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游·降魔篇》影片分析报告

《西游·降魔篇》影片分析报告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游·降魔篇》单片分析报告中国香港喜剧演员、导演周星驰的创作至今已持续30年,从《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到自导自演的《少林足球》《功夫》《长江7号》,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影响了一代人。

《西游·降魔篇》影片分析报告

《西游·降魔篇》影片档案

影片片名:《西游·降魔篇》

英文片名:Journey to the West:Conquering the Demons

制片地区:中国/中国香港

类型:魔幻/喜剧/冒险

时长:110分钟

投资1.06亿元人民币

制作公司:

比高集团有限公司

威秀电影亚洲有限公司

文化中国传播集团

安乐影片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主创人员:

制片人:周星驰、王中磊、韩三平、董平、江志强、张大军、江玉仪

编剧:周星驰、郭子建、霍昕、黄芸、李尚正、冯志强、卢正雨、江玉仪

导演:周星驰、郭子建

摄像师:蔡崇辉

原创音乐:黄英华

艺术指导:余家安

美术:林子侨

服装设计:利碧君

电影剪辑:林安儿、陈志伟

动作指导:谷轩昭

视觉特效师:罗伟豪

主演:黄渤、舒淇、文章、罗志祥、周秀娜、杨迪、李尚正、释延能、赵志凌、冯勉恒、何文辉、陈炳强、卢正雨、葛行于、谢晶晶、张超理、唐艺昕、程思寒等

上映日期:2013年2月10日

上映天数:57天

上映票房:124644万元人民币

观影人次:3107万

影片简介:

电影依托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演绎出一段有关玄奘、沙僧、八戒和孙悟空西天取经之前的故事,讲述青年时代的玄奘苦学佛法及初试除魔的传奇,他先后遇上水妖(沙僧)、猪精(猪八戒)及猴妖(孙悟空),并与降魔女侠段小姐展开一段奇幻情缘,着重刻画了玄奘在艰险除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慈悲之心。

注:资料综合整理自时光网(http://movie.mtime.com/118999/details.html)、IMDb网站(http://www.imdb.com/)、艺恩咨询(http://www.entgroup.cn/)等电影垂直网站或网页,上映票房及观影人次数据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

《西游·降魔篇》单片分析报告

中国香港喜剧演员、导演周星驰的创作至今已持续30年,从《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到自导自演的《少林足球》《功夫》《长江7号》,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影响了一代人。2013年贺岁档上映的《西游·降魔篇》票房达到12.46亿元人民币,达到周星驰导演电影的票房之最,并获得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等共10项提名。

一、视听语言及表演分析

《西游·降魔篇》虽非周星驰主演,但整体依然呈现出周星驰强烈的个人风格。无厘头的部分较之以往的影片有所弱化,但作为一种表现方式依然被保留。从影片的纪录片看,周星驰在拍摄现场坚持亲身示范,不厌其烦,细致到每个动作的幅度、每句台词的语气,尤其重视肢体语言的表达,这与周星驰对于武术动作的热忱相关。有关周星驰太过自我的说法常见诸报端,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在拍摄中对于各种细节的全面把控,使得最终呈现出的作品透出周星驰强烈的个人风格。

(一)特效分析

在以无厘头著称的周星驰电影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夸张、搞怪的效果,特效一直是电影视听呈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少林足球》开始,周星驰执导的电影中的动作场面篇幅大幅增加,又恰逢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周星驰电影越发重视特效的制作。经过《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等电影的拍摄,周星驰更加重视,也更明白如何将这种脑海中的创意用特效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西方好莱坞拍摄的《阿凡达》中的所构建的全新的异想世界令人叹为观止,但对于周星驰来说,诸多童年记忆,如《天残脚》《如来神掌》等更被他所青睐,也一直贯穿在他的电影作品中。《西游·降魔篇》中“魔”的形象与西方电影诸如《魔戒》《阿凡达》不同,而是继承《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中国志怪小说的衣钵,呈现出一种神秘怪诞的东方妖魔形象,更贴近于原著的描述,也形成了一个光怪陆离、昆仑耸立、云雾缭绕、神怪精灵层出不穷的西游传说世界。《西游·降魔篇》的特效主要由概念设计、形象设计、特效镜头三部分组成。

