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概述

国家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概述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需要规划和建立既符合国家信息化规则,又有利于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图1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框架3)撰写标准科技报告撰写标准的目标是确保科技报告内容完整、数据翔实、逻辑严谨,使其具有可读性和可交流性,保证国家创新性研究成果得到及时的记录、积累与共享。科技报告的类型标准对科技报告的类型进行统一定义。除了科技报告产出测定标准、呈交流程规范、质量评估

国家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概述

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在建设中如何保证科技报告的撰写质量及完整收集,如何保障整个管理系统的优质高效和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确保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如何在做好密级和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提下,有效交流和利用科技报告,实现资源共享,确保体系的安全和可靠,都是科技报告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所以,需要规划和建立既符合国家信息化规则,又有利于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

1)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科技报告的产生和应用涉及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组织、数字化保存、知识产权管理、安全控制、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从整个科技报告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生命周期出发,系统地认识标准体系内容、层次和关系,根据业务模块来解构和关联体系内各个层次和类标的标准规范,深入分析各个标准规范在整个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标准规范的关系,按照科技报告资源与服务的可形成性、可使用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来选择、规划和制定标准规范的体系架构和具体建设内容,形成相对完善的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及应用支撑环境

实用性原则:科技报告体系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同性质的科研活动、不同类型的项目会产生不同的科技报告,各科技管理部门、各科技计划对科技报告的产生和管理会有不同的流程和要求;同时,科技报告作为一种特种文献资源,在收集、保存、管理和利用方面与其他类型的文献信息明显不同,需要逐级呈交、分层分级保存、受控受限使用,因此,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应用实践出发,深入分析科技报告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需求,兼顾各方实际,强化标准规范的实用性、适用性和方便性,建立健全支持标准体系实际应用的操作方法、技术工具和支撑系统,确保标准规范的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

开放性原则:标准体系的开放性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积极采用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标准的前瞻性和技术含量。科技报告是科技信息的一部分,其标准建设也处在社会信息化标准的大环境中。必然会受到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等其他领域标准化的影响,需要充分采用、吸纳、借鉴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技术标准,以保证标准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先进性和互通性。二是在标准体系建设中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科技报告和相关领域的标准规范的发展,借鉴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的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业界通行标准,有效保障标准建设与国际主流标准接轨。目前,可供参考的国际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5966“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美国国家标准Z39—18—2005“科学技术报告编写、提交和保存”、Z39—23“美国技术报告号创建标准”等。

2)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建立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要在全面调查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的基础上,遵循国家信息标准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已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围绕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针对科技报告工作的业务特点和服务功能的总体需求,规划科技报告技术标准的体系框架,制定标准明细表,确定所需标准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各类标准的主要内容,从而确保科技报告工作在高起点上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有序和高效发展。

科技报告技术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标准,是指具有基础性的、特定用于科技报告的产生、管理和交流的标准,需要专门制定,例如科技报告撰写标准、编号标准、保密等级代码、服务规范等,是科技报告的核心标准。另一类是通用标准,指具有共性的、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的标准,可以借用业界已有的通行标准,例如内容标记语言、元数据规范、数据格式、长期保存、信息组织、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标准。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的设计必须根据科技报告管理的结构体系和内在规律,统一体系结构,统一术语定义,统一数据描述和交换格式,统一信息分类编码,统一设计与实施方法。科技报告完整的生命周期可分为资源形成、资源组织管理、资源加工保存和服务交流利用四个阶段,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按应用阶段和具体内容可分为撰写标准、组织管理标准、加工标准、服务标准四个子体系,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3)撰写标准

科技报告撰写标准的目标是确保科技报告内容完整、数据翔实、逻辑严谨,使其具有可读性和可交流性,保证国家创新性研究成果得到及时的记录、积累与共享。科技报告的撰写标准包括编写规则、类型标准、审核规范等。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是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中最核心的标准之一,主要对科技报告的结构、构成要素及编写、编排格式等进行规定,确保科技报告结构规范,段落清晰,简明易读,以及科技报告的基本信息项完整、准确、格式统一,便于统一收集和集中管理,也便于信息系统处理和用户检索查询。科技报告编写规则主要包括编写格式和内容要求两大部分。编写格式对科技报告的封面、辑要页、题名、目次、引言、正文、结论、建议、参考文献、附录、索引及具体文字、图、表的编排格式等进行详细规定。由于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在研究方法、过程描述、结果表达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对科技报告的内容构成或技术过程做出统一规定,所以,科技报告的内容要求则比较原则,主要提出普适性、归纳性的要求。科技报告内容组成一般由引言开始,主体部分包括相关的理论、方法、假设、实验、设计、研制等过程描述,并讨论结果,阐明结论和建议,最后以参考文献和附录结尾。

