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70-1914年的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1870-1914年的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货币体系始发于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各国家普遍采用金本位制的时候。这是整个金本位国际货币制度的根源。这种具有国际性的以金本位制度为基础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金本位机制的国际化结果,是各自经济与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法律基础。

1870-1914年的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再认识

国际货币体系始发于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各国家普遍采用金本位制的时候。该体系的制度安排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该体系下的金本位制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纯粹的金本位制,此时金币作为唯一形态的货币在市场中流通,但是这种最为理想的制度未能在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出现过。二是美国和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实行金本位制,此时金币与可兑换的银行券以及其他形态的货币混合使用,两者同时在流通领域流通。三是部分黄金数量比较缺乏的国家(如日本)因为缺乏黄金而实行了完全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也就是说,当时在这些国家流通的货币全部是可以兑换的银行券。

金本位制的产生、发展,并且成为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它曾经的出色运行与走向崩溃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自然过程,而是由核心因素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自身必然的演变规律。

1. 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背景

作为最早的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其基础是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实行黄金与本国通货的自由兑换及其固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首先在本国实行黄金本位制及其后来这种制度在国际金融领域和世界范围内的延伸与发展。这是整个金本位国际货币制度的根源。

在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人们实行的货币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但是在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使得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生产能力和产品数量都出现了大幅的提升,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无论是国际间还是国家内部的投资与借贷的规模越来越大,商人之间以及国家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此时,国际经济领域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稳定性很强的货币本位机制来推动国际贸易运转和国际经济的发展。

由于此时的货币体系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黄金和白银同时充当本位货币。所以,只有约束黄金的供给与白银的供给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或者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变化才能维持稳定的货币本位机制。

然而,后来(尤其是18世纪50年代美国内华达发现的巨大白银矿藏,以及相关开发技术的升级之后)白银产量的剧增,以及这种状态的不断持续,导致银价金价出现了暴跌。金银两种本位货币相对价值的不稳定,两者的市场价格与官方定价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引发了“劣币驱良币”的现象。这将当时的货币机制推入了混乱的局面。

这种混乱的货币机制严重妨碍了当时世界工商业霸主——英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信贷。对此,英国于1816年通过《铸币法》,铸造金镑、发行金币,规定黄金与英镑的固定价格,将银币置于一个辅助货币的地位,并在随后的5年内废除了银币在小额交易中的法偿地位。1823年,英格兰银行在英国法令的允许下,恢复了银行券兑现,废除了对金币以及金块的出口限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金本位货币制度。葡萄牙作为当时的另一大海上贸易大国,与英国在贸易方面存在着频繁的往来和密切的关系,也于1854年加入到了金本位制行列。

同期,欧洲大陆的复本位制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且越来越严重。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导致工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剧增,以及运输技术的巨大变革大大提升了运输能力、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引发了各国削减关税的行动,使得国际贸易往来频繁、交易数量大增,导致很多国家内部流通着多种境外的货币。二是蒸汽机技术在铸币领域的应用,使得大多数铸币企业成为了符号货币。例如,当时法国铸币(法定铸币)的含金量较意大利铸币的含金量,人们就不断地将法国铸币贮藏起来,改用意大利铸币,导致意大利铸币在法国的泛滥,直接威胁着法国铸币退出流通领域的可能。鉴于此,法国于1864年缩减其铸币的含金量。之后,瑞士便士成为了含金量最低的货币,从而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开始改用瑞士便士,本国货币被贮藏,直接面临着被逐出流通领域的威胁。

这些国家已经意识到它们的货币其实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于是在1865~1890年的25年间召开了多次相关的国际会议,形成了拉丁美洲货币联盟和斯堪的纳维亚联盟,达成一致协议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以及希腊等国将它们的货币含金量统一在0.835的基础上。