概念设计是一个设计领域的概念,是指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的不断进化的过程。在电影制作中,场景、角色设计,统称为前期概念设计,这是电影特效制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帮助实现剧本的初期视觉化,让剧组各部门在开拍前了解场景和角色造型,有助于把导演脑海中抽象的想法具象的表现出来,同时帮助规划预算,节约成本。其次,在电影画面表现上,前期概念设计通过CG特效的实现创作出现实中不存在的环境、角色,增加观赏的代入感。《西游·降魔篇》中的主要场景:流沙河村、高家庄、五行山都要经过周密的概念设计以确定每个场景的细节呈现,以及哪些部分由实际搭建完成,哪些部分由电脑制作完成。在流沙河村场景中,为了更真实地表现水面的反光,搭建了一个深1.2米的大型水池作为外景场地,在室外进行了拍摄;而摄影棚内可用来拍摄一些高难度、危险的镜头和作为下雨时的后备之用。《西游·降魔篇》的概念设计由悟童数码特效设计有限公司(Different Digital Design Limited)电影前期设计工作室完成。该公司由罗伟豪于2008年在香港成立,罗伟豪在《少林足球》和《长江七号》中就已和周星驰有过合作,也是《西游·降魔篇》的特效总监。

悟童电影前期概念设计工作室的5位设计师,分别作为角色设计师和场景设计师参与到此片的设计。在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之前美术部都会画出一些草图交给周星驰看,周星驰是一个善于用绘画交流的导演,有些想象中的画面内容很难用言语交流,他会画出草图,以方便设计团队理解他的创作方向,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罗伟豪及公司员工在制作《西游·降魔篇》时非常用心,“仅沙悟净的角色原型图他们就参考山海经的怪物原型,画了100多张概念设定才最终定稿。在制作片中渔村场景概念设定时,设计团队花费了200万元进行实景搭建,采用特效与实景结合的方式塑造了一个逼真的效果。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动作,他们都经过反复的设计和实际演练,力求打造最精彩的瞬间,例如沙悟净妖化状态下的攻击行为和舒淇饰演的驱魔人的铁环攻击方式,他们都会由真人实际演练,为此还请了专门的武术师来表演。他们特地请来韩国的特效化妆团队为饰演孙悟空的演员进行特效化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后期特效制作,最终为观众呈现出齐天大圣威武霸气的形象”[1]

《西游·降魔篇》的人物形象设计是影片特效制作的难点和核心,这部分工作由悟童数码和韩国特效工作室Macrograph合作完成。制作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妖怪的真身,并达到很高的逼真度是非常困难的,也是华语电影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对此,特效团队要面对的问题就很多,如鱼妖舌头在拉扯小女孩头发时的质感和接触点的展现、鱼妖身体滑溜溜的质感、大量的海面反射、浪花和细致的表情等,这都是华语电影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2004年,拍摄完《功夫》之后,周星驰曾联系过为《魔戒》《金刚》《阿凡达》等电影设计过怪物形象的新西兰维塔数码公司(Weta Digital),维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还曾为孙悟空的形象设计过草图。但当2011年《西游·降魔篇》开机时,维塔公司已经开始制作《霍比特人》,无暇参与此片的设计工作。于是导演周星驰和特效总监罗伟豪在韩国寻找合适的特效公司,最终选定曾为《汉江怪物》进行过造型设计和特效制作的韩国特效工作室Macrograph帮助进行《西游·降魔篇》的特效设计。

在特效镜头方面,《西游·降魔篇》中的特效镜头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周星驰电影中的巅峰。影片中有近千个特效镜头,由中韩设计公司合作完成。对此,周星驰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从《少林足球》开始,我发现特效是电影制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技术层面的重要部分,而且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欠缺的,所以要多尝试和发展。毕竟有技术也代表自由,有技术才可以做更多的题材。其实我们本土就有很好的发展潜质,可以把欠缺补上,比如韩国电影进步很快,好像突然间他的电影水平就提高了很多,其实是电影人有意去尝试的结果”[2]

