价购”“不治罪”的方式,可见其宽厚仁义,这就是他“优”的表现。

答案:同样“禁铜”一事,田建议采用“拟军”“治罪”等方法,(1分)可见其严苛(1分);而李则建议采用增价收购、不治罪的方法,(1分)可见其宽厚仁义。(1分)因此,世人认为田劣李优。

[例3]

(2019·徐汇·一模)

③(苏颂)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

问:欧阳修曾赞许苏颂“处事精审”,以第③段为例加以分析。(4分)

解题思路:“处事精审”是欧阳修对苏颂的赞许,也就是苏颂的形象特点;“以第③段为例加以分析”,也就要回答苏颂的这个形象特点在第③段是通过什么事件或细节表现出来的。另外要注意,因为“处事精审”是一种文言的表达,所以具体是什么意思也需要回答。

第③段按照时间顺序叙述,“遂”字前后各为一层意思:①送契丹使者,夜宿遇火,苏颂的表现是不出门避火、不让州兵进驿舍救火;②苏颂回来后主动奏报,消除了神宗的疑虑,得到了神宗的赞赏。前一表现可见苏颂的镇定自若、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后一表现可见苏颂考虑事情周全。

答案:苏颂送契丹使者夜宿,他遇火不避,处骚乱不惊,君王有怀疑他主动奏报,被神宗称道,说明苏颂虑事周全,应对沉着。

[同类型经典题型训练]

1.(2017·黄浦·一模)

①邢贞至吴,吴人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岛伯,不当受魏封。吴王曰:“九州岛伯,于古未闻也。昔沛公亦受项羽封为汉王,盖时宜耳,复何损邪!”遂受之。吴王出都亭候贞,贞入门,不下车。张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中郎将琅邪徐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放、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贞闻之,谓其徒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问:刑贞说“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017·普陀·一模)

①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②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恭与僚佐约,悉罢之。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寻迁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护卫,王稍戢。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已,大治吴淞江。起昆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鹤江,又自白鹤江至嘉定卞家渡,迄庄家泾,凡浚万四千二百余丈。又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民赖其利,目曹家港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③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遂召用。翱甚倚恭,转左。父忧起复。宪宗即位,乞致仕。不允。越五月,母丧归。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识者数人。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注]①戢:收敛,停止。②耗羡:赋税的加耗部分抵补实耗的所余。

问:本文从多方面展示了崔恭理政的才能,请简要概述。(4分)

3.(2017·长宁、嘉定·一模)

白居易为左赞善大夫,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因是贬江州司马。此《唐书》本传语也。案是时宰相张弘靖、韦贯之,弘靖不足道,贯之于是为失矣。白集载《与杨虞卿书》云:“左降诏下,明日而东,思欲一陈于左右。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迸血体,磔发肉,所不忍道。合朝震栗,不知所云。仆以书籍以来,未有此事。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故武丞相之气平明绝,仆之书奏午入。两日之内,满城知之,其不与者,或语以伪言,或陷以非语,皆曰:‘丞、郎、给、舍、谏官、御史,尚未论请,而赞善大夫何反忧国之甚也!’仆闻此语,退而思之,赞善大夫诚贱冗耳,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以此获辜,顾何如耳,况又不以此为罪名乎!”白之自述如此。然则一时指为出位者,不但宰相而已也。史又曰:“居易母坠井死,而赋《新井篇》,以是左降。”前书所谓不以此为罪名者,是已。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左赞善大夫:东宫太子府属官,负责讽喻规劝。②武元衡:时任右丞相,上朝途中为政敌所杀。③丞、郎、给、舍:皆为朝廷要职。谏官、御史:皆为朝廷言官。

问:(1)文中画线句中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由此文可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原因有:(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徐汇·一模)

①耿恭字伯宗,少孤。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始置西域都护,乃以恭为戊己校尉。

②明年三月,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③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虏千余人,勒姐、烧何羌等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固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④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节选自《汉书·耿恭传》)

[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②固:即窦固。东汉名将窦融之侄。③凉部:指西州。④防:车骑将军马防,时统管西州等地。

问:(1)耿恭“大忤于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依据文意,推断作者评价耿恭“义重于生”的多重内涵。(4分)

5.(2017·崇明·一模)

①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硃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②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③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

问:(1)武帝认为胡威“言谦而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根据文章内容,对胡威“清慎”的事例加以概括。(3分)

6.(2017·奉贤·二模)

①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至年二十九,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②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及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夔、陈琳营救得免。

③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④始琰与司马朗善,晋宣王方壮,琰谓朗曰:“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朗以为不然,而琰每秉此论。及琰友人公孙方早卒,琰抚育其遗孤,恩若己子。其鉴识笃义,类皆如此。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有删改)

[注]①蒸庶:百姓。②晋宣王:指司马懿

问:(1)文中第③段中,太祖“改容谢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崔琰“鉴识笃义”的具体表现。(4分)

7.(2017·虹口·二模)

①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诏治巫蛊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武帝疾,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欲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狱,吉闭门拒使者不内,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狱系者独赖吉得生。后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尊立皇曾孙,是为宣帝。吉为人深厚,不伐善。上大贤之。

