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虽然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但是大部分国家都通过立法来推动本国央行持有黄金以及可以兑换黄金的境外资产。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金汇兑本位(又称虚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是那些选择金本位或者金币本位(Gold Specie Standard)国家的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本国货币可以无限制兑换其他国家的货币,被兑换国以外汇或者黄金作为平准基金,准备随时出售,实质是间接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的实行国,金币是被禁止和流通的,货币被规定法定的含金量,国内只允纸币银行券)流通。黄金和外汇同时成为了各国的国际储备。此时,纸币只能兑换外汇,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因而,黄金不能自动发挥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使得货币流通失去了调节机制和稳定基础,这也削弱了金本位制的稳定性,使得该体系不得不在美国大萧条的冲击下快速走向崩溃

1.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世界经济格局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大部分国家经济严重受损,但也有一些国家工业化程度和生产能力突飞猛进,经济实力急剧提升。这主要表现为英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海外资产严重缩水,资本债权下降了40亿美元,由第一债权国一下变成了严重的债务国;法国的海外资产损失了47亿美元,德国几乎失去了其整个海外资产。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制造业也失去了昔日的竞争力,出口的产品在境外市场不断萎缩。参战国为了筹集战争经费,在战争期间实行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导致了国内严重通货膨胀,使得战后各国的物价和工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由于上涨程度不一致,稳定的汇率环境也无法存在。而且,在工资和物价都上涨的同时,黄金价格却保持了原有的水平,这导致黄金产量的大幅下降,其中在1915~1922年间下降了近1/3。黄金数量的下降严重影响着生产力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不稳定汇率环境都使得金本位制无法恢复。

一战期间,美国大量的贸易出口和海外投资,使美国一跃成为了最大的债权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发展。美国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制度也在竞争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成立使美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逐渐将纽约打造成了世界金融中心。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与日俱增,美国也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世界经济霸主。

此时,英镑与美元之间的价格完全依赖于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价,不再受两国政府的干预。由于为战争融资,战争期间的英镑发行量过快,当1919年3月英镑与美元的钉住汇率制度被放弃时,英镑对美元的汇率由原先的4.86美元/英镑下跌为3.40美元/英镑,一年后跌至3.18美元/英镑,较战前平价时下跌了35%。对此,英国政府通过实行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恢复金平价和英镑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由于紧缩政策过度严厉,导致英国物价和工资双双急剧下降,失业率大幅上升。因此,这种状态的持续性将英镑兑美元的汇率提升到了1922年的4.22美元/英镑。之后英国减缓了严厉的紧缩性政策,其失业率开始不断下降,物价和工资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升,并呈现出相对比较平稳的态势,吸引了大量境外短期性资金流入英国。同时,美国在战争期间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其货币供应量也大幅增加。这些因素的综合,引发了英镑汇率的上升,其中最高时的汇率为4.78美元/英镑,已经十分接近原先的4.86美元/英镑。

这种自由浮动的汇率不仅仅在英美两个国家之间,主要资本主义工化国家之间的汇率基本上都处于自由浮动状态。除美国以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恢复到原先的黄金自由兑换状态,整个世界经济领域也没有明确的国际储备货币概念。受到战争的严重冲击,英国的工业生产和贸易出口都在持续地加速下滑,伦敦失去了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英镑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美元并没有及时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也没能够被全世界广泛地接受。因此,此时的国际货币领域并没有核心货币。

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汇率本身来调节国际收支,而不再考虑外部的不均衡。很多国家为了汇兑倾销而实行本币贬值的政策,也为了应对其他国家的汇兑倾销开始对外汇进行管制、对贸易进行限制,导致国际贸易不断萎缩,世界经济止步不动。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该体系的32个主要成员国于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经济与金融会议,讨论如何恢复金本位问题,最后却通过了采取金汇兑本位制(也叫虚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

2.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

该制度保留着金本位时期货币价值的决定基础,货币仍然规定含金量。金币被禁止自由铸造,也不允许其在国内流通,取而代之的流通货币是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英国、法国等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其黄金的兑换必须受到一定数量的严格限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其银行券只能用于购买外汇,而不能在本国直接兑换黄金,但是可以通过购买外汇的方式在金本位制国家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与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一个固定的汇率,前者将自己的黄金和外汇存储在后者作为平准基金,以便在外汇市场波动时抛售这些黄金与外汇来稳定外汇市场,维持汇率和本币稳定。各主要金融市场仍然保持着本国的通货与黄金的可兑换性。

