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种实现英语教学法的关键操作—语用实践要点

一种实现英语教学法的关键操作—语用实践要点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正确合理地运用语用原则语用原则是语用规律的体现,也就是学生如何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要遵循的原则。脱离语言内容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很难实施的。在语言的输入阶段,要十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与文化的共同输入,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内化,实现基于语境的语言输入和吸取。

一种实现英语教学法的关键操作—语用实践要点

(一)把握语用要素,提高语用能力培养的实效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要从语用要素着手,不知道语用要素,也就意味着教师对语用教学缺乏必要的教学专业准备,培养学生的语用就是一句空话。语用有四个要素:话语意图、语境、对象、表达方式

(1)话语意图。人们在言语行为中通过语用含义表达出来的话语目的或者动机称为话语意图,即言语行为的目的或动机。“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或者叫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反映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和真正动机。

(2)语境。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包括:话题、上下文、情景、交际双方关系、民族心理等方面。

(3)对象。参与言语行为交际过程的人物,主要有发话方和受话方。

(4)表达方式。以直接言语行为方式或间接言语行为方式作为表达方式。

这四个语用要素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转化为语用能力。

(二)正确合理地运用语用原则

语用原则是语用规律的体现,也就是学生如何得体地进行文化交际要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不能仅作为语用知识进行教学,必须成为学生语用能力来培养。

1.语用合作原则。语用合作原则包括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要让学生在交际中,使自己说的话达到交谈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质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不要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The maxim of relation),语言交际前后说话要贴切,有关联。

2.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包括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分歧,尽量增加双方一致。不要强加,即不要干预别人的事情。选择准则,提供选择,即让听话人自己决定。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友好相待,即双方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礼貌原则尽管其基本形式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现方式会有差别。

3.正确原则。主要指语言的正确表达。避免歧义,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累赘,说话要简要,说话要有条理。

这些语用原则在教学中常被忽视,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语言知识,不在乎真实英语环境下的交际,也就是“哑巴英语”,不需要让学生遵循语用原则和有良好的语用能力。我校的“四语”教学强调的是在英语环境下的语用,因此在教学中融合这些原则是必须落实的。在实施语用教学时,要关注把静态的语用知识变为动态的语用能力,要让语用的共性适应语用的个性,要依靠语用把意义与语境相关,把语言交际中出现的多义不确定变为单义确定。

(三)掌握跨文化的主要结构,提高语用能力

跨文化是英语教学要素之一,也是英语教学的内容之一。在跨文化教学中“文化”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其融合在英语学科的教材和教学之中;第二方面,其基础内容是英语知识和技能,是英语教与学中的基本内容;第三方面,其重点内容是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是基于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其重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语言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能力)、语用能力(就具体技能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语言能力、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交际策略能力)、文化创造力(包括文化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整合能力)。这三方面的跨文化内容不是孤立地进行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必定融合在基础英语教学内容中,融合成一个整体性教学内容。脱离语言内容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很难实施的。基于跨文化的英语教学必须掌握两个基本结构:一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结构;二是语言能力(听说读写)与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互动结构。通过听说读写活动的开展,将语言内化,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文化的外化。

在教学中必须关注语言在长期使用中积累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通过跨文化学习,感受跨文化差异,不断增进对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了解,消除因文化差异对学生英语学习造成的障碍。英语与汉语中有不少词语有其自身的附加意义,如颜色、动物等常用词,小学生不知道这些单词的隐含意义,往往会望文生义产生语言文化差异的错误理解。例如:

He is blue today.(他今天很难过)

He is a black sheep.(他是害群之马)

These are green hands.(这些都是新手)

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他体壮如牛)

又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追求好事成双、双喜临门、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六六大顺、十全十美。而英语国家的人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用整百整千。例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曲解词义、颠倒错指、词句遗漏、交流失体等各种障碍。