19世纪的前六七十年,实行黄金本位制的英国,其生产和贸易的扩张速度最快。因此,当不可兑换的纸币取代银币在当时的俄国和奥匈帝国流通后,使得银本位德国以及东欧国家的外贸活动中不再具有任何优势。1870年7月到1871年5月的普法战争使得很多国家推迟了可兑换性,英国便成为了当时货币稳定的一个孤岛。由于德国对外贸易的大部分是在英国伦敦以英镑定值的信贷融资,因此它们的价值只有以黄金来衡量才能够稳定。另外,普法战争的战胜国德国从法国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建立了以黄金为新货币单位的金马克。鉴于上述两种原因,德国政府放弃了无约束的银币和银本位制度,采用了金本位制。

随着德国逐渐成为欧洲大陆实力最强的工业化国家,其实行的金本位制在欧洲大陆引发了连锁反应,大量白银从放弃复本位制的国家流入还在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进一步地压制了白银的市场价格,加剧了白银流入国家(也就是实行复本位制国家)内部的通货膨胀和实际购买力下降的直接威胁。解决这种威胁、消除发生货币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禁止银币的流通,废除银本位制。因此,法国及其盟国于1874年开始限制银币的自由铸造,在1878年完全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实行单独金本位制。之后的荷兰及其盟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实行了金本位制。俄国和日本也都于1897年放弃了原先的制度,实行了金本位制。在1900年,美国结束了长期的争论,实行了金本位制度。至此,各国间的货币关系已经被法定的含金量固定下来,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已经实行了金本位制。这种具有国际性的以金本位制度为基础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金本位机制的国际化结果,是各自经济与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法律基础。

作为王牌资本主义大国,其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决定性地位,在全球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具有相当的霸权地位。以伦敦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网和以英镑为核心的国际支付网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个角落。此时,英镑就扮演着国际贸易计价单位、国际间最主要清算手段以及各国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形成了以黄金与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因此,人们也将这种国际货币体系成称为英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Sterling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2. 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与特点

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是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黄金作为其本位货币,实行金币直接流通的货币制度,整个货币体系的基础是黄金。此时黄金充发挥了整个国际货币的职能,充当着国际价值尺度、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货币和社会财富标准,频繁地由一个国家向另外一个国家转移。

虽然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是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实行金本位机制的国际化结果,是建立在这些国家自己制定的相关货币法律与货币运行规则的基础上的,并没有统一、专业的相关组织维持并监督其运行。但是,它却包含着一些比较明晰的内容,以及各个金本位制国家自觉遵守基本规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各方面:一是金本位制国家的法定货币必须要有固定比例的含金量,并且随时可以兑换黄金,各国货币按照含金量的大小规定相应的比价;二是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储备是黄金,而且其发行货币的数量直接受黄金储备的制约;三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支付手段的权利;四是黄金充当国际化储备和国际结算的职能,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在各参与国自由流入与流出;五是各参与国的通货与银行券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数量的限制,自由地兑换具有相同价值的金币,或者将金币兑换成黄金。

在上述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运行了45年左右,主要运行机制与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黄金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因为黄金在该体系充当着本位货币,是各参与国的主要国际储备资产,被认为是价值的最后标准(Ultimate Standard of Value)。然而,当时的英国凭借着“第一工业生产大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日不落帝国”的政治霸权地位,以及英国在全球贸易、海上航运、国际金融领域的绝对优势,使英镑被广泛应用,伦敦因此成为了全球金融中心。为了促使更多的人使用英镑,英国政府规定在伦敦存储黄金不支付任何利息,而且还收取保管费,但是开设英镑账户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息。由于英国保证人们可以直接将手中持有的英镑向英格兰银行兑换成黄金,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更加方便、更具优势,使得英镑从实际意义上代替了黄金,充当着国际货币的职能,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当时世界贸易中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用英镑来定价的,90%以上的国际收支是用英镑来进行的,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也使用的是英镑而非黄金。

第二,各参与国货币的固定汇率由这些货币含金量的比例决定。由于各参与国家用黄金表示的本币价格是不变的,各国货币的汇率也是不变的。即使因为供求关系导致两国货币的汇率出现了暂时性的波动,其波动幅度也不超过两国之间的黄金运送点(Gold Points)。

在整个金本位制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大国的货币汇率一直是非常稳定的,没有出现任何升值或贬值的现象,所以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实行的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

