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再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其发生机制和影响范围已经不同于以前的金融危机,我们需要在不均衡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及经济虚拟化这个背景下,来研究政府干预金融政策的演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需要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而采用高频钉住或低频钉住美元或欧元的汇率政策,其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发展都深受影响。

再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推动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虚拟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虚拟资本的比重大幅上升,虚拟经济呈现出脱离实体经济独立运行的趋势,金融危机的形成与虚拟经济范畴、金融自由化以及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关系越来越明显。当代经济虚拟化和全球不均衡的货币、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重要背景因素。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其发生机制和影响范围已经不同于以前的金融危机,我们需要在不均衡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及经济虚拟化这个背景下,来研究政府干预金融政策的演进。

传统研究常常把金融危机划分为银行业危机、证券市场危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但经济虚拟化之后,规模庞大的投机活动导致资金在债市、股市、汇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收藏业市场等之间循环流动并将它们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此情形下依据发生领域区分金融危机的研究方式不再适用,因为这样的划分模糊了现代金融危机中各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和整体性,割断了现代金融危机与虚拟经济整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次级债危机中,金融危机形成背景更复杂,通过杠杆撬动的资金链条明显被拉长,各种类新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发展已经跨越了银行、证券、房地产、汇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界限。2007年次贷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但迅速蔓延到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较强的冲击(参见图5-1),全球金融系统都受到重创。

图5-1 次贷危机全球金融系统损失分布图 (单位:亿美元)(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IMF季度报告。

很多学者认为次级债危机表明全世界在给美国次贷危机买单,为什么美国的次贷危机能迅速扩展到全球,而且还使得全球投资者一起承担损失?这就牵涉到美元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为摆脱经济滞胀和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推行了金融自由化,这个过程是在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下发生的,美国和欧盟获得世界货币体系主导权。Greta R.Krippner认为美国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是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发展的结果。以强大国际化货币为基础,美国国债和其他资产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外汇储备资产,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不断地从其他国家获得低成本、甚至是无偿的资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需要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而采用高频钉住或低频钉住美元或欧元的汇率政策,其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发展都深受影响。这些国家都持有大量美国等发达国家债券和货币作为外汇储备。麦金农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市场不开放,但实行钉住国际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容易过度负债,特别是短期债务过高的风险,即存在“原罪”问题;而依靠对外贸易实现经济高增长,带来大量顺差的同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则会出现“高储蓄两难”问题。在此情况下我们认为:第一,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已经涉及各金融领域,迫切需要从虚拟经济这个综合的视角来审视当代的金融危机;第二,由于金融自由化推动带来资本流动的全球性,再考虑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使得我们考虑金融稳定必须纳入国际货币体系的全球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