科技报告的类型标准对科技报告的类型进行统一定义。依据项目本身性质、课题进展情况、技术研发过程等,科技报告包括考察报告研究报告、设计报告、分析报告、实验报告、工程报告、生产报告、最终报告、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等,不同类型的科技报告具有不同的科技参考价值和科研管理特征,需要进行统一的界定和分类,方便科研管理和学术交流的使用。科技报告的审核规范主要规定科技报告格式、质量、密级的审核主体、审核责任、审核标准、审核流程,确保科技报告的撰写质量和内容安全。

4)组织管理标准

科技报告的组织管理标准主要用于科技报告的收集、保存、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收齐收全科技报告,并长期、安全保存和管理。除了科技报告产出测定标准、呈交流程规范、质量评估标准需要紧密结合科研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科研管理流程和环节、科研项目的考核指标和结果来研制外,还包括“科技报告编号规则”和“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两个文献管理所必需的核心标准。(www.xing528.com)

“科技报告编号规则”标准主要是为每份科技报告统一的提供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科技报告是随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科技项目产生,由科技管理部门下达,各项目承担单位编写而成、逐级呈交积累所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涉及众多的部门和机构,而且在科技报告产生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个项目形成多篇科技报告、多家机构联合承担项目联合撰写多篇科技报告等情况,因此,需要按照一定规则对科技报告赋予唯一编号,以便科技报告全流程的统一识别和管理,也便于科技报告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用户检索查询,更便于科技报告的版权辨析。科技报告编号一般由科技报告属地代码段、年份顺序号段和报告的分类或密级等后缀段三部分构成,由阿拉伯数字和罗马字母组成,长度相对固定。由于科技报告一般实行多级管理,一份科技报告在逐级呈交的过程中,会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分别进行编号,最终被赋予多个科技报告号,例如,我国的国防科技报告在呈交过程中被分别赋予基层科技报告号、部门科技报告号和国防科技报告号三个编号。

“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标准用于统一标识科技报告保密等级及其受限范围,方便密级变更和解密。科技报告的保密等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兼顾现有科技计划项目保密相关规定来确定。考虑到科技报告的特点和管理、使用需求,科技报告一般可划定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公开五个等级,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可分别由数字代码、汉语拼音代码或汉字代码标识。科技报告保密等级的统一识别和统一标识,可以避免不同部门、不同群体对密级认识的差别和误解,有利于科技报告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5)加工标准

科技报告的加工标准主要用来确保数据质量,强化资源标识、描述、揭示的一致性,方便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共享交流。核心标准包括“科技报告元数据规范”“科技报告著录规则”“科技报告标引规则”“科技报告的分类范畴体系”等。

“科技报告元数据规范”用于对科技报告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组织和管理,通过对科技报告进行详细、全面的著录描述,支持科技报告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存储、管理、定位、调用等功能。科技报告元数据集的元素,按功能一般可分为描述科技报告文献特征的元数据、描述科技报告来源项目的元数据和用于科技报告管理保存的元数据。描述文献特征的元数据包括题名、作者、报告类型、日期、摘要、分类号、关键词等,描述项目信息的元数据包括计划名称、项目/课题名称及编号、承担单位等,管理元数据包括科技报告编号、密级、特别声明、馆藏号、收藏日期等。

“科技报告著录规则”是著录科技报告规范信息描述项目的准则。科技报告是一种特种文献,属于政府出版物,通过对科技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和著录,可以揭示科技报告的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实现信息化整序,方便用户的检索查询,提高科技报告资源的揭示水平。“科技报告著录规则”应依据《文献著录总则》规定的原则,结合科技报告自身特点和应用需求,规定科技报告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记录事项,形成科技报告条目的最基本数据单元;运用科技报告著录用符号,按照著录格式要求,列出著录项目细则;按照一定的原则、次序和方法,编排组织成具有一定体系的科技报告条目组合,使其成为科技报告管理、检索和报道的有效工具。