第三,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在该体系下,某参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其储备的黄金就会外流,直接引发本国货币供应量的缩减,物价和成本同时下跌,本国商品在境外市场的竞争力提升,但是境外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就引发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转为顺差,黄金流入。反之,当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境外黄金就会流入,境内的本币相应增加,物价和成本同时上升,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因此转为逆差,黄金流出。

英国经济学家休谟(D.Hume)将这种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称为“物价—金币流通机制”(Price Special-flow Mechanism)。同时,这也是李嘉图(Ricardo)和穆勒(Muller)所描绘的调节过程,即当国际收支变动引起的汇率变动超出运输点时,就会引起黄金的流入或者流出。随后,黄金流入国和流出国的银行准备金出现相应的增加和减少,将引发相应国家货币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造成双方物价和成本随着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化。这导致贸易进出口的相应变化,从而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况,制止黄金的流动。因此,这种调节机制保证了任何一个参与国的黄金储备不会因为国际收支的逆差而枯竭。

第四,自动调节国际间的物价水平。由于生产黄金技术的不断创新导了致黄金的生产成本降低,以及新的金矿被发现与开发带来黄金数量的增加,导致各国的黄金储备随之增加,引发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增加,导致物价水平被提高。这种物价水平的提高自然也就提高了黄金的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导致黄金产量下降,各国的黄金储备也随之下降,这些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也相应下降。货币供应量的下降直接导致本国的物价相应下降。

另外,当黄金的供给出现短缺时,参与国的黄金储备就会减少,它们的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减少,物价也就随之下降。物价水平的下降直接降低了黄金的开发与生产费用,促进了黄金供给量的增加,从而引发了参与国黄金储备的增加和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提高了成产成本和价格水平。(www.xing528.com)

虽然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没有严格的国际货币组织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和严格的监管,但是它的运行机制却表现出了比较统一的特征。各参与国制定的相关法规与制度具有很大的趋同性,如黄金是唯一的货币材料来源以及本国法偿货币的含金量、自由兑换、自由流动和自由铸造。该体系下黄金的流动规律和流动方向,以及国际清算的规则和手段都具有很强的统一性。

3. 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积极作用与经济意义

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当时的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在这种环境下运行也对自身的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运行为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稳定的货币环境,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使得各成员国货币具有非常稳定的币值环境。这一方面保证了这些国家的物价稳定,提高了商品和信用在各国间的流通速度和流通规模,另一方面为人们计算生产成本提供了简单的方式和准确的尺度,保证了生产和投资不会受币值不稳定的影响,从而促进了整个世界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英国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100多年时间内国民收入增长了4倍多,美国1900~1930年的国民收入增长了3倍多。

第二,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该体系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各成员国货币以黄金作为核心点而联系在一起,为国际信贷的发行和国际债务的清偿提供了比较安全的环境,各国商品和资本流入与流出的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这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作为实行金本位制时间最长的英国,在实行金本位制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4倍,美国、法国分别增长了2倍和1倍。

第三,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在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下,各成员国货币的稳定性为国际资本借贷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条件,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短期资金的需求以及长期资金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因此,这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资本借贷业务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数量也迅速扩张。稳定的汇率制度为各成员国扩大证券融资规模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前10年间,全球发行的债券总量为761亿法郎,最后十几年间的规模为1978亿法郎。

第四,较好地协调了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在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下,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自身的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其次是本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如物价稳定、就业稳定等)以及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比较有效地协调了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下,黄金作为各成员国货币的基础,扮演着国际货币的角色,为了各国经济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而架构了良好的纽带。该体系下币值的稳定和固定的汇率制度为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协调各成员国经济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与崩溃

当时的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为国际金本位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也为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更稳定的经济环境。然而,该体系自身的缺陷,以及资本主义矛盾的积累导致破坏因素也越来越多,其运行越来越困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冲击下,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不断衰落,最终走向了崩溃。

第一,不对称的经济地位和支配权力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英国作为当时最大的工业国和最强的经济体,不断地向海外输出大量工业品和巨额的投资,将伦敦打造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英国凭借着这种实力走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核心位置,其他国家都处于外围(但是不同国家的外围层度是不一样的)。由于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位置,英国对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和支配权力,英镑也因此成为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货币。