②后五岁,吉为丞相。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令,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选自《汉书·丙吉传》,有删改)

[注]①巫蛊事:巫蛊是一种加害仇敌的巫术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事而怀疑卫太子刘据,后者被迫起兵,后被镇压自杀。②分条中都官:分别通知京师各官府。③殿最:官吏政绩的考核等第。

问:(1)根据第①段,丙吉“闭门拒使者”的原因是( )。(2分)

A.丙吉治理巫蛊案无果,担心被治罪

B.丙吉惧怕因庇护皇曾孙而被指谋反

C.丙吉认为皇曾孙无罪应保护其安全

D.丙吉认为狱中所有人都无被杀之理

(2)概括宣帝以及掾史对丙吉的看法及其依据。(4分)

8.(2017·嘉定·二模)

高赋传

①高赋,字正臣,中山人。以父任为右班殿直。复举进士,改奉礼郎,四迁太常博士。历知真定县,通判剑刑石州、成德军。知衢州,俗尚巫鬼,民毛氏、柴氏二十余家世蓄蛊毒,值闰岁,害人尤多,与人忿争辄毒之。赋悉擒治伏辜,蛊患遂绝。

②徙唐州,州田经百年旷不耕,前守赵尚宽菑垦不遗力,而榛莽者尚多。赋继其后,益募两河流民,计口给田使耕,作陂堰四十四。再满再留,比其去,田增辟三万一千三百余顷,户增万一千三百八十,岁益税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玺书褒谕,宣布治状以劝天下,两州为生立祠。擢提点河东刑狱,又加直龙图阁、知沧州。程昉欲于境内开西流河,绕州城而北注三塘泊。赋曰:“沧城近河,岁增堤防,犹惧奔溢,矧妄有开凿乎?”昉执不从,后功竟不成。

③历蔡、潞二州,入同判太常寺,进集贤院学士。在朝多所建明,尝言:“二府大臣或僦④舍委巷,散处京城,公私非便。宜仿前代丞相府,于端门前列置大第,俾居之。”又言:“仁宗朝为兖国公主治第,用钱数十万缗。今有五大长公主,若悉如前比,其费无艺。愿讲求中制,裁为定式。”请诸道提点刑狱司置检法官,庶专平谳,使民不冤。乞于禁中建阁,绘功臣像,如汉云台、唐凌烟之制。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选自《宋史》卷四二六《循吏传》)

[注]①菑:开垦。②矧:何况。③建明:对国事有所建议。④僦:租赁。⑤艺:限度,准则

问:(1)对第②段高赋被百姓“生立祠”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守赵宽开垦荒田不力,高赋继任后大力垦荒,百姓的田地增加,生活改善

B.高赋在前任不遗余力垦荒基础上,按口授田,兴修水利,“田”“户”“税”大增

C.高赋治理唐州的政绩得到皇上褒奖,百姓因此为高赋建立了生祠,表示敬意(www.xing528.com)

D.高赋阻止程昉在境内开通西流河的错误行径,避免了水灾,赢得当地民众爱戴

(2)“循吏”指“尽职尽责”“奉法循理”的官吏,请分析高赋被列入《宋史·循吏传》的原因。(4分)

9.(2018·奉贤·一模)

孙征君传(节选)

〔清〕方 苞

①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⑤奇逢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②国朝:古人称当朝为国朝,此指清朝。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问:(1)为什么“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与推断。(3分)

(2)方苞对人物传记强调舍其“末迹”,著其大节。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孙奇逢的“大节”。(4分)

10.(2018·虹口·一模)

①兴宗年十岁失父,哀败有异凡童。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罢长沙郡还,送钱五十万以补宅直。兴宗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少好学,以业尚素立见称。

[注]①蔡兴宗,南朝刘宋名臣。其父蔡廓、伯父蔡轨。

问:第①段中蔡轨有“惭色”的根本原因是( )。(3分)

A.作为长辈,未照顾好孤儿寡母

B.拿了五十万钱补偿建房资金

C.年龄大,见识少,比不上兴宗

D.没能有丰俭与共的家族意识

11.(2018·静安·一模)

④种谔取绥州,(郭)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著《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致仕,卒,年七十七。

[注]③种谔:北宋著名将领。④谅祚:姓李,西夏国国君。

问:第④段对种谔和李谅祚的评价反映了郭申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边疆政策。(2分)

12.(2019·奉贤·一模)

①陈音,字师召,莆田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三月,以灾异陈时政,言:“讲学莫先于好问。陛下虽间御经筵,然势分严绝,上有疑未尝问,下有见不敢陈。愿引儒臣赐坐便殿,从容咨论,仰发圣聪。异端者,正道之反,法王、佛子、真人,宜一切罢遣。”越数日,又奏:“国家养士百年,求其可用,不可多得。如致仕尚书李秉,在籍修撰罗伦、编修张元桢、新会举人陈献章皆当世人望,宜召还秉等,而置献章台谏。言官多缄默,愿召还判官王徽、评事章懋等,以开言路。”忤旨切责。