(四)运用文化性输入与输出提高语用能力

在目标语学习中获得文化的语用能力,重在以语言输入与输出为承载体,因此提高语用能力必须借助文化性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这首先要进行基于文化的语言输入。在语言的输入阶段,要十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与文化的共同输入,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内化,实现基于语境的语言输入和吸取。同时要进行语言的输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的,学生应该有机会在英语环境中使用语言,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生应该尝试使用语言,他们就能有机会检验自己语言输出的语用正确性。最后,要关注语言输入与输出并举。语言输出是对语言输入的补充,它们都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基于文化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增加跨文化含量,教给学生真实的英语环境,把课堂中所学的英语都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关注英汉表达的差异,提高言语得体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首先要教学生怎样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怎样从复杂的语言中加以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英汉语言的差异,提高言语得体。中国学生学英语常受汉语思维的干扰,出现“中式英语”(Chinglish)。中式英语是口头或书面表达不地道的英语。Chinglish是由Chinese和English两词拼缀而成,中式英语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都是中国式的,主要是以直译、硬译的方式表达英语的原意,曲解原义,这样的结果是导致英语交际的障碍。由于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对同一事情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必须不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例如,在商店里,营业员问顾客“你想买什么?”,必须纠正学生套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出现“What do you want?”的语用失误,让学生用英语的习惯表达:“What can I do for you?”又如,当你给他人帮助后,人家说道:“Thanks a lot.That's a great help.”你答道:“Never mind.”这种回应是语用失误,按照中国人的自谦习惯的答语,不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思维习惯,可以用“You are mind.”作答。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应避免中式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信息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了解语言不同的交际功能。类似这样的差异会反映在众多的如问候语、自谦语、祝福语、致谢语、恭维话、称谓语、吉祥语、禁忌语等中,在教学时要关注英语与汉语语用差异,以便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www.xing528.com)

(六)文化负载词的语用能力培养

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同时发展两种能力,即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也称文化能力),才能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把词义与文化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语言,又锻炼学生对词汇文化内涵的敏感性,提升趣味性。文化负载词汇教学方法简述如下:词义+ 文化知识。具有这些附加的联想意义的词汇统称为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它们与一般词汇不同,都具有不确定和可变化的特性,并且都能进行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分析。

学生要把握英语词语的语用,应该掌握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

(1)词语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意义

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例如,“猫头鹰”在汉语中为不祥之鸟,由于它在夜间活动,迷信的人把它的叫声与死人相联系;而Owl在英语中却是智慧之鸟,是森林中的智者,因而“as wise as an owl”常用来形容聪明的人。

又如,在中国人的心中,“龙”是权力、吉祥和力量的象征,古代人们常用“龙”象征帝王的尊贵地位。汉语中有许多和龙有关的成语带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生龙活虎”等。而西方人对“龙”却没有好感,因为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种吐火伤人的怪兽,象征凶残、邪恶。因此,西方人对中国人自称是dragon's descendants(龙的传人)感到无法理解。

(2)反映民族特有概念的词汇语义

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无。在各自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很难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对应词,大多数英美人没有吃过“粽子”“饺子”,没有穿过中国的“旗袍”,也不会中国的“气功”,对某些特定时代背景下独有的“同志”“下海”“下岗”等词汇更是不知所云。汉语中的“精神文明”一词也很难找到英语对等词,若译为“spiritual civilization”似乎是对等的,但英语国家的人无法理解其确切的含义。类似的例子还有“客气”“关系”等。英语中的某些词若不作解释,对中国人来说也会造成理解困难,如motel(为开汽车的游客开设的、有停车场的旅馆),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owboy(牛仔,指传奇式的浪漫型的美国西部骑士)等。gentleman和privacy就分别被朱光潜先生和钱歌川先生列为无法翻译完整的词,因为汉语中没有一个词能表达其全部的意义。

(3)体现文化内容的习语和典故

习语和典故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各国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属于农业大国,百姓自古多以农业为生,生活的习语多与耕种有关。例如,五谷丰登、男耕女织、拔苗助长、丰衣足食等。而英国是一个岛国,住在沿海一带的人靠海为生。因此,许多习语都表达英国人的这种生存环境。sea和fish这两个词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例如,drink like a fish(喝得快),fish for(摸索探寻),a big fish(大人物),a cold fish(冷漠的人),a poor fish(可怜虫)等。

