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政策及外商投资法制

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政策及外商投资法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来西亚在获得独立后,根据国内社会和经济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了符合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政策和计划,并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和补充经济政策和发展目标。针对上述不利局面,马来亚政府结合当时国内发展实际需求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实施和执行,促进了马来西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和改善了马来西亚国内种族之间的贫富分化问题。

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政策及外商投资法制

马来西亚在获得独立后,根据国内社会经济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了符合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政策和计划,并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和补充经济政策和发展目标。经过近60年的努力,马来西亚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跻身于中等偏上收入的工业化国家。

1957年建国之初,由于受到英国长期殖民统治的不利影响,马来亚(马来西亚前身)经济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马来亚呈现出外资企业较为发达和本地民族企业发展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针对上述不利局面,马来亚政府结合当时国内发展实际需求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

为了及时总结过去几年国家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发展经验,合理规划未来几年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马来亚自1956年开始制订并实施“五年计划”。由于当时国家名称为“马来亚联合邦”,因此,马来亚实施的前两个五年计划,即“1956—1960年五年计划”和“1961—1965年五年计划”为马来亚五年计划。1963年9月,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此后实施的五年计划,称之为马来西亚五年计划。自1956年至2015年,马来西亚一共制订和实施了2个马来亚五年计划和10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马来西亚过去五年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分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国家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安排具体的土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缩小社会不同种族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国民收入生活水平。

1956—1970年期间,马来亚(1963年后为马来西亚)实施了2个“马来亚五年计划”和1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考虑到马来亚独立后“殖民经济”特点,再加上当时马来亚国内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一时期3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核心目标,并采取“农业发展为基础,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政策。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马来亚政府于1958年颁布了《新兴工业法》,规定了以税收优惠为主导的工业投资鼓励措施。《新兴工业法》具体规定了新兴企业的范围、认定标准,并规定符合《新兴工业法》规定条件的企业经审核可获得新兴工业企业证书,并依法享受企业自生产符合条件的新兴工业产品之日起2至5年内40%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新兴工业法》同时保证私人企业的非国有化,允许私人资本自由流通,不限制利润的汇出。该法经过近8年的实施,马来西亚的工、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马来西亚对外国产品的依赖,马来西亚国内的替代进口产业初步形成,同时也有效改观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过低的情况。

1960年,马来亚政府设立了工业发展金融公司,为私人制造业提供中长期贷款。这些措施初步解决了马来亚建国之初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步向多样化的工业体系发展。在马来西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66—1970年),马来西亚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各项经济指标都得到大幅提升,如国内生产总值从1966年96.2亿林吉特,增长到1970年的118.2亿林吉特;人均国民收入从1966年的960林吉特,增长到1970年1070林吉特;货物进出口总量从1966年的72.2亿林吉特,增长到1970年94.5亿林吉特,且始终保持货物进出口顺差地位。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马来西亚的工业结构得到了有效改善,初步建立起了包括木制品、家具橡胶制品、有色金属制品、印刷品、食品、服装、鞋类产品等在内的工业体系,基本改变了过去消费品严重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工业的正常发展,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失业问题。在农业领域,政府鼓励农民垦荒,发展多种作物种植和经营策略。这些举措逐步改变了独立前农业种植单一、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www.xing528.com)

1971—1990年期间的20年时间内,马来西亚制订并实施了第2到第5个五年计划。与其同时,马来西亚确定了《第一个远景计划纲领》(1971—1990年),这是马来西亚实施的一个长期发展计划,即新经济政策计划。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宗旨是发展经济,消灭贫穷,通过实施经济重组和社会重组,解决马来西亚种族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实现社会财富的相对均衡。这一时期的五年计划在内容制订方面贯彻了上述新经济政策基本宗旨。第2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加大对马来西亚各地土著人的扶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消灭贫穷,重建社会经济秩序。第3到第5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仍然延续了马来西亚先前所确定的“消灭贫穷,重建社会经济秩序”的目标。政府进一步加大在农业领域的扶持力度,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灌溉系统、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通过投资优惠、股权限制等方式,激励包括马来族在内的原住民积极参与现代工业建设和发展,进一步缩小马来西亚种族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实施和执行,促进了马来西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和改善了马来西亚国内种族之间的贫富分化问题。马来西亚国民生产总值从1971年的129.55亿林吉特,增加到1990年的1190.81亿林吉特,20年间增加了8倍。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9%。这一时期,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性地排在东南亚国家前列。1985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4.7亿林吉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841林吉特,人均国民收入为2548林吉特,被世界银行列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1991—2000年期间,马来西亚制订并实施了《第二个远景计划纲领》(1991—2000年)和第6及第7个五年计划。1991年,马来西亚政府还宣布了要在2020年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2020年宏愿”计划。《第二个远景计划纲领》在延续过去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发展政策,并确立了以下新的发展内容:逐步解决社会最贫困群体的发展问题;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基础工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多种渠道扶持马来人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平衡来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第6个五年计划主要内容是促使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方式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尤其是技术密集型方式转变。为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马来西亚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加大科学技术研究投资力度,并陆续建立了马来西亚科学与工艺资讯中心、国家科学中心等机构;二是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限制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是政府加大教育投资,鼓励外资企业设立技术培训机构和技术开发机构,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马来西亚第6个五年计划取得圆满成功,被认为是过去所有五年计划当中执行得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1351.1亿林吉特,增长到1995年的2224.7亿林吉特,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8.6%,超出原计划7.5%的预定目标。人均收入从1991年6919林吉特,增加到1995年的10251林吉特,也超出了原定计划目标。马来西亚第7个五年计划主要解决“六五”期间出现的经济发展问题,并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社会重组以及改变各种族收入平衡问题作为重点发展目标。由于1997年从泰国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1998年马来西亚实际GDP严重衰退6.7%,制造业衰退10.2%。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马来西亚政府先后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经济活力的措施。199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马来西亚经济开始逐步好转。2000年,马来西亚各项经济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001—2010年,马来西亚先后制订并实施了第8和第9个五年计划。2001年4月,马来西亚政府还颁布了《第三个远景计划纲领》和第8个五年计划。《纲领》规划了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了下列重点发展内容:发展知识型经济和社会,通过知识来提高各产业的竞争力;扶贫济弱、缩小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增强土著居民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利益分享;促进人力资源发展,培养知识型的熟练工人。第8个五年计划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一是促进马来西亚经济从传统经济模式向知识经济发展;二是加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三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和国家财富分配方式,提高社会稳定性。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2104.8亿林吉特,增加到2005年2597.3亿林吉特。在“八五”期间,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平稳,经济竞争力和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已经走出了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阴影。第9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延续了过去五年计划中推进马来西亚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发展目标,分析了新形势下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九五”计划确定了下列重点发展内容:一是将信息、太空能源生物科学、服务业等知识型行业确定为重点发展行业;二是制订和出台多项优惠措施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鼓励私有部门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是继续加大教育投资,改善义务教育体系,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四是加强包括交通医疗、水电、居住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五是推进马来西亚新农业经济发展,鼓励利用生物科技等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011年,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执行第10个五年计划。“十五”计划的主题是“经济繁荣与社会公正”。“十五”计划将私营经济和创新行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及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多渠道、多途径为社会各界培养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以确保社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2020年使马来西亚成为高收入国家的“2020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