在该制度下,金币退出流通领域,市场只流通银行券,也就是可兑换黄金的银行券代替了金币。在理论上,虽然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持有的银行券兑换成等量的黄金,实际上却不可能出现所有人都最高限额的兑换,这节约了黄金的使用量。但是,金汇兑本位国家将黄金和外汇存在金本位制国家,并将本国货币与金本位制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例,使得前者依赖于后者的货币,从而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等领域受制于后者。因此,金汇兑本位制的实质是一种附庸或者说具有殖民性的国际货币体系(陈彪如,1990)。

由于黄金用来充当货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发展所需要的国际清偿能力,与黄金密切相关的主要货币也逐渐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储备。因此,虽然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但是大部分国家都通过立法来推动本国央行持有黄金以及可以兑换黄金的境外资产。在1924~1932年间,25个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外汇数量和外汇占比出现了巨幅增长,其中1927年外汇数量增长了85%,外汇占比高达42.5%,具体情况详见图3-1。

图3-1 1924~1932年25个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量及占比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艾肯格林著.彭兴韵译.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黄金的数量。但是纸币不能直接与黄金进行兑换,而只能与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兑换,然后再根据这些国家的相关规定来兑换黄金,这就导致币值不稳定、货币供应和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不能起到相应作用。

虽然黄金数量得到了节约,但是黄金仍然处于短缺状态,而且分布也不均衡,导致黄金价格较一战前下降了35%~40%,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协调的平价关系和货币政策。如英国和法国分别以较高和较低的平价水平恢复黄金的可兑换,导致大量的黄金流出英国,其国际收支严重赤字,法国则成为了黄金流入国,国际收支处于盈余状态。

由于法国国际收支盈余主要是外汇资产,它于1928年6月通过立法禁止其央行存储更多外汇,并于1931年开始抛售以英镑和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兑换黄金,引发了其他国家对英镑和美元采取相同举措,加大了英国和美国的压力。这导致伦敦和纽约两大金融中心收回债务国的短期信贷,使得这些英镑和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消失,引发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到1932年,外汇储备在全球总储备中的占比只有8%,这加大了全球通货紧缩的压力。

3.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与崩溃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是在狭小的黄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节约了黄金的使用,但是无法弥补世界经济对整个黄金需求的缺口,更无法使用黄金来干预汇率波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各自为政,以各自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清偿能力,并对国际金融主导权和世界经济领导权进行了无序的争夺,导致这个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巨大缺陷和严重的脆弱性。在1929~1933年大萧条的冲击下,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完全瓦解。(www.xing528.com)

汇率平价格局的不合理是该货币体系的一个主要缺陷。在恢复金平价的过程中,各主要国家各行其是,导致部分国家币值被高估(如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丹麦克朗),另一些国家币值被低估(如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比利时法郎)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国际收支状况上。例如,英国因为战争的影响,出口和投资都出现了大幅萎缩,债务不断上升,经常项目由战前的顺差变成了逆差,典型表现就是英国在世界制成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由1913年的30%下降到1929年的23%,而同期美国的该数值却由13%上升到21%。因为金平价定制相对较低,法国在该期间,基本上保持着国际收支顺差和黄金不断流入的状态,这又加剧了英国等币值高估国家的紧缩压力,导致国际收支更加困难,整个经济状况更加严峻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与国际清偿能力无法正常运行。在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时代,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保证了资金能够持续地从贸易顺差国流向贸易逆差国,使得当时的国际贸易格局与国际资本流动相互补充。然而,随着战后英国的衰落,英国的产品出口已经无法满足境外的需求,资金输出也起不到促进英国产品出口的作用,上述的互补性也不再存在。随着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的崛起,它们在国际贸易领域对英国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使英国的国际收支陷入困境。而且,20世纪20年代欧洲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关税保护主义的实施,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引发农产品出口国贸易状况的恶化,使得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更加艰难。农产品出口国对外出口的减少直接使其收入下降,从而也降低了这些国家向工业化国家的进口,导致相应工业化国家出口市场的萎缩和出口收入的下降,使得原本已经陷入困境的国际收支雪上加霜。

一战结束以后,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分别将英镑、美元和法郎三种储备货币贷款发展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必要的储备资产。然而,随着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不断恶化,这些债权国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回收自己的贷款,引发这些国家储备资产的不断缩减,大量的黄金流向了债权国。其中18个债务国的储备资产(包括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由1928年的21.45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11.64亿美元,下降幅度高达50%。虽然6个债权国的外汇也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由于黄金的大量流入,其黄金储备出现了大幅上升,全球总储备出现了很大的增长。到1932年,这6个债权国的储备总额占整个储备的4/5以上(如图3-2所示)。

图3-2 1928~1932年6个债权国和18个债务国储备总量及占比

数据来源:引自R. Nurkes. 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perience: Lessons of the Inter-war Perio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4.