在实际镜头的特效制作过程中,特效部分主要是由特效总监罗伟豪进行分工。由韩国公司用最多资金和时间来完成150多个最棒的镜头,如比较花时间和心思的妖怪和石佛部分,而其余不那么复杂的镜头及可快速完成的一些效果则由香港公司完成,以便及时提供给导演看。影片中主要运用Softimage XSI和Maya完成了三维角色和场景建设,基本的Texture及Matte Painting则使用了Adobe Photoshop,最终合成则使用After Effects、Combusion和Nuke完成。[3](www.xing528.com)

从整体的制作来看,周星驰的要求可谓精益求精,在拍摄现场,为了更好地表现孙悟空的体态,特意找来了一只真的猴子进行观察模仿。高家庄烤猪的场面中,为了真实,特效总监罗伟豪特意从香港带来一只烤猪以便现场参考。关于猪妖的真身设计,为了更好地表现其狰狞的面貌,周星驰花费重金乃至超出预算让整个团队将猪毛的长度进行修改以暴露出猪妖身上的伤疤。《西游·降魔篇》的后期监制是被称为“江湖第一剪”的林安儿,导演重建猪妖形象的构想需要重新进行包括整体肌肉纹理的制作,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对于周星驰的坚持,林安儿在顾虑之后还是听从了他的意见。在《西游·降魔篇》的摄制过程中,林安儿因电影《白蛇传说》的后期制作未能抽身。到2012年初,林安儿才正式进入《西游·降魔篇》的后期制作中。林安儿不仅协助支持电影的后期剪辑,更是密切配合特效制作和声音团队,完成了特技、配光、配音(补录台词)等相关的后期工作。

(二)影片音乐及相关设定分析

《西游·降魔篇》依然沿用了《大话西游》的老歌,赵季平创作的《芦苇荡》作为配乐继续出现,主题曲依然是卢冠廷的《一生所爱》,只是加了一句歌词:“从过去到现在,爱还在。”周星驰坦言,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实际上,年逾50的周星驰在创作中处处透着一股怀旧之情,无定飞环、天残脚的设定源自《如来神掌》,小双侠的设定来自日本动画《时间飞船》。对此,他曾说过:“小时候看许多粤语长片,比如《天残脚》《如来神掌》都好有感情,后来看那些好莱坞的电影比如《阿凡达》当然是更好,但对我而言,还是粤语长片亲切温暖,就像是有感觉的故事,也常常还是那些小时候的事情。”[4]香港歌手关正杰的经典歌曲《残梦》被使用了三次,片尾曲是日本的菊池俊辅创作的《きくち しゅんすけ》。《西游·降魔篇》的音乐除了让大话迷们重温了内心昔日隐藏的情结,也为电影观众带来了新的原创音乐。值得一提的是周星驰对于版权的尊重。《西游·降魔篇》中购买音乐版权的花费有好几百万。后期总监林安儿介绍说,片中用到日本电视剧《柔道小金刚》的主题曲,就是周导小时候很喜欢的一个日本的电视剧的主题音乐。虽然一开始他只有一个DVD在手里面,但他和林安儿及作曲表示一定要用这首曲子。因为版权在日本那边,除了言语不通的因素,电视剧年代比较久远,林安儿几乎追查了4个月,一直都没查到。最后终于通过朋友联系到了作曲者的遗孀,通过协商最后把那个版权买了下来。

近年来,周星驰创作的脚步在不断放慢,《西游·降魔篇》距离上一部作品已有5年之久,但周星驰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从前期概念设计、道具背景、现场拍摄到后期的剪辑、声音的处理,周星驰坚持精益求精、亲力亲为。周星驰的现场导演并不是讲讲道理,而是要亲身示范;为了更好的效果,他要求团队不停地重拍;因为孙悟空变身后捶打胸部的声音不像动物,他要求反复修改,正是这种苛求,成就了周星驰作品的品质