英国凭借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对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长期贷款,使得其他国家更广泛地使用英镑,与伦敦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控制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关系。这种不对等的货币制度,为那些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工业化国家(也是该体系的核心国)带来了巨大收益,但却严重损害了其他弱小国家(该体系中的外围国家)。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均等导致了资本主义矛盾的巨大冲突,而且越演越烈。

第二,黄金的流动导致国内经济无法处于稳定状态。由于英镑在当时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以及英国对国际货币秩序的支配作用,使得成员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可以通过向英国借贷英镑进行弥补,而无需输出黄金。同时,经常项目顺差国可以通过对外贷款和海外投资来缩减其数量。因此,该体系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只针对于经常项目,而不包括金融与资本项目。

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本位货币是黄金,各成员国货币的供应量取决于其黄金的供应量。随着黄金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新金矿的不断被发现,黄金的生产和供给就开始波动,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波动,直接引发价格的波动。价格的变化必将引发进出口贸易的改变,导致黄金在两国间的流动。对于黄金外流国,其国内货币供应量必将减少。对此,这些国家通过提高本国利息率,引导境外资金流入。

这种因为黄金流动所引发的国内货币供给量的波动,国内价格的变化,利息率的无序调整,以及国际贸易的变化导致国内经济很难处于稳定状态。

第三,对国际收支逆差的人为调节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的衰退。由于当时的各国中央银行与货币当局通过多种方式来削弱黄金流出对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不是完全由金本位制进行自发的调节。为了应对黄金流入引发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中央银行通过向金融市场抛售证券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反之则从金融市场买入证券。同时,中央银行还通过调整利息率和贴现率以影响信贷规模等措施加以配合。

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在不同国家的重要性有着很大的差别,以及金本位制实力强大国家的相互作用使得小国在该体系下处于被动地位。在当时的条件下,国际收支顺差国一般都是将流入的黄金冻结起来,因而只有国际收支逆差国在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

由于黄金的储备严重影响了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在国际收支调节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逆差国通过调整利息率、贴现率以及央行的其他政策对国际收支的人为调节都受到很大的制约,也使得那些处在外围的小国经济不断萎缩,导致整个世界经济的衰退被加速。

随着资本主义大国工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大国对全球黄金的占有越来越多。到1900年末,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等五个资本主义大国的黄金占全球总额的2/3,这严重削弱了外围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此时,上述五个资本主义大国将大量的黄金储备在本国央行内,让本国货币在世界经济领域流通,这严重影响了货币的信用。当时很多国家大量发行银行券以应付因为备战而急剧增加的财政赤字,这直接导致银行券越来越难以兑换黄金。黄金自由兑换的原则因此被彻底破坏。

由于备战国基本都处于紧急状态,商品的对外输出锐减,黄金外流严重。对此,各国纷纷对黄金进行严格管制,限制其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这进一步破坏了金本位制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禁止黄金的出口,实行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导致国际汇价剧烈波动。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因此不再具有任何稳定性,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也彻底走向了终结。

5. 对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简单评述

金本位制一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大量的经济学家、银行家、政治家的青睐。他们认为该国际货币体系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维护了稳定的汇率制度,使得经济快速增长、物价十分稳定、国际收支相对平衡,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从1870年形成到1914年崩溃的44年间,世界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国际关系也处在一个非常稳定的时期,经济没有受到外部的干扰,没有引发严重战争。

金本位制创造的固定汇率制度与稳定的物价环境,为当时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资本的借贷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经济环境。很多国家为了推进本国工业和生产的发展,不断地向英国购买相应的商品,产生的贸易逆差可以通过英国的资金来弥补,从而维持了国际收支的平衡。这一切都大大促进了当时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但是,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全球黄金的绝对控制,以及不对称的经济地位和支配权力,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由于国际收支逆差国实际上承担着调节国际收支的负担,其货币收缩阻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严重的失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加深,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局限性也越来越严重,其变革就不可避免,即使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会因为其他的因素导致其彻底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