②司礼太监黄赐母死,廷臣皆往吊,翰林不往。侍讲徐琼谋于众,音大怒曰:“天子侍从臣,相率拜内竖之室,若清议何!”琼愧沮。秩满,进侍讲。汪直党韦瑛夜帅逻卒入兵部郎中杨士伟家,缚士伟,考掠及其妻子。音与比邻,乘墉大呼曰:“尔擅辱朝臣,不畏国法耶!”其人曰:“尔何人,不畏西厂!”音厉声曰:“我翰林陈音也。”久之,迁南京太常少卿,刘吉父丧起复,音贻书劝其固辞,吉不悦。后吏部拟用音,吉辄阻之曰“腐儒”,以故十年不得调。尝与守备中官争事,为所动,事卒得直。弘治五年,吉罢,始进本寺卿。越二年卒。

③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世多以不慧事附之以为笑,然不尽实也。

问:(1)分析第②段“琼愧沮”的原因。(2分)

(2)当时人“多以不慧事附之以为笑”,从第①②两段看,除了规劝刘吉辞官守丧,陈音还有哪些“不慧”事?作者有什么理由判断世人所说“不尽实也”?(5分)

13.(2019·普陀·一模)

①来歙字君叔,南阳人也。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随歙入质。

②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遣子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使人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③八年春,歙袭略阳,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

④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

⑤论曰:“世称来君叔天下信士。夫专使乎二国之间,岂厌诈谋哉?而能独以信称者,良其诚心在乎使两义俱安,而己不私其功也。”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

[注]①隗嚣:东汉初天水人,趁乱为陇地豪强拥立,归汉后仍图谋割据。②冘豫:犹豫。

问:(1)对第④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战之前,来歙“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B.来歙作战勇猛,再次在保卫战中获得胜利

C.获胜后,来歙用尽粮仓里的米来救济饥民

D.“陇右”即“陇西”,在来歙治理下得以安定

(2)根据作者的评论,概括来歙被世人称颂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4分)

14.(2019·徐汇·一模)

④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苏)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惭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问:依据第④段,对邓元孚“惭”的原因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自己武断豪妇装病 B.以为比苏颂高明

C.不如苏颂说话有分量 D.为自己见识浅陋

15.(2019·松江·一模)

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问晔,终不言。

②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③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④《傅子》曰:巧诈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问:第③段画线句“果得其情”中“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2019·浦东·二模)

⑤(林)积性廉谨,不苟取。少时入京师,宿蔡州旅邸,有遗锦囊床间者,启视之,则北珠数百颗也。旦询主人,知前夕巨商宿其室,徉语曰:“商,吾故人也。脱复至,幸嘱来上庠相访。”且揭于室曰:“某年月日,剑浦林积假馆。”既行,商人物色至蔡邸,见其榜,急往访积。积具以告曰:“可投牒府中,当悉以归。”商如其言,悉还之。历官勤慎,事无大小,豫为条目,处繁若简,吏无所容其奸。自宰六合,为王安石所知,及历郎卿,在京师以公事见王安石政府,退不复私谒。安石虽素器之,终以鲠挺,故不大用。

问:就“拾珠”一事分析林积的“廉谨”表现在何处?(3分)

17.(2019·崇明·二模)

③改(张署)虔州刺史。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度支符州,折民户租。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被罪。君独疏,言“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欢为贺。

(节选自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问:联系第③段内容,简析张署的执政理念。(4分)

18.(2019·奉贤·二模)

独孤信传

〔唐〕令狐德棻

①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③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④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⑥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有删改)

[注]①太祖:北周宇文泰。②魏孝武:北魏孝武帝元修。

问:(1)第⑤段“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独孤信为何会“名望素重”,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推断。(5分)

19.(2019·宝山·二模)

贤 孝

〔元〕陶宗仪

①前至元间,杭州有郑万户者,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而奉事母夫人备极孝道。母诞日垂至,预市文绣毯段,制袍为寿。针工持归,缝缀既成,为油所污。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至日,卧不起。子至,候问安否,见有忧色,请其故。曰:“昨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子告曰:“一袍坏,复制一袍可也,夫人何重惜乃尔?”母阳为自解,遂起受子孙拜贺,如常岁仪。人咸以此贤母,而益见万户之孝。

②国朝妇人礼服,鞑靼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服章但有金素之别耳,惟处子则不得衣焉。今万户有姓者而亦曰袍,其母岂鞑靼与?然俗谓男子布衫曰布袍,则凡上盖之服或可概曰袍。

[注]①鞑靼:这里指蒙古人。②服章:古代表示身份的服饰。③上盖之服:外衣,罩衣。

问:(1)分析文中郑母之贤的表现。(4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推断郑母的礼服称作“袍”的理由。(2分)

20.(2019·虹口·二模)

②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迁翰林学士。张浚将图恢复,(史)浩与之异议,浩奏:“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寇去则论赏以邀功,寇至则敛兵而遁迹,谓之恢复得乎?”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

问:第②段中,“浅谋之士”是谁?史浩为什么说此人是浅谋之士?(3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