以下是《西游·降魔篇》的摄影音效技术参数[5]

混音: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

屏幕高宽比:2.35:1

摄像机:Arri Alexa,Cooke S4,Angenieux Optimo Lenses

洗印格式:35毫米

(三)表演分析

作为一部周星驰没有参与表演的影片,《西游·降魔篇》依然较好地继承了周星驰一贯的表演风格,这与周星驰在现场表演上的亲身示范和细致苛求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与电视剧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表演和《大话西游》中周星驰的表演都不同,《西游·降魔篇》是一种在重建价值体系的主题表现下维持的一种原有的解构式风格的表演。以黄渤塑造的孙悟空的形象为代表,带来了具有颠覆性的表演,也对传统的西游人物的刻板印象带来了冲击。

与以往对孙悟空形象的诠释不同,黄渤演出了孙悟空的妖气、狡猾、狂傲、兽性,更贴近原著齐天大圣的霸道之气,也更符合影片中有关妖魔的设定。莲花洞下的亲和面貌和充满无厘头气息的搞怪舞蹈与爆发后的“妖王孙悟空”有机地统为一体,充满黑暗色彩。要诠释出一种平静悠闲的外表之下的恶与欲望,举手投足间很见功力,这种强烈的冲突在黄渤身上融合得非常到位。实际上,面对这个角色,黄渤最初也很有压力,周星驰看中黄渤后也是经过反复沟通,最后亲自上阵才敲定黄渤的档期。在现场,周星驰在表演中融入了舞蹈元素及无厘头风格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不免紧张,搞笑、卖丑、荒诞其实只是表象,在戏谑的外表后隐藏的是小人物的心酸和苦难,是妖魔的恶与欲。周星驰虽未亲身出演,却将这种表演的灵魂交给了黄渤,这也正是无厘头的生命力所在。

在选角上,周星驰依然精益求精,试镜猪八戒的演员都不满意之后,周星驰看中了身边的助理陈炳强。当有人质疑陈炳强只是一个助理时,周星驰却回应谁说助理不能演戏。在导演的调教下,陈炳强未说一句台词,凭借京剧身段作为元素的诠释和油头粉面的扮相表演出一种邪气并与猪八戒的真身相矛盾,构成了很强的冲击力,令人眼前一亮。同样出彩的还有从《中国达人秀》走出的“表情帝”杨迪以及罗志祥扮演的空虚公子。如此多的角色却有着统一的风格,显示出周星驰多年积累的表演功力。

由舒淇饰演的段小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观众很容易将段小姐与紫霞仙子相比较,实际上二者也确有相同之处,但舒淇还是诠释出了一个热情、开朗、富有牺牲精神、正义感和独特眼光,却又是全新的女性形象。对于这种女性形象,周星驰坦言和自己母亲的性格有关。舒淇完成了对紫霞仙子形象的重塑,在段小姐消亡的一场戏,文章和舒淇的表演令人扼腕动容。

二、影片的宣传与发行

(一)宣发与营销分析

《西游·降魔篇》整体投资1.06亿元,其中华谊兄弟作为投资主体注资8800万元,马云控股的文化中国传播公司也参投本片。这也为电影宣传期间马云和周星驰的对谈进行了解释。作为投资主体,华谊兄弟享有的发行权包括:大陆地区之影院发行、录像成品发行、收费电视发行和免费电视发行、影院外载体及增值版权。除此之外,公司还享有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商务开发权。公司应得发行代理费为公司行使该影片在大陆地区发行权所取得的一切收入(即发行毛收益)的12%。除发行代理费外,根据该影片不同的发行情况,公司还享有取得该影片在大陆地区发行净收益70%至90%收益分成的权利。[6]