正如R.Nurkes(1944)所言,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引发了国际货币储备总额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外汇储备国将外汇兑换成黄金,更重要的是贷款国收回贷款,从境外收回大量外汇储备。由于兑换黄金导致外汇储备不断缩减,以及黄金不断流向债权国导致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清偿能力无法正常运作。

1929年10月爆发的美国证券市场危机导致股票崩盘、原材料价格暴跌。巴西、阿根廷等原材料出口国的对外出口骤减,国际收支陷入困境,黄金大量外流,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的环境下,美国的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美国的大萧条引发了美国工资和物价的大幅下跌,对此其他国家通过降低商品价格,以保持其出口竞争的优势。然而,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使得以前向美国出口产品的国家即使在降低价格的情况下也失去了美国市场。

经济危机席卷到欧洲大陆以后,愈演愈烈。1931年因为经济危机的冲击,导致奥地利最大的银行——奥地利信用银行倒闭,并且引发了德国Darmotsdter银行和德国国民银行以及大批小银行的倒闭。迫于大量银行不断倒闭的压力,德国政府宣布禁止黄金输出,实行外汇管制政策。

远离欧洲大陆的英国并没有独善其身。世界经济危机的恶化导致其国际贸易和海上航运的收入,以及境外投资的收益都大幅萎缩,国际收支陷入困境。因此,各国纷纷向伦敦金融市场兑换黄金,掀起了抢购黄金的狂潮,导致大量黄金流出英国。英国被迫于1931年5月停止英镑与黄金的兑换。

大萧条在美国越来越严重,导致美国大批银行倒闭、大量黄金外流,信用危机加剧。对此,美国政府不得不于1933年3月停止银行券兑换、禁止黄金输出,最后以美元纸币在流通领域流通,将黄金集中于美国国库,也就是从根本上彻底放弃了金本位。

1934年1月,美国宣布将黄金的价格提高到每盎司1美元。在美元贬值和英美两国放弃金本位的情况下,法国法郎和荷兰盾的币值呈现出偏高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法国的进出口贸易。法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由1929年的356亿法郎和319亿法郎下降到1934年的140亿法郎和137亿法郎。法国的国际收支也因此恶化,黄金外流现象严重,最后实行外汇限制、禁止黄金输出。

在大量银行倒闭和长期萧条的影响下,黄金集团已经无法维持下去,各参与国在1936年之前都重蹈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的道路,宣布本币贬值、停止黄金能兑换、实行外汇管制、禁止黄金输出,最终整个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完全崩溃。

4. 对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简单评述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它对整个经济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金本位制的优点,节约了黄金的数量,避免了当时世界经济的通货紧缩。其次,当时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实行本币贬值,进行汇兑倾销,但是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汇倾销活动。另外,由于该制度下的外汇储备具有利息补偿,这对工业化欠发达的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但是,该体系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崩溃,主要原因是它附带了太多的严重缺陷。第一,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的需要,黄金产量的增速度远远低于商品数量的增长速度,严重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而且,黄金存量在国家间分配的极不均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掌握着世界上绝大部分黄金存量,破坏了金币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的机制,以及金铸币流通的基础。第二,不同货币的币值不能被正确的估价,各主要货币为了各自发行国的利益相互激烈竞争,导致当时的均衡汇率并非真的均衡。第三,各国的经济政策更多的是维护本国经济的稳定和自身的利益,不再遵守金本位时期的“比赛规则”。如黄金流入国将流入的黄金冻结起来,而不是采取扩张性政策,导致国际收支失去了原有的调节机制。第四,美元、英镑、法郎等多种储备货币同时存在,但是美国、英国、法国却很少合作,导致外汇资金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金融市场大规模的流入和流出,变化无常,引发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动荡。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本币依附于美元、英镑等货币,因此美国、英国等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必将导致依附国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动摇,最终导致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第五,虽然当时的外汇也可以作为储备,但是更多的国家都是将本国央行持有外汇而不持有黄金的选择被视为损害本国形象的行为。这些严重缺陷的存在注定了该体制不可能长久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