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县:千年古县,绿色之乡

易县:千年古县,绿色之乡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隶属于保定府易州。明洪武二年,易县省入易州,易州领涞水一县,隶属保定府。1913年降易州为易县,属直隶范阳道。1946年4月,恢复易县区划,隶属于察哈尔省。1958年10月,定兴、易县、涞水三县合并后统称易县。1960年2月,保定专区建制撤销,易县隶属于保定市管辖。1961年5月,易县与定兴县分县办公;1962年1月,易县恢复三县合县前的区划。2005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

易县:千年古县,绿色之乡

地情提要  易县古称易州,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北端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9°02′30″~39°35′50″,东经114°51′05″~115°38′12″。县境东西跨距67.7千米,南北跨距61.7千米,总面积2534平方千米。东与涞水县、定兴县,南与徐水区,西南与满城区、顺平县,西与涞源县,北与涞水县相邻。县政府驻地(县城朝阳西路23号)南距保定市区界60千米,西南距石家庄市区界170千米,东北距北京市区界110千米,东距天津市区界180千米,东南距雄安新区管委会驻地60千米。过境的京原铁路和国道112线,省道京赞线(S232)、宝平线(S241)、良顺线(良岗—顺平)、易定线(易县—定兴),以及张石高速(易县段67千米)、荣乌高速(易县段43千米)、京昆高速(易县段7千米),构成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大交通网络格局。南水北调中线易县段全长45千米,经过8个乡镇、46个行政村。

建制沿革  易县最早的人类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的北福地(行政村,隶属高村镇)史前文化。公元前21世纪有易氏部落在易水流域繁衍生息。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国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在今县城东南部建立燕下都。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在燕下都东南建固安县。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置故安县,属涿郡。隋开皇元年(581年)在北易水北岸置易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州东二里置易县;大业九年(613年),改易州为上谷郡,易县属上谷郡。唐代,易县隶属河北道易州,开元年间析易县地置五回、娄亭、板城三县。五代时,易县地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周,期间一度归辽。北宋属河北路易州,宋代和金代属河北西路易州。元代隶属于保定府易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易县省入易州,易州领涞水一县,隶属保定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易州为直隶州,辖涞水、广昌二县。1913年降易州为易县,属直隶范阳道。1928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易县属河北省。1939年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7月,易县地分建为易县、龙华二县,先后属冀西区第三专区、晋察冀边区第三专区、冀察区第一专区。1946年4月,恢复易县区划,隶属于察哈尔省。1949年8月以后,易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10月,定兴、易县、涞水三县合并后统称易县。1960年2月,保定专区建制撤销,易县隶属于保定市管辖。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易县又隶属于保定专区所辖。1961年5月,易县与定兴县分县办公;1962年1月,易县恢复三县合县前的区划。1995年1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保定市,易县从此隶属于保定市管辖。

自然环境  县境地处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沟壑四大类型,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其中与定兴县相邻的高陌乡是全县唯一平原乡。主要山峰有摩天岭、平顶山、五峰寨、云蒙山、狼牙山等,最高山峰摩天岭位于蔡家峪乡与涞水县交界处,海拔1813.3米。全县平均海拔约300米,地势由西向东下降明显,流水落差大,易患水灾。主要河流有北易水河、中易水河、南易水河、漕河、拒马河,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河流总流程216千米,年径流量9.35亿立方米,正常泄洪能力1580立方米/秒。全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四季分明。2018年平均气温12.3℃,年极端最高气温39.9℃,出现在6月27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7.4℃,出现在1月24日和12月29日。年降水量503.2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164.2毫米,出现在7月16日。全年无霜期202天;大风日数6天,极大风速20.2米/秒。年日照总时数2095.6小时,光照充足,为全县发展绿色新能源——光伏发电产业,提供着永续不断的可再生光能资源。

自然资源  地广林多生态环境良好。全县土地总面积253491.70公顷,居保定市各县(市)之首,其中农用地12284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6%。土壤多见褐土,海拔700米以上多见棕壤。耕地42486.32公顷,占农用地的34.59%。水域4271.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9%,其中河流水面3330.68公顷、内陆滩涂940.83公顷,分别占水域面积的77.97%、22.03%。宜林面积177466.67公顷,其中林地68574.87公顷,自然保留地107592.04公顷,以果园为主的园地6053.47公顷,荣获并保持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协会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磨盘柿之乡”称号;林木绿化率达55.76%,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天然氧吧”,系原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据环保部门监测,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浓度为2000~22000个/立方厘米,整体平均值为8324个/立方厘米,远超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的标准(1000~1500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2级以上天数达到198天,比2017年增加12天。