《西游·降魔篇》的高票房一方面与《大话西游》的影响力、导演周星驰的个人感召力和档期安排有关,其网络整合营销的手段也功不可没。

《西游·降魔篇》选择了在时光网、腾讯娱乐频道和自建官网三种形式做营销宣传。网站上的内容一般为专访、预告片、制作特辑、新闻报道、精美图片、专业影评、微博互动等。不同的网站侧重点稍微不同,专业网站偏重电影的专业性、门户网站电影频道偏重全面性、自建官网偏重灵活性。三种网站营销形式相结合吸引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关注。同时,《西游·降魔篇》还进行了搜索引擎营销,以“西游”“降魔”或者“西游降魔”作为搜索词在百度网上进行搜索,首先出现的就是一个以综合专题形式出现的《西游·降魔篇》介绍,包括影片介绍、视频片花、剧照图片、新闻专题等。此外,还链接了西游动态官网、腾讯娱乐频道、西游除魔推广平台等。在网络平台方面,《西游·降魔篇》也不例外地进行了微博营销,包括成立官方微博及时播报相关资讯;通过文章、舒淇等明星个人微博影响力与网友互动,传递相关信息,电影专业影评人发布“微影评”,普通消费者上传观影感受等。通过这几种方式,在微博上制造了周星驰和《西游·降魔篇》的讨论话题。

片方还借助春运热度,邀请周星驰、黄渤拍摄以西游为主题的“春运须知”趣味视频,为电影赢得好感。作为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入围影片,腾讯和《西游·降魔篇》携手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了一次交流活动,并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的受难同胞举行了温馨感人的祈福仪式。

比较有新意的是,由于马云控股的文化中国传媒集团成为投资方之一,今年电影《西游·降魔篇》与淘宝网首次进行了合作尝试,《西游·降魔篇》将全国点映场的预售放在了淘宝网上,网民们可以通过秒杀抢购电影票,淘宝网则将与电影相关的物品放在了《西游·降魔篇》官网的上,点击链接就能到淘宝网上购买。这是一次双赢的营销,通过淘宝网的大力宣传,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了电影;通过《西游·降魔篇》,淘宝网也达到了快速销售物品的目的。

除了传统媒体相关新闻报道和线上网站等手段营销外,在2013年1月4日“世纪表白日”,周星驰和马云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了一场名为“天马星空”的跨界对谈,当晚除了著名主持人柴静和明星黄渤现场助阵,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还作为特别嘉宾出场。活动中,《西游·降魔篇》曝光了由舒淇主演的主题曲《一生所爱》MV,马云与周星驰“天马行空”的对话更是将宣传攻势推向高潮。据片方介绍,在上映前,《西游》每周五都将曝光影片重头制作特辑,为影迷和粉丝奉献“超级制作特辑”,打造真正的“西游”节日。[7]而这场学府内的跨界对话也让《西游·降魔篇》的宣传更接地气,并打上了一层文化底色。

(二)票房和海外发行分析

《西游·降魔篇》在内地上映57天,票房124644万元。前15天半进账10亿元,刷新了《泰囧》上映20天破10亿元的纪录,总票房居中国内地华语单片票房榜第二名,仅次于《泰囧》。在国产电影市场疲软、美国每年向中国增加投放14部3D电影和巨幕影片的不利环境和巨大压力下,创造了12.46亿元的国产电影票房奇迹,《西游·降魔篇》可谓中国电影票房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仔细分析这部电影不难发现,导演周星驰的个人感召力、众多的卖点、全方位的宣传和成功的档期选择是《西游·降魔篇》获得高票房的主要原因。

目前,主要观影人群也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一方面年轻人追求娱乐、冒险的精神,拥有反叛的心理,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与影片取得共鸣,产生认同;同时他们处在现代社会的高压力生活之中,很多年轻人选择电影进行心理放松,发泄压力,满足精神层面的享乐。另一方面,30岁左右的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负担得起相比电视和网络而言高昂的影院票价。调查显示:《西游·降魔篇》的主要观影人群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比例占六成左右,平均观影年龄为29.35岁。[8]因此,国产电影若想在票房上做出一定成绩,无论在前期故事策划,还是后期宣传发行,都要有意识地吸引年轻观众,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而《西游·降魔篇》凭借周星驰个人以及《大话西游》的强大感召力以及舒淇、文章、黄渤、罗志祥、周秀娜等新生代演员所组成的高星光度,对年轻观众形成了足够的冲击力,龙套演员成为看点,一年时间进行完善的3D特效等也同时构成强大的吸引力。