“科技报告标引规则”根据科技报告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的分析,客观地、正确地、合理地、专指地揭示科技报告的内容特征,构成检索款目,提供较多的检索点,使科研人员及科技项目管理人员能在大量的文献中,全面、准确、迅速地查找到特定的文献。包括科技报告分类标引的依据、原则、方法,科技报告主题标引的依据、主题分析、主题概念的转换、标引词的选择和标引规则,科技报告标引审校工作和质量管理规范等。

科技报告的分类标引可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等分类体系。为了简化分类工作,也可以采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等简单的分类体系进行科技报告分类标引。还可以参考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府科技报告分类的做法,制定专门的科技报告分类范畴表。NTIS对四大报告体系制定了专门的学科分类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学科发展调整,目前分为39 大类,374 小类。我国也可以结合国内的学科体系划分习惯和科研项目管理的需要,编制专门的科技报告分类表,类目体系和类目设置可参考现有分类法简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体系的学科结构和研究重点,进行适当扩充和调整。

科技报告的主题标引可选用《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等知识组织体系,并规定科技报告的审读、主题的类型与结构、主题分析要求、主题的确定及主题的提炼等主题分析规则,概念的直接转换和概念的分解转换等主题概念的转换规则,以及主题词词义的确定方法、主题词的排序方法、族系表、范畴表辅助使用等标引词的选择规则。

6)服务标准

科技报告服务标准主要用于执行科技报告的安全等级规定,规范科技报告使用和服务秩序与行为,保证科技报告的有序开放和安全使用,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效益。服务标准包括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统计指标等方面的规范。

科技报告服务范围标准主要对绝密、机密、秘密,以及内部科技报告的使用范围进行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保密等级科技报告的使用范围相对比较明确,可以纳入国家保密管理体系,按照国家保密法和相关保密文献的使用规定执行,只有经过相关行政机关批准的科技管理人员和领域专家,或者该保密科技报告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人员浏览使用。而内部级科技报告的使用范围限制则比较复杂,由于内部级科技报告虽未涉及国家秘密,却涉及承担单位及其个人的知识产权、技术诀窍、商业秘密等,关系到承担者的切身利益,承担单位及其个人会过度要求限制使用范围甚至不允许使用,因此如何确定内部级科技报告的使用范围,平衡个人、单位、部门与国家、公众的利益,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对内部级科技报告的使用范围进行细分的方式解决,例如将内部级科技报告的使用范围限定为允许向政府项目承担单位公开、允许向本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公开、允许向本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公开、只允许向科技管理部门公开、只允许向计划管理部门公开、经科技报告来源单位授权使用等不同类型,严格控制和审核,合理合法保护各方利益。

科技报告服务不但有严格的使用范围限制,对服务方式也需要严格规定。科技报告服务方式的标准主要规定不同类型科技报告资源的开放范围、服务对象、使用方式和使用规范。科技报告不但对全文有保密或受限级别的划分,也可以对题目、文摘、辑要页内容进行密级划分,单独设定保密级别。因此,针对题录、文摘、全文等不同类型的科技报告可以分别建立数据库,按公开、内部、保密等级,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权限范围的使用服务,例如级别较低的用户只许看到公开科技报告的全文或内部科技报告的题录、文摘等,或者对纸本科技报告设置阅览、抄录、复印、借出等方面的用户权限,对电子版科技报告设置检索、浏览、下载拷贝的用户权限。

科技报告的统计是文献管理的需要,也是科研管理的需求。对科技报告的统计,可以评估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使用的效果,还可以监督科技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考评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价科研项目产出和成果,考核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绩效。因此,科技报告的统计标准既要参照文献和信息统计参数,也要考虑科研管理统计指标。科技报告的统计标准规定了统计指标、统计分类、统计方法、统计程序、统计代码、统计报告编制规范等内容。在文献统计方面,需要统计科技报告的数量分布、年代分布、类型分布、学科分布、地区分布、使用情况等情况或指标,在科研项目统计方面则需要统计科技报告的部门分布、计划分布、领域分布、机构分布、平均数量等内容或指标。科技报告的统计标准可以依据文献管理和科研管理需要而不断延伸和细化,设定交叉指标或衍生指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