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易县地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革命老区功不可没,文物古迹和近现代重要遗迹随处可见。2005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境内有清西陵、燕下都、紫荆关、老子道德经幢、北福地史前遗址、圣塔院塔(荆轲塔)等全国和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登记在册的文物点130多处;易水砚制作技艺、摆字龙灯、铜雕制作技艺等国家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大龙华歼灭战、黄土岭战斗、北娄山烈士陵园、紫荆关抗日救国会旧址等数十处革命纪念地。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遍布全县,可开发的旅游景观(点)170多处,是河北省旅游资源大县,全省19个特色休闲县(市)之一,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域旅游示范区。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西陵为世界文化遗产,狼牙山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华北地区最大道教场所洪崖山、千年故城燕下都、义士丰碑荆轲塔、京南要塞紫荆关等景区景点驰名中外,千佛山、摩天岭分别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恋乡·太行水镇入选国家旅游局“2017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燕都古城列入“全省首批培育类特色小镇”。

水利水电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地下水资源总量1.14亿立方米,水质清澈,呈中性、弱碱性,PH值6.9-7.9。5条主要河流、2条跨流域引水渠(紫荆关“五一”引水渠和官座岭引水渠)以及安格庄、龙门、马头、旺隆等大中小型水库17座,使全县水电资源在北方独具特色。据测查,全县水电理论蕴藏量达30.64万千瓦。1991年、1995年易县先后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十五”期间全国(400个)农村水电电气化试点县,并顺利通过达标验收。截至2018年底,建成运行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2.986万千瓦;在建抽水蓄能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

矿藏类多量大品牌知名。已探明的矿藏有32种之多,主要金属矿有金、铁等,非金属矿有磷、膨润土石棉蛭石石灰石、花岗岩、建筑沙等,其中石灰石、花岗岩储量最大,分别为3000万吨、6000万吨。易县是“万两黄金县”“中国石材之乡”。1999年,天安门广场改造铺地石选用的易县151#花岗岩被誉为“天下第一石”。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之后,易县已经列为其建材供应基地。易县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天然瓦板岩生产加工基地,年产天然板岩480多万平方米,出口量占全国的80%。(www.xing528.com)

自然动物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有9大类、80多种;野生植物有977种,属华山植物体系。其中,药用动植物有全蝎、蝉蜕、五灵脂、沙参丹参、枣仁、柴胡、知母等30多种,全部野生药材近200种。

行政区划  全县辖9镇(易州、梁格庄、西陵、高村、裴山、塘湖、狼牙山、良岗、紫荆关)、17个乡(桥头、白马、流井、高陌、大龙华、安格庄、尉都、西山北、独乐、七峪、富岗、坡仓、牛岗、桥家河、甘河净、蔡家峪、南城司)、1个民族乡(凌云满族回族乡)、1个城管处(城区居民管理处)、469个行政村(居委会)、9个社区。

人口·民族·宗教  全县总户数208641户,年末总人口581244人,有汉、满、回、蒙古等28个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0.68%。少数民族人口33435人,凌云册乡是满族回族乡;西陵镇为典型满族聚居区;县城和高村镇西水冶、白马乡马家庄、凌云册满族回族乡大巨、塘湖镇塘湖等村是典型回族聚居村,马家庄回族居民占100%。城镇人口195430人,城镇化率为34.59%。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8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4.41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67亿元,同比下降15.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5.00亿元,同比增长7.7%。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2017年的19.4∶45.7∶34.9调整为2018年的21.0∶31.6∶4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6%。粮食总产量180909吨,同比下降4.61%;棉花总产量3.42吨,同比下降61.53%。财政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02亿元,同比增长46.5%;财政支出33.54亿元,同比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0亿元,同比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8元,同比增长1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794元,同比增长11.0%。年末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75.8亿元,同比增长12.6%。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0.52亿元,同比下降2.6%。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35亿元,同比下降38.5%。单位GDP能耗为0.668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3.51%。

(易县地方志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