宣传方面,调查显示:观众观看电影《西游·降魔篇》的最主要原因是电视、报纸上的报道,比例占到31.6%。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微博使用、连续观影等都有一成以上的份额,最大的份额也只在三成左右。[9]可见,当前电影的营销是一个多元时代,宣传已不能孤注一掷,而要全方位各层次地覆盖。

在档期选择方面,春节连着情人节的档期让《西游·降魔篇》的吸金潜力倍增,90分钟的片长也比120分钟的大片能在一天内争取更多排片,《西游·降魔篇》的上映时段选择可谓一次黄金设计。虽然同档期上映的还有诸如《云图》《007之大破天幕杀机》等进口大片,但春节档中,喜剧、无厘头、周星驰、3D等标签使得《西游·降魔篇》显得更加亲民。

在香港方面,虽然《大话西游》所造成的连续收看效应不及内地,但面对同样的春节档期,周星驰五年磨一剑的来势以及林安儿、罗伟豪等组成的强大的特效团队和“亚洲最大摄影棚”的宣传造势制造了同样具有诱惑力的票房效应。虽然首轮放映之后收到了诸如“少儿不宜”“画面恐怖”等声音,但电影制作硬性实力的表现还是让电影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调查显示:周围熟人介绍去看《西游·降魔篇》的比例为16.9%[10],依靠影片本身的素质形成的口口相传效应让影片在放映第2—3周达到票房高峰。

通过票房走势图可以看见,不同于《大话西游》内地和香港的不同反应,《西游·降魔篇》香港与内地的票房走势基本一致。

相比较内地和香港的票房火爆,《西游·降魔篇》在美国的发行并不顺利,票房也十分惨淡。2013年3月7日在北美七家影院正式上映。3天共收获票房7456美元,在美国本周票房排名第76位。[11]分析其原因,除中美间文化差异导致笑料和情节难以取得共鸣之外,没有选择强势的发行公司也是重要原因。《西游·降魔篇》的北美发行方是木兰影业(Magnolia Pictures),该影业发行的影片几乎都是外语片、小格局的文艺电影和纪录片,在北美属于较为弱势的电影发行公司。他们曾购买并发行了《赤壁》和《投名状》,但票房成绩都非常一般。反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在北美市场取得超过600万美元的票房并入围奥斯卡,除影片本身的素质之外,还得益于获得强势发行公司的支持。《西游·降魔篇》的海外发行情况揭示出,除传统武侠功夫类影片外,中国电影的其他类型,如魔幻类型等,依然发行艰难,另外,在重视中西方接受差异外,选择强有力的海外发行公司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图1 《西游·降魔篇》内地周票房趋势(2.4-3.31)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http://m.entgroup.cn/589797/

图2 《西游·降魔篇》香港周票房趋势(1.28-3.10)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http://m.entgroup.cn/589797/