(4)非等值词语的文化含义

在英语中非等值词语的文化含义常会让学生产生语义困惑。例如,汉语中“家庭”概括的范围一般大于英语中的family,常常包括祖父母在内。英语则指的是丈夫、妻子和孩子,通常不包括上一代人。再如,drugstore除了出售药品外,还出售糖果、饮料、胶卷等,甚至还能喝上咖啡,不等于汉语的“药店”,与中国的药品专卖店大不相同。英语中的peasant带有贬义,相当于汉语里的“乡巴佬”和“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而汉语中的“农民”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不含贬义。这就是不同社会文化对语言产生不同影响的结果。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上,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必须熟悉一些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尤其需要掌握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七)掌握跨文化表达教学策略,培养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表现在交际中提高语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跨文化表达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步提供语用能力。

1.文化比较正确的表达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英语与汉语的比较让学生把握跨文化差异。例如,在教中外传统食物时就进行语言比较。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又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喜欢喝茶,吃米饭馄饨、饺子、面条,英语语言国家的人喜欢吃hotdogs,hamburgers,sandwiches,pizza,toast,jam,salad,coffee and soft drinks。再如,通过教材中的中西传统节日的比较,让学生掌握中国的the 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节日同时,还增加了Dragon Boat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等,以及英语国家的Christmas,Mother's Day,Thanksgiving Day等。在初步了解中西方不同节日后,要求学生运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表达对节日的庆贺等。

2.社会文化差异表达策略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英语语言表达中的文化差异,如关于姓名称呼,初学时学生往往用汉语姓名称呼方法,英语姓名常出错,如Linda Jane Smith这个姓名是全称,对middle name不易掌握,更容易把first name、last name(surname)前后位置颠倒,因此要认真进行语言文化培育。另外西方人一般重视个人隐私(privacy),在交际中十分留意。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在交际时不要简单地直接问西方人的年龄,尤其是女性,也不要过分关注交际对象的身体状况,对他人病因的“刨根问底”会引起反感。也要求学生在与英语国家人交往时不要轻易询问个人住址电话、收入支出、婚姻状况、个人经历等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使文化交际得体。

(八)创设语境体验语用,发展语用能力

重视语感培养中的语用能力提高。具备了语感,使用语言时便不再过多地关注语法、词汇、语体等方面的正确性,而是关注言语内容、交际目的和文化标准等方面的准确性,即在使用英语时,忘记在使用英语,这时的语言和意识一起流动,英语使用者处于完全自主、自由和自然的状态,这是一种会运用语言的标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设语境,如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对象等,教材中大量的对话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供了极好的素材,把这些对话设计成一个个交际语段,让学生进行交际性操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语境中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语境中学习正确运用英语,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交际障碍。在教学中,应遵循“Tell me,I will forget.Show me,I may remember.Involve me,I can understand.”这个理念,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有关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还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导游”“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等各种模拟活动,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活动对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语用能力与提高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都颇有益处。

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语境制约语言形式的使用、语义的表达和理解;具体的词汇意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准确化、清晰化。因此,只有通过语境中的具体语言实践才能帮助学习者真正掌握、获得语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氛围,使学生能够体会语境的感染和暗示,主动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自然交际,学习地道的英语。

(九)综合运用教学资源,创设语用培养的条件

语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语言资源,不断地整合这些资源。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作媒介,利用现有的文本内容作即时文化导入和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用目的语讲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现象关注文化背景,真正理解文本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和直观教具,把旅游、音乐电视所反映的文化现实和语言内容结合起来,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以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吸收更多的英语国家文化。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特别是英语文化节、英文歌曲演唱、英语角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标准的英语语言素材和多种英语交流,从而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另外,教师自身良好的语言素养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用教学资源。教师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语音、语调正确,自然、清晰,语言表达规范,流畅、得体,在教学中不断与学生进行目标语交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用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