《西游·降魔篇》艺术评析

1994年底,《大话西游》在香港上映,表现平平,但随后在大陆火热起来,以至“大话西游热”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种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2013年春节,同样改编自文学名著的《西游·降魔篇》在大陆上映,15天半进账10亿元,刷新了《泰囧》上映20天破10亿的纪录,成为华语电影又一个10亿元传奇。两部改编自同一作品的影片,间隔近20年,公映后均取得很大的社会反响,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虽然《西游·降魔篇》的火热与当年《大话西游》的风靡和导演周星驰的个人感召力有一定关系,但观看完全片后不难发现,两部影片均是改编自传统文学名著后的独立文本,在叙事、人物设计、价值取向等方面各自独立,不仅不是“炒冷饭”,反而重新建立了一套可被当下认可的主题和价值体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主流思潮和受众心理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是一个价值颠覆的时期,大众社会心理表现出一种‘后革命’时代的典型症状。这种症状表现为消解、戏谑和颠覆一切宏大叙事,抗拒任何以集体、国族名义裹挟个人特性的意识形态宣教,排斥过于沉重的精神诉求,告别‘重’,转向‘轻’,告别严肃,转向滑稽和玩世不恭,质疑、嘲讽曾经主导社会的一切道德的美学观念。”[12]并且在这一时期,“人们对电影艺术的概念已经转向,大众文化占据主要位置,纯粹艺术的口吻显得软弱无力”[13],于是,《大话西游》的出现满足了90年代年轻人颠覆、解构的欲望并与当时的“后现代”思潮相呼应,最终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在这部作品中,原著中取经的神圣使命、师徒四人的关系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正邪之间的二元对立局面均遭戏谑,被从长久以来正统的意识形态“神坛”上拉下来,给当时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接受心理和价值观、道德感以强烈的冲击,具有极强的颠覆倾向,而在一切颠覆错乱之中,只有极富个人化情感的爱情是被保护在颠覆之外的,爱情主题的悲剧化书写让“爱你一万年”的台词成为经典,成为在社会心理大变革的90年代中不变的温存内核。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大话西游》出乎意料的火热是有一定偶然性的,与当时的社会心理变化、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革命时代后的个体意识高涨有着密切的关联。

而在有着过度解构倾向的当下,《西游·降魔篇》的价值体系显示出明显的重建倾向。在这部影片中,陈玄奘成为核心人物,不再是那个絮絮叨叨的和尚,而是一个敢于出手的“大勇之人”,他对自身和所从事的事业也有怀疑和不解,却又一次次地坚定信念,“儿歌驱魔”的设定在当下更易被理解为一种难能的单纯,呈现出一种可贵的理想主义色彩。唐僧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则被还原为最大的反角,从《大话西游》中代表自由的反体制斗士转变为甚至少有对白的猴妖、猪妖、鱼妖的妖魔化形象,不再有作为“人”的形象的七情六欲和性格设定,而是强化其妖的本性,并被暴力收服,对其邪恶的表现呈现出一种正统的观感。进入21世纪,人们不再盲目追逐个人主义,个体与群体、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二元思考方式被打破。陈玄奘和三妖的定位变化反射出导演周星驰对自身和新时期社会思潮的反思。

在道德立场上,《西游·降魔篇》更是显示出一种重建的倾向。不同于《大话西游》中处处弥漫的虚无主义与怀疑论气息,有关“大爱与小爱”的探讨、猪妖因背叛成妖的解释、儿歌驱魔、段小姐对陈玄奘的欣赏以及信念升华的结局,自始至终不见半点解构,而是持续地对道德的正面力量进行肯定,并对个人信念的坚守表示赞扬。结尾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大话西游》中世俗偶像取代神圣偶像的颠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信仰和价值的重建,以及敬畏感的还原。如来形象的建构还显示出较强的宗教色彩,因果报应、顿悟和对目标的坚守,反转的结局代表着理想价值的回归。

总的来看,同样是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之路的结局,《大话西游》显然更有悲情意味,人物更显得无奈、彷徨和无助。《西游·降魔篇》则体现出对终极目标的信心,对救世情怀的讴歌,对使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这些观念和价值的肯定与接受。同样的主题,如此大的反差,与导演的个人成长有关,更是两个时代社会意识和大众心理差异的折射。就两部电影自身而言,《西游·降魔篇》在批判力度上、在解构的锋芒上是略逊一筹的,这让许多期待《西游·降魔篇》再次造成心理冲击力的受众感到失望,但就它作为社会镜像反映的社会心理变化的状况而言,《西游·降魔篇》揭示的社会心理是更加成熟的,更富于建设性的。眼下,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道德感和信仰体系在社会经济大转型的过渡期显得尤为单薄,社会更需要具有正能量的建构式书写而非颠覆性的解构,我们应当欣喜于《西游·降魔篇》展示的心态成熟、包容而非幼稚、偏激,更应看到时隔20年的两部作品对于价值体系的往复审视和其背后的文化前进过程。

撰稿:崔文龙 2012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张智华 教授

附录

《西游·降魔篇》获奖提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